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絕對沒有!」
薑羨餘堅決否認,往門邊挪去,「那、那什麽……我先迴去上課!」
朝山長鞠了一躬,薑羨餘撒腿就跑。
陸山長忍俊不禁。
薑柏舟無奈:「舍弟頑劣,讓山長見笑。」
陸山長卻搖了搖頭:「頑劣倒談不上,就是性情跳脫,不如你沉穩……」
他看向薑柏舟,眉目中帶著隱憂,「我上迴還聽說,這孩子想考武舉,入天心府,可有此事?」
薑柏舟擰眉:「舍弟不曾提過。」
陸山長點了點頭,「那也許隻是他與同窗開的玩笑罷了。」
薑柏舟的眉頭卻未舒展,「舍弟的性子,不適合走武舉之路。」
也不能。
門外,並未走遠的薑羨餘正好聽到這裏,內心無聲輕嘆,轉身離去。
武舉……天心府……如此熟悉的字眼。
前世他確實想過走武舉的路子。
在見過遊俠任逍遙之後,薑羨餘愈發嚮往那種仗劍天涯、鋤強扶弱的日子。
是謝承勸他,孤俠救人,大俠救世。若隻救人眼前一時之困,不如考武舉,入天心府,成為天子近臣,除大惡,築盛世。
他說:「廟堂之弊才是苦民之源。」
薑羨餘不如謝承聰明,自然容易被對方「蠱惑」。他因謝承口中的時政之弊而怒,又因對方描繪的遠大藍圖而振奮,生出了滿腔壯誌。
直到後來孤身在外闖蕩,才漸漸明白,哪怕是點滴小善,隻救人眼前一時之困,對那人而言也如同再造,至關重要。
同樣,世間萬種禍事,孤俠難救蒼生。若當權者為惡,必然萬民皆苦。要救世,就需要像謝承那樣的人來掌權。
但那時的他經歷不豐,還不懂這些。隻滿懷壯誌地同謝承約定,一文一武,共赴廟堂。
第十九章 前世:武舉之路爹娘為何不許?……
前世。
薑府客院,薑羨餘找到正在打點行裝的任逍遙,說:「抱歉,任大哥,我還是不跟你走了。」
任逍遙動作一頓,驚訝地看向他。他待在揚州這陣子,一直在薑府做客。
薑羨餘帶他逛遍了揚州,時常同他比試切磋,尤其喜歡聽他講遊歷所見。兩人混熟後,很快將那些稱兄道弟的敬辭省略。
前兩日他向薑羨餘辭行,薑羨餘也蠢蠢欲動,說要同他一道遊歷四方。
此刻聽他說不去了,任逍遙笑著問:「不是你鬧著要跟我去闖蕩,怎麽突然改了主意?」
薑羨餘:「若是我走了,我爹娘肯定不放心,說不定還會四處找我。還是謝承說得對,我隻是想行俠仗義,鋤強扶弱,考武舉,入天心府也是一樣的。」
「還能給我爹娘長臉,他們肯定樂意。」
任逍遙笑了笑,「確實,我孤家寡人,了無牽掛,這才四海為家。你還是不要學我。」
薑羨餘點了點頭,「你若不急著走,可以多住幾日,再教教我騎射功夫。」
任逍遙卻搖頭:「老友來信,邀我去京城相聚,我就不留了。」
他朝薑羨餘拱手,「聚散有緣,來日再會。說不定那時,你已經穿上了金諦聽。」
天心府的天心使,身穿金線諦聽紋飾的玄色錦衣,取「通曉天下,善辨是非」之意。
薑羨餘大方拱手:「借任大哥吉言,也祝任大哥一路順風,有緣再聚。」
……
任逍遙離開那日,謝承並未去送。
他不像薑羨餘那般對任逍遙感興趣,加上課業繁忙,沒有時間同他們二人玩鬧。
倒是薑羨餘,近來整日同任逍遙廝混,甚至丟下功課,屢次逃學。
謝承以為不妥,同任逍遙提了一次,「任兄年長,小餘不懂事,荒廢學業,任兄可否規勸一二?」
任逍遙還算明理,拒絕了薑羨餘逃學玩樂的無理要求。
但謝承心裏知道,他同任逍遙這樣的人,有著根本的不同:對方肆意灑脫,風流不羈;而他內斂寡言,沉悶無趣。
嚮往繁華紅塵、花花世界的薑羨餘,自然會被對方吸引。
所以,當薑羨餘透露出想要同任逍遙一道離家遊歷的意思,謝承心中的嫉妒與不安如燎原烈火,將他吞噬。
於是,他不擇手段,巧思詭辯,用親友之牽掛、俠者之大義,說服薑羨餘留下來,與他同路。
曾經,小餘的天真懵懂與赤子之心,讓他總是擔心對方被騙。而如今,他卻利用這一點,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本不該如此,卻又別無選擇。
否則,他要用什麽來留住一隻想要振翅高飛的鷹?
……
謝府,修竹院。
謝承正在書房整理書冊,看見薑羨餘過來,問:「走了?」
「嗯。」薑羨餘心頭還有幾分離愁別緒,興致不太高。
「你在幹嘛?」他無聊地翻了翻謝承的書。
謝承將其中一摞遞給他:「兵法戰策,天文地理。」
薑羨餘腦袋一懵,「這……這些都是武舉要考的?」
謝承:「嗯。」
大成朝武舉同科舉一樣分童試、鄉試、會試及殿試,考試範圍及難度逐級增加。
每試都考三場,初場試武藝,包括刀劍、拳腳、騎射;第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第三場試書、數、兵法,甚至天文地理。
薑羨餘堅決否認,往門邊挪去,「那、那什麽……我先迴去上課!」
朝山長鞠了一躬,薑羨餘撒腿就跑。
陸山長忍俊不禁。
薑柏舟無奈:「舍弟頑劣,讓山長見笑。」
陸山長卻搖了搖頭:「頑劣倒談不上,就是性情跳脫,不如你沉穩……」
他看向薑柏舟,眉目中帶著隱憂,「我上迴還聽說,這孩子想考武舉,入天心府,可有此事?」
薑柏舟擰眉:「舍弟不曾提過。」
陸山長點了點頭,「那也許隻是他與同窗開的玩笑罷了。」
薑柏舟的眉頭卻未舒展,「舍弟的性子,不適合走武舉之路。」
也不能。
門外,並未走遠的薑羨餘正好聽到這裏,內心無聲輕嘆,轉身離去。
武舉……天心府……如此熟悉的字眼。
前世他確實想過走武舉的路子。
在見過遊俠任逍遙之後,薑羨餘愈發嚮往那種仗劍天涯、鋤強扶弱的日子。
是謝承勸他,孤俠救人,大俠救世。若隻救人眼前一時之困,不如考武舉,入天心府,成為天子近臣,除大惡,築盛世。
他說:「廟堂之弊才是苦民之源。」
薑羨餘不如謝承聰明,自然容易被對方「蠱惑」。他因謝承口中的時政之弊而怒,又因對方描繪的遠大藍圖而振奮,生出了滿腔壯誌。
直到後來孤身在外闖蕩,才漸漸明白,哪怕是點滴小善,隻救人眼前一時之困,對那人而言也如同再造,至關重要。
同樣,世間萬種禍事,孤俠難救蒼生。若當權者為惡,必然萬民皆苦。要救世,就需要像謝承那樣的人來掌權。
但那時的他經歷不豐,還不懂這些。隻滿懷壯誌地同謝承約定,一文一武,共赴廟堂。
第十九章 前世:武舉之路爹娘為何不許?……
前世。
薑府客院,薑羨餘找到正在打點行裝的任逍遙,說:「抱歉,任大哥,我還是不跟你走了。」
任逍遙動作一頓,驚訝地看向他。他待在揚州這陣子,一直在薑府做客。
薑羨餘帶他逛遍了揚州,時常同他比試切磋,尤其喜歡聽他講遊歷所見。兩人混熟後,很快將那些稱兄道弟的敬辭省略。
前兩日他向薑羨餘辭行,薑羨餘也蠢蠢欲動,說要同他一道遊歷四方。
此刻聽他說不去了,任逍遙笑著問:「不是你鬧著要跟我去闖蕩,怎麽突然改了主意?」
薑羨餘:「若是我走了,我爹娘肯定不放心,說不定還會四處找我。還是謝承說得對,我隻是想行俠仗義,鋤強扶弱,考武舉,入天心府也是一樣的。」
「還能給我爹娘長臉,他們肯定樂意。」
任逍遙笑了笑,「確實,我孤家寡人,了無牽掛,這才四海為家。你還是不要學我。」
薑羨餘點了點頭,「你若不急著走,可以多住幾日,再教教我騎射功夫。」
任逍遙卻搖頭:「老友來信,邀我去京城相聚,我就不留了。」
他朝薑羨餘拱手,「聚散有緣,來日再會。說不定那時,你已經穿上了金諦聽。」
天心府的天心使,身穿金線諦聽紋飾的玄色錦衣,取「通曉天下,善辨是非」之意。
薑羨餘大方拱手:「借任大哥吉言,也祝任大哥一路順風,有緣再聚。」
……
任逍遙離開那日,謝承並未去送。
他不像薑羨餘那般對任逍遙感興趣,加上課業繁忙,沒有時間同他們二人玩鬧。
倒是薑羨餘,近來整日同任逍遙廝混,甚至丟下功課,屢次逃學。
謝承以為不妥,同任逍遙提了一次,「任兄年長,小餘不懂事,荒廢學業,任兄可否規勸一二?」
任逍遙還算明理,拒絕了薑羨餘逃學玩樂的無理要求。
但謝承心裏知道,他同任逍遙這樣的人,有著根本的不同:對方肆意灑脫,風流不羈;而他內斂寡言,沉悶無趣。
嚮往繁華紅塵、花花世界的薑羨餘,自然會被對方吸引。
所以,當薑羨餘透露出想要同任逍遙一道離家遊歷的意思,謝承心中的嫉妒與不安如燎原烈火,將他吞噬。
於是,他不擇手段,巧思詭辯,用親友之牽掛、俠者之大義,說服薑羨餘留下來,與他同路。
曾經,小餘的天真懵懂與赤子之心,讓他總是擔心對方被騙。而如今,他卻利用這一點,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本不該如此,卻又別無選擇。
否則,他要用什麽來留住一隻想要振翅高飛的鷹?
……
謝府,修竹院。
謝承正在書房整理書冊,看見薑羨餘過來,問:「走了?」
「嗯。」薑羨餘心頭還有幾分離愁別緒,興致不太高。
「你在幹嘛?」他無聊地翻了翻謝承的書。
謝承將其中一摞遞給他:「兵法戰策,天文地理。」
薑羨餘腦袋一懵,「這……這些都是武舉要考的?」
謝承:「嗯。」
大成朝武舉同科舉一樣分童試、鄉試、會試及殿試,考試範圍及難度逐級增加。
每試都考三場,初場試武藝,包括刀劍、拳腳、騎射;第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第三場試書、數、兵法,甚至天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