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羨餘笑著點頭,傾身勾住他的脖子,「我肯定好好戴著,沐浴都不摘。」
「你以前送我那塊玉佩我也留著。」薑羨餘倚在他懷裏,「隻不過那時我太小了,掛在腰上太累贅,練武又總是磕磕碰碰掉地上,後來磕破了一個角,我就不敢戴了。」
「當時也不敢讓你知道,怕你不高興,就藏在我存私房錢的小匣子裏,打算留作傳家寶。」他說著說著便趴在謝承肩頭上笑了。
謝承沒想到他還留著,心底一暖,跟著露出笑意,親了一下他的發頂,「那塊玉的質地和雕工都不算好,當不了傳家寶。」
薑羨餘勾出衣領底下的小魚兒抬頭看他:「所以你才送我這塊?」
仔細看來,這塊玉確實質地上佳,成色少見,看著就很貴重。
「嗯,」謝承笑著給他塞迴衣領裏邊,「給你留作傳家寶。」
薑羨餘笑著親了一下他的唇:「沒問題,我一定好好保管。」
謝承貼著他唇畔呢喃:「生辰快樂。」
薑羨餘唇角勾起的弧度壓根抑製不住,被對方叩開齒關交換了一個吻。
一吻結束,薑羨餘攬住謝承的脖子湊到他耳邊,氣息微喘,嗓音濕潤:「我方才沐浴了,你聞聞。」
謝承唿吸一滯,猛地將人打橫抱起,壓到了床上。
這迴薑羨餘沒有阻止對方解開自己的腰帶。
……
謝承抱著他又躺了一會兒,眼見到了寅時末不能再留,他再次親了親薑羨餘的側臉,低聲不舍道:「我得走了。」
薑羨餘差不多又睡熟了,咕噥一聲,鬆開了抓著他衣襟的手。
謝承起身下床,穿好衣裳之後又折迴來給薑羨餘掖好被角,再次親了親他的額頭。
「找個日子同師父師母坦白,往後過年,我們一塊守歲,一塊迎春。」
每日早晨都一塊醒來。
薑羨餘不知聽沒聽懂,迷迷糊糊「唔」了一聲,勾著腦袋往被子裏縮了縮。
第六十六章 今生:春日漸暖不是他想的那個「收拾……
過了除夕便是春,江南各地不再落雪,天氣漸漸迴暖,一片冰消雪融的跡象。
薑羨餘和薑柏舟這次從淮安帶迴一批朝廷派發的賑災銀兩和物資,交給了方巡撫。靠著這些銀兩和物資,災民也算過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年,日子一日比一日有盼頭。
如今江南百姓都稱讚謝家是仁善之商,薑家是俠義之家。這兩家不但囤了木炭和棉花賤賣給官府,供給災民使用;後者還在江南軍都不肯動的時候,闖入深山救出了賑災的欽差大人,為他們帶來了救災物資和銀兩。
尤其是謝承和薑羨餘兩人,因樣貌出眾又年紀輕輕,分外惹人敬佩和喜愛。
謝承命蜀地的廚子研究的辣味古董羹配方漸入佳境,在年初七這日,邀了張濤幾個同窗和薑家人前來品嚐。
眾人圍坐一張大桌,桌上擺著三口點著炭爐的湯鍋,四周擺滿了燙菜和各式肉片。
那蜀地來的廚子結合蜀地的麻辣口味,輔以各種香料作料,經過反覆嚐試,形成獨有的比例辣湯配方,又保留了江南人愛的鮮湯,一紅一白,命名作鴛鴦鍋。
眾人品嚐過後,一致認為這鴛鴦鍋色香味俱全,老少皆宜,是筆好買賣。
尤其是謝承的幾個同窗,如今都打心眼裏佩服他「一心多用」的能力。在金陵短短兩個月,對方不但一邊讀書,一邊打理商鋪,還想出了那些賑災救民的點子,如今又悄悄弄出個鴛鴦鍋配方,準備在大賺一筆。
若是換做旁人,可能會覺得謝承唯利是圖,一身銅臭,但張濤等人親眼見證了他這一個多月為災民付出的財力和心血,心底萬萬沒有任何輕慢的想法。
薑羨餘聽著眾人誇讚謝承,與有榮焉地翹起唇角,仿佛被誇的就是他自己。
薑父薑母和薑柏舟也訝異於謝承在這種時候還能弄出這樣賺錢的點子,他們比謝承的同窗更加清楚,謝承不但給方巡撫出點子賑災,還開著四海銀號,為九王積累著真金白銀,這筆買賣恐怕也是在為九王做打算。
於是薑父問:「你這鴛鴦火鍋,打算開到京城去?」
謝承點頭:「過了元宵徒兒便出發前往京城,帶人手先去物色鋪子,做好準備。等科考結束,再把酒樓開起來。」
「我也去!」薑羨餘辣得嘴唇鮮紅,擱下筷子灌了一口茶,舉手表示自己要跟謝承去京城。
「你又去湊什麽熱鬧?」薑父白了他一眼,很不贊同。
薑羨餘無辜眨眼:「遲早要去嘛,早去占先機。」
薑父自然也明白他話裏的意思,原先他們打算通過扶持九王,徐徐圖之,待九王登基,再為江家平反。
但他們如今已經在朝廷麵前露了臉,隻有趁朝廷為江南雪災焦頭爛額、無暇顧及他們的時候,盡快收集證據,才能在身份公開時,為江家洗刷冤屈。
他和薑母手裏留有一些證據,更多的則要去京城打聽;同時還要聯絡師父當年的舊友,為舊案重審布好局……
於是薑父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元宵過後我們一塊入京。」
薑柏舟點頭附和,看向謝承、段書文和張濤等人,「順便可以護送你們進京趕考。」
薑母也看向謝桑柔:「你也同書文一塊去嗎?」
謝桑柔同段書文對視一眼,淺笑道:「原本就有此打算。」
「你以前送我那塊玉佩我也留著。」薑羨餘倚在他懷裏,「隻不過那時我太小了,掛在腰上太累贅,練武又總是磕磕碰碰掉地上,後來磕破了一個角,我就不敢戴了。」
「當時也不敢讓你知道,怕你不高興,就藏在我存私房錢的小匣子裏,打算留作傳家寶。」他說著說著便趴在謝承肩頭上笑了。
謝承沒想到他還留著,心底一暖,跟著露出笑意,親了一下他的發頂,「那塊玉的質地和雕工都不算好,當不了傳家寶。」
薑羨餘勾出衣領底下的小魚兒抬頭看他:「所以你才送我這塊?」
仔細看來,這塊玉確實質地上佳,成色少見,看著就很貴重。
「嗯,」謝承笑著給他塞迴衣領裏邊,「給你留作傳家寶。」
薑羨餘笑著親了一下他的唇:「沒問題,我一定好好保管。」
謝承貼著他唇畔呢喃:「生辰快樂。」
薑羨餘唇角勾起的弧度壓根抑製不住,被對方叩開齒關交換了一個吻。
一吻結束,薑羨餘攬住謝承的脖子湊到他耳邊,氣息微喘,嗓音濕潤:「我方才沐浴了,你聞聞。」
謝承唿吸一滯,猛地將人打橫抱起,壓到了床上。
這迴薑羨餘沒有阻止對方解開自己的腰帶。
……
謝承抱著他又躺了一會兒,眼見到了寅時末不能再留,他再次親了親薑羨餘的側臉,低聲不舍道:「我得走了。」
薑羨餘差不多又睡熟了,咕噥一聲,鬆開了抓著他衣襟的手。
謝承起身下床,穿好衣裳之後又折迴來給薑羨餘掖好被角,再次親了親他的額頭。
「找個日子同師父師母坦白,往後過年,我們一塊守歲,一塊迎春。」
每日早晨都一塊醒來。
薑羨餘不知聽沒聽懂,迷迷糊糊「唔」了一聲,勾著腦袋往被子裏縮了縮。
第六十六章 今生:春日漸暖不是他想的那個「收拾……
過了除夕便是春,江南各地不再落雪,天氣漸漸迴暖,一片冰消雪融的跡象。
薑羨餘和薑柏舟這次從淮安帶迴一批朝廷派發的賑災銀兩和物資,交給了方巡撫。靠著這些銀兩和物資,災民也算過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年,日子一日比一日有盼頭。
如今江南百姓都稱讚謝家是仁善之商,薑家是俠義之家。這兩家不但囤了木炭和棉花賤賣給官府,供給災民使用;後者還在江南軍都不肯動的時候,闖入深山救出了賑災的欽差大人,為他們帶來了救災物資和銀兩。
尤其是謝承和薑羨餘兩人,因樣貌出眾又年紀輕輕,分外惹人敬佩和喜愛。
謝承命蜀地的廚子研究的辣味古董羹配方漸入佳境,在年初七這日,邀了張濤幾個同窗和薑家人前來品嚐。
眾人圍坐一張大桌,桌上擺著三口點著炭爐的湯鍋,四周擺滿了燙菜和各式肉片。
那蜀地來的廚子結合蜀地的麻辣口味,輔以各種香料作料,經過反覆嚐試,形成獨有的比例辣湯配方,又保留了江南人愛的鮮湯,一紅一白,命名作鴛鴦鍋。
眾人品嚐過後,一致認為這鴛鴦鍋色香味俱全,老少皆宜,是筆好買賣。
尤其是謝承的幾個同窗,如今都打心眼裏佩服他「一心多用」的能力。在金陵短短兩個月,對方不但一邊讀書,一邊打理商鋪,還想出了那些賑災救民的點子,如今又悄悄弄出個鴛鴦鍋配方,準備在大賺一筆。
若是換做旁人,可能會覺得謝承唯利是圖,一身銅臭,但張濤等人親眼見證了他這一個多月為災民付出的財力和心血,心底萬萬沒有任何輕慢的想法。
薑羨餘聽著眾人誇讚謝承,與有榮焉地翹起唇角,仿佛被誇的就是他自己。
薑父薑母和薑柏舟也訝異於謝承在這種時候還能弄出這樣賺錢的點子,他們比謝承的同窗更加清楚,謝承不但給方巡撫出點子賑災,還開著四海銀號,為九王積累著真金白銀,這筆買賣恐怕也是在為九王做打算。
於是薑父問:「你這鴛鴦火鍋,打算開到京城去?」
謝承點頭:「過了元宵徒兒便出發前往京城,帶人手先去物色鋪子,做好準備。等科考結束,再把酒樓開起來。」
「我也去!」薑羨餘辣得嘴唇鮮紅,擱下筷子灌了一口茶,舉手表示自己要跟謝承去京城。
「你又去湊什麽熱鬧?」薑父白了他一眼,很不贊同。
薑羨餘無辜眨眼:「遲早要去嘛,早去占先機。」
薑父自然也明白他話裏的意思,原先他們打算通過扶持九王,徐徐圖之,待九王登基,再為江家平反。
但他們如今已經在朝廷麵前露了臉,隻有趁朝廷為江南雪災焦頭爛額、無暇顧及他們的時候,盡快收集證據,才能在身份公開時,為江家洗刷冤屈。
他和薑母手裏留有一些證據,更多的則要去京城打聽;同時還要聯絡師父當年的舊友,為舊案重審布好局……
於是薑父當即決定:「既然如此,元宵過後我們一塊入京。」
薑柏舟點頭附和,看向謝承、段書文和張濤等人,「順便可以護送你們進京趕考。」
薑母也看向謝桑柔:「你也同書文一塊去嗎?」
謝桑柔同段書文對視一眼,淺笑道:「原本就有此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