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們全都露出震驚的神色,因為皇帝朱元璋居然要讓朱允熥住在自己的寢殿旁邊去。


    住這麽近,這意味著什麽?


    眾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近水樓台先得月。


    那些待在皇帝身邊的皇子皇孫,無一不是受到極為重視的。


    好比當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幾個兒子都有爭奪皇位之心之後,便對他們失去了重用之心。


    反而將小兒子李誌帶在身邊,悉心教導,後來讓李治作了皇帝。


    而如今朱元璋要把朱允熥帶到身邊,這莫不是想要言傳身教?


    敏銳的官員們,都嗅到了這個意思。


    武官們非常開心,文官們則都麵色憂愁。


    而最慌的,顯然是朱允炆。


    他的臉色變得煞白,沒有一絲血色!


    他很慌張,如果朱允熥被朱元璋帶在身邊,兩人經常走在一起,那自己想要繼承皇位,豈不是希望更加渺茫?


    而實際上,朱允熥自己其實也不想待在朱元璋身邊。


    畢竟他有要爭奪皇位的心思,可他先入為主的因為曆史原因,認為朱元璋很可能還是會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會讓朱允炆當皇帝。


    畢竟有曆史的前提!


    他並不知道朱元璋此刻也已經熟悉了曆史,更不知道朱元璋完全不想再立朱允炆為皇帝了。


    這個誤會,在爺孫兩的心中一直都存在,所以朱允熥不知道朱元璋想要培養他。


    而他一心想要通過自己的手段,來實行造反。


    因為在他看來,若是隻靠朱元璋,未必會把皇位給到他。


    隻有自己夠強,爭奪皇位才有機會。


    既然自己想要造反,那不管是造朱元璋的反,還是以後造朱允炆的反,前提都是要積攢自己的實力,發展自己的勢力。


    要是被困在朱元璋身邊,那如何有機會?去實行造反的準備呀?


    就算此刻,朱元璋已經對自己態度很好,也非常看重自己,但是朱允熥還是不喜歡將命運的韁繩放在朱元璋的手上。


    如今的朱元璋,或許喜歡他,或許看重他,或許願意將皇位給他。


    可將來的事情,誰又說得準呢?


    畢竟在自己穿越之前,朱元璋看重的還是朱允炆,所有人也都以為朱允炆會穩坐儲君之位,成為將來的皇帝。


    可還不是很快就出現了變數嗎?


    若是自己將希望,寄托在朱元璋身上,等著朱元璋封自己為儲君,給自己機會。


    那麽以後都得看朱元璋臉色。


    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廢掉。


    打鐵尚需自身硬,朱允熥作為一個穿越者,也有著自己的傲氣。


    他不希望,這皇位是誰給他的,他也不想自己在朱元璋麵前就真的要天天裝孫子,各種表現來獲得皇位。


    他更喜歡用自己的實力,換來一個天下。


    而且這是他必然要經曆的。


    因為他不想像曆史上的朱允炆那樣,皇帝給了他皇位,卻守不住。


    如果現在的朱允熥,也隻是一味的通過表現,來讓朱元璋將皇位給了他。


    那麽自己頂多就是當了個好孫子,未必能當好皇帝。


    以後做了皇帝,真的有能力,有實力守住這個位置嗎?


    真的可以壓得住那些群臣嗎?未必!


    所以,就算這個時候朱元璋願意並保證將皇位給朱允熥,朱允熥也一定不會坦然接受。


    他需要用自己的實力,把這個江山拿過來。


    這樣才說明他真正的有手段,以後才能坐穩江山。


    眾所周知,開國皇帝,以及靠手段靠本事自己奪過來的皇位,才是做的最穩當的。


    靠繼承、靠傳位、靠上一屆的皇帝支持,所坐上的皇位,卻不那麽穩妥。


    在短短的時間裏,朱允熥想了很多很多。


    他已經基本確定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必須通過造反,得到皇位。


    這樣的皇位才能做的穩妥,這樣的自己,才能夠掌控文武百官,掌控天下。


    而這時,朱元璋見朱允熥遲遲沒有反應,便疑惑的說道:


    “怎麽了?允熥啊,你不想和咱住在一起嗎?”


    朱允熥尷尬的笑了笑說:


    “孫兒隻是覺得,如今已經長大成人,若是一味的靠著皇爺爺的庇護,終究無法成長。”


    朱元璋聽到這話,再次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說:


    “好……好,不愧為咱的孫兒,能有這番覺悟,著實是好。說明你確實是成長,確實是長大了。不錯,既然長大了,便不應該有任何人的庇護。


    你沒有讓咱失望。這樣吧,鑒於你這一次鎮災有功。而且是非常大的功勞,所以咱便破例直接封你為吳王,不需要到外地就藩,王府建立在這京城之中,你看如何?”


    朱元璋此話一出,在場眾人再次震驚。


    給皇孫封王,這種事情顯然並不合理。


    就算封王,也應該隻是低一級的郡王。


    而絕不應該封為尊貴的親王,更不應該是吳王。


    要知道,王的封號,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通常像秦王、晉王、齊王、楚王這些,都是非常尊貴的封號。


    甚至有些封號,從字麵上可以理解為皇帝可能重點培養的接班人。


    而明朝與其他朝代不一樣,明朝的秦王、晉王這些已經封給了朱元璋的幾個兒子。


    按理說,到朱允熥他們這一輩,就算要封王的話,封號也較為普通,不應該有這麽尊貴的封號。


    就算想要給他封這麽尊貴的封號也不行,因為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已經將這些尊貴的封號給占掉了。


    總不可能封兩個秦王兩個晉王吧?


    而讓眾人感到震驚的是,都沒有想到朱元璋給朱允熥封的王,居然是吳王!


    在其他朝代,吳王或許比之晉王,秦王要低上一些。


    但在明朝,絕對不一樣。


    因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登基做皇帝之前,曾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


    而朱元璋後來勢力越來越大,於是便自作主張,把自己封為了吳王。


    這個稱號一直到他登基為皇帝,才算去掉。


    先太子朱標在朱元璋做吳王的時候,被封為吳王世子。


    也就是說,在朱元璋這一朝,有資格和吳王兩個字沾邊的,除了他自己,便是他兒子朱標曾經叫吳王世子。


    而如今他居然將這個稱號,封給了朱允熥,由此可見他對朱允熥的重視。


    一般來說,皇帝曾經被封過的王,後麵都不會封給其他人。


    畢竟這要避一下忌諱。


    但朱元璋卻不一樣,自己做過吳王卻又將吳王的稱號封給了朱允熥。


    從他的角度來看,他確實是想讓朱允熥繼承他的皇位。


    那麽讓朱允熥做曾經的自己,也是在暗示大家,也會讓朱允熥做未來的自己。


    朱允炆在手在顫抖。


    他自然比任何人都了解這吳王的分量。


    可心中縱然有千般不甘心,此刻也絕不敢說半句反對的話。


    滿朝的文武官員們,都不敢站出來說什麽。


    尤其是文官,他們先前幫朱允炆說話,便已經誤解了朱允熥。


    之前麵對朱允熥的各種怒懟,他們也都啞口無言。


    此刻自然不敢,再站出來反對什麽。


    再加上朱允熥這一次賑災,確實功勞很大。


    若是這時候站出來反對,那絕對是自討苦吃。


    倒是朱允熥對於朱元璋的這個決定,倒並沒有太多什麽別的感覺。


    隻是趕緊躬身說:


    “多謝皇爺爺……”


    在他看來,封自己做什麽王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到皇宮外麵去自立王府。


    這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可以將自己派到別的地方去就藩,越偏遠的地方越好,讓自己可以安心的擴建自己的勢力,那就更好了。


    不過現在他也滿足了,畢竟不在皇宮之中,他能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比如說暗中培植自己的實力啊,私下和一些官員們見麵呀,擴建自己的勢力啊等等。


    簡直不要太簡單。


    朱元璋臉上也露出笑容又繼續說:


    “你兩個妹妹,宜倫郡主和江都郡主也隨你一起到你府上去住吧。”


    朱允熥激動的說:


    “多謝皇爺爺。”


    朱元璋又補充:


    “不過,在你的王府未能夠完全修好之前,你還是住在少陽宮去。”


    這下朱允熥倒是沒有了任何意見。


    這不挺好嗎?


    本來朱元璋是想要對朱允熥在這一次的救濟災民事情中,好好的封賞一番。


    但如今竟然給了吳王這個封號,也就不好再給其他的賞賜了。


    於是接下來,朱元璋問文武百官們還有什麽其他的事。


    本來文官們都是想要為朱允炆主持公道,不過眼下這個事情誰也不敢再提。


    於是便有幾個官員站出來說了幾個不大不小的事兒,這早朝便也就這樣結束了。


    退朝之後。


    朱允炆灰溜溜的迴了東宮,他甚至沒臉和那些文官們閑聊幾句。


    而朱允熥不一樣,他不僅和武官們一個個拱手告別,還非常友好地對那些文官們說著客氣話。


    仿佛之前在朝堂之上的矛盾,此刻也儼然沒有了。


    文官們顯然也不能對這件事情過多記仇,大家也都紛紛的祝賀朱允熥成了吳王。


    大家看起來一片其樂融融,這也讓不少文官們心中有了一個想法,讓他們感覺這朱允熥實際上看起來要比朱允炆豁達不少,心胸也更開闊一些。


    但這個想法隻是出現了一瞬間,便被他們壓了下去。


    因為從整體利益來說,他們還是不能夠支持朱允熥,因為支持朱允熥做了皇帝,那麽他們文官的地位,絕對還是要低於武官的。


    走出大殿,開國公常升得過來對朱允熥說:


    “三皇孫殿下,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朱允熥看著開國公常升,從記憶之中想起來這是自己的二舅啊。


    於是趕緊拱手說:“二舅這話有些取笑外甥了,我哪有什麽變化呀?”


    常升急忙說:“皇孫殿下,這裏是皇宮,您怎可稱我為二舅呀?”


    朱允熥笑了笑說:“又不是在朝堂之上,已經退朝。你我還是舅舅外甥的關係,自然應當叫你一聲舅舅。”


    這時,武德侯常森也走過來,朱允熥便主動說:


    “三舅!”


    同時拱了拱手,這讓常森受寵若驚說道:


    “哎呀,這使不得呀。”


    朱允熥笑了一下,說:“二位舅舅就不要啊這麽拘束了,我作為外甥,叫你們舅舅,難道還有什麽錯不成?”


    朱允熥如此行為和言語,自然讓兩位舅舅無比的開心。


    就聽開國公常升說:“你舅公藍玉之前也找我們談過,說你變化很大,這是好事。


    允通啊,既然你把我們二位還認作舅舅,那麽以後我們二位舅舅,必然是無條件支持你的。


    唉,我那可憐的妹妹走的早,留下你們三個從小就沒娘如今又沒爹的兄妹,也確實不容易。


    正所謂娘舅娘舅,我們是你的舅舅,也是你們半個娘,若是你和兩個妹妹在受到誰的欺負,盡管告訴兩個舅舅,舅舅一定會為你們主持公道。”


    朱允熥趕緊拱手說:


    “多謝兩位舅舅,我娘在天之靈,一定非常開心兩位舅舅能夠如此的袒護我們兄妹三人。”


    話說到這個份上,情緒也就渲染到了,兩個舅舅的眼睛裏都有些濕潤。


    畢竟是親戚,畢竟是舅舅和外甥之間的關係,骨子裏總算還是留著相同的血。”


    常升揉了揉眼睛說:


    “不說這些傷感的事情了,你既然認舅舅,舅舅作為長輩,對你的一些幫助是應該的。


    今天若是沒事,到舅舅府上去,讓你舅母給你燒些好菜。也算這些年來,舅舅對你的補償。”


    朱允熥點了點頭說:


    “好,自從父親去世之後,我才知道這個世上已經沒幾個親人了。皇爺爺也算一個,然後就是兩位舅舅和舅公了。”


    聽到朱允熥如此動情的話,常家兄弟無不感動。


    深深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拉著他要去常家府上。


    而朱允熥也對在這個世界的這份感情頗為重視。


    同時還能拉攏常家兩個兄弟,自然非常樂意,便沒有拒絕。


    路上他還笑著說:“舅母的廚藝想來是好,不過外甥我的廚藝其實也還不錯。到時候我也下廚,弄兩個菜,讓兩位舅舅舅母們嚐嚐。”


    常升和常森立馬笑罵:


    “臭小子,君子遠庖廚,你身為皇孫,怎可下廚呀?”


    朱允熥也笑了:“給舅舅舅母們做飯,有什麽關係?若是連這都做不到,算什麽君子呀?”


    大家哈哈大笑,感情又近了幾分。


    而這一幕卻都被站在閣樓之上的朱元璋看在了眼裏。


    臉上不免露出欣慰的笑容,自言自語的說:


    “好小子,變化真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皇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仔並收藏大明皇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