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賤籍不除,流民不止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 作者:小黑是條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9章 賤籍不除,流民不止
“朕還以為,當廢除一部分賤籍,將其歸入平民良民之中。”
“大明人丁中,有五分之一為賤籍,如此數目駭人聽聞。”
“這些賤籍人丁,便是流民的主要構成者。”
“朕以為,賤籍一事不加以修訂,那麽流民便一日得不到清理,流民一日得不到清理則民變還會此起彼伏。”
“流民不除,大明有朝一日便會亡於流民之手。”
朱祁鈺這是乘勝追擊。
對於流民,朱祁鈺一直都引以為戒。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張獻忠便是流民出身,明末的農民起義軍也是以流民為主力。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廢!”
這一次,不少官員都冒了出來。
賤籍之民,又做賤民。
賤民不允許參加科舉,不允許做官,不能變更戶籍,不能擁有產業,不能和平民通婚。
賤民乃是明朝法律上明文規定的下等人,他們隻配像豬狗般卑微的活著。
要是突然釋放這麽一大批賤民,他們可以讀書,他們可以同現有既得利益集團爭奪利益。
沒了這些賤民,群臣能夠奴役的人就會少了很多。
如此這般,就是相當於扒了他們一層皮!
“太祖在總結蒙元覆滅經驗教訓的時候,說了“元以寬失天下,不足法也”,所以我大明才以嚴法治天下。”
開口的是禮部一個官員。
朱元璋的金字招牌,又一次被搬了出來。
這就是用死人壓活人。
“很好,虧你還記得太祖!”
朱祁鈺不怒反笑。
“蒙元是因為寬厚而失去天下嗎?”
“蒙元之亡,乃是內部腐敗墮落,貴族爭權奪利不斷。”
“太祖北伐之時,李思齊和王保保還在相互攻擊!”
“蒙元亡國的外因,是元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再說具體點,就是紅巾軍。”
“我朝太祖本是紅巾軍中的一員,太祖無土地,先是給人放牛,後來又到皇覺寺出家,然後才是憤而從軍。”
“太祖便是流民!”
朱祁鈺不再溫文爾雅。
朱元璋的出身雖然不光彩,可朱祁鈺毫不掩飾。
隻有刻意宣傳朱元璋出身低微和卑賤,才能凸顯他再造華夏的豐功偉績,才能凸顯大明得國之正。
“啟稟陛下,奴婢有話說。”
東廠提督太監善增,突然開口。
“講!”
朱祁鈺知道善增不會平白無故的站出來,所以朱祁鈺也就大手一揮。
要知道,東廠案牘庫裏麵,可是有些群臣不少的黑材料。
這些黑材料平時無用,可是當朱祁鈺需要清理某個“不懂事”官員的時候,這些黑材料就是殺手鐧。
“陳主事在去年,曾經娶了教坊司一名女子為妾。”
善增說的陳主事,就是以祖宗之名來壓朱祁鈺的那名禮部官員。
“而且那名女子還不是清白之身,那女子乃是官妓!”
“而且奴婢還聽說,那名官妓琴棋書畫不精,亦不會詩詞歌賦。”
“奴婢想來,那名官妓女一定是有著某些不可告人的過人之處。”
“而且這些過人之處一定讓李主事十分的舒坦,所以李主事才會將其娶為妾室。”
善增可是朱祁鈺的得意弟子,他跟著朱祁鈺學了很多東西。
政治爭鬥中,有一種很常見,也十分有效的手段。
那就是抹黑對手的個人品德,把對手的名聲搞臭。
在政治競選中,這一招屢試不爽。
“陛下,他胡說!”
李主事急眼了。
因為善增說的那名官妓的過人之處,隻要不是傻子,任誰都能聽出來說的是床第功夫。
這件事情要是傳開了,李主事知道自己的名節也就毀了,牽連的仕途也徹底毀了。
“胡說不胡說,東廠派人前往李主事的府邸一看便知!”
善增毫不退縮、爭鋒相對。
“李主事,朕要不要讓東廠番子去你的府上看看?”
朱祁鈺臉色鐵青。
“臣知罪!”
李主事慌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堂堂朝廷命官,娶一官妓為妾,有辱斯文、斯文掃地!”
“你口口聲聲說良民和賤民要加以區別對待,伱可知道本朝定製,良民和賤民不得通婚?”
“朕想問你一句,你和那官妓若是生下一男半女,他們是算作良民還是算作賤民?”
“如若算作賤民,是否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
朱祁鈺的問題很犀利。
達官貴人之家,就算不喜歡自己的子女是官妓所出,也會想方設法的變更官妓所生子女的戶籍。
家中出一個賤民?
丟不起那個人!
“朕的大明官員,要坐得直行得正,豈能是滿腦子情色肉欲的無恥之徒!”
“聖人教你潔身自好,你卻反其道而行之!”
在朱祁鈺兇狠目光注視下,李主事隻能不停的磕頭認罪。
“來人,摘了他頭上的烏紗帽,永不敘用!”
朱祁鈺這就是拿捏住了李主事的黑點,對其窮追猛打,朱祁鈺這就是得理不饒人。
而“永不敘用”四個字,對於李主事來說就是天誅地滅。
“來人,拖下去!”
錦衣衛指揮使盧忠,又一次露臉。
“朕近日聽到一個趣事,當說與諸位臣工一起聽聽。”
“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個人都是我大明位高權重的內閣大學士,都是我大明的朝廷重臣。“
“他們曆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世人合稱其為三楊。”
“身為閣老重臣,三楊可都是唿風喚雨,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朱祁鈺突然說到三楊,這讓群臣一頭霧水。
三楊和賤民,有什麽聯係嗎?
朱祁鈺見到群臣疑惑,他也不加以理會,隻是自顧自的接著往下說。
“有一天,三楊的下屬們在一家高檔酒肆請三楊喝酒吃飯,酒席之上有美人勸酒助興。”
“其中就有名妓齊雅秀,不僅相貌出眾,而且聰明伶俐。”
“對於官員的要求,齊雅秀隻能點頭答應。”
“三楊看見齊雅秀來了,很是高興,為了調侃齊雅秀,三楊故意責備問她怎麽來晚了。”
“齊雅秀迴答,小女子在家中看書耽誤了時辰,所以來晚了,還請三位閣老多多海涵。”
“三楊疑惑,問齊雅秀看的是什麽書,以至於看書入迷,而耽誤了時辰。”
“齊雅秀一本正經的迴答,說自己老的是《列女傳》。”
“三楊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三楊笑罵,母狗無禮!”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列女傳》是記載古代貞潔烈女的書籍,而齊雅秀身為青樓妓女,和貞潔烈女沾不上半點邊。”
“齊雅秀見三楊被自己逗笑,便說她如果是母狗,三楊便是是公候。”
“公侯諧音公猴,和母狗相對。”
“如此,齊雅秀完美迴擊了三楊的侮辱。”
“三楊都被驚呆了,不由得暗自肅然起敬,皆認為齊雅秀是冰雪聰明,錦心繡口。”
“於是三楊和齊雅秀開懷暢飲,盡興而迴。”
“齊雅秀也憑借這次的出色表現,成了名揚京師,成為風月場中的頭牌。”
朱祁鈺停了下來,目光注視著台下群臣。
赤裸裸的羞辱!
“此事是真是假,朕不得而知。或許是真人真事,也或許是他人杜撰。”
“初聞此事,朕以為不過是民間笑談,用以茶餘飯後取樂。”
“不過再一想,便覺得細極思恐。”
“三楊,國之重臣。”
“齊雅秀,不過是卑賤下九流之中的娼妓。”
“三楊大概是忘了,根據《大明律例》的規定,朝廷命官是不可以和妓女喝酒取樂的!”
“如此上行下效,怪不是有人把官妓娶迴家,怪不得有人敢無視大明律的威嚴!”
有些文人不是驕傲嗎?不是自以為高人一等嗎?
朱祁鈺偏偏就要揭穿他們的真麵目,朱祁鈺偏偏就要說他們是衣冠禽獸,滿肚子的男盜女娼。
“朝廷設置教坊司,是為了懲治罪臣,而不是讓你們尋歡作樂!”
“教坊司經營的官妓,朕亦不恥於用皮肉銀子來填補國庫!”
朱祁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
從今往後,還敢有官員去逛青樓,那麽必然從重從嚴處理。
“俞尚書,你執掌大明律法,你說說看,關於賤籍賤民,大明律法是怎麽規定的。”
朱祁鈺今天不廢除一部分賤籍,他是誓不罷休。
後世國人,常常取笑南亞某國的種姓製度,殊不知,明朝的賤民製度,差一點就讓華夏步了鄰居的後塵。
作為一個穿越者,不想著打破這種不公的命運枷鎖,朱祁鈺覺得自己的穿越將會毫無意義。
朱祁鈺一直都認為,當朝廷不能庇佑百姓,而是帶給百姓以痛苦,那麽這個朝廷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賤籍者,在士農工商之外。”
“諸如佃戶、疍戶、娼妓、惰民、樂籍、樂戶、漁戶、伴當、世仆、丐戶等。”
“賤民不得讀書,不得入仕,不得改變身份,不得與平民通婚。”
“賤籍賤民,以職業傳於後世子孫,亦以地域固定禁錮。”
“一人賤籍,子孫世代亦為賤籍。”
“歸屬賤籍之賤民,不得錦衣華服,不得頂撞良民,行走時不得隻能走於道路兩旁。”
對於賤籍賤民,俞士悅不敢說的太深入。
因為明朝賤籍賤籍的製度,是由朱元璋和朱棣設置。
做臣子當著皇帝說他祖上的壞話?
還想不想在官場混了?
京師的樂戶,是朱棣靖難起兵後,將擁護建文帝的官員的妻女,罰入教坊司,充當官妓,身陷火坑,陪酒賣淫,受盡淩辱。
山西、陝西樂戶,朱棣起兵時,山、陝不肯附順百姓的子女,編為樂籍,世世子孫,娶婦生女,被逼為娼。
地方豪紳,凡有唿召,不敢不來,喝酒淫樂,百般賤辱。
紹興惰民,相傳是宋、元罪人後代,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婦女穿的裙子等,都不能同常人一樣。
他們以捕龜、捉蛙、逐鬼、演戲、抬轎等為業。這些人“醜穢不堪,辱賤已極”,人皆賤之。
安徽的伴當、世仆,其地位比樂戶、惰民更為悲慘。
如果村裏有兩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當、世仆,有如奴隸,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
廣東的疍戶,主要在廣東等地方以船為家,捕魚為業,不得上岸居住,生活漂泊不定,衣著同常人不同,民間對其男性辱稱為裸跪、女性為裸跪婆。
《嶺外代答》記載:“以舟為室,視水為陸,浮生江海者,蜑也。”他們被視為賤民,不許登岸居住。
江蘇蘇州府有丐戶,江蘇常熟等的丐戶,閩贛的棚戶等,也都被視為賤籍。
朱元璋在戰勝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之後,其部屬甚眾,誅不勝誅,隨下令貶為墮民。
明朝賤民,理論上和牲口無異。
“朕可是聽說,有些軍戶、匠戶、衙役,也都是人在賤籍。”
“不知朕說的對否?”
朱祁鈺知道,俞士悅這是在避重就輕。
“臣……”
俞士悅剛要再次迴答,卻被朱祁鈺給打斷了。
“朕不用你作答了。”
“民籍歸戶部,匠籍歸兵部,軍籍歸五軍都督府。”
“陳循、石亨、高穀,你們三位尚書郎說一下吧!”
朱祁鈺隻是用俞士悅作為一個引子,他不打算通過俞士悅來解除賤籍賤民。
“啟奏陛下,卻是如此。”
陳循、石亨、高穀,紛紛站了出來。
“朕以為,佃戶、軍戶、匠戶,就不該被定義為賤籍賤民。”
“佃戶耕耘,軍戶衛國,匠戶製造。”
“士農工商,佃戶就是農,隻不過因為自己沒有土地,就低人一等了?”
“若無佃戶麵朝黃土背朝天,地主一個人就能把名下的土地給種了?”
“土地拋荒之後,朝廷去哪裏收稅?”
朱祁鈺這是對著陳循問的。
“臣以為然。”
陳循如今深得朱祁鈺重用,他不可能為了不讓佃戶脫離賤籍,而失去朱祁鈺的聖眷正濃。
而且陳循拋出華南三布政使司治下耕地被拋荒,就是和朱祁鈺廢除賤籍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國家大事,唯祀與戎,這番京師保衛戰大勝,便是將士用命。”
“若是朕不以厚待軍戶,將來國家動蕩之時,軍戶們又怎麽願意再次挺身而出?”
朱祁鈺這一次是對著石亨問的。
“大明立國,皆是因為將士用命。”
“若我大明不能和軍戶一起共享天下,那豈不是背信棄義,那豈不是忘恩負義?”
“又想軍戶給朝廷賣命,又低賤軍戶,此乃取禍之道!”
朱祁鈺對於軍事最為上心。
“宋時武人地位底下,軍士被黥麵刻字,此乃辱軍之舉。”
“民間對於軍士,冠以丘八惡名,又言好男兒不當兵。”
“我大明處處烽火狼煙,全靠將士用命。”
“若再對將士刻薄寡恩,將來誰人還願意為國征戰!”
朱祁鈺說得越來越重。
“漢唐強軍,從軍者莫不是良家子,軍中士卒亦不會被人輕賤。”
“我大明號稱遠邁漢唐,不學漢唐之風,去學兩宋之恥?”
朱祁鈺深知漢唐在華夏曆史上的影響力,也知道後人不齒於兩宋的柔弱。
用漢唐和兩宋來做比較,誰都知道該怎麽選。
“臣之前在大同邊關鎮守,軍中士卒常有戴罪充軍者。”
“為逃避兵役和不想低賤苟活,不少充軍士卒不惜逃入草原。”
“今日陛下為軍士正名,臣代替我大明百萬將士,謝陛下聖恩!”
石亨如今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他知道自己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朱祁鈺的寵信。
得罪朱祁鈺,到手的榮華富貴不想要了?
而且石亨看似粗狂,實際卻是粗中有細。
石亨刻意提到百萬大軍,便是幫著朱祁鈺搖旗助威。
“我大明以火器見長,亦離不開匠戶之智慧。”
“蒙古每次入寇我大明,就最喜歡俘虜匠戶前往草原,因為他們知道匠戶乃是成軍之底氣。”
朱祁鈺這是從軍事角度,來思考匠戶戶籍的問題。
“天下人士被分為士農工商四等,朕以為工為其他三者利其器。”
“筆墨紙硯,匠人所製。”
“若無匠人,便無筆墨紙硯。”
“若無筆墨紙硯,則聖人先師之教誨就不能流芳百世。”
朱祁鈺這是從教育和文化傳承來考慮,而且把孔孟給請了出來。
“華夏之盛,便在於善於耕耘,不至於像四方蠻夷一般刀耕火種。”
“若無匠人打造鐮刀、犁耙、背簍,農夫便隻能用手指犁地,用石塊收割,用手掌運輸。”
“低賤匠戶,則有違勸課農桑。”
“土地中無產出,則有違聖人先師之教誨。”
“聖人言,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朱祁鈺這是從民生福祉來思考問題,還同樣把儒家聖賢搬出來做擋箭牌。
朱祁鈺的意思很直白,沒有工具,拿什麽生產?
“高卿,你以為朕之言在理否?”
朱祁鈺既然把工匠說得這麽重要,他當然要讓工部侍郎的高穀表態。
大明匠戶,盡歸工部管轄。
“臣以為然!”
高穀上一次以為想要阻止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的設置,而被朱祁鈺所訓斥。
這一次,高穀不想再觸黴頭。
高穀上一次之所以反對設置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就是因為擔心原本屬於工部的工程營建被搶走。
如今朱祁鈺把匠戶清理出賤籍,就是提升匠戶的社會地位,也就是提升工部的地位。
無論怎麽想,高穀都沒有反對的理由。
“如此就好!”
朱祁鈺見到陳循、石亨、高穀都不反對,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朕會頒布聖旨,免除軍戶、佃戶、匠戶賤民身份,歸入良民戶籍。”
“至於其戶籍管理,仍舊由五軍都督府、戶部、工部管轄。”
朱祁鈺趁熱打鐵。
“朕還以為,當廢除一部分賤籍,將其歸入平民良民之中。”
“大明人丁中,有五分之一為賤籍,如此數目駭人聽聞。”
“這些賤籍人丁,便是流民的主要構成者。”
“朕以為,賤籍一事不加以修訂,那麽流民便一日得不到清理,流民一日得不到清理則民變還會此起彼伏。”
“流民不除,大明有朝一日便會亡於流民之手。”
朱祁鈺這是乘勝追擊。
對於流民,朱祁鈺一直都引以為戒。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張獻忠便是流民出身,明末的農民起義軍也是以流民為主力。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廢!”
這一次,不少官員都冒了出來。
賤籍之民,又做賤民。
賤民不允許參加科舉,不允許做官,不能變更戶籍,不能擁有產業,不能和平民通婚。
賤民乃是明朝法律上明文規定的下等人,他們隻配像豬狗般卑微的活著。
要是突然釋放這麽一大批賤民,他們可以讀書,他們可以同現有既得利益集團爭奪利益。
沒了這些賤民,群臣能夠奴役的人就會少了很多。
如此這般,就是相當於扒了他們一層皮!
“太祖在總結蒙元覆滅經驗教訓的時候,說了“元以寬失天下,不足法也”,所以我大明才以嚴法治天下。”
開口的是禮部一個官員。
朱元璋的金字招牌,又一次被搬了出來。
這就是用死人壓活人。
“很好,虧你還記得太祖!”
朱祁鈺不怒反笑。
“蒙元是因為寬厚而失去天下嗎?”
“蒙元之亡,乃是內部腐敗墮落,貴族爭權奪利不斷。”
“太祖北伐之時,李思齊和王保保還在相互攻擊!”
“蒙元亡國的外因,是元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再說具體點,就是紅巾軍。”
“我朝太祖本是紅巾軍中的一員,太祖無土地,先是給人放牛,後來又到皇覺寺出家,然後才是憤而從軍。”
“太祖便是流民!”
朱祁鈺不再溫文爾雅。
朱元璋的出身雖然不光彩,可朱祁鈺毫不掩飾。
隻有刻意宣傳朱元璋出身低微和卑賤,才能凸顯他再造華夏的豐功偉績,才能凸顯大明得國之正。
“啟稟陛下,奴婢有話說。”
東廠提督太監善增,突然開口。
“講!”
朱祁鈺知道善增不會平白無故的站出來,所以朱祁鈺也就大手一揮。
要知道,東廠案牘庫裏麵,可是有些群臣不少的黑材料。
這些黑材料平時無用,可是當朱祁鈺需要清理某個“不懂事”官員的時候,這些黑材料就是殺手鐧。
“陳主事在去年,曾經娶了教坊司一名女子為妾。”
善增說的陳主事,就是以祖宗之名來壓朱祁鈺的那名禮部官員。
“而且那名女子還不是清白之身,那女子乃是官妓!”
“而且奴婢還聽說,那名官妓琴棋書畫不精,亦不會詩詞歌賦。”
“奴婢想來,那名官妓女一定是有著某些不可告人的過人之處。”
“而且這些過人之處一定讓李主事十分的舒坦,所以李主事才會將其娶為妾室。”
善增可是朱祁鈺的得意弟子,他跟著朱祁鈺學了很多東西。
政治爭鬥中,有一種很常見,也十分有效的手段。
那就是抹黑對手的個人品德,把對手的名聲搞臭。
在政治競選中,這一招屢試不爽。
“陛下,他胡說!”
李主事急眼了。
因為善增說的那名官妓的過人之處,隻要不是傻子,任誰都能聽出來說的是床第功夫。
這件事情要是傳開了,李主事知道自己的名節也就毀了,牽連的仕途也徹底毀了。
“胡說不胡說,東廠派人前往李主事的府邸一看便知!”
善增毫不退縮、爭鋒相對。
“李主事,朕要不要讓東廠番子去你的府上看看?”
朱祁鈺臉色鐵青。
“臣知罪!”
李主事慌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堂堂朝廷命官,娶一官妓為妾,有辱斯文、斯文掃地!”
“你口口聲聲說良民和賤民要加以區別對待,伱可知道本朝定製,良民和賤民不得通婚?”
“朕想問你一句,你和那官妓若是生下一男半女,他們是算作良民還是算作賤民?”
“如若算作賤民,是否男子代代為奴,女子世世為娼?”
朱祁鈺的問題很犀利。
達官貴人之家,就算不喜歡自己的子女是官妓所出,也會想方設法的變更官妓所生子女的戶籍。
家中出一個賤民?
丟不起那個人!
“朕的大明官員,要坐得直行得正,豈能是滿腦子情色肉欲的無恥之徒!”
“聖人教你潔身自好,你卻反其道而行之!”
在朱祁鈺兇狠目光注視下,李主事隻能不停的磕頭認罪。
“來人,摘了他頭上的烏紗帽,永不敘用!”
朱祁鈺這就是拿捏住了李主事的黑點,對其窮追猛打,朱祁鈺這就是得理不饒人。
而“永不敘用”四個字,對於李主事來說就是天誅地滅。
“來人,拖下去!”
錦衣衛指揮使盧忠,又一次露臉。
“朕近日聽到一個趣事,當說與諸位臣工一起聽聽。”
“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個人都是我大明位高權重的內閣大學士,都是我大明的朝廷重臣。“
“他們曆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世人合稱其為三楊。”
“身為閣老重臣,三楊可都是唿風喚雨,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朱祁鈺突然說到三楊,這讓群臣一頭霧水。
三楊和賤民,有什麽聯係嗎?
朱祁鈺見到群臣疑惑,他也不加以理會,隻是自顧自的接著往下說。
“有一天,三楊的下屬們在一家高檔酒肆請三楊喝酒吃飯,酒席之上有美人勸酒助興。”
“其中就有名妓齊雅秀,不僅相貌出眾,而且聰明伶俐。”
“對於官員的要求,齊雅秀隻能點頭答應。”
“三楊看見齊雅秀來了,很是高興,為了調侃齊雅秀,三楊故意責備問她怎麽來晚了。”
“齊雅秀迴答,小女子在家中看書耽誤了時辰,所以來晚了,還請三位閣老多多海涵。”
“三楊疑惑,問齊雅秀看的是什麽書,以至於看書入迷,而耽誤了時辰。”
“齊雅秀一本正經的迴答,說自己老的是《列女傳》。”
“三楊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三楊笑罵,母狗無禮!”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列女傳》是記載古代貞潔烈女的書籍,而齊雅秀身為青樓妓女,和貞潔烈女沾不上半點邊。”
“齊雅秀見三楊被自己逗笑,便說她如果是母狗,三楊便是是公候。”
“公侯諧音公猴,和母狗相對。”
“如此,齊雅秀完美迴擊了三楊的侮辱。”
“三楊都被驚呆了,不由得暗自肅然起敬,皆認為齊雅秀是冰雪聰明,錦心繡口。”
“於是三楊和齊雅秀開懷暢飲,盡興而迴。”
“齊雅秀也憑借這次的出色表現,成了名揚京師,成為風月場中的頭牌。”
朱祁鈺停了下來,目光注視著台下群臣。
赤裸裸的羞辱!
“此事是真是假,朕不得而知。或許是真人真事,也或許是他人杜撰。”
“初聞此事,朕以為不過是民間笑談,用以茶餘飯後取樂。”
“不過再一想,便覺得細極思恐。”
“三楊,國之重臣。”
“齊雅秀,不過是卑賤下九流之中的娼妓。”
“三楊大概是忘了,根據《大明律例》的規定,朝廷命官是不可以和妓女喝酒取樂的!”
“如此上行下效,怪不是有人把官妓娶迴家,怪不得有人敢無視大明律的威嚴!”
有些文人不是驕傲嗎?不是自以為高人一等嗎?
朱祁鈺偏偏就要揭穿他們的真麵目,朱祁鈺偏偏就要說他們是衣冠禽獸,滿肚子的男盜女娼。
“朝廷設置教坊司,是為了懲治罪臣,而不是讓你們尋歡作樂!”
“教坊司經營的官妓,朕亦不恥於用皮肉銀子來填補國庫!”
朱祁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
從今往後,還敢有官員去逛青樓,那麽必然從重從嚴處理。
“俞尚書,你執掌大明律法,你說說看,關於賤籍賤民,大明律法是怎麽規定的。”
朱祁鈺今天不廢除一部分賤籍,他是誓不罷休。
後世國人,常常取笑南亞某國的種姓製度,殊不知,明朝的賤民製度,差一點就讓華夏步了鄰居的後塵。
作為一個穿越者,不想著打破這種不公的命運枷鎖,朱祁鈺覺得自己的穿越將會毫無意義。
朱祁鈺一直都認為,當朝廷不能庇佑百姓,而是帶給百姓以痛苦,那麽這個朝廷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賤籍者,在士農工商之外。”
“諸如佃戶、疍戶、娼妓、惰民、樂籍、樂戶、漁戶、伴當、世仆、丐戶等。”
“賤民不得讀書,不得入仕,不得改變身份,不得與平民通婚。”
“賤籍賤民,以職業傳於後世子孫,亦以地域固定禁錮。”
“一人賤籍,子孫世代亦為賤籍。”
“歸屬賤籍之賤民,不得錦衣華服,不得頂撞良民,行走時不得隻能走於道路兩旁。”
對於賤籍賤民,俞士悅不敢說的太深入。
因為明朝賤籍賤籍的製度,是由朱元璋和朱棣設置。
做臣子當著皇帝說他祖上的壞話?
還想不想在官場混了?
京師的樂戶,是朱棣靖難起兵後,將擁護建文帝的官員的妻女,罰入教坊司,充當官妓,身陷火坑,陪酒賣淫,受盡淩辱。
山西、陝西樂戶,朱棣起兵時,山、陝不肯附順百姓的子女,編為樂籍,世世子孫,娶婦生女,被逼為娼。
地方豪紳,凡有唿召,不敢不來,喝酒淫樂,百般賤辱。
紹興惰民,相傳是宋、元罪人後代,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婦女穿的裙子等,都不能同常人一樣。
他們以捕龜、捉蛙、逐鬼、演戲、抬轎等為業。這些人“醜穢不堪,辱賤已極”,人皆賤之。
安徽的伴當、世仆,其地位比樂戶、惰民更為悲慘。
如果村裏有兩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當、世仆,有如奴隸,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
廣東的疍戶,主要在廣東等地方以船為家,捕魚為業,不得上岸居住,生活漂泊不定,衣著同常人不同,民間對其男性辱稱為裸跪、女性為裸跪婆。
《嶺外代答》記載:“以舟為室,視水為陸,浮生江海者,蜑也。”他們被視為賤民,不許登岸居住。
江蘇蘇州府有丐戶,江蘇常熟等的丐戶,閩贛的棚戶等,也都被視為賤籍。
朱元璋在戰勝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之後,其部屬甚眾,誅不勝誅,隨下令貶為墮民。
明朝賤民,理論上和牲口無異。
“朕可是聽說,有些軍戶、匠戶、衙役,也都是人在賤籍。”
“不知朕說的對否?”
朱祁鈺知道,俞士悅這是在避重就輕。
“臣……”
俞士悅剛要再次迴答,卻被朱祁鈺給打斷了。
“朕不用你作答了。”
“民籍歸戶部,匠籍歸兵部,軍籍歸五軍都督府。”
“陳循、石亨、高穀,你們三位尚書郎說一下吧!”
朱祁鈺隻是用俞士悅作為一個引子,他不打算通過俞士悅來解除賤籍賤民。
“啟奏陛下,卻是如此。”
陳循、石亨、高穀,紛紛站了出來。
“朕以為,佃戶、軍戶、匠戶,就不該被定義為賤籍賤民。”
“佃戶耕耘,軍戶衛國,匠戶製造。”
“士農工商,佃戶就是農,隻不過因為自己沒有土地,就低人一等了?”
“若無佃戶麵朝黃土背朝天,地主一個人就能把名下的土地給種了?”
“土地拋荒之後,朝廷去哪裏收稅?”
朱祁鈺這是對著陳循問的。
“臣以為然。”
陳循如今深得朱祁鈺重用,他不可能為了不讓佃戶脫離賤籍,而失去朱祁鈺的聖眷正濃。
而且陳循拋出華南三布政使司治下耕地被拋荒,就是和朱祁鈺廢除賤籍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國家大事,唯祀與戎,這番京師保衛戰大勝,便是將士用命。”
“若是朕不以厚待軍戶,將來國家動蕩之時,軍戶們又怎麽願意再次挺身而出?”
朱祁鈺這一次是對著石亨問的。
“大明立國,皆是因為將士用命。”
“若我大明不能和軍戶一起共享天下,那豈不是背信棄義,那豈不是忘恩負義?”
“又想軍戶給朝廷賣命,又低賤軍戶,此乃取禍之道!”
朱祁鈺對於軍事最為上心。
“宋時武人地位底下,軍士被黥麵刻字,此乃辱軍之舉。”
“民間對於軍士,冠以丘八惡名,又言好男兒不當兵。”
“我大明處處烽火狼煙,全靠將士用命。”
“若再對將士刻薄寡恩,將來誰人還願意為國征戰!”
朱祁鈺說得越來越重。
“漢唐強軍,從軍者莫不是良家子,軍中士卒亦不會被人輕賤。”
“我大明號稱遠邁漢唐,不學漢唐之風,去學兩宋之恥?”
朱祁鈺深知漢唐在華夏曆史上的影響力,也知道後人不齒於兩宋的柔弱。
用漢唐和兩宋來做比較,誰都知道該怎麽選。
“臣之前在大同邊關鎮守,軍中士卒常有戴罪充軍者。”
“為逃避兵役和不想低賤苟活,不少充軍士卒不惜逃入草原。”
“今日陛下為軍士正名,臣代替我大明百萬將士,謝陛下聖恩!”
石亨如今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他知道自己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朱祁鈺的寵信。
得罪朱祁鈺,到手的榮華富貴不想要了?
而且石亨看似粗狂,實際卻是粗中有細。
石亨刻意提到百萬大軍,便是幫著朱祁鈺搖旗助威。
“我大明以火器見長,亦離不開匠戶之智慧。”
“蒙古每次入寇我大明,就最喜歡俘虜匠戶前往草原,因為他們知道匠戶乃是成軍之底氣。”
朱祁鈺這是從軍事角度,來思考匠戶戶籍的問題。
“天下人士被分為士農工商四等,朕以為工為其他三者利其器。”
“筆墨紙硯,匠人所製。”
“若無匠人,便無筆墨紙硯。”
“若無筆墨紙硯,則聖人先師之教誨就不能流芳百世。”
朱祁鈺這是從教育和文化傳承來考慮,而且把孔孟給請了出來。
“華夏之盛,便在於善於耕耘,不至於像四方蠻夷一般刀耕火種。”
“若無匠人打造鐮刀、犁耙、背簍,農夫便隻能用手指犁地,用石塊收割,用手掌運輸。”
“低賤匠戶,則有違勸課農桑。”
“土地中無產出,則有違聖人先師之教誨。”
“聖人言,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朱祁鈺這是從民生福祉來思考問題,還同樣把儒家聖賢搬出來做擋箭牌。
朱祁鈺的意思很直白,沒有工具,拿什麽生產?
“高卿,你以為朕之言在理否?”
朱祁鈺既然把工匠說得這麽重要,他當然要讓工部侍郎的高穀表態。
大明匠戶,盡歸工部管轄。
“臣以為然!”
高穀上一次以為想要阻止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的設置,而被朱祁鈺所訓斥。
這一次,高穀不想再觸黴頭。
高穀上一次之所以反對設置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就是因為擔心原本屬於工部的工程營建被搶走。
如今朱祁鈺把匠戶清理出賤籍,就是提升匠戶的社會地位,也就是提升工部的地位。
無論怎麽想,高穀都沒有反對的理由。
“如此就好!”
朱祁鈺見到陳循、石亨、高穀都不反對,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朕會頒布聖旨,免除軍戶、佃戶、匠戶賤民身份,歸入良民戶籍。”
“至於其戶籍管理,仍舊由五軍都督府、戶部、工部管轄。”
朱祁鈺趁熱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