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朝臣見劉辯如此打扮,心中已經有數,正在醞釀措辭之時,一人卻走了出來。
“臣,黃門侍郎鍾繇,預祝陛下大勝而還。”
隨著鍾繇說罷,唐瑁、袁滂、王允、蔡邕、楊彪等一眾親近劉辯的老臣皆是站了出來,複述了一遍鍾繇所說。
潁川唐氏、鍾氏、荀氏已經表態,加之王允和蔡邕這對朝中老臣出麵,大家即便看在麵子上也不會去駁他們二人。
至於最後的弘農楊氏,承包了劉辯在司隸與西涼邊境建設當地郡縣的任務,這幾年可絲毫沒有少賺啊,所以他曆來是劉辯的鐵杆票倉。
滿朝文官掂量著這老幾位的分量,一時間竟都不敢再開口,反倒是將目光投到了尚書令陳紀身上。
陳紀感受到目光,不由心中一怒,瞪了迴去,心中暗罵,“你們看我幹啥?我為了表忠心,兒子陳群現在依舊在上郡未歸,這種話題我還需要參與嗎?”
目光灼灼之下,陳紀終究還是站了出來,“陛下是否可留下戰時的朝中規製?”
陳紀一言引動朝堂,那群文官的眼神從炙熱變得疑惑,而幾位老臣則是在品味他的用意。
“怎麽又看我?我隻是覺得陛下不在,諸事處理太過繁雜,身為尚書令,提個意見不應該嗎?”陳紀不解地想道。
劉辯聞言,也被他這一句話驚得不輕,要知道三省六部的想法已經在他腦中動了很久了,若是順著陳紀的問題提出來,不久可以重點實驗了嗎?
劉辯擰眉,暗自想到,“不行,三省六部的製度是高度的中央集權,明眼人一眼便會看出其中用意,若是被揭穿後引得諸侯聯手來攻,豈非自尋死路?”
“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劉辯正在想著,陳紀看見了劉辯的表情,還以為自己說錯了話,自己細品之下,似乎也確實有討要權力的嫌疑,不禁冷汗之下,向著幾位老臣投去了求救的目光。
王允和蔡邕是見過劉辯怒而暴起的,立刻會意,剛想開口圓一圓陳紀的意思,卻發現劉辯轉憂思為喜悅。
“嗯陳尚書說得有理,朕有一法,戰時可設三部,為吏部、戶部、兵部。”
“其中吏部專管官員之事,戶部專管國庫與戶籍編纂之事,兵部則專管戰事後勤、沙盤推演、情報收集等與戰事相關之事。諸位以為如何?”
陳紀聽罷,立刻拱手稱善,絲毫沒有猶豫的。
漢朝時期的尚書令,手中實權很大,屬於最高行政長官,並且對許多國家大事都有決策權,而陳紀其人年事漸高,本就精力不足,加之此刻朝中某些文臣經常對劉辯提出的政令有異議。
這讓陳紀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去撫平這些官員,哪還有多餘的精力去管其他的事情?
“好,陳尚書便為這第一任吏部尚書吧、另外朕會讓蔡邕助你一臂之力,戶部則由袁滂與唐瑁負責,至於兵部則由楊彪、荀彧、王允為尚書。”
既然聞言,立刻拱手謝恩。
其實對於王允、蔡邕以及袁滂來說,尚書的任命屬於降職的,但實際上手中實權卻是更大了。
尤其是蔡邕和陳紀,吏部相當於管理著官員的任免,隻怕劉辯走後,他們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
其餘的文臣,見幾位大佬都同意降職了,也隻好跟著稱頌。
早朝罷後,荀彧立刻拉著蔡邕一起來到了劉辯麵前。
“陛下,臣與蔡尚書來了。”
“嗯,朕的確找你們有事,朕要給你們一個暗職,文若可去朱雀軍中選五百名善事者,在朕離京期間成立校事府。”
“校事府主要負責對外的情報收集,對內的監察百官。”
劉辯說罷,蔡邕一臉迷茫,不知道劉辯為何要讓他來做這個事情。
“蔡尚書,你既然掌管吏部,又是新上任,拿不下陳尚書者,必會投向你這裏,這不正是校事府的職責範圍嗎?”
劉辯看向蔡邕,緩緩說道。
“可這……”
蔡邕臉皮一顫,自然知道這屬於得罪人的活兒,天下是沒有不透風的牆的,朝中官員總會知道自己也是校事府的人。
“國丈放心,待到朕從兗州歸來,定會找人替換國丈。”
劉辯這一聲國丈,既是提醒也是勸說。
蔡邕聞言,不敢再推辭,立刻答應了下來。
兩人一走,劉辯立刻整裝待發,從兵營中領了五千朱雀騎兵,便向著中牟而去。
出城之時,劉辯的九位後妃以及何太後,站在城樓之上為他送行。
劉辯頭也不迴地在馬上擺了擺手,隨後立刻下令全軍快馬加鞭。
“頭也不迴……”
城樓之上不隻是那位哀怨了一聲。
“出征迴頭不吉利,走吧,隨哀家迴宮,陛下給哀家留了一封手書,每日朝中之事,皆有常侍會告訴哀家的,大家都做好辛苦的準備。”
何太後一聲令下,帶著後妃們迴到了皇宮之中。
野外,劉辯軍隊身側的農田已經一片金黃。
許褚策馬上前,不禁問道,“陛下,當真不怕京中有異?”
“不怕,朕之所在,既是大漢。”劉辯轉頭看向許褚,繼續說道,“朕還巴不得那些牆頭草謀反呢,朕留了後手,仲康放心便是。”
“臣的意思是,若有臣和典韋一人在京中,也許會好一些。”
“仲康,你可還記得,朱雀軍中的校尉朕是怎麽讓你選的?”
劉辯笑著問道。
“陛下讓我挑選從皇莊中出來的兵做校尉啊。”
“那伍長呢?”
“伍長的人選也是從皇莊的兵員選出來的。”
“這不就是了?底層軍官與中層軍官皆是出自朕的皇莊,朕十歲以來便日日與他們同訓,雖然叫不出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卻也可以說知根知底。”
劉辯笑道。
“原來如此!”
許褚這才如夢方醒。
“何止如此,他們上任之後,陛下不僅多免了他們家中一年的賦稅,甚至逢年過節都會讓我派人去他們家中送糧送肉。”
典韋瞥了許褚一眼,繼續說道,“可以說朱雀軍中,認的隻有陛下,其次才是兵符,最後才是咱們倆。”
“這……”
粗心的許褚從來不關心這些事,這也是劉辯將親近中低層軍官的事情交給典韋的原因。
“若是有狼子野心試圖蠱惑緹騎呢?”
許褚又問道。
“哎,陛下讓你平時多學習,你都幹嘛去了?緹騎平時隻管京中秩序與坊市,日常配的武器也是棍棒,若遇特殊情況,需要去武庫領取兵器。”
“但是京中的武庫是由我們朱雀軍在管的,管理武庫的校尉,是陛下親自選的,皇莊之中那位老李頭的兒子,以他那愣脾氣,緹騎敢無兵符和詔命去武庫,他敢立斬不赦。”
典韋拉著韁繩,才敢轉頭與許褚說話。
許褚聞言,老臉一紅,“你倒心細……”
“仲康,惡來這方麵的確比你細致一些,來日若是掌管大軍,心中還是要有一本賬的,朕打算此次迴去後,你們便去學宮中的武所學習兵法之道。”
“臣,遵命。”
許褚立刻答應了下來,經過這次的事情,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
“兩日內必須要趕到中牟!到了中牟城中,全軍可暢飲一晚!”
劉辯立刻對著身後的傳令官說道。
那傳令官聞言,眼中一亮,立刻下去傳令。
詔命一下,前有美酒刺激,大軍立刻順著秋風,一路挺近。
“臣,黃門侍郎鍾繇,預祝陛下大勝而還。”
隨著鍾繇說罷,唐瑁、袁滂、王允、蔡邕、楊彪等一眾親近劉辯的老臣皆是站了出來,複述了一遍鍾繇所說。
潁川唐氏、鍾氏、荀氏已經表態,加之王允和蔡邕這對朝中老臣出麵,大家即便看在麵子上也不會去駁他們二人。
至於最後的弘農楊氏,承包了劉辯在司隸與西涼邊境建設當地郡縣的任務,這幾年可絲毫沒有少賺啊,所以他曆來是劉辯的鐵杆票倉。
滿朝文官掂量著這老幾位的分量,一時間竟都不敢再開口,反倒是將目光投到了尚書令陳紀身上。
陳紀感受到目光,不由心中一怒,瞪了迴去,心中暗罵,“你們看我幹啥?我為了表忠心,兒子陳群現在依舊在上郡未歸,這種話題我還需要參與嗎?”
目光灼灼之下,陳紀終究還是站了出來,“陛下是否可留下戰時的朝中規製?”
陳紀一言引動朝堂,那群文官的眼神從炙熱變得疑惑,而幾位老臣則是在品味他的用意。
“怎麽又看我?我隻是覺得陛下不在,諸事處理太過繁雜,身為尚書令,提個意見不應該嗎?”陳紀不解地想道。
劉辯聞言,也被他這一句話驚得不輕,要知道三省六部的想法已經在他腦中動了很久了,若是順著陳紀的問題提出來,不久可以重點實驗了嗎?
劉辯擰眉,暗自想到,“不行,三省六部的製度是高度的中央集權,明眼人一眼便會看出其中用意,若是被揭穿後引得諸侯聯手來攻,豈非自尋死路?”
“還是不能操之過急。”
劉辯正在想著,陳紀看見了劉辯的表情,還以為自己說錯了話,自己細品之下,似乎也確實有討要權力的嫌疑,不禁冷汗之下,向著幾位老臣投去了求救的目光。
王允和蔡邕是見過劉辯怒而暴起的,立刻會意,剛想開口圓一圓陳紀的意思,卻發現劉辯轉憂思為喜悅。
“嗯陳尚書說得有理,朕有一法,戰時可設三部,為吏部、戶部、兵部。”
“其中吏部專管官員之事,戶部專管國庫與戶籍編纂之事,兵部則專管戰事後勤、沙盤推演、情報收集等與戰事相關之事。諸位以為如何?”
陳紀聽罷,立刻拱手稱善,絲毫沒有猶豫的。
漢朝時期的尚書令,手中實權很大,屬於最高行政長官,並且對許多國家大事都有決策權,而陳紀其人年事漸高,本就精力不足,加之此刻朝中某些文臣經常對劉辯提出的政令有異議。
這讓陳紀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去撫平這些官員,哪還有多餘的精力去管其他的事情?
“好,陳尚書便為這第一任吏部尚書吧、另外朕會讓蔡邕助你一臂之力,戶部則由袁滂與唐瑁負責,至於兵部則由楊彪、荀彧、王允為尚書。”
既然聞言,立刻拱手謝恩。
其實對於王允、蔡邕以及袁滂來說,尚書的任命屬於降職的,但實際上手中實權卻是更大了。
尤其是蔡邕和陳紀,吏部相當於管理著官員的任免,隻怕劉辯走後,他們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
其餘的文臣,見幾位大佬都同意降職了,也隻好跟著稱頌。
早朝罷後,荀彧立刻拉著蔡邕一起來到了劉辯麵前。
“陛下,臣與蔡尚書來了。”
“嗯,朕的確找你們有事,朕要給你們一個暗職,文若可去朱雀軍中選五百名善事者,在朕離京期間成立校事府。”
“校事府主要負責對外的情報收集,對內的監察百官。”
劉辯說罷,蔡邕一臉迷茫,不知道劉辯為何要讓他來做這個事情。
“蔡尚書,你既然掌管吏部,又是新上任,拿不下陳尚書者,必會投向你這裏,這不正是校事府的職責範圍嗎?”
劉辯看向蔡邕,緩緩說道。
“可這……”
蔡邕臉皮一顫,自然知道這屬於得罪人的活兒,天下是沒有不透風的牆的,朝中官員總會知道自己也是校事府的人。
“國丈放心,待到朕從兗州歸來,定會找人替換國丈。”
劉辯這一聲國丈,既是提醒也是勸說。
蔡邕聞言,不敢再推辭,立刻答應了下來。
兩人一走,劉辯立刻整裝待發,從兵營中領了五千朱雀騎兵,便向著中牟而去。
出城之時,劉辯的九位後妃以及何太後,站在城樓之上為他送行。
劉辯頭也不迴地在馬上擺了擺手,隨後立刻下令全軍快馬加鞭。
“頭也不迴……”
城樓之上不隻是那位哀怨了一聲。
“出征迴頭不吉利,走吧,隨哀家迴宮,陛下給哀家留了一封手書,每日朝中之事,皆有常侍會告訴哀家的,大家都做好辛苦的準備。”
何太後一聲令下,帶著後妃們迴到了皇宮之中。
野外,劉辯軍隊身側的農田已經一片金黃。
許褚策馬上前,不禁問道,“陛下,當真不怕京中有異?”
“不怕,朕之所在,既是大漢。”劉辯轉頭看向許褚,繼續說道,“朕還巴不得那些牆頭草謀反呢,朕留了後手,仲康放心便是。”
“臣的意思是,若有臣和典韋一人在京中,也許會好一些。”
“仲康,你可還記得,朱雀軍中的校尉朕是怎麽讓你選的?”
劉辯笑著問道。
“陛下讓我挑選從皇莊中出來的兵做校尉啊。”
“那伍長呢?”
“伍長的人選也是從皇莊的兵員選出來的。”
“這不就是了?底層軍官與中層軍官皆是出自朕的皇莊,朕十歲以來便日日與他們同訓,雖然叫不出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卻也可以說知根知底。”
劉辯笑道。
“原來如此!”
許褚這才如夢方醒。
“何止如此,他們上任之後,陛下不僅多免了他們家中一年的賦稅,甚至逢年過節都會讓我派人去他們家中送糧送肉。”
典韋瞥了許褚一眼,繼續說道,“可以說朱雀軍中,認的隻有陛下,其次才是兵符,最後才是咱們倆。”
“這……”
粗心的許褚從來不關心這些事,這也是劉辯將親近中低層軍官的事情交給典韋的原因。
“若是有狼子野心試圖蠱惑緹騎呢?”
許褚又問道。
“哎,陛下讓你平時多學習,你都幹嘛去了?緹騎平時隻管京中秩序與坊市,日常配的武器也是棍棒,若遇特殊情況,需要去武庫領取兵器。”
“但是京中的武庫是由我們朱雀軍在管的,管理武庫的校尉,是陛下親自選的,皇莊之中那位老李頭的兒子,以他那愣脾氣,緹騎敢無兵符和詔命去武庫,他敢立斬不赦。”
典韋拉著韁繩,才敢轉頭與許褚說話。
許褚聞言,老臉一紅,“你倒心細……”
“仲康,惡來這方麵的確比你細致一些,來日若是掌管大軍,心中還是要有一本賬的,朕打算此次迴去後,你們便去學宮中的武所學習兵法之道。”
“臣,遵命。”
許褚立刻答應了下來,經過這次的事情,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短板。
“兩日內必須要趕到中牟!到了中牟城中,全軍可暢飲一晚!”
劉辯立刻對著身後的傳令官說道。
那傳令官聞言,眼中一亮,立刻下去傳令。
詔命一下,前有美酒刺激,大軍立刻順著秋風,一路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