第92章 很滿意
王書記看向張立行,問道:“張同誌,你如果買了這輛車,你是請人開,還是自己開?這汽車可不比其他東西,如果不會開,那可是要出人命的啊。”
張立行點頭說道:“王書記你放心,我自己會開車,我下鄉當知青的時候就是在農場工作,農場裏有一輛貨車,還有拖拉機,這些車我都開的賊溜,待會我開一段,你一看就知道。”
“好,那我帶你去看看。”
張立行說會開,那就會開吧,這年頭駕照這一塊查的沒後來那麽嚴,而且這年頭的老百姓看到汽車在開,那隔的老遠就開始躲,一般也出不了什麽事,所以隻要你能把車開上路,基本沒什麽事。
三人來到了大院的一個角落,見到了那輛卡車,上麵已經有了鏽跡,不過還不算嚴重。
張立行圍著卡車轉了一圈,問道:“書記,這車是哪年的?”
王書記迴道:“上級單位是78年分給我們廠的,當時我聽說是75年的車,不過具體是不是我也說不好。”
張立行念道:“這麽算,這車已經七年了,七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知道書記打算多少錢賣給我?”
王書記說道:“這車因為是個稀罕貨,當時剛到我們廠的時候,我們還打聽了一下,說如果買新車的話需要三萬塊錢,現在這幾年過去了,要麽就以半價賣給你怎麽樣?”
張立行想了想,也沒有還價,畢竟麵前的這兩位,一位是工商所所長,一位是自來水廠書記,以後都要跟他們經常打交道,沒必要小氣。
於是張立行沒有還價,直接說道:“好,那就一萬五,我要了。”
王書記見張立行爽快的拿下,也很高興,這可算是為廠裏處理了一個包袱,減輕了負擔。
而後王書記又說道:“對了,張同誌,有些話我還是需要跟你先說一下,這車是個稀罕物,我們廠也沒人會修,你如果買了,以後壞了我們也是無能為力。”
“哈哈哈,,,沒事,我既會開車也會修車,出了問題我自己就搞定了。”
這話還真不是張立行吹牛,其實對於修車這樣的事情來說,隻要動手能力強一點的話,又稍微懂一點機械,那真沒什麽難的。
因為汽車這玩意隻要你沒買到假冒偽劣,又能正常駕駛和保養,別把他當過山車過水車碰碰車,那他一般是不會壞。
而如果是壞了,大多也是羅絲啊,電線啊,接頭什麽的鬆了脫了,自己弄弄也就行了。
如果是小部件壞了,那也沒什麽大事,都可以換,沒專用的也可以找代替的。
而如果滿足以上條件,竟然出現了大零件損壞,那也不用費腦筋,直接換車,沒有修的必要,因為已經開到年限了。
王書記見張立行這麽幹脆爽快,那也是很高興。
而後張立行坐上車準備開一圈,還別說,剛開始發動的時候張立行還有點心慌,不過這大塊頭的家夥坐上去很有踏實感,張立行很快就鎮定下來。
然後緩緩開動,將車在院子裏麵轉了一圈,雖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這車的穩定性和馬力都讓張立行感到滿意。
不愧是質量過硬年代生產出來的產品,確實不錯,張立行完全相信隻要使用得當,保養得當,這車再開30年也沒有問題。
說來也是奇怪,這七八十年代,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產品,在質量這一塊可以說都是遠遠的甩了後麵年代的十條街。
後來的年代,技術雖然更加先進,大廠的資金也更加雄厚,但再也沒有像七八十年代那樣,再也造不出質量超強的產品了。
甚至還有的品牌根本就忽略的產品本身的功能,變的隻最求好看和時尚,至於產品能不能使用,能使用多久,這個卻不在廠家的考慮範圍,這樣的產品竟然美其名曰“高端時尚”。
這樣的經營理念如果放在七八十年代,那無疑就是個二百五理念,走遍全世界,那也都是二百五。
開了一圈,張立行對車輛很滿意,當即說道:“書記,這車我很滿意,這樣,我明天帶錢來辦理交接,你這邊也把手續都準備好,到時候我們一起去過個戶,你看怎麽樣?”
“好,我馬上讓秘書準備材料和手續,保證這輛車可以合法合規的過戶到你名下,這一點你盡管放心,”
“那太謝謝書記了。”
買車的事情談妥,眼看著就到了五點,快下班了,張立行提出請王書記和杜長青吃飯,沒想到卻是被他們給謝絕了。
王書記說道:“多謝多謝,但吃飯就不必了,我這人酒量小,與我這樣的人吃飯沒意思。”
杜長青則笑道:“王書記是酒量小,我這人卻是酒量大,說句你不信的話,一瓶毛台我仰頭就當水喝,你絕對喝不過我,喝不過我就沒意思了,以後等有機會我們坐一塊喝個茶倒是可以的。”
張立行見此,估計他們也是不大方便,怕人說閑話,於是也不勉強,說道:“那好,那下次我們有空一起喝茶。”
張立行其實很喜歡王書記和杜長青他們這樣的性格,辦事就辦事,不摻雜任何其他的東西,彼此雙方都很舒服。
,,,
“嗚嗚嗚,,,”
一輛通往豫江的火車上,兩個姑娘看著窗戶外美麗的風景,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細看之下,竟然是李雪梅和張麗。
原來學校放寒假,於是李雪梅按照張立行寫信的地址,特地坐火車來看張立行。
而張麗得知李雪梅要去豫江看望張立行,一直對張立行很有興趣的張麗,她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於是也說著要一同去,李雪梅不好拒絕,也就答應了。
要說這兩姑娘也算是膽大,竟然敢獨自坐火車外出,真要遇上個壞人,被人賣到山溝溝,還不知道一輩子要遇到什麽遭遇,如果張立行知道她們要來,是絕對不會讓她們來的。
火車很快到站,兩人各自提著一個包袱就下了火車,而後按照地址一路向人打聽,向著化纖廠找過去。
王書記看向張立行,問道:“張同誌,你如果買了這輛車,你是請人開,還是自己開?這汽車可不比其他東西,如果不會開,那可是要出人命的啊。”
張立行點頭說道:“王書記你放心,我自己會開車,我下鄉當知青的時候就是在農場工作,農場裏有一輛貨車,還有拖拉機,這些車我都開的賊溜,待會我開一段,你一看就知道。”
“好,那我帶你去看看。”
張立行說會開,那就會開吧,這年頭駕照這一塊查的沒後來那麽嚴,而且這年頭的老百姓看到汽車在開,那隔的老遠就開始躲,一般也出不了什麽事,所以隻要你能把車開上路,基本沒什麽事。
三人來到了大院的一個角落,見到了那輛卡車,上麵已經有了鏽跡,不過還不算嚴重。
張立行圍著卡車轉了一圈,問道:“書記,這車是哪年的?”
王書記迴道:“上級單位是78年分給我們廠的,當時我聽說是75年的車,不過具體是不是我也說不好。”
張立行念道:“這麽算,這車已經七年了,七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知道書記打算多少錢賣給我?”
王書記說道:“這車因為是個稀罕貨,當時剛到我們廠的時候,我們還打聽了一下,說如果買新車的話需要三萬塊錢,現在這幾年過去了,要麽就以半價賣給你怎麽樣?”
張立行想了想,也沒有還價,畢竟麵前的這兩位,一位是工商所所長,一位是自來水廠書記,以後都要跟他們經常打交道,沒必要小氣。
於是張立行沒有還價,直接說道:“好,那就一萬五,我要了。”
王書記見張立行爽快的拿下,也很高興,這可算是為廠裏處理了一個包袱,減輕了負擔。
而後王書記又說道:“對了,張同誌,有些話我還是需要跟你先說一下,這車是個稀罕物,我們廠也沒人會修,你如果買了,以後壞了我們也是無能為力。”
“哈哈哈,,,沒事,我既會開車也會修車,出了問題我自己就搞定了。”
這話還真不是張立行吹牛,其實對於修車這樣的事情來說,隻要動手能力強一點的話,又稍微懂一點機械,那真沒什麽難的。
因為汽車這玩意隻要你沒買到假冒偽劣,又能正常駕駛和保養,別把他當過山車過水車碰碰車,那他一般是不會壞。
而如果是壞了,大多也是羅絲啊,電線啊,接頭什麽的鬆了脫了,自己弄弄也就行了。
如果是小部件壞了,那也沒什麽大事,都可以換,沒專用的也可以找代替的。
而如果滿足以上條件,竟然出現了大零件損壞,那也不用費腦筋,直接換車,沒有修的必要,因為已經開到年限了。
王書記見張立行這麽幹脆爽快,那也是很高興。
而後張立行坐上車準備開一圈,還別說,剛開始發動的時候張立行還有點心慌,不過這大塊頭的家夥坐上去很有踏實感,張立行很快就鎮定下來。
然後緩緩開動,將車在院子裏麵轉了一圈,雖然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這車的穩定性和馬力都讓張立行感到滿意。
不愧是質量過硬年代生產出來的產品,確實不錯,張立行完全相信隻要使用得當,保養得當,這車再開30年也沒有問題。
說來也是奇怪,這七八十年代,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產品,在質量這一塊可以說都是遠遠的甩了後麵年代的十條街。
後來的年代,技術雖然更加先進,大廠的資金也更加雄厚,但再也沒有像七八十年代那樣,再也造不出質量超強的產品了。
甚至還有的品牌根本就忽略的產品本身的功能,變的隻最求好看和時尚,至於產品能不能使用,能使用多久,這個卻不在廠家的考慮範圍,這樣的產品竟然美其名曰“高端時尚”。
這樣的經營理念如果放在七八十年代,那無疑就是個二百五理念,走遍全世界,那也都是二百五。
開了一圈,張立行對車輛很滿意,當即說道:“書記,這車我很滿意,這樣,我明天帶錢來辦理交接,你這邊也把手續都準備好,到時候我們一起去過個戶,你看怎麽樣?”
“好,我馬上讓秘書準備材料和手續,保證這輛車可以合法合規的過戶到你名下,這一點你盡管放心,”
“那太謝謝書記了。”
買車的事情談妥,眼看著就到了五點,快下班了,張立行提出請王書記和杜長青吃飯,沒想到卻是被他們給謝絕了。
王書記說道:“多謝多謝,但吃飯就不必了,我這人酒量小,與我這樣的人吃飯沒意思。”
杜長青則笑道:“王書記是酒量小,我這人卻是酒量大,說句你不信的話,一瓶毛台我仰頭就當水喝,你絕對喝不過我,喝不過我就沒意思了,以後等有機會我們坐一塊喝個茶倒是可以的。”
張立行見此,估計他們也是不大方便,怕人說閑話,於是也不勉強,說道:“那好,那下次我們有空一起喝茶。”
張立行其實很喜歡王書記和杜長青他們這樣的性格,辦事就辦事,不摻雜任何其他的東西,彼此雙方都很舒服。
,,,
“嗚嗚嗚,,,”
一輛通往豫江的火車上,兩個姑娘看著窗戶外美麗的風景,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細看之下,竟然是李雪梅和張麗。
原來學校放寒假,於是李雪梅按照張立行寫信的地址,特地坐火車來看張立行。
而張麗得知李雪梅要去豫江看望張立行,一直對張立行很有興趣的張麗,她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於是也說著要一同去,李雪梅不好拒絕,也就答應了。
要說這兩姑娘也算是膽大,竟然敢獨自坐火車外出,真要遇上個壞人,被人賣到山溝溝,還不知道一輩子要遇到什麽遭遇,如果張立行知道她們要來,是絕對不會讓她們來的。
火車很快到站,兩人各自提著一個包袱就下了火車,而後按照地址一路向人打聽,向著化纖廠找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