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
聯盟航天中心。
一號會議室。
接到通知的各個子項目負責人陸陸續續走進來,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疑惑。
本來他們各個都忙的很,為的就是讓聯盟人早點實現載人登月,結果項目說停就停,任誰也一臉疑惑。
“老王,怎麽迴事,你有沒有聽到什麽風聲,怎麽項目突然要停了?”
“誰知道呢,我上個星期還匯報進度來著,上邊甚至還催了催,讓我再快點,結果突然讓我過來開會,說項目暫停,真是奇了怪了。”
“劉老,你們的項目不是正處於關鍵時刻嗎,怎麽您也來了?”
“不來能行嗎,項目都要停了,我倒要看看是誰的主意,我罵不死他!”
“哎哎,劉老您消消氣,這搞不好是有什麽大動作。”
“怎麽?你之前聽到風聲了?”
“沒有,我這不是猜測嗎,畢竟咱們聯盟肯定要登月的,並且越早越好,這要是耽誤了時間,一般人可抗不了……”
大佬們坐下來竊竊私語,都覺得這事裏裏外外都透著奇怪。
而且隨著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發現情況越來越不對勁,有些人他們認識,都是航天係統各個院所的人,而有的不認識,但是看標牌知道是計劃部、發展部、保障部、監察部等等,大框架內有頭有臉的人都聚集到了一塊。
看到各個機構的會議室之後,所有人都懵了。
同時也知道,出大事!
這麽多人能湊到一塊,顯然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項目暫停的事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想法決定的,這次會議也肯定是決定性的一次會議。
搞不好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的命運就在這次會議裏決定了。
因為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所以他們都非常忐忑。
差不多等人到齊之後,航天中心的李主任就領著幾個人進來了,其中還有一個非常帥氣的年輕人。
不知道的以為是誰的秘書或助手,但認識的人卻是一愣。
‘他來幹什麽?’
在場的各懷心思,上邊沒有直接說明的情況下,他們怎麽猜也猜不對。
而領導們也知道這事不能耽擱,所以進來就開門見山。
“長征九號和新一代載人火箭的子項目都要停下,而且所有未使用的資金和材料都要暫時凍結。”
他這句話一出,明顯感覺會議室的氣氛一沉。
“接到上級命令,從今天開始,長征九號總體項目正式立項!新一代載人火箭項目啟用‘長征十號’編號,而且一年之內要完成這兩型火箭的首飛,兩年之內實現載人登月!”
其他所有人:“??!!!”
啊這……
當他說出第一句的話時候,航天係統的人都是心裏一沉,畢竟是研究了這麽多年的東西,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啊,說停就停了,那些老航天都要罵人了。
結果第二句話一出,他們直接傻了。
甚至第二句前半段他們還非常高興呢,畢竟他們已經研究很長時間子項目了,都盼著早點總體立項,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力量進行整合使用了。
可最後是什麽鬼?
一年首飛?
兩年登月?
鬧呢?
“嗡嗡嗡~”
會議室的議論聲馬上形成了共振,震的人腦袋嗡嗡的。
在場的可都是跟長征九號和新一代載人火箭各個子項目密切相關的科研人員,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子項目的研究進度。
這些東西不是隻靠靈感就行,涉及到方方麵麵的技術積累。
他們當然想讓兩型火箭正式立項,因為正式立項跟子項目立項的待遇可不一樣,子項目立項隻是有個目標,隻能各自研究各自的,正式立項之後會有國家力量介入,為伱協調全國各地的資源和技術。
那種資源投入對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可他們也知道目前的情況,子項目進展隻能說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都得按照時間表來。
而按照時間表來說,十年之內登月都是非常幸運的,如果有什麽項目卡住了,肯定要跑到十年之後了。
至於現在……
剛才想要罵人的老航天反而開始給他科普什麽叫“事實就是”了。
而李主任擺擺手道:“我清楚的知道各個院所的研究進度,不過那隻是開會之前的研究進度了,從現在開始,所有子項目的進度都是100%。”
“不過管理我在行,技術就不行了,但我請到了專業人士,此次重要會議也跟他有關。”
說著一指吳用:“這位吳用同誌是升級科技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而升級科技公司是國內有名的技術服務商,它們剛剛收購了一個民營航天公司,別看它剛剛加入航天產業,但技術絕對頂尖,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的技術升級……”
李主任介紹了一下吳用的情況,然後讓吳用開始表演。
吳用也不客氣,上來就就直接扔資料。
“這是長征九號總體設計方案……”
“這是長征十號總體設計方案……”
“這是新型煤油發動機的設計方案……”
“這是新型氫氧發動機的設計方案……”
“這是新型箭體材料……”
“這是……”
在李主任介紹吳用情況的時候其他人就有些了解了,更別說還有本來就知道吳用情況的還給附近的人補充呢,讓他們更充分的了解了吳用。
要說天才,在座的人其實都不差,甚至有些年齡大的還跟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做過超級工程,也知道超級天才是什麽樣的。
吳用這一個一個的技術資料扔出來,並且在那侃侃而談的架勢……
嚇,竟然有模有樣!
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得了啊。
等吳用說完,李主任接著說。
“……今天隻是大體情況的會議,明後兩天是詳細的技術研討會,升級科技航天公司提供的方案大家有什麽意見可以仔細的討論一下……”
“……確定方案之後,具體資料會下發到各個院所,各院要以最快的速度抽調精兵強將加入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項目……”
“之前凍結的資金和材料會重新投入項目,並且會追加款項……”
“……讓我們共同努力,讓聯盟人早日登上月球,為和平利用太空,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會議越開越順,後來還不斷響起掌聲,現場氣氛越來越熱烈,每個人心中都燃起了一團火焰,熊熊燃燒!
星辰大海,越來越近了!
不過第二天,他們就吵得不可開交了。
第一天的會議全程都是大起大落,後邊光顧著激動了,會議結束之後才冷靜下來。
之所以第一天的下午不開會,是因為吳用給了他們一些不保密的表層資料,讓他們仔細研究去了。
隻有研究明白了,他們第二天才有的聊。
雖說天機星參考當前的技術,再結合數據庫裏的超級技術整出了絕對靠譜的新型火箭技術,而且吳用也審核了一下,覺得沒問題。
但那也隻是他絕沒問題,其實他對聯盟的具體航天實力不是100%的了解,他不確定相關院所能不能達到他的要求,所以才需要第二第三天的技術研討會。
而會上他們肯定的吳用的技術先進,但就是太先進了。
兩個新型號的火箭上用到的新技術都非常多,是不是要謹慎一些?
長征十號的新技術還好說,用的都是“成熟”的技術。
之所以這麽說,就是因為它上邊有大量的長征五號痕跡,比如發動機用的是長征五號發動機的改進型,箭體也是長征五號論證過的5米直徑箭體。
所以在沒有正式命名之前,除了一直叫的“新一代載人火箭”和“921火箭”,有一段時間還被叫過“長五登月型”。
其實“長征十號”以前就有,是幾十年前對標聯邦“土星五號”的超級火箭,運力有50~150噸。
隻不過當時聯盟的整體實力太弱,航天實力自然也一樣,那時候最強的火箭運力才幾噸,根本玩不轉,所以就擱置了。
現在重新啟用了“長征十號”的名稱,並且就是為了載人登月任務,也算是對以前的致敬了。
吳用設計的長征十號火箭沿用了之前的設計,就是捆綁三個5米直徑的芯級火箭,全長88米,起飛質量約2187噸,起飛推力約267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27噸。
還可以衍生出無助推器的光杆型號,可執行空間站航天員和貨物的運輸任務。
這型火箭全長67米,起飛質量約748噸,起飛推力約873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14噸,正好可以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隻對接空間站的話是“輕型”的14噸,執行登月任務的話就是“重型”的超過20噸。
這些數據跟之前的數據差不多,吳用隻是升級了發動機材料和箭體材料,把它的一級火箭改成了可服用火箭。
這本來是長征十號的未來目標,吳用直接把未來拉到了現在。
這個升級老航天們還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新技術不少,但技術原型更多,算是“半成熟”技術,有實際技術支持的話一年首飛不算離譜。
而說到“長征九號”,它的變化可就多了。
長征九號早期論證的時候有兩條技術路線。
一是9米直徑芯級捆綁4個3.35米的液體火箭助推器,其中9米芯一級使用4台650噸單噴管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助推器使用1台650噸單噴管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使用2台20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
二是9米直徑芯級捆綁4個3.35米固體助推器,單個固體助推器推力1000噸,芯一級並聯使用4台20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芯二級使用1台20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
兩種構型火箭雖然技術路線不同,但都能滿足起飛重量在4000噸左右,起飛推力5200噸左右,火箭全高100米左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130噸左右。
後來覺得650噸的超級發動機太難了,推力下調到500噸級,最後確定為480噸級雙噴管分級燃燒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難度進一步降低。
並且有曾經的老大哥rd180係列發動機作為參考,更加符合技術發展的規律。
長征九號也因此迎來了第一次官方確認的方案,芯級直徑升級到9.5米,助推器的直徑也升級到5米。
構型也從兩級半升級為三級半,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漲了10噸,達到了140噸左右。
後來“神人”馬一龍橫空出世,他的獵鷹火箭以其高可靠性、超低成本、炫酷的可迴收技術秒殺一眾現役運載火箭。
甚至獵鷹火箭都是小試牛刀,直徑9米且可以完全迴收的“星艦”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同時那玩意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航天運載工具認知。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聯邦粉絲”,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向發達國家學習,聯盟很快就出了長征九號的無助推器新構型設計方案。
新構型對動力係統又做了調整,其中液氧煤油發動機以480噸級雙噴管發動機渦輪泵為基礎,研製360噸級單噴管液氧煤油發動機,22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也進一步降低為120噸級,以120噸級一型液氫液氧發動機滿足原本22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和25噸膨脹循環發動機的需要,對火箭進行進一步簡化。
然後覺得“星艦”的9米直徑不夠粗,所以把本來就有的9.5米直徑增加到了10.6米,近地軌道運力也增加到了最少15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超過50噸。
所有人都知道這肯定不是最終的方案,因為長征九號沒有正式立項,如果學習的目標有了新的變化,它肯定會接著改。
“後起之秀”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為吳用的升級方案就是在這個方案上進行的修改。
第一步就是修改了7.5米的三級火箭和9米的整流罩。
芯級直徑都10.6米了,上邊竟然縮小了,簡直暴殄天物,他的設計方案通體改成了10.6米,大體看起來成了加粗版本的星艦。
然後是360噸的一級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升級了材料,簡化了管路,把它改成了可重複使用的。
再二級和三級合二為一,跟星艦類似,它使用的12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做了同樣的升級。
同時火箭殼體也做了材料升級,內部線路做了簡化,大量采用“無纜化”技術,減少電纜數量,增加模塊化水平。
這麽一番升級下來,新的長征九號火箭全迴收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達到了150噸,不迴收的話更高。
地月軌道轉移能力還是50噸。
因為它用的是氫氧燃料,在高空和真空的性能天然就比使用液氧甲烷燃料的星艦要強,所以不用在軌道上加注很多次才飛月球,可以直飛!
這就又簡化了流程,同時也是在消除不少潛在隱患。
隻不過一些老航天有點不同意見。
相對於“半成熟”的長征十號,之前的長征九號新技術比例就夠多了,現在新技術的比例都到100%了!
“不行,這種方案太冒險了!”
“是的,新技術太多了,如果全上的話穩定性肯定會非常差。”
“嗯,我覺得我們還是穩一些比較好。”
“沒錯,聯邦重返月球的時間都定在5年後了,我們沒有必要過於超前,還是用穩定的技術吧,要是長征九號在發射台上炸了,那影響是巨大的。”
“嗯,那樣不僅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對士氣的打擊也很大,我看還是穩定一些為好。”
“長征十號的方案我沒意見,甚至隻有它我們也可以提前完成載人登月的任務,不過先發射長征九號投放長期月麵艙室,然後第一次載人登月就常駐的任務流程我不同意……”
吳用:“……”
好吧,他算是理解了,怪不得三體裏章北海要射殺“老航天”……
ps:感謝“宅男迷茫的未來”的500點幣、“syz時間流逝”的100點幣和“08a”的100點幣打賞~~~
聯盟航天中心。
一號會議室。
接到通知的各個子項目負責人陸陸續續走進來,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疑惑。
本來他們各個都忙的很,為的就是讓聯盟人早點實現載人登月,結果項目說停就停,任誰也一臉疑惑。
“老王,怎麽迴事,你有沒有聽到什麽風聲,怎麽項目突然要停了?”
“誰知道呢,我上個星期還匯報進度來著,上邊甚至還催了催,讓我再快點,結果突然讓我過來開會,說項目暫停,真是奇了怪了。”
“劉老,你們的項目不是正處於關鍵時刻嗎,怎麽您也來了?”
“不來能行嗎,項目都要停了,我倒要看看是誰的主意,我罵不死他!”
“哎哎,劉老您消消氣,這搞不好是有什麽大動作。”
“怎麽?你之前聽到風聲了?”
“沒有,我這不是猜測嗎,畢竟咱們聯盟肯定要登月的,並且越早越好,這要是耽誤了時間,一般人可抗不了……”
大佬們坐下來竊竊私語,都覺得這事裏裏外外都透著奇怪。
而且隨著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發現情況越來越不對勁,有些人他們認識,都是航天係統各個院所的人,而有的不認識,但是看標牌知道是計劃部、發展部、保障部、監察部等等,大框架內有頭有臉的人都聚集到了一塊。
看到各個機構的會議室之後,所有人都懵了。
同時也知道,出大事!
這麽多人能湊到一塊,顯然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項目暫停的事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想法決定的,這次會議也肯定是決定性的一次會議。
搞不好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的命運就在這次會議裏決定了。
因為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所以他們都非常忐忑。
差不多等人到齊之後,航天中心的李主任就領著幾個人進來了,其中還有一個非常帥氣的年輕人。
不知道的以為是誰的秘書或助手,但認識的人卻是一愣。
‘他來幹什麽?’
在場的各懷心思,上邊沒有直接說明的情況下,他們怎麽猜也猜不對。
而領導們也知道這事不能耽擱,所以進來就開門見山。
“長征九號和新一代載人火箭的子項目都要停下,而且所有未使用的資金和材料都要暫時凍結。”
他這句話一出,明顯感覺會議室的氣氛一沉。
“接到上級命令,從今天開始,長征九號總體項目正式立項!新一代載人火箭項目啟用‘長征十號’編號,而且一年之內要完成這兩型火箭的首飛,兩年之內實現載人登月!”
其他所有人:“??!!!”
啊這……
當他說出第一句的話時候,航天係統的人都是心裏一沉,畢竟是研究了這麽多年的東西,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啊,說停就停了,那些老航天都要罵人了。
結果第二句話一出,他們直接傻了。
甚至第二句前半段他們還非常高興呢,畢竟他們已經研究很長時間子項目了,都盼著早點總體立項,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力量進行整合使用了。
可最後是什麽鬼?
一年首飛?
兩年登月?
鬧呢?
“嗡嗡嗡~”
會議室的議論聲馬上形成了共振,震的人腦袋嗡嗡的。
在場的可都是跟長征九號和新一代載人火箭各個子項目密切相關的科研人員,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子項目的研究進度。
這些東西不是隻靠靈感就行,涉及到方方麵麵的技術積累。
他們當然想讓兩型火箭正式立項,因為正式立項跟子項目立項的待遇可不一樣,子項目立項隻是有個目標,隻能各自研究各自的,正式立項之後會有國家力量介入,為伱協調全國各地的資源和技術。
那種資源投入對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可他們也知道目前的情況,子項目進展隻能說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都得按照時間表來。
而按照時間表來說,十年之內登月都是非常幸運的,如果有什麽項目卡住了,肯定要跑到十年之後了。
至於現在……
剛才想要罵人的老航天反而開始給他科普什麽叫“事實就是”了。
而李主任擺擺手道:“我清楚的知道各個院所的研究進度,不過那隻是開會之前的研究進度了,從現在開始,所有子項目的進度都是100%。”
“不過管理我在行,技術就不行了,但我請到了專業人士,此次重要會議也跟他有關。”
說著一指吳用:“這位吳用同誌是升級科技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而升級科技公司是國內有名的技術服務商,它們剛剛收購了一個民營航天公司,別看它剛剛加入航天產業,但技術絕對頂尖,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的技術升級……”
李主任介紹了一下吳用的情況,然後讓吳用開始表演。
吳用也不客氣,上來就就直接扔資料。
“這是長征九號總體設計方案……”
“這是長征十號總體設計方案……”
“這是新型煤油發動機的設計方案……”
“這是新型氫氧發動機的設計方案……”
“這是新型箭體材料……”
“這是……”
在李主任介紹吳用情況的時候其他人就有些了解了,更別說還有本來就知道吳用情況的還給附近的人補充呢,讓他們更充分的了解了吳用。
要說天才,在座的人其實都不差,甚至有些年齡大的還跟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做過超級工程,也知道超級天才是什麽樣的。
吳用這一個一個的技術資料扔出來,並且在那侃侃而談的架勢……
嚇,竟然有模有樣!
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得了啊。
等吳用說完,李主任接著說。
“……今天隻是大體情況的會議,明後兩天是詳細的技術研討會,升級科技航天公司提供的方案大家有什麽意見可以仔細的討論一下……”
“……確定方案之後,具體資料會下發到各個院所,各院要以最快的速度抽調精兵強將加入長征九號和長征十號項目……”
“之前凍結的資金和材料會重新投入項目,並且會追加款項……”
“……讓我們共同努力,讓聯盟人早日登上月球,為和平利用太空,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會議越開越順,後來還不斷響起掌聲,現場氣氛越來越熱烈,每個人心中都燃起了一團火焰,熊熊燃燒!
星辰大海,越來越近了!
不過第二天,他們就吵得不可開交了。
第一天的會議全程都是大起大落,後邊光顧著激動了,會議結束之後才冷靜下來。
之所以第一天的下午不開會,是因為吳用給了他們一些不保密的表層資料,讓他們仔細研究去了。
隻有研究明白了,他們第二天才有的聊。
雖說天機星參考當前的技術,再結合數據庫裏的超級技術整出了絕對靠譜的新型火箭技術,而且吳用也審核了一下,覺得沒問題。
但那也隻是他絕沒問題,其實他對聯盟的具體航天實力不是100%的了解,他不確定相關院所能不能達到他的要求,所以才需要第二第三天的技術研討會。
而會上他們肯定的吳用的技術先進,但就是太先進了。
兩個新型號的火箭上用到的新技術都非常多,是不是要謹慎一些?
長征十號的新技術還好說,用的都是“成熟”的技術。
之所以這麽說,就是因為它上邊有大量的長征五號痕跡,比如發動機用的是長征五號發動機的改進型,箭體也是長征五號論證過的5米直徑箭體。
所以在沒有正式命名之前,除了一直叫的“新一代載人火箭”和“921火箭”,有一段時間還被叫過“長五登月型”。
其實“長征十號”以前就有,是幾十年前對標聯邦“土星五號”的超級火箭,運力有50~150噸。
隻不過當時聯盟的整體實力太弱,航天實力自然也一樣,那時候最強的火箭運力才幾噸,根本玩不轉,所以就擱置了。
現在重新啟用了“長征十號”的名稱,並且就是為了載人登月任務,也算是對以前的致敬了。
吳用設計的長征十號火箭沿用了之前的設計,就是捆綁三個5米直徑的芯級火箭,全長88米,起飛質量約2187噸,起飛推力約267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27噸。
還可以衍生出無助推器的光杆型號,可執行空間站航天員和貨物的運輸任務。
這型火箭全長67米,起飛質量約748噸,起飛推力約873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14噸,正好可以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隻對接空間站的話是“輕型”的14噸,執行登月任務的話就是“重型”的超過20噸。
這些數據跟之前的數據差不多,吳用隻是升級了發動機材料和箭體材料,把它的一級火箭改成了可服用火箭。
這本來是長征十號的未來目標,吳用直接把未來拉到了現在。
這個升級老航天們還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新技術不少,但技術原型更多,算是“半成熟”技術,有實際技術支持的話一年首飛不算離譜。
而說到“長征九號”,它的變化可就多了。
長征九號早期論證的時候有兩條技術路線。
一是9米直徑芯級捆綁4個3.35米的液體火箭助推器,其中9米芯一級使用4台650噸單噴管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助推器使用1台650噸單噴管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使用2台20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
二是9米直徑芯級捆綁4個3.35米固體助推器,單個固體助推器推力1000噸,芯一級並聯使用4台20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芯二級使用1台20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
兩種構型火箭雖然技術路線不同,但都能滿足起飛重量在4000噸左右,起飛推力5200噸左右,火箭全高100米左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130噸左右。
後來覺得650噸的超級發動機太難了,推力下調到500噸級,最後確定為480噸級雙噴管分級燃燒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難度進一步降低。
並且有曾經的老大哥rd180係列發動機作為參考,更加符合技術發展的規律。
長征九號也因此迎來了第一次官方確認的方案,芯級直徑升級到9.5米,助推器的直徑也升級到5米。
構型也從兩級半升級為三級半,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漲了10噸,達到了140噸左右。
後來“神人”馬一龍橫空出世,他的獵鷹火箭以其高可靠性、超低成本、炫酷的可迴收技術秒殺一眾現役運載火箭。
甚至獵鷹火箭都是小試牛刀,直徑9米且可以完全迴收的“星艦”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同時那玩意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航天運載工具認知。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聯邦粉絲”,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向發達國家學習,聯盟很快就出了長征九號的無助推器新構型設計方案。
新構型對動力係統又做了調整,其中液氧煤油發動機以480噸級雙噴管發動機渦輪泵為基礎,研製360噸級單噴管液氧煤油發動機,22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也進一步降低為120噸級,以120噸級一型液氫液氧發動機滿足原本22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和25噸膨脹循環發動機的需要,對火箭進行進一步簡化。
然後覺得“星艦”的9米直徑不夠粗,所以把本來就有的9.5米直徑增加到了10.6米,近地軌道運力也增加到了最少15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力超過50噸。
所有人都知道這肯定不是最終的方案,因為長征九號沒有正式立項,如果學習的目標有了新的變化,它肯定會接著改。
“後起之秀”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為吳用的升級方案就是在這個方案上進行的修改。
第一步就是修改了7.5米的三級火箭和9米的整流罩。
芯級直徑都10.6米了,上邊竟然縮小了,簡直暴殄天物,他的設計方案通體改成了10.6米,大體看起來成了加粗版本的星艦。
然後是360噸的一級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升級了材料,簡化了管路,把它改成了可重複使用的。
再二級和三級合二為一,跟星艦類似,它使用的12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做了同樣的升級。
同時火箭殼體也做了材料升級,內部線路做了簡化,大量采用“無纜化”技術,減少電纜數量,增加模塊化水平。
這麽一番升級下來,新的長征九號火箭全迴收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達到了150噸,不迴收的話更高。
地月軌道轉移能力還是50噸。
因為它用的是氫氧燃料,在高空和真空的性能天然就比使用液氧甲烷燃料的星艦要強,所以不用在軌道上加注很多次才飛月球,可以直飛!
這就又簡化了流程,同時也是在消除不少潛在隱患。
隻不過一些老航天有點不同意見。
相對於“半成熟”的長征十號,之前的長征九號新技術比例就夠多了,現在新技術的比例都到100%了!
“不行,這種方案太冒險了!”
“是的,新技術太多了,如果全上的話穩定性肯定會非常差。”
“嗯,我覺得我們還是穩一些比較好。”
“沒錯,聯邦重返月球的時間都定在5年後了,我們沒有必要過於超前,還是用穩定的技術吧,要是長征九號在發射台上炸了,那影響是巨大的。”
“嗯,那樣不僅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對士氣的打擊也很大,我看還是穩定一些為好。”
“長征十號的方案我沒意見,甚至隻有它我們也可以提前完成載人登月的任務,不過先發射長征九號投放長期月麵艙室,然後第一次載人登月就常駐的任務流程我不同意……”
吳用:“……”
好吧,他算是理解了,怪不得三體裏章北海要射殺“老航天”……
ps:感謝“宅男迷茫的未來”的500點幣、“syz時間流逝”的100點幣和“08a”的100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