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入長安
三國:我靠係統漏洞艱難求生 作者:鯽魚湯要加香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8章 入長安
城外郭汜等待著城頭變換大旗,城牆之上張遼也是滿心猶豫。
照理說呂布去城內尋所謂的“軍師”也到了返迴之時,眼看著即將錯過同郭汜的約定時間。
張遼自是有意不換旌旗,令城外叛軍不得入城,隻是顧及高順駐守城門,哪怕自己仍用長安旌旗,到時郭汜領兵而來,高順會將其拒之於門外嗎?
若非城門校尉肆意欺壓降卒,長安不至招此之難啊!
張遼歎息不已,呂布入城時機,可謂是占盡人和。
趁著城內士卒起事,城門守衛相互消耗之下,基本沒有再戰之力。
因此呂布隻是稍稍遭了些抵抗,便得以輕鬆入城,而也正時這點反抗,引得呂布懷疑自身露出馬腳,方有後麵種種。
陰差陽錯,亂象橫生。
人算不如天算,像這般巧合之事,也許當真是,漢失……
張遼及時收住自己腦海中“大逆不道”的思緒。
杜鵑一聲聲啼叫在如煙如霧的蒙蒙細雨中,遠遠望向城外,天與地如同被白紗裹住,雨絲穿過雲層,縫合泥土,人於之這浩渺天地,渺小勝飛蟲,無知無覺粘黏在這鋪天蓋地的羅網之中。
渾然天成的意外往往由最精心刻意的設計編織而成。
“將軍,溫侯下令換旗。”
張遼循聲望去,登上城牆的是呂布身邊的副將,他記得此人名叫“王方”,跟在呂布身邊將近有一年時光,平日寡言少語,很受呂布青睞。
這名字倒是常見,溫侯頗為欣賞的那個李蒙似乎也有個好友叫做“王方”,隻是不知曉是否同字?
張遼不由自主聯想起審問投降的西涼士卒時,得到的信息。
李蒙原是帶領這些降卒起事之人,而非呂布以為的城門校尉。
敢於在諾大的長安城中,憑著幾千西涼士卒起事,張遼也忍不住敬佩對方是個漢子。
這般論起來,溫侯雖不喜西涼人,軍中西涼出身的士卒將領卻也不算少……
“可有溫侯憑證?”張遼表麵謹慎,似乎是吸取了賈詡的教訓,實際內心抱著拖延之念,等待百官下朝,也許事情還有轉機。
呂布為人如何,張遼也是清楚的,若是司徒出麵,呂布多半會選擇重歸長安,背刺郭汜。
城中約莫有三萬守將,配合溫侯手下將近四萬士卒,堅守長安也並非難事……雖說這四萬士卒中還有幾千郭汜麾下,但若是稟明司徒,便是隻調南軍也夠用了。
至於為何隻提司徒,不提陛下……在他們這些參與誅董之事的人眼中,司徒權傾朝野,乃是“心向漢室的太師”。
皇帝,皇帝有司徒權勢大嗎?
不單呂布麾下士卒如此,那怕城中城中守將也知道司徒掌控兵權,他們是歸屬於司徒領導,自然口中大多隻言司徒,而不知皇帝。
王方麵露為難之色:“張將軍,溫侯隻是隨口吩咐於方,方想著時候已至,將軍應當已該換旌旗才是,哪裏想得到……”
他這話難免有些埋怨之意,本是以為張遼既然知道要提前換旗,自己接了呂布之命,過來提醒聲,做個樣子也就罷了。
哪裏想得到張遼竟然真的一直隻是等待,不曾有一絲想要改換旗幟的意思。
王方縱然無奈,也不得不上城牆再拿呂布的命令說事。
“將軍,溫侯親口下令,他歸來前,城頭旗幟一定要改好……否則,將軍你也知道,溫侯若是發怒,到底還是要尋底下那些士卒發泄……難免生亂啊。”
張遼一時語塞,心中暗恨賈詡。
當日他雖率先提出投降,可到了郭汜軍中,賈詡反而對他防備最多。
這次謀劃之中,張遼作為中軍,麾下大半是受了郭汜之命“前來監視呂布”的士卒,原先跟隨他的那些軍士,一部分被打散進後軍,一部分則被郭汜以“熟悉地勢”的名頭掉到他的西涼軍中。
張遼作為“降軍”,自是無法違逆郭汜安排,而呂布知道這般分布,更利於自己掌控全軍,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賈詡動作調配。
是以盡管張遼有心發難,卻也無力實行。
他輕輕吐出一口濁氣,再度望了眼西南方那在雨幕中若隱若現的鴟吻,扶住經過修繕,顯得更為堅牢的城牆:“……換吧。”
“是。”
繡著巨大“呂”字的玄色旗幟緩緩升出城牆,剛在風中飄搖展開,便遭了細密的雨絲一點點地沁潤,不多時布料吸足了雨水,逐漸失了輕盈,重重垂下,貼在旗杆之上,皺巴巴蜷作一團。
張繡眼見城頭變換旗幟,知道已是入城之時,他有些心潮澎湃。
長安,皇帝,權利。
當今天下,還有這三個詞更令人目眩神迷的嗎?
被雨水模糊了輪廓的城池近在咫尺,仿佛樹上成熟到極致,垂懸於枝頭的甜美果實,隻須伸出臂膀,便可握在手中。
萬物生長於雨露精化,雨水也滋養天地生靈幼種。
包括欲望。
張繡終歸還是年輕,氣血翻湧之下,胸中竟然也生出些不切實際的野望。
若是我……
不,叔父還在城中受苦,與其在此處妄想,不如趕快入城去救叔父!
麾下隻有那點士卒的現實,很快將張繡從那點子剛冒出頭的野心幼芽中喚醒。
“爾等且在此處等待郭將軍。”張繡吩咐一聲,轉入營帳之中,複又坐下,提起長槍擱在腿上,仔細擦拭起來。
長安旌旗變化如此明顯,郭汜派出的斥候自然也立即有所注意,忙分出一人迴去稟告將軍。
郭汜在帳中,早已經等待得有些不耐煩,人一旦空閑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他倒是也將賈詡的話聽進了幾分,隻是翻來覆去許久,郭汜依舊選擇相信誓約之力,雖然心底難免忐忑,但一概歸咎於呂布動作過慢,自己太過著急罷了。
就在他情緒即將達到頂點之時,斥候終於姍姍來遲,跪地迴稟:“將軍!城上大旗已改!”
“好!”郭汜右手握拳,重重擊打在左手手心,麵色潮紅,已是按耐不住激動之情。
“隨我入城!”
沉重的城障被移開,郭汜騎馬立於城門外,盯著那古樸大氣的城牆,凝視了許久。
終於又迴到了此處。
鼻間縈繞著混合著雨水的土腥味道,他仿佛再次迴到董卓在時的情形,無論董卓在士族口中的名聲有多臭,對於他們這些西涼人然而。
提起“董卓”二字,胸中最先湧出的還是敬佩。
沒錯,敬佩。
原來皇帝也是可以被我們這些“西涼蠻子”攥在手中,肆意揉捏的啊……
董卓可以說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碎了皇權那至高而神秘的形象,如同一場雷霆暴雨,滋養出天下人心底隱秘而不可宣之於口的欲望。
然而這些權欲幼種,往往與貪婪相伴而生。
有些人隻顧著奪取雨水,卻完全不曾考慮幼芽生長所需的土壤,最後貪婪野草般肆意滿生,反噬其中,連同著血肉也當做養分汲取,隻餘滿地骷髏。
而有些人則能在芽胚探出種皮的那一刻,及時遏製住貪婪,略微沾濕幾滴雨水維持住生機後,便蜷縮住芽葉,一點點開拓土層,待到養分足夠時,方才當初這嫩芽,由它生長。
那時要考慮的,反而是如何修剪枝葉,不使這植株過於繁茂了。
“郭將軍!”張繡點齊兵馬,做出一副對郭汜背反全然不知的模樣,一上前,便向著郭汜行個大禮,姿態恭敬無比。
“郭將軍也是得了將軍之令,先行攻伐長安?”
張繡特地詢問這個敏感話題,以落實自己“被蒙在鼓中”的形象。
郭汜嘴角笑意一僵,他低頭示意賈詡迴複張繡。
他反叛李傕,要說一點不心虛那時不可能的,隻是權欲野望紮根心中,將那些愧疚不安全數壓倒,隻餘下不顧一切向上生長的本能欲望。
現在讓他後退?癡人說夢!
賈詡還能如何,隻能整理衣冠,躬身行禮,代郭汜將自己腹中打過的草稿,稍加潤色,當做托詞:“郭將軍受了將軍之命,同詡共圍呂布,早早在高陵設下埋伏,隻待呂布入甕。”
“呂布此人輕狡反複,見勢不利,當即投靠郭將軍。”
“詡以為這乃是攻長安的絕妙機會,因此一邊飛馬傳遞消息給將軍,一麵先與郭將軍借著呂布為內應,先入長安。”
賈詡說完,安靜退至一旁,將張繡留給郭汜。
郭汜順著賈詡所言捋幹淨思路,自覺沒有什麽破綻露出,方才繼續笑道:“佑維,我聽說你叔父失陷在長安城中,然否?”
郭汜文縐縐的說出這句話,內心深覺自己有大將之風,然而賈詡卻是頭痛不已。
這般直白的戳張繡痛處,郭將軍是要現在城外跟張繡做過一場?
先消耗一番已方兵力,對我等有什麽好處?詡當真是想不通……
張繡眼角抽搐一瞬,因著心中已做好要在郭汜身邊做小伏低的準備,竟是生生將怒火壓製下去。
不料正是他這般反應,反倒讓賈詡生疑。
若是張繡當真不知道郭汜已經反叛,信了自己的說辭,那此時他與郭汜同屬於李傕麾下,甚至張繡還破得李傕看中。
這樣這個人,視若親父的叔父被侮辱,竟然能夠無動於衷?
隻有兩種可能。
要麽張繡生性涼薄,壓根不曾將張濟放在心中。
要麽就是張繡情知自己勢弱,隻能依附郭汜,故而不發一言。
什麽情況下張繡覺得自己要與郭汜“發生衝突”呢?
唯有立場不同,也就是說,張繡已經知曉郭汜背叛了李傕。
賈詡想到此處,忍不住對張繡生出些讚許之意,又迴頭看了一眼郭汜。
嘖。
對比實在慘烈。
若是張佑維……詡倒可以替他謀劃謀劃。
賈詡垂首整理自己衣袖,隻當做不曾察覺出張繡話中的破綻,耳觀鼻鼻觀心,泥偶似的站在後麵。
“佑維啊,來,隨我一同入城!”
那邊張繡郭汜已入長安,這邊呂布跟在楊奇身後,思緒雜亂。
雖然先前決意迴歸長安,然而現在意外死了種伯衡,難保司徒心中沒有隔閡。
再說這楊奇……總歸呂布是戰場上一路廝殺下來的,楊奇身上殺意,自己又怎麽覺察不出?隻是不想得罪士族,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身首異處的下場罷了。
呂布可能智力不高,但這不代表他真的一點謀算都沒有。
至少趨利避害這件事,目前為止他還是玩得很溜(指哪邊好處多就跳到哪一邊)。
“侍中,吾等至南軍領兵,到底為何事?”
呂布見楊奇悶聲不響,隻顧往前走,終於忍不住發問。
楊奇停下步伐,側身讓呂布與自己並肩而行。
現在宮中情勢不知如何,哪怕楊奇不待見呂布,也知道不能在這時刺激呂布,若是讓呂布再度反叛,這長安城可就真的守不住了。
楊奇迴想起被那些西涼蠻子支配的恐懼,後頸寒毛炸起。
這些人可不管你士族不士族的,個個都是些茹毛飲血,心智未開的野人,隻顧著自己快活。
殺起朝中公卿大夫,與同屠起雞鴨來也不曾有任何區別。
董卓……
此人當真是罪大惡極!
楊奇再次在心中鞭屍董卓,沉吟片刻,選擇隻告訴呂布部分真相。
“這幾日城中士卒無端作亂,奇準備調南軍鎮壓,若溫侯相助,想來定然事半功倍,奇也好替溫侯在司徒麵前美言幾句啊。”
“哦……如此倒是……”
呂布當即便提起了心,他攻入城的時候可沒見到什麽叛亂,“城門校尉”李蒙還在自己手上呢,若是士卒作亂,怎麽會收降那些西涼軍時,沒有一絲反抗?
這楊奇對我有所欺瞞,隻是不知道他隱瞞的是何事?
如此渴求我手下兵士……莫非,長安城中出了什麽大事,而南軍不足以平定嗎?
呂布難得智商上線一迴,硬生生是從一堆錯誤的事實中,推出了正確的結論。
手中既然有了倚仗,呂布底氣也足了起來,他邊猜測著朝廷中到底發生了何事,邊衝楊奇笑道:“朝中還需多仰仗侍中提攜,布這便先去整理士卒,侍中以為如何?”
楊奇一頓,有些訝異。
他之所以一路上不言不語,就是想先將呂布誆到南軍。
再怎麽無敵之姿,麵對數千訓練有素的羽林軍,呂布也不可能全身而退,隻要自己擒住呂布,還擔心手兵力不足嗎?也不必再憂慮呂布背反的可能性。
這般周密謀算,呂布怎會在此時突然提出要離開?
楊奇尚且不知自己身上殺意外泄,引了呂布戒備。
畢竟作為士族子弟,楊奇的表情管理可以說是完美無瑕,他確定自己臉上不曾泄露出絲毫心中想法,不由對呂布這超出他意料的反應感到迷惑。
他凝視著呂布雙眼許久,找不出任何不對之處,最終也不得不得妥協。
“那就拜托溫侯了。”
楊奇無奈之下,隻得“委曲求全”,朝呂布一揖到底,懇切請求。
呂布受了這般大禮,竟有些受寵若驚,心中熱流湧動,情緒上頭,直接拍著胸脯對楊奇承諾:“侍中盡管放心,布一心隻向漢室,待點好兵將,即刻便至南軍營地,助侍中一臂之力!”
呂布說著抱拳行了一禮,轉頭就朝著城門而去,那背影竟平白生出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壯感。
“可惜啊……迴長安一趟,軍師沒撈到,連赤兔也折了,當真是得不償失!”
被呂布認定已經斷氣了種平: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種平被卷在破席子裏,瞪著一雙死魚眼。
沒想到自己鑽係統漏洞鑽了這麽多次,竟然也會馬失前蹄,被係統給坑到頭上。
這算什麽?
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
種平僵著個身子,動彈不得,他心想外麵那個老陰幣不會是打算把他給扔到亂葬崗之類的地方吧?
穿越之前看了這麽多小說,就沒見過像自己一樣倒黴的穿越者……
誒?
外麵好像有動靜?
種平支棱起耳朵,現在痛習慣了,除了覺得有點癢以外,也就隻剩下麻木了。
“……‘張濟’我便先收下了,‘郭汜’雖不好用,留個‘李傕’給伱使也就夠了。”
種平隱隱聽得外邊兩道聲音似乎在交談著什麽,期間夾雜著棋子落下的清脆響聲。
“‘李傕’?我要這散棋做什麽?那‘李蒙’倒是還能用。”
這聲音怎麽好像有點耳熟啊……
種平眯起眼睛,仔細辨認這年輕些的男聲,總覺得自己似乎不久之前就聽過此人的聲音,甚至還同對方有過交談……
隻是種平越是覺得熟悉,便越是想不出到底是在何處聽過這聲音。
腦海中仿佛有一根斷成兩截的細線,隻要對準斷口便可以嚴絲合縫的對接起來,可偏偏就是抓不住線頭。
“清盤了?”
經曆過火焰灼燒般的嘶啞嗓子“嗬嗬”詢問,帶著上了年紀的人獨有的暮氣。
“是啊,‘王允’就丟了吧。”
那個熟悉無比的聲音輕飄飄的作答。
種平隻聽到棋子與棋盤碰撞發出的,無比沉悶的聲音。
他屏住唿吸。
好像有人,要進來了。
後麵一章已經補過字數,可以放心訂。
城外郭汜等待著城頭變換大旗,城牆之上張遼也是滿心猶豫。
照理說呂布去城內尋所謂的“軍師”也到了返迴之時,眼看著即將錯過同郭汜的約定時間。
張遼自是有意不換旌旗,令城外叛軍不得入城,隻是顧及高順駐守城門,哪怕自己仍用長安旌旗,到時郭汜領兵而來,高順會將其拒之於門外嗎?
若非城門校尉肆意欺壓降卒,長安不至招此之難啊!
張遼歎息不已,呂布入城時機,可謂是占盡人和。
趁著城內士卒起事,城門守衛相互消耗之下,基本沒有再戰之力。
因此呂布隻是稍稍遭了些抵抗,便得以輕鬆入城,而也正時這點反抗,引得呂布懷疑自身露出馬腳,方有後麵種種。
陰差陽錯,亂象橫生。
人算不如天算,像這般巧合之事,也許當真是,漢失……
張遼及時收住自己腦海中“大逆不道”的思緒。
杜鵑一聲聲啼叫在如煙如霧的蒙蒙細雨中,遠遠望向城外,天與地如同被白紗裹住,雨絲穿過雲層,縫合泥土,人於之這浩渺天地,渺小勝飛蟲,無知無覺粘黏在這鋪天蓋地的羅網之中。
渾然天成的意外往往由最精心刻意的設計編織而成。
“將軍,溫侯下令換旗。”
張遼循聲望去,登上城牆的是呂布身邊的副將,他記得此人名叫“王方”,跟在呂布身邊將近有一年時光,平日寡言少語,很受呂布青睞。
這名字倒是常見,溫侯頗為欣賞的那個李蒙似乎也有個好友叫做“王方”,隻是不知曉是否同字?
張遼不由自主聯想起審問投降的西涼士卒時,得到的信息。
李蒙原是帶領這些降卒起事之人,而非呂布以為的城門校尉。
敢於在諾大的長安城中,憑著幾千西涼士卒起事,張遼也忍不住敬佩對方是個漢子。
這般論起來,溫侯雖不喜西涼人,軍中西涼出身的士卒將領卻也不算少……
“可有溫侯憑證?”張遼表麵謹慎,似乎是吸取了賈詡的教訓,實際內心抱著拖延之念,等待百官下朝,也許事情還有轉機。
呂布為人如何,張遼也是清楚的,若是司徒出麵,呂布多半會選擇重歸長安,背刺郭汜。
城中約莫有三萬守將,配合溫侯手下將近四萬士卒,堅守長安也並非難事……雖說這四萬士卒中還有幾千郭汜麾下,但若是稟明司徒,便是隻調南軍也夠用了。
至於為何隻提司徒,不提陛下……在他們這些參與誅董之事的人眼中,司徒權傾朝野,乃是“心向漢室的太師”。
皇帝,皇帝有司徒權勢大嗎?
不單呂布麾下士卒如此,那怕城中城中守將也知道司徒掌控兵權,他們是歸屬於司徒領導,自然口中大多隻言司徒,而不知皇帝。
王方麵露為難之色:“張將軍,溫侯隻是隨口吩咐於方,方想著時候已至,將軍應當已該換旌旗才是,哪裏想得到……”
他這話難免有些埋怨之意,本是以為張遼既然知道要提前換旗,自己接了呂布之命,過來提醒聲,做個樣子也就罷了。
哪裏想得到張遼竟然真的一直隻是等待,不曾有一絲想要改換旗幟的意思。
王方縱然無奈,也不得不上城牆再拿呂布的命令說事。
“將軍,溫侯親口下令,他歸來前,城頭旗幟一定要改好……否則,將軍你也知道,溫侯若是發怒,到底還是要尋底下那些士卒發泄……難免生亂啊。”
張遼一時語塞,心中暗恨賈詡。
當日他雖率先提出投降,可到了郭汜軍中,賈詡反而對他防備最多。
這次謀劃之中,張遼作為中軍,麾下大半是受了郭汜之命“前來監視呂布”的士卒,原先跟隨他的那些軍士,一部分被打散進後軍,一部分則被郭汜以“熟悉地勢”的名頭掉到他的西涼軍中。
張遼作為“降軍”,自是無法違逆郭汜安排,而呂布知道這般分布,更利於自己掌控全軍,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賈詡動作調配。
是以盡管張遼有心發難,卻也無力實行。
他輕輕吐出一口濁氣,再度望了眼西南方那在雨幕中若隱若現的鴟吻,扶住經過修繕,顯得更為堅牢的城牆:“……換吧。”
“是。”
繡著巨大“呂”字的玄色旗幟緩緩升出城牆,剛在風中飄搖展開,便遭了細密的雨絲一點點地沁潤,不多時布料吸足了雨水,逐漸失了輕盈,重重垂下,貼在旗杆之上,皺巴巴蜷作一團。
張繡眼見城頭變換旗幟,知道已是入城之時,他有些心潮澎湃。
長安,皇帝,權利。
當今天下,還有這三個詞更令人目眩神迷的嗎?
被雨水模糊了輪廓的城池近在咫尺,仿佛樹上成熟到極致,垂懸於枝頭的甜美果實,隻須伸出臂膀,便可握在手中。
萬物生長於雨露精化,雨水也滋養天地生靈幼種。
包括欲望。
張繡終歸還是年輕,氣血翻湧之下,胸中竟然也生出些不切實際的野望。
若是我……
不,叔父還在城中受苦,與其在此處妄想,不如趕快入城去救叔父!
麾下隻有那點士卒的現實,很快將張繡從那點子剛冒出頭的野心幼芽中喚醒。
“爾等且在此處等待郭將軍。”張繡吩咐一聲,轉入營帳之中,複又坐下,提起長槍擱在腿上,仔細擦拭起來。
長安旌旗變化如此明顯,郭汜派出的斥候自然也立即有所注意,忙分出一人迴去稟告將軍。
郭汜在帳中,早已經等待得有些不耐煩,人一旦空閑下來,就忍不住胡思亂想。
他倒是也將賈詡的話聽進了幾分,隻是翻來覆去許久,郭汜依舊選擇相信誓約之力,雖然心底難免忐忑,但一概歸咎於呂布動作過慢,自己太過著急罷了。
就在他情緒即將達到頂點之時,斥候終於姍姍來遲,跪地迴稟:“將軍!城上大旗已改!”
“好!”郭汜右手握拳,重重擊打在左手手心,麵色潮紅,已是按耐不住激動之情。
“隨我入城!”
沉重的城障被移開,郭汜騎馬立於城門外,盯著那古樸大氣的城牆,凝視了許久。
終於又迴到了此處。
鼻間縈繞著混合著雨水的土腥味道,他仿佛再次迴到董卓在時的情形,無論董卓在士族口中的名聲有多臭,對於他們這些西涼人然而。
提起“董卓”二字,胸中最先湧出的還是敬佩。
沒錯,敬佩。
原來皇帝也是可以被我們這些“西涼蠻子”攥在手中,肆意揉捏的啊……
董卓可以說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碎了皇權那至高而神秘的形象,如同一場雷霆暴雨,滋養出天下人心底隱秘而不可宣之於口的欲望。
然而這些權欲幼種,往往與貪婪相伴而生。
有些人隻顧著奪取雨水,卻完全不曾考慮幼芽生長所需的土壤,最後貪婪野草般肆意滿生,反噬其中,連同著血肉也當做養分汲取,隻餘滿地骷髏。
而有些人則能在芽胚探出種皮的那一刻,及時遏製住貪婪,略微沾濕幾滴雨水維持住生機後,便蜷縮住芽葉,一點點開拓土層,待到養分足夠時,方才當初這嫩芽,由它生長。
那時要考慮的,反而是如何修剪枝葉,不使這植株過於繁茂了。
“郭將軍!”張繡點齊兵馬,做出一副對郭汜背反全然不知的模樣,一上前,便向著郭汜行個大禮,姿態恭敬無比。
“郭將軍也是得了將軍之令,先行攻伐長安?”
張繡特地詢問這個敏感話題,以落實自己“被蒙在鼓中”的形象。
郭汜嘴角笑意一僵,他低頭示意賈詡迴複張繡。
他反叛李傕,要說一點不心虛那時不可能的,隻是權欲野望紮根心中,將那些愧疚不安全數壓倒,隻餘下不顧一切向上生長的本能欲望。
現在讓他後退?癡人說夢!
賈詡還能如何,隻能整理衣冠,躬身行禮,代郭汜將自己腹中打過的草稿,稍加潤色,當做托詞:“郭將軍受了將軍之命,同詡共圍呂布,早早在高陵設下埋伏,隻待呂布入甕。”
“呂布此人輕狡反複,見勢不利,當即投靠郭將軍。”
“詡以為這乃是攻長安的絕妙機會,因此一邊飛馬傳遞消息給將軍,一麵先與郭將軍借著呂布為內應,先入長安。”
賈詡說完,安靜退至一旁,將張繡留給郭汜。
郭汜順著賈詡所言捋幹淨思路,自覺沒有什麽破綻露出,方才繼續笑道:“佑維,我聽說你叔父失陷在長安城中,然否?”
郭汜文縐縐的說出這句話,內心深覺自己有大將之風,然而賈詡卻是頭痛不已。
這般直白的戳張繡痛處,郭將軍是要現在城外跟張繡做過一場?
先消耗一番已方兵力,對我等有什麽好處?詡當真是想不通……
張繡眼角抽搐一瞬,因著心中已做好要在郭汜身邊做小伏低的準備,竟是生生將怒火壓製下去。
不料正是他這般反應,反倒讓賈詡生疑。
若是張繡當真不知道郭汜已經反叛,信了自己的說辭,那此時他與郭汜同屬於李傕麾下,甚至張繡還破得李傕看中。
這樣這個人,視若親父的叔父被侮辱,竟然能夠無動於衷?
隻有兩種可能。
要麽張繡生性涼薄,壓根不曾將張濟放在心中。
要麽就是張繡情知自己勢弱,隻能依附郭汜,故而不發一言。
什麽情況下張繡覺得自己要與郭汜“發生衝突”呢?
唯有立場不同,也就是說,張繡已經知曉郭汜背叛了李傕。
賈詡想到此處,忍不住對張繡生出些讚許之意,又迴頭看了一眼郭汜。
嘖。
對比實在慘烈。
若是張佑維……詡倒可以替他謀劃謀劃。
賈詡垂首整理自己衣袖,隻當做不曾察覺出張繡話中的破綻,耳觀鼻鼻觀心,泥偶似的站在後麵。
“佑維啊,來,隨我一同入城!”
那邊張繡郭汜已入長安,這邊呂布跟在楊奇身後,思緒雜亂。
雖然先前決意迴歸長安,然而現在意外死了種伯衡,難保司徒心中沒有隔閡。
再說這楊奇……總歸呂布是戰場上一路廝殺下來的,楊奇身上殺意,自己又怎麽覺察不出?隻是不想得罪士族,最後落得個身敗名裂,身首異處的下場罷了。
呂布可能智力不高,但這不代表他真的一點謀算都沒有。
至少趨利避害這件事,目前為止他還是玩得很溜(指哪邊好處多就跳到哪一邊)。
“侍中,吾等至南軍領兵,到底為何事?”
呂布見楊奇悶聲不響,隻顧往前走,終於忍不住發問。
楊奇停下步伐,側身讓呂布與自己並肩而行。
現在宮中情勢不知如何,哪怕楊奇不待見呂布,也知道不能在這時刺激呂布,若是讓呂布再度反叛,這長安城可就真的守不住了。
楊奇迴想起被那些西涼蠻子支配的恐懼,後頸寒毛炸起。
這些人可不管你士族不士族的,個個都是些茹毛飲血,心智未開的野人,隻顧著自己快活。
殺起朝中公卿大夫,與同屠起雞鴨來也不曾有任何區別。
董卓……
此人當真是罪大惡極!
楊奇再次在心中鞭屍董卓,沉吟片刻,選擇隻告訴呂布部分真相。
“這幾日城中士卒無端作亂,奇準備調南軍鎮壓,若溫侯相助,想來定然事半功倍,奇也好替溫侯在司徒麵前美言幾句啊。”
“哦……如此倒是……”
呂布當即便提起了心,他攻入城的時候可沒見到什麽叛亂,“城門校尉”李蒙還在自己手上呢,若是士卒作亂,怎麽會收降那些西涼軍時,沒有一絲反抗?
這楊奇對我有所欺瞞,隻是不知道他隱瞞的是何事?
如此渴求我手下兵士……莫非,長安城中出了什麽大事,而南軍不足以平定嗎?
呂布難得智商上線一迴,硬生生是從一堆錯誤的事實中,推出了正確的結論。
手中既然有了倚仗,呂布底氣也足了起來,他邊猜測著朝廷中到底發生了何事,邊衝楊奇笑道:“朝中還需多仰仗侍中提攜,布這便先去整理士卒,侍中以為如何?”
楊奇一頓,有些訝異。
他之所以一路上不言不語,就是想先將呂布誆到南軍。
再怎麽無敵之姿,麵對數千訓練有素的羽林軍,呂布也不可能全身而退,隻要自己擒住呂布,還擔心手兵力不足嗎?也不必再憂慮呂布背反的可能性。
這般周密謀算,呂布怎會在此時突然提出要離開?
楊奇尚且不知自己身上殺意外泄,引了呂布戒備。
畢竟作為士族子弟,楊奇的表情管理可以說是完美無瑕,他確定自己臉上不曾泄露出絲毫心中想法,不由對呂布這超出他意料的反應感到迷惑。
他凝視著呂布雙眼許久,找不出任何不對之處,最終也不得不得妥協。
“那就拜托溫侯了。”
楊奇無奈之下,隻得“委曲求全”,朝呂布一揖到底,懇切請求。
呂布受了這般大禮,竟有些受寵若驚,心中熱流湧動,情緒上頭,直接拍著胸脯對楊奇承諾:“侍中盡管放心,布一心隻向漢室,待點好兵將,即刻便至南軍營地,助侍中一臂之力!”
呂布說著抱拳行了一禮,轉頭就朝著城門而去,那背影竟平白生出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悲壯感。
“可惜啊……迴長安一趟,軍師沒撈到,連赤兔也折了,當真是得不償失!”
被呂布認定已經斷氣了種平: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種平被卷在破席子裏,瞪著一雙死魚眼。
沒想到自己鑽係統漏洞鑽了這麽多次,竟然也會馬失前蹄,被係統給坑到頭上。
這算什麽?
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
種平僵著個身子,動彈不得,他心想外麵那個老陰幣不會是打算把他給扔到亂葬崗之類的地方吧?
穿越之前看了這麽多小說,就沒見過像自己一樣倒黴的穿越者……
誒?
外麵好像有動靜?
種平支棱起耳朵,現在痛習慣了,除了覺得有點癢以外,也就隻剩下麻木了。
“……‘張濟’我便先收下了,‘郭汜’雖不好用,留個‘李傕’給伱使也就夠了。”
種平隱隱聽得外邊兩道聲音似乎在交談著什麽,期間夾雜著棋子落下的清脆響聲。
“‘李傕’?我要這散棋做什麽?那‘李蒙’倒是還能用。”
這聲音怎麽好像有點耳熟啊……
種平眯起眼睛,仔細辨認這年輕些的男聲,總覺得自己似乎不久之前就聽過此人的聲音,甚至還同對方有過交談……
隻是種平越是覺得熟悉,便越是想不出到底是在何處聽過這聲音。
腦海中仿佛有一根斷成兩截的細線,隻要對準斷口便可以嚴絲合縫的對接起來,可偏偏就是抓不住線頭。
“清盤了?”
經曆過火焰灼燒般的嘶啞嗓子“嗬嗬”詢問,帶著上了年紀的人獨有的暮氣。
“是啊,‘王允’就丟了吧。”
那個熟悉無比的聲音輕飄飄的作答。
種平隻聽到棋子與棋盤碰撞發出的,無比沉悶的聲音。
他屏住唿吸。
好像有人,要進來了。
後麵一章已經補過字數,可以放心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