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


    營帳中燃著篝火,郭汜高坐於主位之上,呂布坐在右下手,賈詡站在最下邊,三個人恰好形成個倒三角。


    賈詡就是那三角最底下的小尖尖。


    營帳內靜得隻能聽見木柴燃燒時,偶爾發出的“劈啪”聲,在上麵兩個人無形的壓力影響之下,帳內的空氣似乎都停止了流動,變得凝滯。


    再這樣下去,可有點不妙啊……


    雖說投郭汜是不得已,但為了保住小命,該出謀劃策還是得上……李將軍,詡隻能對不住您了。


    賈詡頂著呂布的死亡視線,整理好衣裳,向郭汜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將軍,詡已有拙計,或可攻下長安。”


    呂布眼中不耐,隨手一撩袍角,換了個舒服些的姿勢,質問道:“有就是有,行就是行,‘或’什麽‘或’?!”


    “詡不是這個意思,溫侯大人不記小人過……哎呀,詡笨嘴拙舌,原是無意冒犯……還請溫侯寬恕。”


    賈詡連連告罪,姿態放得極低,轉而望向郭汜,目露求救之意。


    郭汜十分受用賈詡現在的順從。


    他清楚賈詡性格如此,事事謹慎,話從不說滿,也樂意做個好人,兩邊賣人情,因此站起身,打個圓場:“那什麽,《春秋》不是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


    “進攻長安這樣的大事,文和小心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嘛。奉先,不如先聽聽文和之計?”


    賈詡先腹誹了一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話是出自《晏子春秋》,不是《春秋》……


    然後又忍不住想:您是多想咱們輸啊,我這計謀還沒說出口呢,您就“必有一失”了?


    跟著這樣的主將,真的沒問題嗎?


    賈詡不禁為自己的前途感到擔憂。


    “我倒要聽聽看,‘長史’能想出什麽計策!”


    呂布咬著牙,可以加重了“長史”二字,顯然是餘怒未消。


    這呂布如此記仇,日後與他共事,豈不終日惶惶,不得所安?


    賈詡自以為麵對呂布,已經是一退再退,卻仍舊被其步步緊逼,又想著呂布為人反複輕狡,他日定成禍害,眼中精光一閃,已有了條毒計在心中。


    “將軍,詡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為裏應外合。估算時日,李傕應當已至長安城外,溫侯可打著救援的名頭,領兵迴長安,對外隻說是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若用此計,溫侯千萬切記,到時要一口咬定是已將我等剿滅,方才迴援。”


    “至於當做憑證的人頭……溫侯可用周邊百姓之首替代,不過為防露出馬腳,詡以為還是殺人後,割耳為好。”


    “此計好處在於,溫侯可借著長安兵將,損耗李傕之兵,待二者兩敗俱傷,溫侯再與我等聯合,一舉便可同時將李傕和長安拿下,不留後患。”


    “中策為詐門強攻。溫侯可直接詐開城門,我等跟隨其後,城門一開,便攻入城中。”


    “此計耗時短,但難保城外李傕不會趁虛而入。”


    “下策為動搖軍心,溫侯可明言已反,我等則與李傕匯合,共圍長安,長安城門軍心動蕩之下,圍困數日,定然生亂。”


    “此計優在不會損耗太多兵力,然而所需時間較長,中間萬一有變,將軍可能不好掌控。”


    賈詡說完長長一串,再次行了一禮,低著頭退到一旁,等著郭汜取舍。


    郭汜手扶著桌案,麵上眉頭緊皺,似乎在深思。


    其實,他內心想得是:


    怪不得李傕能當統帥啊……要是每天都有三四個計策讓我選,那我高低不也得是個大將軍啥的?


    “嗯,上策好,就上策吧。”郭汜聽著後麵兩個計策賈詡都說了弊端,就第一條沒說,那他肯定得選第一個啊。


    而且上策嘛,聽著成功率就高。


    呂布的臉徹底黑下去。


    他怎麽聽不出賈詡這是在坑自己。


    殺良冒功。


    這名頭要是往他身上一扣,他可就真抬不起頭了。


    雖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左右橫跳下來,基本上也沒什麽名聲了,但他畢竟還有實打實的戰功在手上,到哪裏不能做員猛將?


    一旦做了殺良冒功之事,這把柄握在郭汜手中,他可就隻能跟定郭汜了。


    畢竟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大家聽呂布“當世第一猛將”的名頭都聽煩了,這時候要是突然傳出呂布殺良冒功的事,怎麽可能不吸引天下人的注意?


    盡管呂布隻傳出來這一次冒功之事,但既然他戰績注水了,那以往的軍功就不能全信,他難道會隻注水這一次?


    當然呂布可以拿出自己虎牢關的戰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隻是親眼見過他武力的人有多少,而一心聽信傳言的人又有多少?


    見過他武力值且又說話有足夠份量的人不會無故替他辯白。


    沒見過他武力值又從眾的那些人隻會揪住他的黑點津津樂道,四處傳揚。


    當一個人在某方麵勝過他人太多時,往往先招來的是質疑,而一旦這質疑有隙可趁,餘下的便是群起而攻之的流言蜚語。


    呂布心中暗恨。


    這麽多年廝殺下來,他又不是真的傻子,做事怎麽可能一點後路都不考慮。


    不可否認,郭汜“衛將軍”的承諾對呂布的誘惑力很大,而且他願意與呂布盟誓,也給了呂布一個保證,證明自己合作的誠意。


    但呂布那是誰?


    他可是跳反專業戶,以己度人,他徹底對郭汜放下心嗎?


    當初他還叫董卓義父呢,那下起手來也沒手軟啊,紮得那叫一個“快、準,狠”。


    呂布心裏其實還抱著觀望的想法,待到了長安,若是城中有勝算,哪怕勝算不大,他也會放棄郭汜,再跳反一次。


    皇帝在裏麵呢,我不跟皇帝跟你?


    那時候就說自己是忍辱負重,探聽敵情,這名聲不照樣洗白?等守不住了再逃,自己也算是盡忠,可以用“勢急無奈”的名頭再換牆頭嘛。


    現在賈詡計謀一出,直接斷絕了呂布的後路。


    善謀之人。


    搖唇鼓舌間,殺人於無形。


    呂布隻覺得渾身發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靠係統漏洞艱難求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鯽魚湯要加香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鯽魚湯要加香菜並收藏三國:我靠係統漏洞艱難求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