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外的官道,一隊騎兵正躍馬揚鞭。


    馬上數百名騎士,都如同發瘋一般的狠狠抽打著坐下軍馬。


    軍馬已經疲憊不堪,大口大口往外喘著渾濁的氣息。


    馬匹中更有甚者,口鼻處都已經開始往外噴出白沫。


    隨著一聲悲鳴,隊伍最前方的馬匹活活累死,馬上的明軍騎士隨之也跌落下來。


    “快,牽馬!”


    “咱家有緊急軍情要入宮麵聖!”


    摔下馬的騎士,正是禦馬監掌司,統領報恩軍的太監郝義。


    “你以為你誰啊,好大的口氣,竟然還想著騎馬入皇城!”


    守門的校尉乍一聽,不由得生出輕蔑之心。


    突然,校尉意識到了不對。


    咱家?


    太監!


    “敢問一句,可是出宮辦差的?”


    校尉從趾高氣昂,變得和藹可親。


    “少廢話,牽馬來!”


    郝義現在沒心思和守門校尉套近乎,他直接亮出令牌。


    “快,牽馬來!”


    校尉見令牌是真非假後,連忙迴頭對著士卒大吼。


    士卒見長官發話了,立刻屁顛屁顛的牽了一匹活蹦亂跳的軍馬過來。


    伸手搶過韁繩,郝義也顧不上其他人,一個翻身上馬,郝義就風馳電騁的奔著皇城而去。


    ……


    按照瓦剌人急行軍的速度,最多兩三天後,前鋒就可以抵達京師城下。


    鑒於軍情緊急,朱祁鈺立馬就召集重臣,舉行禦前會議。


    “於尚書,備戰情況如何?”


    朱祁鈺神色嚴肅的問。


    “啟稟陛下,山東、浙江的備倭軍,江北的運糧軍,河南的備操軍,已經先後趕來。”


    “加上殘留的三大營,如今京師軍隊已經有了二十二萬之多。”


    於謙彎腰弓身。


    自從接到瓦剌進攻紫荊關的消息以來,於謙吃住都在兵部。


    連續幾天的日夜操勞,讓於謙看上去更瘦了。


    而重臣們在聽了明軍人數不下二十萬過後,不少人原本擔憂的神色變得為之舒緩。


    “諸位愛卿,切不可喜之過早!”


    朱祁鈺看到重臣中有人麵露喜色,不由得出言提醒。


    “在人數上,雖然我軍已經勝過了蒙古各部的聯軍,隻不過這二十二大軍多是預備部隊,戰力比之前出征大軍遜色不少。”


    “備倭軍,本是防備倭寇用的,水戰還行,陸戰就不太好說。”


    “運糧軍,負責將南方糧食,沿大運河送往北方,本是後勤部隊。”


    “備操軍雖然是駐守地方的主力,不過和邊軍、京軍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個檔次。”


    相比於重臣們,朱祁鈺沒有覺得輕鬆多少。


    “這些勤王之師,原本散落各地,彼此間並不熟悉。”


    “在如此魚龍混雜之下,隻怕還容易出岔子!”


    朱祁鈺不是為了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朱祁鈺隻是要讓重臣們明白,接下來會是一場硬仗,是一場惡仗。


    這段時間以來,朱祁鈺一邊在重臣輔佐下處理國政,一邊抓緊時間學習明朝各種知識。


    這其中,軍製就是朱祁鈺學習的重中之重。


    於謙、石亨這樣熟悉軍務的重臣,就是群臣之中和朱祁鈺相處時間最久的兩個。


    “陛下之言,臣附議!”


    “按照臣的預估,二十二萬大軍中,能戰之士不過七八萬人。”


    於謙一心以天下為公,他也是樂於看到朱祁鈺成長,樂於看到大明能夠再出現一位明君。


    在家天下的時代,一個帝王的優秀與否,可以直接決定一個帝國的興亡,更是可以直接決定天下蒼生的福禍。


    有人說於謙會架空皇權,其實恰恰相反,於謙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皇帝有所作為。


    “臣以為,瓦剌之前脅迫太上皇在我各處邊關叫門,從而錯失戰機。”


    “也先一代梟雄,必然會吸取之前的經驗。”


    “再加上瓦剌大軍攻擊紫荊關,是如此急迫和猛烈。”


    “臣以為,也先必然會全力催促大軍,以此搶在我京師防備妥當之前兵臨城下。”


    對於也先,於謙從來不敢輕視。


    土木堡之敗,也先可是以弱擊強、以寡擊眾。


    “於卿之言,在理!”


    朱祁鈺肯定的點了點頭。


    “自太宗文皇帝五次禦駕親征後,蒙古人分做東西兩部的韃靼和瓦剌。”


    “也先並非黃金家族後裔,他能夠整合整個瓦剌,再聯合韃靼、兀良哈一起攻打我大明,可見其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朕以為,自蒙元之後,也先乃是草原上第一人!”


    朱祁鈺並不狂妄,也沒有天朝上國的自大。


    對於也先這樣的對手,朱祁鈺永遠充滿敬畏之心。


    “朕意已下,今日便徹底定下京師防衛策略。”


    “明日一早,朕就要大軍能夠和瓦剌正麵對決!”


    朱祁鈺知道,大戰已經迫在眉睫。


    “朕以為,瓦剌挾大勝之勢而來,而我軍又多是缺乏戰陣之兵。”


    “唯有置之死地,方能後生!”


    “所以朕決意,將大軍盡數放出城去,背靠京師列陣迎敵。”


    “古人有背水一戰,今日我大明亦有背城一戰!”


    朱祁鈺這是盜用了曆史上於謙的戰法。


    “為顯示上下一心,文武一致,除了必須留守城內者,其餘文臣全部進入軍營,以參謀軍事!”


    “為了提升大軍士氣,為了顯示有進無退之決心,大軍出城後,京師九門立刻落鎖。”


    “要麽瓦剌人踏著屍山血海毀我大明京師,要麽我軍凱旋後以得勝之師入城接受百姓歡唿!”


    朱祁鈺這就是在赤裸裸抄襲原本曆史上的於謙。


    錯了,抄襲至少還會改動一下,朱祁鈺直接就是拿來主義。


    “陛下之言,深合兵法之道!”


    於謙站了出來,對著禦台上的朱祁鈺就是一拜。


    於謙心裏還在嘀咕,怎麽自己想到的,朱祁鈺都想到了?


    “陛下、於尚書,是不是太過了?”


    “我軍善於守城,瓦剌長於野戰。”


    “我大軍若是於城內固守,可以憑借城牆厚重,亦可以居高臨下。”


    “如果大軍出城野戰,便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重臣之中,有不一樣的看法。


    “瓦剌氣盛,我軍新敗。如果隻是憑借城牆固守,難免會讓瓦剌更加猖狂。”


    “我軍此番出城,也不是野戰,而是背靠城池防守。”


    “此戰,依城為營,以守為攻。”


    “瓦剌若是進攻,我們就分調援軍。瓦剌若是疲敝,我軍就乘勝追擊。”


    於謙據理力爭。


    “朕今日之所謀,非隻是為了這一次京師固守之戰,更是為了大明今後長治久安。”


    朱祁鈺也從禦座上站了起來。


    ……………………


    強烈推薦一部電影《大明劫》,今天五刷,還是覺得熱血沸騰,可以說是妥妥良心之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