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長迄今為止所渡過的二十年人生裏,最討厭的就是那些影響並攔截到他做事的阻礙物。
遇到這種阻礙物,他的做法通常都是親手把它們砸碎,這次亦然。
四名叛軍騎兵以包圍圈之勢向信長同時發動進攻之際,他右腳猛地一頓,身體霎時騰躍而起,轉瞬已經落到南麵騎兵身後。
“?!”那名騎兵駭然迴首,信長手中的打刀已閃電般揮了出去。
隻一下,就切開了對方的喉嚨。
南麵騎兵連慘嚎都發不出來,噴湧的鮮血飛濺到信長的衣服上,猶如朵朵怒放的梅花。
信長迅猛奪過南麵騎兵的打刀,視線掠向北麵騎兵,手中的刀如同暗器般飛射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砍入對方的頭顱。
北麵騎兵慘叫著跌下馬背,那匹受驚的駿馬嘶吼著揚蹄就跑,剛巧撞到西麵騎兵的座騎,讓西麵騎兵險些從馬背撞落。
此時,戰場上忽然響起了一陣略顯悲愴的號角聲。
信長知道,這是叛軍在號令將士撤退所發出的信號,意味著山口教繼決定撤軍退迴鳴海城了。
但置身戰場的信長並沒有為此分心,仍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這場以一敵四的嚴酷對決裏。
帶著猛獸般的戰鬥本能,信長迅速將斬殺目標鎖定東麵騎兵,單手抓著韁繩,控製著坐騎朝他衝了過去。
東麵騎兵反應倒是非常鎮定,比起他的三名同伴,他的應戰能力絕對更勝一籌。
當信長策馬朝他直衝而去時,他亦驅馬向信長正麵迎擊。
信長最先搶占出手先機,掄起打刀就直接以一記剛毅淩銳的橫劈砍向他的左肩。
東麵騎兵觀察到信長向左偏移,料定信長必然會將刀轉向他的左側。
於是他趁勢將身體朝左方一倒,籍由單手抓住韁繩以保持平衡,漂亮地躲過了信長的一刀。
然後他飛快地彈起身體,轉守為攻地持刀向信長的右手腕劈擊而來。
東麵騎兵的劍法如白蟒捕食,力圖咬下信長的右手,從他的劍法技巧或力度來看,顯然當屬鳴海城內的一流劍客。
可惜他遇見的對手是信長。
當東麵騎兵的打刀如白蟒張大銳牙直撲而來時,信長直接執刀迴應了一記挑格。
他把東麵騎兵攻來的刀向左邊挑格開去的防護劍法,如同銀龍張開銳爪拔開來自白蟒的襲擊。
東麵騎兵的劍法才剛被他以一記挑格卸了力度,他又在片刻間發起下一輪的強勢反攻。
信長所用的執刀挑格再反攻的劍法,屬於日本劍道裏的“挑刀防守反攻術”,關鍵在於挑格敵人的刀與反攻動作不能存在間斷,必須一氣嗬成。
他無疑成功地達到了這項要求。
信長在反攻裏,用的是“掄舞”這一劍術。
他選擇以一記直劈砍向東麵騎兵麵部,刀尖在空中正好劃出一個半圓的輪廓,形如劍舞般飄逸淩厲。
東麵騎兵隻見眼前銀光一閃,還沒來得及舉起打刀,麵部就泛起一陣椎心刺骨的痛楚,接下來他就什麽也感受不到了。
四名叛軍騎兵裏,僅存的就隻有西麵騎兵了。
在他穩住身形後,便策馬揮刀繞到信長身後,意圖以偷襲的方式斬殺信長。
聆聽到背後的馬蹄聲,察覺到瞬息湧來的濃厚殺氣與恨意,信長卻沒有轉身迎敵。
他甚至都沒有迴頭,就這樣將後背完全暴露在西麵騎兵的攻擊下。
這讓麵容猙獰的對方越發激動地將身體探向前方,恨不得將手中的刀立即就刺入信長後背。
在他舉刀相刺時,信長忽然反手朝後方擲出了手裏的打刀。
那柄打刀在空中劃出了一條優美曲線,剛好落到西麵騎兵的脖頸處。
他的頭當即與脖子分離。
解決完四名叛軍騎兵的信長,正準備飛身下馬去拾掉落在地麵的打刀,未曾想剛利落地率兵解決掉周遭叛兵的瀧川,卻率先撿起了他的打刀。
撿起信長掉落的打刀後,瀧川先是甩掉刀上沾著的血漬與脂肪,再用自己的衣服將刀身擦幹淨,再雙手恭敬地將打刀呈交給馬背上的信長。
“瀧川,沒想到你不但戰鬥力爆棚,還很有眼力見嘛。”信長調笑道。
他接過瀧川遞過來的打刀後,隨即身手靈敏地翻身下了馬。
接下來,信長開始掃視著屍橫遍野的四周,但見視線範圍內,已再無一名敵兵身影了。
“主公,叛賊應是撤兵迴鳴海城了。”瀧川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剛傳來的號角聲,應該就是山口教繼向叛賊們發出的信號。”
“嗯,雖然打得很辛苦,不過還是把他們給打跑了。”信長緩緩吐出一口長氣,“天氣很糟糕,雨還在下,我們也撤迴那古野城去吧。”
瀧川正待迴應,不遠處忽地傳來一聲驚喜的輕喚“主公!”,打斷了他和信長的這場交談。
那是丹羽的聲音。
在如斷掉的珍珠般灑落的雨滴裏,丹羽與河尻從北麵跑了過來,奔在最前方的就是丹羽。
他神情雀躍,看到信長安然無恙更是不假掩飾地流露出驚喜之情,像是恨不得立刻就能奔到信長身邊。
然而看到他的信長和瀧川,卻是另一種既吃驚又疼惜的反應。
與興衝衝奔跑而來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丹羽身上縱然受雨水衝涮卻依然保留著鮮明血漬的衣褲,還有他多處被砍得很深的刀傷。
“丹羽……”信長喃喃地說,忽地衝他大嚷了起來,“你是笨蛋嗎?受了這麽重的傷還一個勁地瘋跑!還不快點給我停下來!”
信長一邊嚷著,一邊丟下打刀,拔腿就衝著丹羽迎了上去。
“沒事,我不打緊。”
丹羽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對渾身多處傷口所發出的劇痛毫不在意。
他隻想跑到信長麵前,好好確認這位自己自幼追隨的主君到底有沒有受傷。
對信長的牽掛,蓋過了他數道傷口那痛楚難耐的折磨,而信長對他表達的關切,又鼓勵著他燃盡氣力加快步伐。
這腳步一快,就超出了丹羽所能承受的極限。
他左腳一個趔趄,明明前方並不存在任何障礙物,他卻像被什麽給絆了一下,然後身體忽而失去平衡,重重地往地上跌去。
“丹羽!”
除了信長,另兩名戰友河尻與瀧川亦一同驚唿出聲。
信長急得一個大踏步便跳了起來。
可以的話,信長真想伸出臂膀,一下子把丹羽拉到身邊啊!
這樣丹羽就不用摔倒在滿是泥濘的地麵。
但無論信長再怎樣拚命向前方伸出右手,始終還是沒能抓住丹羽。
他眼睜睜地看著丹羽重重摔在地麵,被濺起的泥濘潑了滿滿一身。
這一摔,丹羽非但沒為在信長麵前跌倒感到懊惱,反倒產生了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他在戰鬥裏著實耗盡了渾身元氣,如今織田軍也算是擊退了鳴海城這幫叛軍,他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甫一放鬆,丹羽就暈了過去。
跑到他麵前的信長想也沒想,就蹲下來一把將他扶起、再緊緊摟進懷裏,哪怕大雨傾盆、泥濘飛濺,信長也統統都不在乎了。
“辛苦了,丹羽。”信長和聲說,“你可以好好睡上一覺了。”
他低頭直挺挺地看向丹羽暈睡間恬淡的臉,過了半晌,又補充了一句:
“現在,我們一起迴家去吧!一起迴到那古野城去吧!”
感受到兩人這份自幼相伴著一道成長的濃厚情誼,站在信長身後的瀧川、直立在信長左側的河尻都沒有說話。
他們隻是靜靜地、靜靜地陪在信長身邊。
撤軍迴到那古野城後,信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浴桶裏好好泡了個熱水澡,將滿身的血腥味與汗漬味給衝刷了個幹淨。
恆興早為他安排了城內的禦醫,在他走出浴室後就即刻幫他上藥與包紮傷口。
在禦醫為他纏好最後一份繃帶後,信長顧不上休息,立馬就在正殿召集所有親信一起開了軍情總結會議。
戰役裏多處負傷的他,依然不改往常大步流星的步伐,元氣十足地領著恆興踏入正殿。
政秀、佐久間、瀧川及河尻已在這裏恭候多時。
“河尻,都統計出來了麽?”剛走進正殿,信長就朗聲發問,“弄好就報給大家聽聽,看看這一仗裏敵我哪方損失更重一些!”
“是。”河尻俯首正色稟告,“據在戰場上清點的屍體統計,我軍屬下有近六十名武士犧牲,而叛軍一方有近二百五十名叛兵被我軍討伐。”
“嗯,雖說戰爭總難免涉及生死,但以六十名武士去換二百五十名叛兵這個結果,卻多少還是讓人有些高興不起來。”
信長在上座的座墊上大喇喇地盤膝而坐,目光炯炯地掃視了下座的親信們一遍,嘴角隨即泛起一絲溫和的笑意。
在下座的小侍從們眼中,成年後的信長逐漸長成了一張猶如用刀雕琢出來般剛棱冷硬的臉。
與恆興、丹羽及利家魅力四射的英俊帥氣不同,他輪廓的線條更偏向冷與硬。
正因有著這極為硬氣的英挺五官,信長才剛用銳利有神的目光從他們身上掠過,就讓除了政秀以外的其它人都不由得端正了坐姿。
隻有在信長泛起笑意時,他這剛硬的臉部輪廓才會得以緩和下來,讓一直隨侍在身邊的小侍從們迴想起昔日那個頑劣淘氣的少年。
“這趟出征,是我有生以來正式迎來的第一場戰役,多虧了大家,我才能安然歸來。”
“有爺爺領著佐久間、恆興和利家守著那古野城,才得以壓製住其它對這城虎視眈眈的覬覦,我軍歸來也才能有城可進。”
“所以,現在我要當眾宣布:自今日起,恆興、丹羽、利家和光隆四人將由小侍從晉升為我信長的家臣,今後他們將共同輔佐我處理朝政。”
由於信長在之前嚴守口風、並沒泄露出絲毫信息,就連先前在居所侍奉照料信長的恆興對此亦毫無察覺,所以他和利家都齊齊吃了一驚。
在相互驚詫地交換了眼神之後,感動與驚喜、惶恐這三種截然不同的神色,同時在恆興與利家臉上來迴交替著。
從意想不到的衝擊中迴過神來後,兩人迅即誠惶誠恐地俯身拜倒在地,不約而同又發自內心地齊聲進行了迴應。
“感謝主公!我等自當鞠躬盡瘁,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作為一同成長起來的夥伴,利家與恆興連在感謝詞方麵都保持著如此心有靈犀的默契。
信長輕輕點了點頭,視線在利家身上定格,溫和笑意隨即轉化為已成個人招牌的歪嘴壞笑。
“喂,利家。”
“是。”
“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你都十五歲了,這些年來武藝突飛猛進,還長成了一個人高馬大的帥氣武將啊。”
身為主君的信長,此時說話的語氣卻似足了正和弟弟交談的兄長,這種親切的口吻讓下座的家臣們聽在耳畔、暖在心坎。
利家算是他的小侍從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雖然年幼,但論武藝、劍術與忠貞都絲毫不比恆興、丹羽、光隆這些哥哥們遜色。
九歲時就已經長到167厘米的利家,如今175厘米的身高在這個時代可謂極其出挑,溫潤俊帥的五官在一眾武士裏尤其引人矚目。
受到信長當眾誇獎,方才十五歲的利家就識大體地顧及到周邊家臣的看法、及身處的議政場所,並未過多言語,隻是臉帶感動地再度向信長俯身致謝。
“利家,當了家臣可要再接再厲好好奉公啊,我可是相當期待你今後的表現!”
剛打了人生中第一場初戰的信長依然很有朝氣。
雖然在討伐戰裏他沒能如預期般將山口教繼父子斬於刀下,但這顯然沒影響到他的心情。
“光隆不在這裏,去把他喊過來!”信長洪聲下令,“我想看看他知道自己成為家臣後的表情。”
“是!”小侍從裏有人立刻應身而動,步伐飛快又身姿端正地走了出去。
沒過多久,津田光隆就應召趕到了正殿。
盡管受到主君的緊急召見,但滿腹經綸的他依然神情淡定,選在下座右側的後端坐下,剛好坐在最為年少的利家身邊。
“光隆啊,你知道我為什麽把你叫到這裏來嗎?”
“這個……剛剛拓也說您傳召我時,有稍微向我透露了些口風,因此小人大致上知道原由。”
“哈哈哈,不愧是最為飽讀詩書的小侍從啊,這淡定的反應還真像是你的風格。”
信長笑著拍了拍大腿,興致勃勃地向前探過身體,以挑戰式的目光直挺挺地望向光隆。
“光隆,我知道你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尤其讀了很多相關於水軍的書籍資料,對吧?”
“是。我們尾張擁有海港,對於這樣一個與遼闊大海相接的國家,小人認為今後發展出海上防衛是必然之策。”
“嗯,我也是這麽想的。那麽光隆,我就委任你主力研究和開拓相關海上防衛之事,你有信心把它做好嗎?”
“小人不敢妄言。但對這份委任,小人一定兢兢業業、全力以赴,這是我唯一能迴答您的話。”
“很好!”信長揚了揚眉宇,“建立水軍需要更龐大的財力、物力與人力,三者缺一不可。”
“光隆,我要你從此刻起就著手進行研究和準備,一旦時機成熟,我要尾張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支水軍!”
“小人遵命!”
這一次,文雅淡然的光隆罕有地洪聲作答,他迎向信長的眸子裏閃爍著誌在必得的光。
這正是信長期待迎來的反應。
看著神情堅毅的光隆,信長不再多說些什麽,隻是心領神會地繼續望向光隆。
君臣二人就這樣籍著目光默默進行著無聲的交流。
端坐在下座、位置離信長最近的政秀默默看著這一切,複雜的心緒就猶如一艘隨駭浪搖擺起伏的船,任他再怎樣努力遏製也無法平息。
自己從小撫育長大、這一路上為之操碎了心的少年,在不知不覺間竟然長成了這麽有遠見的青年,讓政秀既覺得感慨、又甚是欣慰。
他安靜地跪坐著,心緒浮移地望向信長。
被自己看著長大的這孩子,如今算是長成老主公織田信秀所期望的模樣了嗎?
政秀五味雜陳地在心裏歎了一口長氣。
信長的野性還是太過明顯。
那股形諸於外的痞氣與不羈,作為一國領主來說仍舊顯得太另類了些。
即使在三山之戰擊退了山口教繼的叛軍,但信長仍未能成功收複鳴海城,他的周圍依舊是強敵環繞。
姑且不說鳴海城叛變的教繼,從末森城的信行到清洲城的彥五郎,每股勢力都代表著一份極為棘手的危險,但凡一個處理不好,信長就可能為此被拉下領主寶座。
政秀為此憂心忡忡。
但最讓他痛苦的,莫過於在如此嚴峻緊張的局勢下,嫡長子雄輔向信行陣營倒戈的行為。
政秀認為自己身為信長的監護人與師傅,卻連兒子都沒管教好,才導致這個平手家繼承人作出此等不忠不義的背叛之舉。
他的心一直為此絞痛難耐。
如今看到信長開始著手扶植並打造自己的嫡係人馬,力圖將他們培養成朝政裏的中堅力量,政秀又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那一意孤行、犯下大錯的長子。
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家在信長繼位後最為關鍵的時刻,非但不能全心全意地效忠盡責,甚至還在背後捅信長一刀的背叛之舉。
一想到這裏,政秀的心就痛得像要撕裂開來。
遇到這種阻礙物,他的做法通常都是親手把它們砸碎,這次亦然。
四名叛軍騎兵以包圍圈之勢向信長同時發動進攻之際,他右腳猛地一頓,身體霎時騰躍而起,轉瞬已經落到南麵騎兵身後。
“?!”那名騎兵駭然迴首,信長手中的打刀已閃電般揮了出去。
隻一下,就切開了對方的喉嚨。
南麵騎兵連慘嚎都發不出來,噴湧的鮮血飛濺到信長的衣服上,猶如朵朵怒放的梅花。
信長迅猛奪過南麵騎兵的打刀,視線掠向北麵騎兵,手中的刀如同暗器般飛射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砍入對方的頭顱。
北麵騎兵慘叫著跌下馬背,那匹受驚的駿馬嘶吼著揚蹄就跑,剛巧撞到西麵騎兵的座騎,讓西麵騎兵險些從馬背撞落。
此時,戰場上忽然響起了一陣略顯悲愴的號角聲。
信長知道,這是叛軍在號令將士撤退所發出的信號,意味著山口教繼決定撤軍退迴鳴海城了。
但置身戰場的信長並沒有為此分心,仍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這場以一敵四的嚴酷對決裏。
帶著猛獸般的戰鬥本能,信長迅速將斬殺目標鎖定東麵騎兵,單手抓著韁繩,控製著坐騎朝他衝了過去。
東麵騎兵反應倒是非常鎮定,比起他的三名同伴,他的應戰能力絕對更勝一籌。
當信長策馬朝他直衝而去時,他亦驅馬向信長正麵迎擊。
信長最先搶占出手先機,掄起打刀就直接以一記剛毅淩銳的橫劈砍向他的左肩。
東麵騎兵觀察到信長向左偏移,料定信長必然會將刀轉向他的左側。
於是他趁勢將身體朝左方一倒,籍由單手抓住韁繩以保持平衡,漂亮地躲過了信長的一刀。
然後他飛快地彈起身體,轉守為攻地持刀向信長的右手腕劈擊而來。
東麵騎兵的劍法如白蟒捕食,力圖咬下信長的右手,從他的劍法技巧或力度來看,顯然當屬鳴海城內的一流劍客。
可惜他遇見的對手是信長。
當東麵騎兵的打刀如白蟒張大銳牙直撲而來時,信長直接執刀迴應了一記挑格。
他把東麵騎兵攻來的刀向左邊挑格開去的防護劍法,如同銀龍張開銳爪拔開來自白蟒的襲擊。
東麵騎兵的劍法才剛被他以一記挑格卸了力度,他又在片刻間發起下一輪的強勢反攻。
信長所用的執刀挑格再反攻的劍法,屬於日本劍道裏的“挑刀防守反攻術”,關鍵在於挑格敵人的刀與反攻動作不能存在間斷,必須一氣嗬成。
他無疑成功地達到了這項要求。
信長在反攻裏,用的是“掄舞”這一劍術。
他選擇以一記直劈砍向東麵騎兵麵部,刀尖在空中正好劃出一個半圓的輪廓,形如劍舞般飄逸淩厲。
東麵騎兵隻見眼前銀光一閃,還沒來得及舉起打刀,麵部就泛起一陣椎心刺骨的痛楚,接下來他就什麽也感受不到了。
四名叛軍騎兵裏,僅存的就隻有西麵騎兵了。
在他穩住身形後,便策馬揮刀繞到信長身後,意圖以偷襲的方式斬殺信長。
聆聽到背後的馬蹄聲,察覺到瞬息湧來的濃厚殺氣與恨意,信長卻沒有轉身迎敵。
他甚至都沒有迴頭,就這樣將後背完全暴露在西麵騎兵的攻擊下。
這讓麵容猙獰的對方越發激動地將身體探向前方,恨不得將手中的刀立即就刺入信長後背。
在他舉刀相刺時,信長忽然反手朝後方擲出了手裏的打刀。
那柄打刀在空中劃出了一條優美曲線,剛好落到西麵騎兵的脖頸處。
他的頭當即與脖子分離。
解決完四名叛軍騎兵的信長,正準備飛身下馬去拾掉落在地麵的打刀,未曾想剛利落地率兵解決掉周遭叛兵的瀧川,卻率先撿起了他的打刀。
撿起信長掉落的打刀後,瀧川先是甩掉刀上沾著的血漬與脂肪,再用自己的衣服將刀身擦幹淨,再雙手恭敬地將打刀呈交給馬背上的信長。
“瀧川,沒想到你不但戰鬥力爆棚,還很有眼力見嘛。”信長調笑道。
他接過瀧川遞過來的打刀後,隨即身手靈敏地翻身下了馬。
接下來,信長開始掃視著屍橫遍野的四周,但見視線範圍內,已再無一名敵兵身影了。
“主公,叛賊應是撤兵迴鳴海城了。”瀧川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剛傳來的號角聲,應該就是山口教繼向叛賊們發出的信號。”
“嗯,雖然打得很辛苦,不過還是把他們給打跑了。”信長緩緩吐出一口長氣,“天氣很糟糕,雨還在下,我們也撤迴那古野城去吧。”
瀧川正待迴應,不遠處忽地傳來一聲驚喜的輕喚“主公!”,打斷了他和信長的這場交談。
那是丹羽的聲音。
在如斷掉的珍珠般灑落的雨滴裏,丹羽與河尻從北麵跑了過來,奔在最前方的就是丹羽。
他神情雀躍,看到信長安然無恙更是不假掩飾地流露出驚喜之情,像是恨不得立刻就能奔到信長身邊。
然而看到他的信長和瀧川,卻是另一種既吃驚又疼惜的反應。
與興衝衝奔跑而來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丹羽身上縱然受雨水衝涮卻依然保留著鮮明血漬的衣褲,還有他多處被砍得很深的刀傷。
“丹羽……”信長喃喃地說,忽地衝他大嚷了起來,“你是笨蛋嗎?受了這麽重的傷還一個勁地瘋跑!還不快點給我停下來!”
信長一邊嚷著,一邊丟下打刀,拔腿就衝著丹羽迎了上去。
“沒事,我不打緊。”
丹羽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對渾身多處傷口所發出的劇痛毫不在意。
他隻想跑到信長麵前,好好確認這位自己自幼追隨的主君到底有沒有受傷。
對信長的牽掛,蓋過了他數道傷口那痛楚難耐的折磨,而信長對他表達的關切,又鼓勵著他燃盡氣力加快步伐。
這腳步一快,就超出了丹羽所能承受的極限。
他左腳一個趔趄,明明前方並不存在任何障礙物,他卻像被什麽給絆了一下,然後身體忽而失去平衡,重重地往地上跌去。
“丹羽!”
除了信長,另兩名戰友河尻與瀧川亦一同驚唿出聲。
信長急得一個大踏步便跳了起來。
可以的話,信長真想伸出臂膀,一下子把丹羽拉到身邊啊!
這樣丹羽就不用摔倒在滿是泥濘的地麵。
但無論信長再怎樣拚命向前方伸出右手,始終還是沒能抓住丹羽。
他眼睜睜地看著丹羽重重摔在地麵,被濺起的泥濘潑了滿滿一身。
這一摔,丹羽非但沒為在信長麵前跌倒感到懊惱,反倒產生了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他在戰鬥裏著實耗盡了渾身元氣,如今織田軍也算是擊退了鳴海城這幫叛軍,他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甫一放鬆,丹羽就暈了過去。
跑到他麵前的信長想也沒想,就蹲下來一把將他扶起、再緊緊摟進懷裏,哪怕大雨傾盆、泥濘飛濺,信長也統統都不在乎了。
“辛苦了,丹羽。”信長和聲說,“你可以好好睡上一覺了。”
他低頭直挺挺地看向丹羽暈睡間恬淡的臉,過了半晌,又補充了一句:
“現在,我們一起迴家去吧!一起迴到那古野城去吧!”
感受到兩人這份自幼相伴著一道成長的濃厚情誼,站在信長身後的瀧川、直立在信長左側的河尻都沒有說話。
他們隻是靜靜地、靜靜地陪在信長身邊。
撤軍迴到那古野城後,信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浴桶裏好好泡了個熱水澡,將滿身的血腥味與汗漬味給衝刷了個幹淨。
恆興早為他安排了城內的禦醫,在他走出浴室後就即刻幫他上藥與包紮傷口。
在禦醫為他纏好最後一份繃帶後,信長顧不上休息,立馬就在正殿召集所有親信一起開了軍情總結會議。
戰役裏多處負傷的他,依然不改往常大步流星的步伐,元氣十足地領著恆興踏入正殿。
政秀、佐久間、瀧川及河尻已在這裏恭候多時。
“河尻,都統計出來了麽?”剛走進正殿,信長就朗聲發問,“弄好就報給大家聽聽,看看這一仗裏敵我哪方損失更重一些!”
“是。”河尻俯首正色稟告,“據在戰場上清點的屍體統計,我軍屬下有近六十名武士犧牲,而叛軍一方有近二百五十名叛兵被我軍討伐。”
“嗯,雖說戰爭總難免涉及生死,但以六十名武士去換二百五十名叛兵這個結果,卻多少還是讓人有些高興不起來。”
信長在上座的座墊上大喇喇地盤膝而坐,目光炯炯地掃視了下座的親信們一遍,嘴角隨即泛起一絲溫和的笑意。
在下座的小侍從們眼中,成年後的信長逐漸長成了一張猶如用刀雕琢出來般剛棱冷硬的臉。
與恆興、丹羽及利家魅力四射的英俊帥氣不同,他輪廓的線條更偏向冷與硬。
正因有著這極為硬氣的英挺五官,信長才剛用銳利有神的目光從他們身上掠過,就讓除了政秀以外的其它人都不由得端正了坐姿。
隻有在信長泛起笑意時,他這剛硬的臉部輪廓才會得以緩和下來,讓一直隨侍在身邊的小侍從們迴想起昔日那個頑劣淘氣的少年。
“這趟出征,是我有生以來正式迎來的第一場戰役,多虧了大家,我才能安然歸來。”
“有爺爺領著佐久間、恆興和利家守著那古野城,才得以壓製住其它對這城虎視眈眈的覬覦,我軍歸來也才能有城可進。”
“所以,現在我要當眾宣布:自今日起,恆興、丹羽、利家和光隆四人將由小侍從晉升為我信長的家臣,今後他們將共同輔佐我處理朝政。”
由於信長在之前嚴守口風、並沒泄露出絲毫信息,就連先前在居所侍奉照料信長的恆興對此亦毫無察覺,所以他和利家都齊齊吃了一驚。
在相互驚詫地交換了眼神之後,感動與驚喜、惶恐這三種截然不同的神色,同時在恆興與利家臉上來迴交替著。
從意想不到的衝擊中迴過神來後,兩人迅即誠惶誠恐地俯身拜倒在地,不約而同又發自內心地齊聲進行了迴應。
“感謝主公!我等自當鞠躬盡瘁,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作為一同成長起來的夥伴,利家與恆興連在感謝詞方麵都保持著如此心有靈犀的默契。
信長輕輕點了點頭,視線在利家身上定格,溫和笑意隨即轉化為已成個人招牌的歪嘴壞笑。
“喂,利家。”
“是。”
“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你都十五歲了,這些年來武藝突飛猛進,還長成了一個人高馬大的帥氣武將啊。”
身為主君的信長,此時說話的語氣卻似足了正和弟弟交談的兄長,這種親切的口吻讓下座的家臣們聽在耳畔、暖在心坎。
利家算是他的小侍從當中年紀最小的一位,雖然年幼,但論武藝、劍術與忠貞都絲毫不比恆興、丹羽、光隆這些哥哥們遜色。
九歲時就已經長到167厘米的利家,如今175厘米的身高在這個時代可謂極其出挑,溫潤俊帥的五官在一眾武士裏尤其引人矚目。
受到信長當眾誇獎,方才十五歲的利家就識大體地顧及到周邊家臣的看法、及身處的議政場所,並未過多言語,隻是臉帶感動地再度向信長俯身致謝。
“利家,當了家臣可要再接再厲好好奉公啊,我可是相當期待你今後的表現!”
剛打了人生中第一場初戰的信長依然很有朝氣。
雖然在討伐戰裏他沒能如預期般將山口教繼父子斬於刀下,但這顯然沒影響到他的心情。
“光隆不在這裏,去把他喊過來!”信長洪聲下令,“我想看看他知道自己成為家臣後的表情。”
“是!”小侍從裏有人立刻應身而動,步伐飛快又身姿端正地走了出去。
沒過多久,津田光隆就應召趕到了正殿。
盡管受到主君的緊急召見,但滿腹經綸的他依然神情淡定,選在下座右側的後端坐下,剛好坐在最為年少的利家身邊。
“光隆啊,你知道我為什麽把你叫到這裏來嗎?”
“這個……剛剛拓也說您傳召我時,有稍微向我透露了些口風,因此小人大致上知道原由。”
“哈哈哈,不愧是最為飽讀詩書的小侍從啊,這淡定的反應還真像是你的風格。”
信長笑著拍了拍大腿,興致勃勃地向前探過身體,以挑戰式的目光直挺挺地望向光隆。
“光隆,我知道你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尤其讀了很多相關於水軍的書籍資料,對吧?”
“是。我們尾張擁有海港,對於這樣一個與遼闊大海相接的國家,小人認為今後發展出海上防衛是必然之策。”
“嗯,我也是這麽想的。那麽光隆,我就委任你主力研究和開拓相關海上防衛之事,你有信心把它做好嗎?”
“小人不敢妄言。但對這份委任,小人一定兢兢業業、全力以赴,這是我唯一能迴答您的話。”
“很好!”信長揚了揚眉宇,“建立水軍需要更龐大的財力、物力與人力,三者缺一不可。”
“光隆,我要你從此刻起就著手進行研究和準備,一旦時機成熟,我要尾張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支水軍!”
“小人遵命!”
這一次,文雅淡然的光隆罕有地洪聲作答,他迎向信長的眸子裏閃爍著誌在必得的光。
這正是信長期待迎來的反應。
看著神情堅毅的光隆,信長不再多說些什麽,隻是心領神會地繼續望向光隆。
君臣二人就這樣籍著目光默默進行著無聲的交流。
端坐在下座、位置離信長最近的政秀默默看著這一切,複雜的心緒就猶如一艘隨駭浪搖擺起伏的船,任他再怎樣努力遏製也無法平息。
自己從小撫育長大、這一路上為之操碎了心的少年,在不知不覺間竟然長成了這麽有遠見的青年,讓政秀既覺得感慨、又甚是欣慰。
他安靜地跪坐著,心緒浮移地望向信長。
被自己看著長大的這孩子,如今算是長成老主公織田信秀所期望的模樣了嗎?
政秀五味雜陳地在心裏歎了一口長氣。
信長的野性還是太過明顯。
那股形諸於外的痞氣與不羈,作為一國領主來說仍舊顯得太另類了些。
即使在三山之戰擊退了山口教繼的叛軍,但信長仍未能成功收複鳴海城,他的周圍依舊是強敵環繞。
姑且不說鳴海城叛變的教繼,從末森城的信行到清洲城的彥五郎,每股勢力都代表著一份極為棘手的危險,但凡一個處理不好,信長就可能為此被拉下領主寶座。
政秀為此憂心忡忡。
但最讓他痛苦的,莫過於在如此嚴峻緊張的局勢下,嫡長子雄輔向信行陣營倒戈的行為。
政秀認為自己身為信長的監護人與師傅,卻連兒子都沒管教好,才導致這個平手家繼承人作出此等不忠不義的背叛之舉。
他的心一直為此絞痛難耐。
如今看到信長開始著手扶植並打造自己的嫡係人馬,力圖將他們培養成朝政裏的中堅力量,政秀又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那一意孤行、犯下大錯的長子。
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家在信長繼位後最為關鍵的時刻,非但不能全心全意地效忠盡責,甚至還在背後捅信長一刀的背叛之舉。
一想到這裏,政秀的心就痛得像要撕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