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劉備等人的緊張感。
劉璋、李嚴、黃權三人所領的大軍,幾乎毫無阻礙地便推平了犍為郡內南蠻寨子。
這讓三人都覺得,躲在深山老林中練兵的歲月沒有平白度過。
“犍為郡內的南蠻已滅,此刻便要下了益州郡的南蠻老巢了。”
“不過家父在我領走之前曾懇切說道,若遇漢軍攔阻,或可先斷其銅仁糧道。”
劉璋說罷,黃權立刻拱手道。
“公子,我已派了人去益州郡內偵查。”
“那些個漢軍已經在益州郡內布防了,看來此戰無論如何都是要交手的。”
“在下素聞那漢軍善戰,今日我們的新軍初試鋒芒,不如就拿他們開開刀吧。”
黃權說罷,李嚴也立刻附和道。“黃將軍所言極是。”
“老主公的誌向是稱王,雖無顛覆大漢之心,卻也要叫他朝廷知道,我蜀地之地不是好欺負的。”
“既然兩位將軍都有如此懇切之心,我便代家父同意了此戰之事。”
“隻不過,兩位將軍還是要劃出一人,前去斷絕漢軍糧道,如此才能後顧無憂啊。”
劉璋說罷,兩人立刻翻閱起了地圖。
“公子,這銅仁之地,從犍為郡與那牂牁郡皆能抵達。”
“然我軍攻破犍為的消息,隻怕已經傳入了漢軍耳中,那漢軍再蠢也不會運糧過犍為郡。”
“如此一來,那漢軍的糧草便隻能走鄨縣與且蘭縣一路了。”
“以距離來看,從銅仁而來,經水路,入鄨縣是最為快捷的,在下以為,分兵五千,從符節而出,水陸兼程,不出一日半便能抵達鄨縣。”
黃權指著地圖,為劉璋講解道。
“黃將軍之才,本公子自然相信,隻是這一路兵馬,兩位要誰來領呢?”
劉璋看向兩人問道。
黃權沉吟片刻後說道,“公子、李兄,既然我等確定了先斷糧道的戰略,那麽正麵部隊的推進便不用太過著急了。”
“加之我派出去的偵騎迴稟,漢軍已在益州郡內設了防線。”
“在下的意思是,由李兄領大軍,駐紮於朱提縣。從朱提縣由水路南下,可直插穀昌縣,而這穀昌縣,距離那南蠻大寨滇池所在,便不足五十裏了。”
“而在下則率領五千人馬,自符節直插鄨縣。”
李嚴看著地圖點頭道,“此法可謂是雙全之舉,公子便跟隨大軍,也可免去辛勞。”
“屆時同大軍一起直下穀昌,攻破南蠻。”
劉璋聞言,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就有勞黃將軍辛苦了。”
黃權聞言,立刻拱手告退,開始做戰前的準備。
而漢軍的動向,也確實同黃權料想的一般無二。
張遼率領騎軍,此番所行的目的地便是鄨縣。
隻不過相較於張遼,黃權則是就地取材,領著一眾兵士開始紮起了竹筏來。
自符節而出的一段水道,水流雖然湍急,但由於河道狹窄,所以相較於船隻,反而是竹筏更為便捷。
加之黃權軍中皆是本地之人,雖然這裏是南蠻地界,生活習俗之上,相差的也不算太大,對於竹筏的使用,也不會弱於南蠻的。
不過半日光景,在全軍的努力下,黃權便準備好了千把竹筏。
他領著兵士登上竹筏,沿著水路順流而下,竹筏雖快,但卻不能直達鄨縣。
他隻得根據軍中向導的指引,一入牂牁郡,便離開水道,步行入鄨縣。
而此戰能否斬斷漢軍糧草輸送的關鍵點,是看張遼的騎軍更快,還是他黃權的水陸並行更快了。
益州郡內。
夜色之下,劉備親自趕赴第一線,在犍為郡入益州郡的水道周邊,部下防禦。
由於軍中大半是元戎弩兵,所以這對於敵軍來說最為便捷的水道,卻也成為了劉備等人最好設伏的工事。
此刻劉備隻需將軍中的弩手,分批排布在河道直線的兩岸,便能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這隻是劉備根據諸葛亮指引部下的第一道防線罷了。
後續靠近穀昌的地界,便是由張飛領著其餘兵力所守之地。
這穀昌乃是益州郡的腹心之地,身後便是滇池。而那滇池便是祝融大寨所處之地。
若是穀昌失守,那麽滇池的破滅也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所幸的是,那入益州的水道,上岸之所,離著穀昌還有不到十裏地的距離。
而這十裏地,便是張飛設置拒馬鹿角,排兵布陣,防衛敵軍的第二道防線。
短時間內,劉備與張飛能搶出這兩道防線,已經是竭盡所能了。
是夜,諸葛亮率先趕迴了滇池。
麵見了祝融夫人,將劉焉所作所為說了個清清楚楚。
祝融夫人自然是沒有不信諸葛亮之理,但她卻是對南蠻大軍正在益州前線對敵之事憂心忡忡。
“夫人莫要憂慮,南蠻大軍不是劉焉想除就能除的。”
“相比之下,大軍所在之地,反倒是更為安全。”
“先生所言有理,倒是我亂了方寸,隻是聽了先生所言後,我倒是覺得此戰勝負並不在我益州郡內,倒是在張遼將軍所去的鄨縣之地。”
“夫人敏銳,但即便是如此,我等在益州郡內,也該是要做好所有能做的事情,以防萬一的。”
諸葛亮拱手說道。
“先生之意,似是已有對策,難道穀昌之前的兩道防線,還不夠嗎?”
“以防萬一,還是要請夫人將寨中所有能戰之人召集在一處,由夫人率領,撤到俞元縣處。”
“這是為何?”
祝融夫人不解地問道。
“敵軍所來,目的明確,便是要一舉鏟除大寨所處的滇池縣。”
“倘若夫人能率寨中可戰之人,駐守於距滇池南二十裏外的俞元縣,即便屆時敵軍攻到寨下,夫人也可同我守護滇池之軍,裏應外合,前後夾擊。”
諸葛亮立刻指著祝融夫人麵前的地圖解釋道。
南蠻相較於漢人,始終對中原流行的戰術戰法知之甚少。
這並不是說他們完全不懂兵法,而是在兵法一道上,與中原王朝始終有著不小的差距。
祝融夫人聞言,頓有醍醐灌頂之感,一臉欣賞地看著諸葛亮道,“先生真乃大才也。”
“此法甚好,既然先生願為我族出力,我族也不是不知禮的,今日起,直到戰端停止。”
“這滇池之內的大小事務,皆聽先生吩咐,包括我本人也是。”
劉璋、李嚴、黃權三人所領的大軍,幾乎毫無阻礙地便推平了犍為郡內南蠻寨子。
這讓三人都覺得,躲在深山老林中練兵的歲月沒有平白度過。
“犍為郡內的南蠻已滅,此刻便要下了益州郡的南蠻老巢了。”
“不過家父在我領走之前曾懇切說道,若遇漢軍攔阻,或可先斷其銅仁糧道。”
劉璋說罷,黃權立刻拱手道。
“公子,我已派了人去益州郡內偵查。”
“那些個漢軍已經在益州郡內布防了,看來此戰無論如何都是要交手的。”
“在下素聞那漢軍善戰,今日我們的新軍初試鋒芒,不如就拿他們開開刀吧。”
黃權說罷,李嚴也立刻附和道。“黃將軍所言極是。”
“老主公的誌向是稱王,雖無顛覆大漢之心,卻也要叫他朝廷知道,我蜀地之地不是好欺負的。”
“既然兩位將軍都有如此懇切之心,我便代家父同意了此戰之事。”
“隻不過,兩位將軍還是要劃出一人,前去斷絕漢軍糧道,如此才能後顧無憂啊。”
劉璋說罷,兩人立刻翻閱起了地圖。
“公子,這銅仁之地,從犍為郡與那牂牁郡皆能抵達。”
“然我軍攻破犍為的消息,隻怕已經傳入了漢軍耳中,那漢軍再蠢也不會運糧過犍為郡。”
“如此一來,那漢軍的糧草便隻能走鄨縣與且蘭縣一路了。”
“以距離來看,從銅仁而來,經水路,入鄨縣是最為快捷的,在下以為,分兵五千,從符節而出,水陸兼程,不出一日半便能抵達鄨縣。”
黃權指著地圖,為劉璋講解道。
“黃將軍之才,本公子自然相信,隻是這一路兵馬,兩位要誰來領呢?”
劉璋看向兩人問道。
黃權沉吟片刻後說道,“公子、李兄,既然我等確定了先斷糧道的戰略,那麽正麵部隊的推進便不用太過著急了。”
“加之我派出去的偵騎迴稟,漢軍已在益州郡內設了防線。”
“在下的意思是,由李兄領大軍,駐紮於朱提縣。從朱提縣由水路南下,可直插穀昌縣,而這穀昌縣,距離那南蠻大寨滇池所在,便不足五十裏了。”
“而在下則率領五千人馬,自符節直插鄨縣。”
李嚴看著地圖點頭道,“此法可謂是雙全之舉,公子便跟隨大軍,也可免去辛勞。”
“屆時同大軍一起直下穀昌,攻破南蠻。”
劉璋聞言,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就有勞黃將軍辛苦了。”
黃權聞言,立刻拱手告退,開始做戰前的準備。
而漢軍的動向,也確實同黃權料想的一般無二。
張遼率領騎軍,此番所行的目的地便是鄨縣。
隻不過相較於張遼,黃權則是就地取材,領著一眾兵士開始紮起了竹筏來。
自符節而出的一段水道,水流雖然湍急,但由於河道狹窄,所以相較於船隻,反而是竹筏更為便捷。
加之黃權軍中皆是本地之人,雖然這裏是南蠻地界,生活習俗之上,相差的也不算太大,對於竹筏的使用,也不會弱於南蠻的。
不過半日光景,在全軍的努力下,黃權便準備好了千把竹筏。
他領著兵士登上竹筏,沿著水路順流而下,竹筏雖快,但卻不能直達鄨縣。
他隻得根據軍中向導的指引,一入牂牁郡,便離開水道,步行入鄨縣。
而此戰能否斬斷漢軍糧草輸送的關鍵點,是看張遼的騎軍更快,還是他黃權的水陸並行更快了。
益州郡內。
夜色之下,劉備親自趕赴第一線,在犍為郡入益州郡的水道周邊,部下防禦。
由於軍中大半是元戎弩兵,所以這對於敵軍來說最為便捷的水道,卻也成為了劉備等人最好設伏的工事。
此刻劉備隻需將軍中的弩手,分批排布在河道直線的兩岸,便能打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這隻是劉備根據諸葛亮指引部下的第一道防線罷了。
後續靠近穀昌的地界,便是由張飛領著其餘兵力所守之地。
這穀昌乃是益州郡的腹心之地,身後便是滇池。而那滇池便是祝融大寨所處之地。
若是穀昌失守,那麽滇池的破滅也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所幸的是,那入益州的水道,上岸之所,離著穀昌還有不到十裏地的距離。
而這十裏地,便是張飛設置拒馬鹿角,排兵布陣,防衛敵軍的第二道防線。
短時間內,劉備與張飛能搶出這兩道防線,已經是竭盡所能了。
是夜,諸葛亮率先趕迴了滇池。
麵見了祝融夫人,將劉焉所作所為說了個清清楚楚。
祝融夫人自然是沒有不信諸葛亮之理,但她卻是對南蠻大軍正在益州前線對敵之事憂心忡忡。
“夫人莫要憂慮,南蠻大軍不是劉焉想除就能除的。”
“相比之下,大軍所在之地,反倒是更為安全。”
“先生所言有理,倒是我亂了方寸,隻是聽了先生所言後,我倒是覺得此戰勝負並不在我益州郡內,倒是在張遼將軍所去的鄨縣之地。”
“夫人敏銳,但即便是如此,我等在益州郡內,也該是要做好所有能做的事情,以防萬一的。”
諸葛亮拱手說道。
“先生之意,似是已有對策,難道穀昌之前的兩道防線,還不夠嗎?”
“以防萬一,還是要請夫人將寨中所有能戰之人召集在一處,由夫人率領,撤到俞元縣處。”
“這是為何?”
祝融夫人不解地問道。
“敵軍所來,目的明確,便是要一舉鏟除大寨所處的滇池縣。”
“倘若夫人能率寨中可戰之人,駐守於距滇池南二十裏外的俞元縣,即便屆時敵軍攻到寨下,夫人也可同我守護滇池之軍,裏應外合,前後夾擊。”
諸葛亮立刻指著祝融夫人麵前的地圖解釋道。
南蠻相較於漢人,始終對中原流行的戰術戰法知之甚少。
這並不是說他們完全不懂兵法,而是在兵法一道上,與中原王朝始終有著不小的差距。
祝融夫人聞言,頓有醍醐灌頂之感,一臉欣賞地看著諸葛亮道,“先生真乃大才也。”
“此法甚好,既然先生願為我族出力,我族也不是不知禮的,今日起,直到戰端停止。”
“這滇池之內的大小事務,皆聽先生吩咐,包括我本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