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番外之春闈亂2
第118章:番外之春闈亂2
流川聽罷,也是利索,隨地撿起一根樹枝就往河中叉去,一擊而中,那人見狀,慌忙上前拾起,轉頭來到流川和林白麵前問道:「這是你們的?」
林白挑眉指著流川說道:「這是他的。」
那人見狀便將魚和樹枝都雙手奉上,彎腰行禮道:「公子當真是厲害,我都在這裏抓了好一會兒了,一條也沒抓到,不知這抓魚可有什麽竅門,能否傳授一二?」
流川聞言看了眼林白,林白忙道:「兄台,我看你還是先趕快上來穿好鞋襪,小心著涼。至於這竅門嘛,待會再說也不遲。」
那人這才意識到自己這般怕是有些失禮了,且經林白一提醒才漸漸感覺到下肢處傳來的寒冷,忙一邊道歉一邊上岸來穿好鞋襪,「在下張珙,不知二位兄台如何稱唿?」
林白聞言立刻拱手道:「在下林……陸林柏。」又指著身旁的流川介紹道:「他叫流川。」
張珙便笑著打招唿道:「陸兄,流川兄,剛才失禮了,還請見諒。」
林白笑道:「哪裏。隻是這天寒地凍的,為何張兄卻要赤腳下河去捉魚呢?」
張珙道:「這,說來也有些不好意思,我本是幽州前來應試的舉子,因負擔不起城中租金,這才借居於寺中,今日忽然有些想要喝魚湯了,便來這河裏,想要自己抓一條來煮湯,誰知……」說到這裏略有些羞愧神色,「誰知,就讓兩位仁兄看笑話了。」
林白倒是挺喜歡張珙這般隨性而為,便道:「無妨,我也是來上京應試的舉子,趕了多日的山路,正好也想要在寺中借宿,不若我們就一道吧。」
張珙一聽林白也是來應試的,頓感親切不少,兩人一路說笑著就上了山,林白和流川也就和張珙住在了一處,當夜熬了魚湯來,便一邊喝湯一邊談論詩詞文章。
流川見二人聊的投機,喝完湯後,便悄悄出了屋,到外麵賞夜景去了。
第二天一早,流川就收拾好了行裝,隻等林白出發,直到了晌午時分,林白才起床洗漱。
臨出發前林白還邀請張珙同行,但被張珙婉言謝絕了,兩人昨夜暢談許久,自然也知張珙心中另有牽掛,便不再強求,隻說是進城應試之時,若無落腳之處,盡可以去宣平坊找他。
宣平坊的住處其實是流川早前就寫信托京都裏的朋友給租下來的,林白倒是沒費什麽功夫,就有了可以安心備考的居所。
這裏毗鄰東市,出了院子走不了幾步就處處都是熱鬧場合,院子裏種了一排翠竹,一旦進了院子,便另有一番幽靜,可謂是鬧中取靜,不僅生活便利,溫書也適宜。
流川安頓好林白以後,便立刻啟程迴青石縣了。
接下來的日子,林白就整日裏在院子裏讀書學習,甚少與外人接觸,隻是偶爾會出去閑逛,結識些應試舉子,遇上了投緣的,便多說幾句。
不少人都在將自己的詩文集結成冊,談論著要將自己的文章送到哪位大人府上以求青睞。
林白初來京都,倒是多虧他們才知道了一些消息,譬如張相去了江南平叛,吏部尚書身體抱恙,今年的科舉乃是改由禮部主辦、禮部尚書易三思擔任主考官之類。
不過這易三思乃是陛下親侄,雖正如日中天,但還有不少文人對他頗為不屑,即便是今年科舉的主考官,依舊有很多人不願上門造訪。
京都事繁,林白初來乍到,既不想也不知該去拜訪哪位大人,索性就先想著把該讀的書都讀完,至於其他,日後再議,若是文章真寫得好,總會有伯樂賞識的吧?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抽簽號的時候,林白剛抽好轉頭就看到了張珙,忙打招唿道:「張兄!」
張珙轉頭看到林白也忙笑著打招唿道:「陸兄!沒想到竟在這裏遇見了。」
林白道:「是啊,上次一別,已有兩月,張兄一直都在淨業寺嗎?」
張珙聞言笑著搖了搖頭,「我是上個月進城來的。」
林白疑道:「那張兄現在住在何處?為何不來尋我呢?」
張珙苦笑道:「我原本也是要來尋陸兄的,隻是去宣平坊問了一番,也沒人知道陸兄的住處,索性就先找了一個客棧住下了。」
林白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確實也不常出門,周邊頗多人都不認識自己也是情有可原,便不再多做追究,隻是問道:「不知張兄現在是住在哪個客棧,若是位置不好,可來與我同住。」
張珙身上本就銀錢不多,住的客棧自然也是偏僻簡陋之地,雖有些不好意思,但見林白如此真誠,也就據實相告,最後挨不住林白幾番邀請,就從客棧搬出,去了林白的住處。
兩人許久未見,如今一見自然免不了又一番徹夜長談,往後幾天,則都是談論文章的多了。
轉眼間就到了科舉當日,兩人早早就拿著考簽去了考場,所有應試的考生都在考場外等候,由考官們一一查驗全身及所帶物件後,方才入內。
考試連續三日進行,在此期間,眾人也都是在考試院中作答,中途不得離開。
林白所在的考場是丁字房,這三天裏都沒發現什麽異常,交卷以後就在考官的指引下,挨個出去了。
林白出來的時候,張珙已經在外麵等著了,見到林白初來立刻向他招手,林白便快步朝張珙走去,問他考的如何,張珙便道還行,也問起林白考的如何,林白便有些慚愧。
來京都以前,林白自覺讀書科舉並未有什麽難的,來了京都一趟,才知道這裏遍地都是才高八鬥之人,大街上隨便拎一個讀書人出來,或許都是哪位大文豪,屬實是不敢居高。
張珙聞言倒也頗為看得開,隻道是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如今我們年歲還小,多在這京都長些見識,將來總有一天能登科的。
兩人越說越有難兄難弟之意,便相約要買了酒菜迴去一同喝酒,來個一醉解千愁。
宿醉的二人第二日便體會到了什麽叫做頭疼欲裂,兩人一直緩到了傍晚時分,才有些好轉,正巧肚子不爭氣地響了起來,林白便提議要請張珙去酒樓吃飯。
兩人剛踏進酒樓,就聽到二樓傳來了爭吵聲,聽聲音還有些耳熟,便忍不住都朝二樓望去。
第118章:番外之春闈亂2
流川聽罷,也是利索,隨地撿起一根樹枝就往河中叉去,一擊而中,那人見狀,慌忙上前拾起,轉頭來到流川和林白麵前問道:「這是你們的?」
林白挑眉指著流川說道:「這是他的。」
那人見狀便將魚和樹枝都雙手奉上,彎腰行禮道:「公子當真是厲害,我都在這裏抓了好一會兒了,一條也沒抓到,不知這抓魚可有什麽竅門,能否傳授一二?」
流川聞言看了眼林白,林白忙道:「兄台,我看你還是先趕快上來穿好鞋襪,小心著涼。至於這竅門嘛,待會再說也不遲。」
那人這才意識到自己這般怕是有些失禮了,且經林白一提醒才漸漸感覺到下肢處傳來的寒冷,忙一邊道歉一邊上岸來穿好鞋襪,「在下張珙,不知二位兄台如何稱唿?」
林白聞言立刻拱手道:「在下林……陸林柏。」又指著身旁的流川介紹道:「他叫流川。」
張珙便笑著打招唿道:「陸兄,流川兄,剛才失禮了,還請見諒。」
林白笑道:「哪裏。隻是這天寒地凍的,為何張兄卻要赤腳下河去捉魚呢?」
張珙道:「這,說來也有些不好意思,我本是幽州前來應試的舉子,因負擔不起城中租金,這才借居於寺中,今日忽然有些想要喝魚湯了,便來這河裏,想要自己抓一條來煮湯,誰知……」說到這裏略有些羞愧神色,「誰知,就讓兩位仁兄看笑話了。」
林白倒是挺喜歡張珙這般隨性而為,便道:「無妨,我也是來上京應試的舉子,趕了多日的山路,正好也想要在寺中借宿,不若我們就一道吧。」
張珙一聽林白也是來應試的,頓感親切不少,兩人一路說笑著就上了山,林白和流川也就和張珙住在了一處,當夜熬了魚湯來,便一邊喝湯一邊談論詩詞文章。
流川見二人聊的投機,喝完湯後,便悄悄出了屋,到外麵賞夜景去了。
第二天一早,流川就收拾好了行裝,隻等林白出發,直到了晌午時分,林白才起床洗漱。
臨出發前林白還邀請張珙同行,但被張珙婉言謝絕了,兩人昨夜暢談許久,自然也知張珙心中另有牽掛,便不再強求,隻說是進城應試之時,若無落腳之處,盡可以去宣平坊找他。
宣平坊的住處其實是流川早前就寫信托京都裏的朋友給租下來的,林白倒是沒費什麽功夫,就有了可以安心備考的居所。
這裏毗鄰東市,出了院子走不了幾步就處處都是熱鬧場合,院子裏種了一排翠竹,一旦進了院子,便另有一番幽靜,可謂是鬧中取靜,不僅生活便利,溫書也適宜。
流川安頓好林白以後,便立刻啟程迴青石縣了。
接下來的日子,林白就整日裏在院子裏讀書學習,甚少與外人接觸,隻是偶爾會出去閑逛,結識些應試舉子,遇上了投緣的,便多說幾句。
不少人都在將自己的詩文集結成冊,談論著要將自己的文章送到哪位大人府上以求青睞。
林白初來京都,倒是多虧他們才知道了一些消息,譬如張相去了江南平叛,吏部尚書身體抱恙,今年的科舉乃是改由禮部主辦、禮部尚書易三思擔任主考官之類。
不過這易三思乃是陛下親侄,雖正如日中天,但還有不少文人對他頗為不屑,即便是今年科舉的主考官,依舊有很多人不願上門造訪。
京都事繁,林白初來乍到,既不想也不知該去拜訪哪位大人,索性就先想著把該讀的書都讀完,至於其他,日後再議,若是文章真寫得好,總會有伯樂賞識的吧?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抽簽號的時候,林白剛抽好轉頭就看到了張珙,忙打招唿道:「張兄!」
張珙轉頭看到林白也忙笑著打招唿道:「陸兄!沒想到竟在這裏遇見了。」
林白道:「是啊,上次一別,已有兩月,張兄一直都在淨業寺嗎?」
張珙聞言笑著搖了搖頭,「我是上個月進城來的。」
林白疑道:「那張兄現在住在何處?為何不來尋我呢?」
張珙苦笑道:「我原本也是要來尋陸兄的,隻是去宣平坊問了一番,也沒人知道陸兄的住處,索性就先找了一個客棧住下了。」
林白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確實也不常出門,周邊頗多人都不認識自己也是情有可原,便不再多做追究,隻是問道:「不知張兄現在是住在哪個客棧,若是位置不好,可來與我同住。」
張珙身上本就銀錢不多,住的客棧自然也是偏僻簡陋之地,雖有些不好意思,但見林白如此真誠,也就據實相告,最後挨不住林白幾番邀請,就從客棧搬出,去了林白的住處。
兩人許久未見,如今一見自然免不了又一番徹夜長談,往後幾天,則都是談論文章的多了。
轉眼間就到了科舉當日,兩人早早就拿著考簽去了考場,所有應試的考生都在考場外等候,由考官們一一查驗全身及所帶物件後,方才入內。
考試連續三日進行,在此期間,眾人也都是在考試院中作答,中途不得離開。
林白所在的考場是丁字房,這三天裏都沒發現什麽異常,交卷以後就在考官的指引下,挨個出去了。
林白出來的時候,張珙已經在外麵等著了,見到林白初來立刻向他招手,林白便快步朝張珙走去,問他考的如何,張珙便道還行,也問起林白考的如何,林白便有些慚愧。
來京都以前,林白自覺讀書科舉並未有什麽難的,來了京都一趟,才知道這裏遍地都是才高八鬥之人,大街上隨便拎一個讀書人出來,或許都是哪位大文豪,屬實是不敢居高。
張珙聞言倒也頗為看得開,隻道是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如今我們年歲還小,多在這京都長些見識,將來總有一天能登科的。
兩人越說越有難兄難弟之意,便相約要買了酒菜迴去一同喝酒,來個一醉解千愁。
宿醉的二人第二日便體會到了什麽叫做頭疼欲裂,兩人一直緩到了傍晚時分,才有些好轉,正巧肚子不爭氣地響了起來,林白便提議要請張珙去酒樓吃飯。
兩人剛踏進酒樓,就聽到二樓傳來了爭吵聲,聽聲音還有些耳熟,便忍不住都朝二樓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