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人心,真的可以預判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 作者:小黑是條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4章 人心,真的可以預判
一些學識淵博的大臣,在聽到朱祁鈺說出“南吳楊氏皇族”後,都是忍不住臉色為之一變。
南唐代南吳之後,南唐開國皇帝李昪除了把已經成為道士的南吳末帝楊溥殺害,還將其他楊氏皇族成員全部囚禁起來。
對於老人來說,尚可忍受。
然而楊氏皇族中,大多都是青壯。
這囚禁的歲月,對這些年輕力壯的皇族成員來說,是一種深深的煎熬。
剛開始,皇室成員們還可以忍受住內心的衝動,還能克己。
可是隨著年複一年日複一日,他們就再也壓製不住心中的欲望。
被囚禁的南吳皇族中,不僅有男人,還有很多女人。
傳統道德的束縛,最初還能製約這些皇室成員,但隨著生理的欲望和衝動,道德底線最終被打破。
起始,還隻有個別皇室成員之間違背道德倫理。
時間一長,又無人出來製止後,這種違背天倫的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
楊氏皇族之間,後來演變成正大光明的同姓婚配嫁娶。
為此,楊氏皇族也生出了一堆的畸形兒。
南唐新皇帝李昪,為了證明前朝皇室的醜陋不堪,為了證明他改朝換代的合法性。
讓人四處傳播楊氏皇族的醜聞,鬧得南唐人人皆知。
然而這還不算完。
周世宗有心獲取江南百姓的民心,意圖出兵解救被囚禁的楊氏皇族。
南唐中主李璟得知後,擔心被囚禁的楊氏皇族配合造反。
如此,那南唐不就是要亡國?
為此,李璟派人將被囚禁長達十八年的的楊氏皇族全部殺害,一個不留。
“建庶人雖然不及南吳楊氏悲慘,然朕亦不是南唐李氏那般暴虐無道。”
“朕為大明天子,當有寬宏大量之誌,當有仁愛之心。”
朱祁鈺這是在對群臣威逼利誘。
你們不是要朕做仁君嗎?
朕都可以大度到釋放建文後裔,朕就是千古仁君!
要是你們還不同意,那麽你們就是表裏不一,伱們就是衣冠禽獸!
“陛下,臣以為相煎何太急之事,不該發生在我大明。”
“陛下釋放建庶人,微臣附議!”
都察院左都禦史,內閣大學士,朱祁鈺最親近的文臣,王文,第一個站了出來。
王文此人,是景泰文人重臣中的一個異類。
滿朝諸公都是南方人,隻有王文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
王文也清楚,正是因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才會被朱祁鈺重用。
王文和朱祁鈺,這是就是典型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古人雲,君子豹變。”
“陛下力主抗戰,不畏箭矢親自上陣殺敵,頗有太祖太宗剛烈之風。”
“陛下仁政愛民,又能親厚同族,實為有仁宗寬厚之風。”
“臣以為,陛下就是君子豹變!”
王文的這個馬屁,拍得很響。
王文這是把朱祁鈺抬高到了,和明朝之前幾個明君一樣的高度。
“臣思來想去,亦覺得陛下用心良苦,亦覺得陛下仁厚。”
“臣附議!”
吏部天官王直,也改變了他之前的說辭。
王直的想法,是因為他找到了一個自以為是的切入點。
想當初,朱祁鈺登基的時候,是和孫太後,以及群臣之間,都有達成過兩個協議的。
第一,立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為明朝太子,入主東宮。
等到朱祁鈺百年之後,皇位由朱見深繼承。
如此,朱祁鈺這個小宗還位於朱祁鎮這個大宗,群臣亦不用背負“篡奪”和“亂臣賊子”之名。
第二,在打退瓦剌對京師的圍困後,朱祁鈺必須盡可能的迎迴太上皇朱祁鎮的聖駕。
隻有朱祁鎮歸國,大明才不會因為被俘皇帝死在異國他鄉,成為南宋第二。
而大明,也算是洗刷了一點恥辱。
朱祁鈺如今釋放建文後裔的朱文圭,那就是說明朱祁鈺友愛親族。
王直看到朱祁鈺這樣厚重親情,也就認為朱祁鈺不會致朱祁鎮這個皇兄不顧,朱祁鈺就會盡可能把朱祁鎮給接迴來。
出於對孫太後和群臣的承諾,王直當然樂於看到朱祁鈺釋放建文後裔的朱文圭。
“臣亦附議!”
禮部尚書胡濙,也不再繼續堅持。
胡濙不僅僅是是當世大儒,還是當世的醫家聖手。
當初幫著朱棣尋訪建文帝下落,胡濙是希望能夠登上高位,得以操持權柄,得以一展胸中所學。
深受儒家文化的千年傳承,華夏早就已經把官本位思想,給深深的烙印進了民族的基因裏麵。
讀書,除了明智,還是一種獲取富貴的手段。
天下人,不就是期盼著,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嗎?
晨為讀書郎,不就是希望可以幕登天子堂嗎?
隻不過如今年過古稀,胡濙也想通了很多。
對於建文帝,胡濙也覺得自己有違背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也有“助紂為虐”的“不忠不義”。
如今能夠幫助建文後裔重獲自由,胡濙也覺得自己算是彌補了一些以往的“過錯”。
而一旦人們知道胡濙幫著建文後裔脫離監禁,那麽胡濙的名聲也會變好一些。
如此,胡濙不至於被人罵成是叛逆,也不會被人寫進《貳臣錄》裏麵。
人,年輕的時候會貪圖權勢,老了反而會看來很多。
正是基於這樣的人生感悟,所以胡濙才不再反對朱祁鈺釋放建文後裔。
“臣當附議!”
陳循,不甘人後的站了出來。
朱祁鈺對待建文後裔都這般寬厚,陳循覺得自己以後就不會伴君如伴虎。
“於卿,你以為呢?”
朱祁鈺點了於謙的名。
朱祁鈺本來希望於謙能夠站出來,可於謙卻像快木頭一樣的一動不動。
這讓朱祁鈺很不爽。
老小子,朕剛剛才給你加官進爵,你都不知道表示感謝?
朱祁鈺在心裏惡趣味了一下。
“陛下釋放建庶人,乃是仁政。”
“既然是仁政,臣當附議!”
於謙隻關心天下蒼生,他本來不想參與皇族家事。
可朱祁鈺都已經點名了,於謙也不能不出聲。
“甚好!”
看到於謙如此,朱祁鈺臉上喜怒不形於色。
這個於謙,當真是個呆子!
他既然一心天下為公,難道他就不他知道,朕要是是個明君,是個仁君,他就可以實現胸中抱負,可以協助朕造福天下嗎?
朱祁鈺又暗暗誹謗了一下。
“諸位愛卿,釋放建庶人一事,可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朱祁鈺當然知道,群臣不可能再有反對之聲。
朱祁鈺隻是想要表現出,一個善於納諫的明君形象。
朱祁鈺也知道,自己越是表現得仁厚,群臣的心中就會越竊喜。
做臣子的,都希望君臣之間相處融洽,沒有哪一個願意和殘暴不仁的君王同處朝堂之上。
朱祁鈺的好大哥,可不是一個仁厚的君主。
重用閹黨,朱祁鎮心急火燎的想要證明自己,而疏遠了文武大臣。
重用王振、馬順、喜寧之輩,讓群臣被欺壓了許久。
群臣私底下把朱祁鈺和朱祁鎮這麽一對比,立馬就會高下立判。
“陛下聖明,臣等附議!”
一眾臣紛紛拜服在了禦座之下。
不出朱祁鈺的意料,群臣之中再無反對之聲。
“王誠,代朕擬旨!”
見到自己的決策又一個被通過,朱祁鈺心情大好。
朱祁鈺的這一次,就是通過對人心的預判,來增加了他的仁厚、聖明之聲。
一些學識淵博的大臣,在聽到朱祁鈺說出“南吳楊氏皇族”後,都是忍不住臉色為之一變。
南唐代南吳之後,南唐開國皇帝李昪除了把已經成為道士的南吳末帝楊溥殺害,還將其他楊氏皇族成員全部囚禁起來。
對於老人來說,尚可忍受。
然而楊氏皇族中,大多都是青壯。
這囚禁的歲月,對這些年輕力壯的皇族成員來說,是一種深深的煎熬。
剛開始,皇室成員們還可以忍受住內心的衝動,還能克己。
可是隨著年複一年日複一日,他們就再也壓製不住心中的欲望。
被囚禁的南吳皇族中,不僅有男人,還有很多女人。
傳統道德的束縛,最初還能製約這些皇室成員,但隨著生理的欲望和衝動,道德底線最終被打破。
起始,還隻有個別皇室成員之間違背道德倫理。
時間一長,又無人出來製止後,這種違背天倫的事情就一發不可收拾。
楊氏皇族之間,後來演變成正大光明的同姓婚配嫁娶。
為此,楊氏皇族也生出了一堆的畸形兒。
南唐新皇帝李昪,為了證明前朝皇室的醜陋不堪,為了證明他改朝換代的合法性。
讓人四處傳播楊氏皇族的醜聞,鬧得南唐人人皆知。
然而這還不算完。
周世宗有心獲取江南百姓的民心,意圖出兵解救被囚禁的楊氏皇族。
南唐中主李璟得知後,擔心被囚禁的楊氏皇族配合造反。
如此,那南唐不就是要亡國?
為此,李璟派人將被囚禁長達十八年的的楊氏皇族全部殺害,一個不留。
“建庶人雖然不及南吳楊氏悲慘,然朕亦不是南唐李氏那般暴虐無道。”
“朕為大明天子,當有寬宏大量之誌,當有仁愛之心。”
朱祁鈺這是在對群臣威逼利誘。
你們不是要朕做仁君嗎?
朕都可以大度到釋放建文後裔,朕就是千古仁君!
要是你們還不同意,那麽你們就是表裏不一,伱們就是衣冠禽獸!
“陛下,臣以為相煎何太急之事,不該發生在我大明。”
“陛下釋放建庶人,微臣附議!”
都察院左都禦史,內閣大學士,朱祁鈺最親近的文臣,王文,第一個站了出來。
王文此人,是景泰文人重臣中的一個異類。
滿朝諸公都是南方人,隻有王文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
王文也清楚,正是因為自己是北方人,所以才會被朱祁鈺重用。
王文和朱祁鈺,這是就是典型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古人雲,君子豹變。”
“陛下力主抗戰,不畏箭矢親自上陣殺敵,頗有太祖太宗剛烈之風。”
“陛下仁政愛民,又能親厚同族,實為有仁宗寬厚之風。”
“臣以為,陛下就是君子豹變!”
王文的這個馬屁,拍得很響。
王文這是把朱祁鈺抬高到了,和明朝之前幾個明君一樣的高度。
“臣思來想去,亦覺得陛下用心良苦,亦覺得陛下仁厚。”
“臣附議!”
吏部天官王直,也改變了他之前的說辭。
王直的想法,是因為他找到了一個自以為是的切入點。
想當初,朱祁鈺登基的時候,是和孫太後,以及群臣之間,都有達成過兩個協議的。
第一,立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為明朝太子,入主東宮。
等到朱祁鈺百年之後,皇位由朱見深繼承。
如此,朱祁鈺這個小宗還位於朱祁鎮這個大宗,群臣亦不用背負“篡奪”和“亂臣賊子”之名。
第二,在打退瓦剌對京師的圍困後,朱祁鈺必須盡可能的迎迴太上皇朱祁鎮的聖駕。
隻有朱祁鎮歸國,大明才不會因為被俘皇帝死在異國他鄉,成為南宋第二。
而大明,也算是洗刷了一點恥辱。
朱祁鈺如今釋放建文後裔的朱文圭,那就是說明朱祁鈺友愛親族。
王直看到朱祁鈺這樣厚重親情,也就認為朱祁鈺不會致朱祁鎮這個皇兄不顧,朱祁鈺就會盡可能把朱祁鎮給接迴來。
出於對孫太後和群臣的承諾,王直當然樂於看到朱祁鈺釋放建文後裔的朱文圭。
“臣亦附議!”
禮部尚書胡濙,也不再繼續堅持。
胡濙不僅僅是是當世大儒,還是當世的醫家聖手。
當初幫著朱棣尋訪建文帝下落,胡濙是希望能夠登上高位,得以操持權柄,得以一展胸中所學。
深受儒家文化的千年傳承,華夏早就已經把官本位思想,給深深的烙印進了民族的基因裏麵。
讀書,除了明智,還是一種獲取富貴的手段。
天下人,不就是期盼著,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嗎?
晨為讀書郎,不就是希望可以幕登天子堂嗎?
隻不過如今年過古稀,胡濙也想通了很多。
對於建文帝,胡濙也覺得自己有違背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也有“助紂為虐”的“不忠不義”。
如今能夠幫助建文後裔重獲自由,胡濙也覺得自己算是彌補了一些以往的“過錯”。
而一旦人們知道胡濙幫著建文後裔脫離監禁,那麽胡濙的名聲也會變好一些。
如此,胡濙不至於被人罵成是叛逆,也不會被人寫進《貳臣錄》裏麵。
人,年輕的時候會貪圖權勢,老了反而會看來很多。
正是基於這樣的人生感悟,所以胡濙才不再反對朱祁鈺釋放建文後裔。
“臣當附議!”
陳循,不甘人後的站了出來。
朱祁鈺對待建文後裔都這般寬厚,陳循覺得自己以後就不會伴君如伴虎。
“於卿,你以為呢?”
朱祁鈺點了於謙的名。
朱祁鈺本來希望於謙能夠站出來,可於謙卻像快木頭一樣的一動不動。
這讓朱祁鈺很不爽。
老小子,朕剛剛才給你加官進爵,你都不知道表示感謝?
朱祁鈺在心裏惡趣味了一下。
“陛下釋放建庶人,乃是仁政。”
“既然是仁政,臣當附議!”
於謙隻關心天下蒼生,他本來不想參與皇族家事。
可朱祁鈺都已經點名了,於謙也不能不出聲。
“甚好!”
看到於謙如此,朱祁鈺臉上喜怒不形於色。
這個於謙,當真是個呆子!
他既然一心天下為公,難道他就不他知道,朕要是是個明君,是個仁君,他就可以實現胸中抱負,可以協助朕造福天下嗎?
朱祁鈺又暗暗誹謗了一下。
“諸位愛卿,釋放建庶人一事,可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朱祁鈺當然知道,群臣不可能再有反對之聲。
朱祁鈺隻是想要表現出,一個善於納諫的明君形象。
朱祁鈺也知道,自己越是表現得仁厚,群臣的心中就會越竊喜。
做臣子的,都希望君臣之間相處融洽,沒有哪一個願意和殘暴不仁的君王同處朝堂之上。
朱祁鈺的好大哥,可不是一個仁厚的君主。
重用閹黨,朱祁鎮心急火燎的想要證明自己,而疏遠了文武大臣。
重用王振、馬順、喜寧之輩,讓群臣被欺壓了許久。
群臣私底下把朱祁鈺和朱祁鎮這麽一對比,立馬就會高下立判。
“陛下聖明,臣等附議!”
一眾臣紛紛拜服在了禦座之下。
不出朱祁鈺的意料,群臣之中再無反對之聲。
“王誠,代朕擬旨!”
見到自己的決策又一個被通過,朱祁鈺心情大好。
朱祁鈺的這一次,就是通過對人心的預判,來增加了他的仁厚、聖明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