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國運呀,除了陛下,也就咱莊稼漢最能知曉!這土肥不肥,天氣好不好,還不是看一眼就知道的事兒?”


    年輕人說著,給劉辯端了一碗水,見他手上有泥土,便喂他喝了下去。


    “哎,今年開年天雖不錯,但就怕有蟲災啊。”


    李老伯飲了一碗水,有些擔憂地說道。


    劉辯聞言深以為然,蟲災的確是東漢末年的首要災害之一。


    “老伯我曾讀到過一種防治蟲災的辦法,等秧苗長成之時,用石灰、稈草灰篩成細粉,灑在禾穀之上,蝗蟲便不會去吃。”


    “還有一法,可在莊子內飼養雞鴨,也可捕食蝗蟲。”


    劉辯說完老伯點了點頭。


    “第一個法子倒有些苗頭,老頭子我會立刻上報莊長的,但是第二個嘛,人都吃不飽了,哪還有餘糧喂雞鴨?”


    劉辯聞言,也隻能默默記下,畢竟蝗災可不是鬧著玩的,一旦成形,隻怕是會將大漢根基徹底吃幹抹淨。


    “老伯可知飛蛾撲火?其實那蝗蟲亦然,蟲災將起之時,可派人夜間巡查,田間挖坑後豎起火把,等那蟲兒過來被火燒滅後,再埋入坑中。”


    “哎呀娃兒,你是何處來的學子?怎的有如此多辦法?你在這裏等著,我這就去稟告莊長,好叫你娃兒也有個差使。”


    李老伯說罷便要起身,此刻一匹飛馬從遠處奔來,騎馬的兵士將一封信交在了張常侍手中。


    張讓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拆封讀信。


    “陛下!陛下!大喜啊!青州大捷!”


    張讓一麵喊,一麵順著田畝奔了過來,喊聲之響,讓跑出十幾步遠的李老伯也止住了步子。


    劉辯接過信件一看。


    “臣,曹孟德,三拜九叩。”


    “臣得陛下天謀之恩,不敢攬功。”


    “臣初入青州,便與黃巾賊徒大小奮戰十餘場,盡皆大勝,然,賊徒之中不乏純善百姓,孟德不忍棄陛下子民於不顧,乃分軍糧於民,民盡歸心陛下。”


    “但臣所帶軍資有限,未敢輕動,曾書信與青州太守,然太守雖資軍於臣卻奈何賊徒反攻,正當困頓之時,陛下遣天軍至此,以解臣燃眉之急。”


    “王越將軍勇猛異常,卻仍有仁心,匹馬單騎殺入敵營陣斬敵首之餘,不曾亂殺婦孺,而以陛下天威示之,遂賊軍盡歸陛下。”


    “經臣初步統計,賊寇之眾約有四十餘萬,其中婦孺、稚童、老者所占半數,臣已請王將軍輕裝簡行,先行迴京,望陛下早作裁斷。”


    劉辯看了信十分滿意,但對四十萬人的安置起了擔憂。


    “張讓,拿地圖來,隻要京都左近的。”


    “遵旨。”


    張讓滿麵的喜色,讓小太監跑迴了馬車中出去地圖。


    不一會地圖便到了劉辯手中。


    他看著洛陽所在的司隸州一時間有些舉棋不定。


    “陛下,上洛郡上接雍州,下達荊州,既可馳援洛陽,亦可對豫州用兵,乃是上上之選!”


    劉辯聽了童淵的話,順著地圖看去,上洛郡就在洛陽左側,的確是上佳之選。


    “不知當地可容得下這四十萬之眾?”


    “容得下的陛下,黃巾之災加上士族圈禁,當地的望族早已搬遷,再加上曆年旱、蟲兩災,流民便是有一小半從那裏來的。”


    劉辯聽了張讓的話,雖然說的是那個理,但就是越聽越氣,恨不能踹他一腳。


    “陛下?”


    李老伯怔怔地指著劉辯,劉辯瞧了過去,老伯立刻縮迴了手指,跪倒在地,他這一跪,田裏所有的莊稼漢全部跪倒在地。


    劉辯見狀立刻把手中地圖交給了童淵,隨後把老伯扶起來,“快起來,我大漢的江山還要靠你們這些莊稼漢養活嘞!”


    “陛下,草民不敢啊!”


    劉辯那能強得過常年勞作的老伯,撲通一下,他又跪進了泥地裏。


    “諸位,起來!朕有話要說!”


    劉辯無奈,好了一嗓子,在場的眾人聽到皇帝下令,盡皆保持著立刻能跪下的蹲姿。


    劉辯看了隻好搖了搖頭,“你們是我大漢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大漢的子民,朕要你們站直了!”


    “沒有你們辛勤勞作,哪裏來的高官厚祿,哪裏來的五穀豐登?”


    “朕從光武先帝,學治國之道,於民一篇,先帝隻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是何意?就是說,大漢待老百姓好,大漢便好,大漢對老百姓不好,這天下是否姓劉猶未可知啊!”


    劉辯說完,身後的臣子嚇得盡皆跪倒,可地裏的莊稼漢們卻漸漸挺起了腰板。


    “快!記下陛下之言!”


    “在記了!”


    蔡邕撥開了袁滂的手答道。


    “朕,當效仿光武先帝,效仿高祖皇帝,更要效仿三皇五帝,善待爾等,今日朕便借你們勞作之地處理政務,不知可否?”


    劉辯說罷,不顧身份,對著一眾莊稼漢拱手行禮。


    這一下讓這群漢子有些發愣,皇帝說了不讓跪,卻又學不來文人作揖,隻要不住地鞠躬行禮。


    “張讓,老師,我們席地而坐,繼續討論。”


    劉辯說罷,走上了實地,腳上的泥水很快便被春風吹幹,他卻渾不在意。


    “我基本同意老師的安排,張讓,快馬急行,讓孟德直接帶人前往上洛郡,可不來見朕,且百姓到地後,當整合當地未離開的百姓,重新編撰戶籍。”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若無可用之人,隻怕反倒添亂一場。”


    唐瑁立刻跑了過來,說道。


    “國丈定有辦法,直說無妨。”


    “臣聽聞潁川荀氏有一對叔侄,乃是輔國良臣,臣願書信一封,請他二人入朝為官。”


    “準了。”


    劉辯微微一笑,立刻同意,這讓幾位大臣連著自己的老師都頗為驚訝。


    “繼續說,編撰戶籍之後,當不分軍農,盡數開墾農田荒地,這件事交給張常侍辦,牲畜和農具,皆有朝廷墊出,先免除上洛郡兩年賦稅,卿等可有異議?”


    “臣……”


    除了奮筆疾書的蔡邕外,唐袁二人有些跟不上劉辯的速度。


    劉辯放慢了語速再說了一次,袁滂覺得先不提免除之事,好讓軍民一心。


    “嗯,袁愛卿這建議可用,但是該免還是要免的,袁愛卿記得當朝上奏便好。”


    “這……陛下,如此大功,臣豈敢……”


    “袁愛卿,你並非汝南袁氏,可謂是朕的孤臣,而今你年事已高,期間辛勞朕是知道的,不必再說了。”


    “是啊袁老,你就收這吧。”張讓立刻說道。


    劉辯見袁滂沒有意見,立刻說道,“今時不同往日,朕需效法先秦耕戰之法,以定中原,然先秦法度森嚴,有違人道,便以屯田製改之。”


    “朕觀晁錯曾言,徙民實邊之說,頗為有理,今當以司隸州為邊,設典農官,募民耕田,此為民屯,參與民屯者可免兵徭兩役。”


    “無戰事之時,可令軍兵耕種軍屯之地,且佃且守,隻需繳納地租即可,剩餘糧食就地建倉,可供軍需。”


    “但典農官一職,需精通術數,且剛正不阿,袁愛卿是大司農,不如就由袁愛卿的公子袁渙擔任如何?”


    劉辯行事雷厲風行,不僅大臣們聽到了他的命令,連田裏的莊稼漢們也聽到了。


    他見唐袁兩老正在沉思,而莊稼漢們躍躍欲試的樣子,索性便讓他們說兩句。


    “李老伯,有話直說,這裏不是朝廷,說錯了也無事的。”


    “老頭子我…也沒什麽大見識,但隻有一件事咱莊稼漢清楚。”


    “就是那開荒難,守土卻容易,若是軍民一心開了地,咱們得了好處,卻薄待了軍士,到時隻怕遭殃的還是我們……”


    李老伯說罷,劉辯點了點頭。


    “此言有理,此事分為三步解法,其一將官當以身作則,其二兵士糧餉不可拖欠,其三須明正典刑,若有軍士劫掠者,當斬不赦!”


    “陛下,此法雖好,但人心自古難以約束,不知……”


    唐瑁發出了疑問,一旁的張讓卻笑意盈盈。劉辯隨即點頭讓他解答。


    “陛下早就想到辦法了,陛下前日裏命一眾史官重寫我大漢曆代諸將事跡,如今已經編纂成冊。”


    “屆時隻要每處軍營設一位宣講官,每日早晨訓練,午飯時宣講,午後耕種,晚飯時再行宣講。從根本上教會兵士何為大義,便能有效杜絕上述之事。”


    張讓說罷還看了一眼劉辯。


    劉辯滿意地點了點頭。要說別的技術他可能記得不多,但是思想教育這塊,現代華夏人,簡直手拿把掐。


    袁、唐兩老聞言,深知其中利害,立刻將張讓摁到了蔡邕身邊,張讓剛裝完,原本還在得意,卻強不過倆老頭,尤其是劉辯的嶽飛,隻得仍由他們裹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漢末開始一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惟願無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惟願無憂並收藏從漢末開始一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