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出
我直播編造聊齋,驚爆全球! 作者:不哭的灰太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4章 出
王進思慮片刻後,一拍大腿說道:“母親說得是,兒子尋思,也是這般計較,隻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他手下軍官多有曾到京師的,兒子使槍棒,何不逃去投奔他們?那裏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
當下母子二人商議定了...
王母又道:“我兒,和你要私走,隻恐門前兩個門衛是殿帥府撥來伏侍你的,若他得知,你也走不了啊!”
王進笑了笑說道:“不妨,母親放心,兒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當下黃昏時分,王進先叫一個姓張的侍衛先來,吩咐道:“你先吃了些晚飯,幫我去做件事!”
張侍衛心裏有些納悶,便直接開口問道:“教頭這是讓小人去哪裏?”
張侍衛毫不在意會不會得罪王進,整個宋都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了王進他爹打過高俅!
“我前些天患病許下酸棗門外嶽廟裏香願,明日早要去燒炷頭香,你可今晚先去分付廟祝,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等我來燒炷頭香,你就廟裏歇了等我。”王進皺著眉說道。
張侍衛想了想便應了下來,先吃了晚飯,又交班給另外一人,就往那邊廟裏去了。
是夜,王進母子兩人收拾了行李衣服,以及一些金銀財寶,又裝了一些衣服準備拴在馬上。
等到五更的時候,天還沒有大亮,王進叫起這李侍衛,對他吩咐道:“我給你些銀兩,你去和張侍衛一起買豬羊在那裏等著我,我去買點紙錢以及蠟燭,隨後就去!”
李侍衛應了下來,並沒有起什麽疑心,這王進也不過是區區築基期,若是對付他倆根本打不贏。
王進見他走了之後,趕緊去備了馬,牽出馬槽,將行李什麽的都放在了馬上,牽到了後門之處,讓自家娘親上了馬,其他東西都丟了,鎖上了前後兩門,就準備乘著西華門走出去...
王母坐在馬上心中很是忐忑,而這時候的城門還是大開著,守城的士兵看見了兩人,也沒有再管。
早上這時候出城的人太多了,來迴盤問也不現實,除了口袋缺了油水...
乘勢出了西華門,取路往延安府來,李侍衛買了祭祀之物,在廟等著王進,也不見來。
李侍衛心焦,走迴到家中尋時,隻見鎖了門,兩頭無路,尋了半日並無有人。
看看待晚,嶽廟裏張侍衛疑忌,一直奔迴家來,又和李侍衛尋了一黃昏。
天看黑了,兩個見他當夜不歸,又不見了他老娘,次日,兩個牌軍又去他親戚之家訪問,亦無尋處。
兩個恐怕連累,隻得去殿帥府首告:“王教頭棄家在逃,母子不知去向。”
高太尉見告,大怒道:“賊人在逃,看那廝待走哪裏去!”
隨即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二人首告,免其罪責,不在話下,王教頭母子二人自離了宋都,免不了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在路一月有餘,忽一日,天色將晚,王進挑著擔兒跟在娘的馬後,口裏與母親說道:“天可憐見,慚愧了我母子兩個脫了這天羅地網之厄,此去延安府不遠了,高太尉便要差拿我也拿不著了!”
母子二人歡喜,在路上不覺錯過了睡覺的時間:“走了這一晚,不遇著一處村坊,哪裏去投宿是好?”
正沒理會處,隻見遠遠地林子裏閃出一道燈光來,王進看了,笑著道:“好了!遮莫去那裏陪個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當時轉入林子裏來看時,卻是一所大莊院,一周遭都是土牆,牆外卻有二三百株大柳樹。
當時王教頭來到莊前,敲門多時,隻見一個莊客出來,王進放下擔兒,與他施禮。
莊客問道:“來俺莊上有甚事?”
王進答道:“實不相瞞,小人母子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裏,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依例拜納房金。萬望周全方便!”
莊客答道:“既是如此,且等一等,待我去問莊主太公,肯時但歇不妨。”
王進又道:“大哥方便。”
莊客入去多時,出來說道:“莊主太公教你兩個入來。”
王進請娘下了馬,王進挑著擔兒,就牽了馬,隨莊客到裏麵打麥場上,歇下擔兒,把馬拴在柳樹上。
母子二人,直到草堂上來見太公,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係皂絲條,足穿熟皮靴,王進見了便拜。
太公連忙道:“客人休拜,你們是行路的人,辛苦風霜,且坐一坐。”
王進子母二敘禮罷,都坐定。
太公問道:“你們是哪裏來的?如何昏晚到此?”
王進答道:“小人姓張,原是京師人,因為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不想今日路上貪行了程途,錯過了宿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來日早行,房金依例拜納。”
太公道:“不妨,如今世上人哪個頂著房屋走,你母子二位還沒吃飯吧?”
於是便叫莊客:“安排飯來。”
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
太公道:“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
王進起身謝道:“小人母子無故相擾,此恩難報。”
太公道:“休這般說,且請吃酒。”
一麵勸了五七杯酒,搬出飯來,二人吃了,收拾碗碟,太公起身引王進母子到客房裏安歇。
王進告道:“小人母親騎的頭口,相煩寄養,草料望乞應付,一並拜酬。”
太公道:“這個不妨,我家也有頭口騾馬,教莊客牽出後槽,一發喂養。”
王進謝了,挑那擔兒到客房裏來,莊客點上燈火,一麵提湯來洗了腳,太公自迴裏麵去了。王進母子二人謝了莊客,掩上房門,收拾歇息。
次日,睡到天曉,不見起來,莊主太公來到客房前過,聽得王進老母在房裏聲喚。
太公問道:“客官,天曉好起了?”
王進聽得,慌忙出房來見太公,施禮說道:“小人起多時了。夜來多多攪擾,甚是不當。”
太公問道:“誰人如此聲喚?”
王進道:“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太公道:“既然如此,客人休要煩惱,教你老母且在老夫莊上住幾日,我有個醫心痛的方,叫莊客去縣裏撮藥來與你老母親吃,教他放心慢慢地將息。”
王進謝了,話休絮叨,自此,王進母子二人在太公莊上服藥,住了五六日...
覺到母親病奔痊了,王進收拾要行,當日因來後槽看馬,隻見空地上一個後生脫著,刺著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麵皮,約有十八九歲,拿條棒在那裏使。
王進看了半晌,不覺失口道:“這棒也使得好了,隻是有破綻,嬴不得真好漢。”
那後生聽了大怒,喝道:“你是甚麽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俺請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練一練麽?”
說猶未了,太公到來喝那後生:“不得無禮!”
那後生道:“叵耐這廝笑話我的棒法!”
太公道:“客人莫不會使槍棒?”
王進道:“頗曉得些,敢問長上,這後生是宅上何人?”
太公道:“是老漢的兒子。”
王進道:“既然是宅內小官人,若愛學時,小人點撥他端正,如何?”
太公道:“這太好了!”
便叫那後生:“來拜師父。”
那後生哪裏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聽這廝胡說!若吃他嬴得我這條棒時,我便拜他為師!”
王進道:“小官人若是不當真時,較量一棒耍子。”
那後生就空地當中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向王進道:“你來!你來!怕你不算好漢!”
王進隻是笑,不肯動手。
太公道:“客官,既是肯教小頑時,使一棒,何妨?”
王進笑道:“恐衝撞了令郎時,須不好看。”
太公道:“這個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腳,亦是他自作自受。”
王進道:“恕無禮。”
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裏,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
二人封鎖體內靈氣,那後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逕奔王進,王進托地拖了棒便走。
那後生輪著棒又趕入來,王進迴身把棒往空地裏劈將下來。
那後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王進卻不打下來,對棒一掣,卻望後生懷裏直搠將來,隻一繳,那後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後倒了。
王進連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那後生爬將起來,便去旁邊掇條凳子納王進坐,便拜道:“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知半分!師父,沒奈何,隻得請教!”
王進道:“我母子二人連日在此攪擾宅上,無恩可報,當以效力...”
就在這時那仆人來報:“太公,外麵有一少年人,想借住一宿!”
太公自然滿口答應,讓他進來,這時候三人被來人所吸引住了,饒是太公這樣見過世麵的人也不忘說一聲:好俊俏的男子!
“小生,姓寧,名采臣,路過此地想借宿一宿,宿金照付!”
寧采臣拱手笑著說道。
剛穿越過來就到了這個莊子附近,看來是有緣分啊!
【平岡細草鳴黃犢】:“寧大佬你終於出來了,沒勁啊!”
【斜日寒林點暮鴉】:“這下好了,可完成任務了!”
【恭喜宿主發現聊齋誌異——水滸--九紋龍史進,見證人數達到百萬,獲得係統隨機獎勵x1。】
【請宿主選擇獎勵分類:國術(中武)、科技(二級)、仙俠(修真)、咒術(二級)......】
太公聽到這話擺擺手說道:“錢倒不用,安心住一晚便可!”
這時候那王進看著寧采臣周身澎湃的靈氣沒忍住說道:“在下王進,可否一戰?”
太公以及史進都愣了一下,眼前這個寧采臣能打的過嗎?
寧采臣笑了笑,隨手招來史進剛剛用的棍子,挑了挑,示意王進殺來。
王進剛衝了過去,就被寧采臣一棍子打翻在地,手不停地顫抖...
太公見此,連忙叫莊客殺一個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類,就請王進的母親以及寧采臣一同赴席。
五個人坐定,一麵把盞,太公起身勸了一杯酒,說道:“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以及這位先生,一身實力深不可測,老翁我就不提了!”
寧采臣笑著說了句:“你家兒子假以時日也能達到我這種程度。”
太公聽此麵色一喜,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恭維的話,但是料想眼前這人也不會誆騙自己。
王進雖然輸給了寧采臣,但輸的心服口服,剛剛已經佩服過了,於是笑道:“實不相瞞,小人不姓張,宋都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便是,這槍棒終日摶弄。”
“因新任一個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王進,小人不合屬他所管,和他爭不得,隻得母子二人逃上延安府去投托老種經略相公勾當。”
“不想來到這裏,得遇長上父子二位如此看待,又蒙救了老母病疾,連日管顧,甚是不當,既然令郎肯學時,小人一力奉教,隻是令郎學的都是花棒,隻好看,上陣無用,小人從新點撥他。”
太公見說了,便道:“我兒,可知輸了?快來再拜師父。”
太公道:“教頭在上:老漢祖居在這華陰縣界,前麵便是少華山,這村便喚做史家村,村中總有三四百家都姓史,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業,隻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一氣死了。老漢隻得隨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
“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剌了這身花繡,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教頭今日既到這裏,一發成全了他亦好,老漢自當重重酬謝。”
王進大喜道:“太公放心,既然如此說時,小人一定教會了令郎才離去...”
這時候一旁的寧采臣開口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幫二位修行吧...”
王進,史進二人一聽連忙恭恭敬敬的向寧采臣敬酒!
自當日為始,吃了酒食,留住王教頭母子二人在莊上,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而寧采臣又教二人修行功法的奧妙,以及每個境界的門檻所在...
王進思慮片刻後,一拍大腿說道:“母親說得是,兒子尋思,也是這般計較,隻有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他手下軍官多有曾到京師的,兒子使槍棒,何不逃去投奔他們?那裏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
當下母子二人商議定了...
王母又道:“我兒,和你要私走,隻恐門前兩個門衛是殿帥府撥來伏侍你的,若他得知,你也走不了啊!”
王進笑了笑說道:“不妨,母親放心,兒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當下黃昏時分,王進先叫一個姓張的侍衛先來,吩咐道:“你先吃了些晚飯,幫我去做件事!”
張侍衛心裏有些納悶,便直接開口問道:“教頭這是讓小人去哪裏?”
張侍衛毫不在意會不會得罪王進,整個宋都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了王進他爹打過高俅!
“我前些天患病許下酸棗門外嶽廟裏香願,明日早要去燒炷頭香,你可今晚先去分付廟祝,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等我來燒炷頭香,你就廟裏歇了等我。”王進皺著眉說道。
張侍衛想了想便應了下來,先吃了晚飯,又交班給另外一人,就往那邊廟裏去了。
是夜,王進母子兩人收拾了行李衣服,以及一些金銀財寶,又裝了一些衣服準備拴在馬上。
等到五更的時候,天還沒有大亮,王進叫起這李侍衛,對他吩咐道:“我給你些銀兩,你去和張侍衛一起買豬羊在那裏等著我,我去買點紙錢以及蠟燭,隨後就去!”
李侍衛應了下來,並沒有起什麽疑心,這王進也不過是區區築基期,若是對付他倆根本打不贏。
王進見他走了之後,趕緊去備了馬,牽出馬槽,將行李什麽的都放在了馬上,牽到了後門之處,讓自家娘親上了馬,其他東西都丟了,鎖上了前後兩門,就準備乘著西華門走出去...
王母坐在馬上心中很是忐忑,而這時候的城門還是大開著,守城的士兵看見了兩人,也沒有再管。
早上這時候出城的人太多了,來迴盤問也不現實,除了口袋缺了油水...
乘勢出了西華門,取路往延安府來,李侍衛買了祭祀之物,在廟等著王進,也不見來。
李侍衛心焦,走迴到家中尋時,隻見鎖了門,兩頭無路,尋了半日並無有人。
看看待晚,嶽廟裏張侍衛疑忌,一直奔迴家來,又和李侍衛尋了一黃昏。
天看黑了,兩個見他當夜不歸,又不見了他老娘,次日,兩個牌軍又去他親戚之家訪問,亦無尋處。
兩個恐怕連累,隻得去殿帥府首告:“王教頭棄家在逃,母子不知去向。”
高太尉見告,大怒道:“賊人在逃,看那廝待走哪裏去!”
隨即押下文書,行開諸州各府捉拿逃軍王進,二人首告,免其罪責,不在話下,王教頭母子二人自離了宋都,免不了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在路一月有餘,忽一日,天色將晚,王進挑著擔兒跟在娘的馬後,口裏與母親說道:“天可憐見,慚愧了我母子兩個脫了這天羅地網之厄,此去延安府不遠了,高太尉便要差拿我也拿不著了!”
母子二人歡喜,在路上不覺錯過了睡覺的時間:“走了這一晚,不遇著一處村坊,哪裏去投宿是好?”
正沒理會處,隻見遠遠地林子裏閃出一道燈光來,王進看了,笑著道:“好了!遮莫去那裏陪個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當時轉入林子裏來看時,卻是一所大莊院,一周遭都是土牆,牆外卻有二三百株大柳樹。
當時王教頭來到莊前,敲門多時,隻見一個莊客出來,王進放下擔兒,與他施禮。
莊客問道:“來俺莊上有甚事?”
王進答道:“實不相瞞,小人母子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裏,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依例拜納房金。萬望周全方便!”
莊客答道:“既是如此,且等一等,待我去問莊主太公,肯時但歇不妨。”
王進又道:“大哥方便。”
莊客入去多時,出來說道:“莊主太公教你兩個入來。”
王進請娘下了馬,王進挑著擔兒,就牽了馬,隨莊客到裏麵打麥場上,歇下擔兒,把馬拴在柳樹上。
母子二人,直到草堂上來見太公,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係皂絲條,足穿熟皮靴,王進見了便拜。
太公連忙道:“客人休拜,你們是行路的人,辛苦風霜,且坐一坐。”
王進子母二敘禮罷,都坐定。
太公問道:“你們是哪裏來的?如何昏晚到此?”
王進答道:“小人姓張,原是京師人,因為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不想今日路上貪行了程途,錯過了宿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來日早行,房金依例拜納。”
太公道:“不妨,如今世上人哪個頂著房屋走,你母子二位還沒吃飯吧?”
於是便叫莊客:“安排飯來。”
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
太公道:“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
王進起身謝道:“小人母子無故相擾,此恩難報。”
太公道:“休這般說,且請吃酒。”
一麵勸了五七杯酒,搬出飯來,二人吃了,收拾碗碟,太公起身引王進母子到客房裏安歇。
王進告道:“小人母親騎的頭口,相煩寄養,草料望乞應付,一並拜酬。”
太公道:“這個不妨,我家也有頭口騾馬,教莊客牽出後槽,一發喂養。”
王進謝了,挑那擔兒到客房裏來,莊客點上燈火,一麵提湯來洗了腳,太公自迴裏麵去了。王進母子二人謝了莊客,掩上房門,收拾歇息。
次日,睡到天曉,不見起來,莊主太公來到客房前過,聽得王進老母在房裏聲喚。
太公問道:“客官,天曉好起了?”
王進聽得,慌忙出房來見太公,施禮說道:“小人起多時了。夜來多多攪擾,甚是不當。”
太公問道:“誰人如此聲喚?”
王進道:“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太公道:“既然如此,客人休要煩惱,教你老母且在老夫莊上住幾日,我有個醫心痛的方,叫莊客去縣裏撮藥來與你老母親吃,教他放心慢慢地將息。”
王進謝了,話休絮叨,自此,王進母子二人在太公莊上服藥,住了五六日...
覺到母親病奔痊了,王進收拾要行,當日因來後槽看馬,隻見空地上一個後生脫著,刺著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麵皮,約有十八九歲,拿條棒在那裏使。
王進看了半晌,不覺失口道:“這棒也使得好了,隻是有破綻,嬴不得真好漢。”
那後生聽了大怒,喝道:“你是甚麽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俺請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練一練麽?”
說猶未了,太公到來喝那後生:“不得無禮!”
那後生道:“叵耐這廝笑話我的棒法!”
太公道:“客人莫不會使槍棒?”
王進道:“頗曉得些,敢問長上,這後生是宅上何人?”
太公道:“是老漢的兒子。”
王進道:“既然是宅內小官人,若愛學時,小人點撥他端正,如何?”
太公道:“這太好了!”
便叫那後生:“來拜師父。”
那後生哪裏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聽這廝胡說!若吃他嬴得我這條棒時,我便拜他為師!”
王進道:“小官人若是不當真時,較量一棒耍子。”
那後生就空地當中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向王進道:“你來!你來!怕你不算好漢!”
王進隻是笑,不肯動手。
太公道:“客官,既是肯教小頑時,使一棒,何妨?”
王進笑道:“恐衝撞了令郎時,須不好看。”
太公道:“這個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腳,亦是他自作自受。”
王進道:“恕無禮。”
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裏,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
二人封鎖體內靈氣,那後生看了一看,拿條棒滾將入來,逕奔王進,王進托地拖了棒便走。
那後生輪著棒又趕入來,王進迴身把棒往空地裏劈將下來。
那後生見棒劈來,用棒來隔,王進卻不打下來,對棒一掣,卻望後生懷裏直搠將來,隻一繳,那後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後倒了。
王進連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那後生爬將起來,便去旁邊掇條凳子納王進坐,便拜道:“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知半分!師父,沒奈何,隻得請教!”
王進道:“我母子二人連日在此攪擾宅上,無恩可報,當以效力...”
就在這時那仆人來報:“太公,外麵有一少年人,想借住一宿!”
太公自然滿口答應,讓他進來,這時候三人被來人所吸引住了,饒是太公這樣見過世麵的人也不忘說一聲:好俊俏的男子!
“小生,姓寧,名采臣,路過此地想借宿一宿,宿金照付!”
寧采臣拱手笑著說道。
剛穿越過來就到了這個莊子附近,看來是有緣分啊!
【平岡細草鳴黃犢】:“寧大佬你終於出來了,沒勁啊!”
【斜日寒林點暮鴉】:“這下好了,可完成任務了!”
【恭喜宿主發現聊齋誌異——水滸--九紋龍史進,見證人數達到百萬,獲得係統隨機獎勵x1。】
【請宿主選擇獎勵分類:國術(中武)、科技(二級)、仙俠(修真)、咒術(二級)......】
太公聽到這話擺擺手說道:“錢倒不用,安心住一晚便可!”
這時候那王進看著寧采臣周身澎湃的靈氣沒忍住說道:“在下王進,可否一戰?”
太公以及史進都愣了一下,眼前這個寧采臣能打的過嗎?
寧采臣笑了笑,隨手招來史進剛剛用的棍子,挑了挑,示意王進殺來。
王進剛衝了過去,就被寧采臣一棍子打翻在地,手不停地顫抖...
太公見此,連忙叫莊客殺一個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類,就請王進的母親以及寧采臣一同赴席。
五個人坐定,一麵把盞,太公起身勸了一杯酒,說道:“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以及這位先生,一身實力深不可測,老翁我就不提了!”
寧采臣笑著說了句:“你家兒子假以時日也能達到我這種程度。”
太公聽此麵色一喜,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恭維的話,但是料想眼前這人也不會誆騙自己。
王進雖然輸給了寧采臣,但輸的心服口服,剛剛已經佩服過了,於是笑道:“實不相瞞,小人不姓張,宋都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便是,這槍棒終日摶弄。”
“因新任一個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帥府太尉,懷挾舊仇,要奈何王進,小人不合屬他所管,和他爭不得,隻得母子二人逃上延安府去投托老種經略相公勾當。”
“不想來到這裏,得遇長上父子二位如此看待,又蒙救了老母病疾,連日管顧,甚是不當,既然令郎肯學時,小人一力奉教,隻是令郎學的都是花棒,隻好看,上陣無用,小人從新點撥他。”
太公見說了,便道:“我兒,可知輸了?快來再拜師父。”
太公道:“教頭在上:老漢祖居在這華陰縣界,前麵便是少華山,這村便喚做史家村,村中總有三四百家都姓史,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業,隻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一氣死了。老漢隻得隨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
“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剌了這身花繡,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教頭今日既到這裏,一發成全了他亦好,老漢自當重重酬謝。”
王進大喜道:“太公放心,既然如此說時,小人一定教會了令郎才離去...”
這時候一旁的寧采臣開口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幫二位修行吧...”
王進,史進二人一聽連忙恭恭敬敬的向寧采臣敬酒!
自當日為始,吃了酒食,留住王教頭母子二人在莊上,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而寧采臣又教二人修行功法的奧妙,以及每個境界的門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