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製作出了一套交通規則之後,戶部和工部配合起來,立馬實施,在京城之中許多十字路口都按照朱允熥的要求設立了沙勒紅綠旗。


    並且,嚴格要求騎行自行車的人,遵守交通規則並且要他們靠右行駛,而且速度不能太快。


    這幾樣但凡違反了其中一條,都可以被百姓們進行舉報。而被各衙門的官吏看到的話,則可以直接現場罰款。


    這一套交通規則下達之後,立馬就把京城之中,那些騎著自行車橫行霸道的人們進行了約束。


    這些人知道,如果不按照規則行駛,都會被罰錢,一下子就老實了許多。


    畢竟為一時的衝動而買單,可不是什麽好事兒,何況還那麽貴。


    或許罰五文錢不痛不癢,但若是罰他個一百文,那不得哭上個幾天幾夜呀。


    因此這規則一出來,當天京城裏麵的事故一下子就減少了。


    偶爾發生一些事故,那也是極具特殊性的。


    而且概率非常小,已經到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另外為了避免這些人騎自行車騎的太快,朱允熥還下令工部,在製作自行車的時候,將前麵的齒輪再弄小一點。


    也就相當於把檔位變小了一些。


    這樣一來他們蹬著踏板速度再快,將動力傳到後麵也相差了多少,而且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速度稍微慢了一點,但是騎起來會更加的省力,更加的輕鬆。


    總之這一係列的規則對於民間的百姓們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交通的問題解決之後,自行車便進入了一個高速的發展。


    因為這個東西,現在變得安全有規則,而且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用過之後,反饋都非常的好,自然便迅速又迎來了一個大的高潮。


    不僅僅是京城,整個大明許多地方,都已經開始流行起了自行車。


    這個東西毫無疑問,是直接就解決了以前百姓們足不出戶的問題。


    這裏的足不出戶,並不是說不出門,而是說不出遠門。


    畢竟古代的交通,非常的落後,出行幾乎就靠走。至於馬,一般人哪裏買得起碼呀,那都是有錢人才能夠享受的?


    而現在這自行車,也才五百文,就算家庭條件相當一般,也能夠通過努力,買到一輛自行車。


    有了自行車,出行就會很簡單,哪怕是出遠門,也不是問題。


    何況現在,各地的水泥路都修的這麽好,更是為他們的出行創造了條件。


    朱允熥之前就已經提出過一個觀念,要想富先修路。


    在大明各地修了路,就是為了促進百姓們出行,進行貿易交易做生意等等,提供方便。


    現在好了,路有了,出行工具也有了,條件這麽好,百姓們進行生意來往,貿易交易等等,確實就簡單了很多,成本也低了很多。


    於是乎,也為大明迎來了一波經濟高潮,每個地方都將他們各自地方所擁有的特色產品,用三輪車拖到另一個地方去進行售賣,豐富另一個地方的物產。


    而另一個地方,又把他們有特色的東西,帶到其他地方去進行售賣。


    如此一來,大明的整個經濟市場,直接就活絡了起來。


    隻要經濟好了,百姓們就能夠富裕起來,百姓們富裕了,朝廷就會更加的富裕。


    因為在他們進行經濟往來的同時,所產生的商業這一塊的稅,自然就跟上來了。


    所以朱允熥和朱元璋,之前雖然取消了百姓們那些亂七八糟的賦稅,還減免了人丁和商稅,但不僅沒有讓稅收這一塊下降許多,反而因為商貿這一塊的活動起來,而讓商稅越來越多了。


    於是乎朝廷的財政收入,也是兩麵開花。


    一麵是國有產業收入,一麵的是稅收。


    禦書房內,朱元璋看著手中的奏折,笑的那叫一個開心啊。


    他萬萬沒有想到,這賦稅明明減免了,但收入反而更多了。


    由此,便也可以側麵看出,如今民間的百姓們,有多麽好的一個經商的條件。


    更能夠體現,現在的百姓們賺錢的門路很多,有多麽的富足。


    看完奏折之後,朱元璋又看向朱允熥說:


    “這一切都歸功於咱大明有一個好太孫呀,在這之前,咱想都不敢想,我大明還能有如此富庶的一天。實在是讓咱,感到意外呀。”


    其實說這話的時候,朱元璋也是一把辛酸淚呀。


    因為大明洪武年間,從洪武元年到現在洪武二十多年,這麽二十多年以來呀,大明的財政收入沒有一點點的出彩。


    期間有時候財政收入很差,隻有僅僅幾百萬兩銀子,好的時候也才兩三千萬兩銀子的收入。


    和其他朝代,根本沒法比。


    遠的不說,就說之前的元朝財政收入,甚至都比現在的大明,要好上許多。


    就更不要提之前的宋朝了,宋朝那簡直就是富的流油啊,財政收入一年幾千萬兩銀子那都是低的了,好的時候便直接是上億,乃至幾億銀子的收入。


    反觀現在的大明,才一年幾百萬兩銀子和一兩千萬兩銀子,隻能用窮來形容。


    可現在不一樣了,經過這一係列的發展,那國庫的收入越來越高,稅收減免過後,銀子的收入卻不減反增。


    這樣子計算下去,就目前這一年財政收入保守估計都得有個四五千萬兩個銀子。


    更不要說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明年甚至還可能會翻倍了。


    畢竟現在已經是夏天,僅僅半年時間就四五千萬兩銀子的財政收入的話,那一年不是更多嗎?


    總之,這件事情讓朱元璋很開心,也終於當了一把有錢的皇帝。


    於是他對朱允熥說:


    “現在朝廷有錢了,咱終於不用過那緊巴巴的日子了,以後咱也可以奢侈一把了。”


    朱允熥文言哈哈大笑,旋即對朱元璋說:


    “皇爺爺,這才哪到哪兒呀,僅僅一個花露水,一個自行車,一個三輪車,就讓你滿足了嗎?”


    朱元璋頓時眼睛一亮,看著朱允熥說:


    “好太孫,你還有什麽別的賺錢法子嗎?”


    朱允熥神秘一笑說:


    “有,當然有,而且還有很多。當然我所說的這些賺錢的法子,不僅僅隻是為了賺錢,還得能夠擁有一些實際的好處。


    比方說這自行車,它能夠為出行解決問題,三輪車不僅為出行解決問題,還能夠貨物為貨物運輸解決問題。


    所以我後麵還會再弄一些東西出來,要實質性可以在生活中起到作用的。”


    朱元璋立馬期待起來,說:


    “好,咱相信,你一定可以做的一方麵為國家和百姓們帶動經濟,一方麵還能夠為百姓們的生活提供改善。”


    朱允熥非常自信的點頭。


    從禦書房出來之後,朱允熥就直接去了戶部。


    他之前就聽到戶部尚書張山說過,這段時間以來,紅薯和土豆種子都已經達到了可以向全國發放種植的地步。


    經過他們的培育,種子已經相當的多,甚至超過他們的預期。


    現在所擁有的紅薯土豆種子,各自都有幾百萬斤。隻要將這些種子向全國發放下去,並且交給百姓們如何種植,想來今年就能夠獲得收成。


    所以朱允熥在得到消息之後,要去戶部實地考察一下,看看這些紅薯土豆種子們究竟好不好。


    到了戶部,由戶部尚書張山親自帶著朱允熥,離開了京城,到外麵專門培育紅薯土豆種子的田地進行實地考察。


    朱允熥到了之後,從土裏將紅薯土豆種子刨出來,發現一個個都長得非常的好,尤其是紅薯,有的甚至有半個腦袋那麽大,長勢喜人,產量可怕。


    朱允熥很開心,便直接對戶部尚書說:


    “既然紅薯土豆的種子已經有這麽多了,那麽就可以向全國百姓們,進行定量的發放。並且記住,一定要教給他們正確的種植方式。千萬別把這些種子給耽擱了。”


    戶部尚書張山,自然明白這裏麵的重要性。


    於是領命之後,便開始著手去辦這件事情。


    紅薯土豆種子這兩樣東西,一直以來啊,就是天下百姓、和朝廷官員,以及那些士大夫貴族階層們,非常重視的東西。


    如果成功,對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對於那些士大夫貴族階層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原因不外乎於利益兩個字,之前朱允熥強行丈量天下土地,對土地進行了按人頭均勻分配的政策,便已經動了天下士大夫貴族階層麵的利益。


    曾經還鬧出了許多事情,讓朱允熥費了許多方法才將事情一一解決,還弄出一係列的政策,才總算將士大夫貴族地主階層們,想出的各種花招,給應付了。


    那些靠著土地賺錢的貴族地主們,如意算盤落空,早就把朱允熥恨之入骨。


    如今這紅薯土豆種子,若是能夠全麵種植,並且產量很大,能夠解決百姓們吃飯問題的話,那對他們來說又是一次滅頂之災。


    因為這些士大夫地主階層的手中,所掌握的糧食,也是多的可怕。


    畢竟以前他們手上的田地就很多,每一畝田種出來的糧食數量也很多。


    在擁有眾多田地的情況下,一年一年累積下來,自然也就擁有了許多的糧食。


    這糧食也是硬通貨呀,有時候比田地所產生的利益更大,這些糧食可以長時間儲存,掌握在這些貴族手中。


    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想方設法。把糧食的價格抬高,然後高價賣出去。


    就好比當時西北地區,一個縣鬧了旱災時是一個道理。


    當時百姓們沒得吃,可那些士大夫貴族地主們手上,卻又掌握著很多的糧食。


    甚至朝廷向他們買,他們都能夠奇貨可居的抬高價格。


    若不是當時朱允熥想到了一個辦法,忽悠他們捐贈糧食的話,恐怕他們還是不會拿出來。


    由此可見,這些有糧食的鄉紳地主等等,就是在發國難財。


    有句話說的好,風浪越大,魚賣的越貴。


    用在這些掌握糧食的鄉紳地主身上,也是一樣的。


    百姓們越吃不上糧,他們手中的糧就能夠越賺錢。


    然而現在,朱允熥所弄出的紅薯土豆種子,就要動他們這個利益了呀。


    一旦實現糧食改革,讓紅薯土豆這些糧食大量成為百姓們的主食,那他們手上所掌握的大米和麥子,豈不是就不值錢了?


    如果百姓們都不再愁吃的了,那這些鄉紳地主們多年來累計的糧食,豈不是就賣不出去了?


    因而,他們自然是對此,無比的關注的。


    甚至這件事情在許多的鄉紳地主士大夫貴族們看來,極有可能就是要麵臨的和朱允通打響的第二次改革戰爭。


    第一次是土地改革,那一次鬧得很大,也死了很多人。


    最終在朱允通的強力推行下,在朱元璋的霸氣支持下,也同樣在朱允通的多次睿智應對下,最終實行成功。


    然而這一次,這些鄉紳地主們不打算再退步。


    原因很簡單,如果糧食改革成功的話,那這些鄉紳地主們,真的以後就占不到什麽便宜了。


    他們以前之所以手上掌握那麽多的土地,其目的就是因為,可以利用這些土地種植很多的糧食。


    從而這些糧食就能夠成為他們的財產。


    無論是任何時候,都讓他們用有底氣。


    可是朱允通強硬的推動土地改革,讓這些鄉紳地主們失去了大量的土地,手上就隻有大量的糧食了。


    然而現在朱允通又要實行糧食改革,一旦成功,他們手中的糧食就不值錢了。


    這不就等於讓他們的糧食,也沒辦法兌換成財富了嗎?


    所以這一次,注定又是一場朱允通和鄉紳地主們之間的戰鬥。


    所以在消息傳出之後,這些鄉紳地主們就開始計劃,要如何來應對朱允通的糧食改革。


    還是那句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朱允通想了這麽久的糧食改革,總算要實現了,可那些鄉紳地主們,卻也開始準備好要來唱反調了。


    雖然經曆過上一次土地改革之後,他們不敢在明麵上唱反調。


    但是暗地裏搞動作,絕對不是什麽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仔並收藏大明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