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是直接寫明了鄉紳如何對待百姓的。”


    “大臣們對待您的時候,還會用各種花言巧語來讓您鬆口,讓您主動的放出一些餅給文臣。”


    “可是鄉紳們在對待百姓時,那可是招唿都不打就直接從百姓口中奪餅。”


    “所以說,陛下您就知足吧,文臣們好歹還跟你打打招唿才從您手裏拿餅。”


    正德皇帝看著手中的小冊子,聽著王資那冷嘲熱諷之語,隻感覺泰山壓於咽喉,壓的正德皇帝喘不上氣,說不出話。


    正德皇帝抬頭看向王資,品味著王資剛剛說的最後一句話中的兩個“您”,


    這是王資為數不多的幾次對正德皇帝用您這個尊稱,但正德皇帝在這兩個您中隻聽出了王資的陰陽怪氣,沒有絲毫的的尊敬可言。


    正德皇帝沒有第一時間理會,而是繼續低頭看著手中的小冊子


    ——————


    《華北農民考察報告》


    我這迴巡邊,巡查了薊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固原和甘肅八鎮的情況。


    從弘治十八年臘月初十起至正德元年正月二十六,共四十七天,


    在城鎮之中的巡查工作先不在此冊說明,單說說我在沿途鄉村時發現的情況。


    …………


    綜上所述,按照分餅原理來看,大明朝百姓手中的餅已經所剩無幾了。


    ——————


    正德皇帝合上了手中的小冊子,長舒一口氣然後再看向冊子的書寫者——王資。


    “這裏麵的事,幾分真幾分假?”正德皇帝指了指桌子上的小冊子向王資問道。


    “都事到如今了,還問這個?”王資的語氣依舊是帶有明顯的譏諷。


    “是啊!”正德皇帝仰天長歎道。“朕問這個幹什麽?”


    正德皇帝靠到龍椅椅背上,看向乾清宮的天花板,思索著大明未來的出路。


    正德皇帝還是不相信王資在《華北農民考察報告》中寫的東西——


    除去地主鄉紳家之外,大明邊境九鎮的家家戶戶中都湊不出一身完整的衣物,


    家家戶戶出門都是東拚西湊搞出來一身衣服讓出門之人穿衣,


    食物就是隻有自家耕種的糧草,極少數幾家田地稍微多點的自耕農中,家中養了幾隻小雞,


    至於豬肉那就隻有鄉紳地主家才有,


    房屋都是土坯房或者就是挖出來的窯洞,沒有一戶建得起磚木房,


    《華北農民考察報告》中對這些窮困自耕農的描述,倒沒有讓正德皇帝感到無力,


    真正讓正德皇帝感到絕望的是《華北農民考察報告》中,關於這些農民為什麽這麽貧窮的解釋,


    首先是小吏對於農稅的獨特收法,


    趕在收獲的前幾天向農民收稅,逼迫這些農民去借那些七出十六歸的高利貸,


    一年兩次的稅收——夏收和秋收,對於華北的農民們來說,就是一年兩次的抽血,


    除了小吏的聯合當地士紳地主的抽血之外,還有當地地主士紳對糧價的惡意把控在旁邊推波助瀾。


    而且就算是大明的自耕農家庭,也並不是完全的脫離了社會其他產業,完全的自給自足,


    就比如一些類似於菜刀、鍋碗瓢盆、食鹽、農具等等生活必須品,


    這些物資都需要農民用自己從地裏拋出來的糧食去交換,


    可當地的糧價也不是完全按照京師給出的指導價格為基準,


    各地的鄉紳地主都會刻意的將糧價調整為適合自己獲利的價格。


    除此之外,北方邊境又時常受到蒙古餘孽的侵擾,


    就說一年前的弘治十八年的新開口之戰,戰爭不可避免的摧毀了部分長城與沿途的農業水利設施,


    這些就都需要當地政府來組織農夫修繕,


    按照大明製度,各地政府是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隨時給治下農夫發布徭役任務,讓各家各戶都派出男丁來服徭役。


    就算服徭役一般是避開農忙時節,


    可是農事哪有閑時,就算不是傳統意義的農忙收獲時節,閑時也學要除草、犁地、澆水等等其他活動,


    隻要讓壯丁去徭役,定然會影響該戶當年的收成。


    收成少了,可田稅不會因為收成少了就變少。


    這種種的外界壓力,都在壓迫著華北地區的每一個農民。


    就在正德皇帝思索破局方法之際,王資打斷了正德皇帝的思路。


    “陛下還記得當初你意氣風發的來找我破那個絕世殺局嗎?”王資向正德皇帝問道。


    “記得。”正德皇帝重新看向王資迴答道。“怎麽這個時候提起這個了,你有破局方法了嗎?”


    “陛下還記得我出發之前,與你吃的勁道的嫩牛肉嗎?”王資沒有迴答正德皇帝的問題,而是繼續向正德皇帝問道。


    “記得。”正德皇帝迴答道。


    “陛下應該還記得大明律中的規定吧?”王資還是向正德皇帝問道。


    “記得。”正德皇帝還真的能將整篇大明律都背下來。“你說這麽多,到底是想表達什麽?”


    王資每問一個問題,正德皇帝的臉就黑一分,


    第一個問題讓正德皇帝想起了文臣階層必禍國的本質,


    第二個問題讓正德皇帝想起了製度是如何被當權者輕鬆利用,


    第三個問題更是王資直接用手在打大明朝的耳光,


    王資的第一個問題與第二個問題反映的現狀,都是在大明律中有明文規定的,


    王資用第三個問題,直接向正德皇帝說明了一個問題——當權者不會被法製製裁,因為當權者就有法製的最高解釋權。


    “陛下將這三個問題串聯一下,還覺得你在這裏苦思冥想搞出來的新製度就能解決農民的現狀嗎?”王資珊珊的向正德皇帝問出了他最後的一個問題。


    “那朕總不可能就坐視不管吧?”正德皇帝向王資問道。


    “當然不能無視這些問題,可是你的思索方向就錯了。”王資向正德皇帝說道。


    “怎麽錯了?朕當初說過將餅變大變多的辦法你都反駁了,那朕除了想辦法重新分餅,還有什麽好辦法?”正德皇帝向王資問道。


    “當然是將餅變大了。”王資有些得意的向正德皇帝說道。“而且是隻將大明普通百姓手中的餅做大。”


    “如何不對外侵略就能將餅做大?”正德皇帝向王資問道。“不獲得新土地怎麽將餅做大?”


    “陛下可知洪武朝大明有多少戶農夫?”王資繼續在吊正德皇帝的胃口。


    “洪武二十六年的統計中,大明朝有一千零六十五萬兩千八百七十戶。”正德皇帝秒答道。


    “那前不久的弘治朝,大明又有多少農夫呢?”王資又向正德皇帝問道。


    “弘治四年的統計中,大明朝有九百一十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六戶。”正德皇帝依舊秒答道。


    “自洪武朝到弘治朝,足足有一百年有餘了,除了永樂朝前夕有比較大規模的動蕩外,整個大明朝還是算得上國泰民安的。”王資向正德皇帝說道。“怎麽人口不增反減了?”


    “你的意思是?”正德皇帝是何等聰慧,王資隻是提了這一點,他就明白了王資是何意了。


    “人口減少是為了逃避徭役。”正德皇帝說道。


    “人口減少是為了逃避賦稅。”王資同時說道。


    二人異口差不多同聲的說完這兩句話後,王資繼續說道:


    “大明朝雖然田稅極其低廉,隻有三五升的田稅,可是大明朝還有其他的賦稅,而這些賦稅都是按人頭計算的。”


    “例如一地如果要修建水渠,到時候當地的所有農夫,都需要去服勞役。”


    “那麽農夫們是不是可以向官府瞞報自家人口數目,這樣就可以隻按耕地數量納稅。”


    “這一現象帶來危害可不簡簡單單是普通農夫去偷稅漏稅。”


    “假設一地要大興土木,建設一個水利工程。”


    “這次水利工程需要一百萬人一人一月的徭役來完成,”


    “而當地恰好就有一百萬的農夫。”


    “那麽在正常情況下,就應該是這一百萬人輪流去完成一次為期一月的徭役,就能完成這個水利工程。”


    “可是因為一百萬農夫中,有五十萬的農夫將自己的人口藏匿了,”


    “那麽是不是就需要沒有藏匿人口的五十萬農夫,去進行兩次為期一月的徭役才能完成這項水利工程?”


    “陛下也應該明白,田地眾多的鄉紳大戶更容易在官府的監管下藏匿人口。”


    “鄉紳大戶名下的人口不用服徭役,但各地政府還是有各種需要農夫服徭役才能完成的工作,”


    “那麽這些需要足夠人口去服徭役才能完成的工作,就全部推到了普通百姓的頭上,”


    “普通百姓本就因為夏稅秋稅的田稅就苦不堪言,現如今又因為大戶的藏匿人口,需要完成更多的徭役。”


    “久而久之,大明最普通的農夫不就是因為大戶人家的藏匿人口,而承擔越來越多的徭役嗎?”


    “徭役變多之後,定然會影響自家農田的正常生產,但田稅可不會因此而減少,這樣就會導致大明的百姓越來越貧困。”


    “你的意思是,清查人口增加大明在冊人口數量,這樣就增加了大明可服徭役的人口,也就相當於做大了大明朝的餅?”正德皇帝向王資說道。“可是清查人口要是簡單的一條政策就能完成的話,大明的在冊戶數也不會越來越少了。”


    王資則是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不不不,陛下不需要清查人口,也不需要增加在冊人口數量,”


    “隻要推廣我接下來說的方法,就能增加大明百姓手中的大餅。”


    “陛下應該明白,一個成年男人,不論他家有一千畝田地,還是一百畝田地,他一年能耕種的田地數目都是固定的。”


    “一些鄉紳就算可以坐擁萬畝良田,他也是需要足夠的農夫來幫助自己耕種這些田地。”


    “大明之前的需要農夫服徭役才能完成的工作,各地政府都是按人頭均攤給當地農夫們的,”


    “假如各地政府是按土地數目的多少,將徭役均攤給各地的土地所有者呢?”


    “這樣就算鄉紳再怎麽藏匿人口,隻要他坐擁土地,他就要承擔更多的徭役任務。”


    “這樣的話不就減少了普通農夫的徭役賦稅了嗎?”


    “不就相當於將百姓手中的餅做大了嗎?”


    “與此同時,由於服役任務分配方法由人口變為了土地,”


    “這樣的政策下大戶人家就必須出更多的隱藏人口來完成勞役任務。”


    “可供朝廷征調的服役的人口增加了,不就相當於大明的餅也變大了嗎?”


    王資向正德皇帝介紹的這個政策,就是後世滿清的攤丁入畝的變種,這個新的徭役政策無疑比單純的人頭稅要合理的多。


    可這個政策也沒有讓滿清永世流傳,滿清末年也出現了因為行政效率底下與貪腐所導致的全國大麵積偷稅漏稅,所以這個收稅政策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政策。


    王資推薦這個政策給正德皇帝的原因隻有一個——將正德皇帝與全天下的文臣士紳進行最激烈的正麵衝突。


    正德皇帝與文臣之間碰撞的越激烈,王資的發育空間就越大。


    曆史上的清朝,從康熙一朝初步提出,雍正一朝正式開始實施,直到道光年間才基本在大清境內的主要地區完全實行。


    這種正德皇帝從全天下士紳口中奪食的政策,一定會吸引正德皇帝與士紳文人們的全部注意力。


    “方法是好的,可是怎麽保證這個政策不會像之前的政策一樣,被各地鄉紳利用呢?”正德皇帝也明白王資這個提議會為大明真正的百姓謀取多少福利,可他擔心這個政策也難以實施下去。


    “陛下為何新稅法、新徭役法還要讓老吏去實行呢?”王資向正德皇帝反問道。


    “你說的對!朕為何非要讓那些腐朽不堪的人從事這個新製度的管理任務!”正德皇帝明白王資是什麽意思了,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向王資說道。


    隻要正德皇帝在設立新製度的同時,設立一批完全獨立於原來田稅製度的查稅官,跳過各地的小吏,就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新稅官與當地士紳勾結。


    ——————


    感謝冰喵打賞的10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能貓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能貓丶並收藏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