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卿果然公忠體國,實為群臣楷模。”


    “不過這言路一途,乃是臣民暢談匡扶社稷之言,安定天下之計。”


    “若是禍國殃民,若是貽害江山,取之又有何用?”


    陳循,是朱祁鈺要爭取的一方勢力。


    所以對於陳循,朱祁鈺足夠重視,也不願用言語和他發生不快。


    “臣願從軍,保家衛國!”


    陳循何其聰慧,他聽出了朱祁鈺對他招攬的意圖。


    戶部尚書王佐死在土木堡,陳循作為戶部侍郎,可還想更進一步。


    內閣首輔曹鼐也死在了土木堡,陳循還想著把自己從內閣次輔變成內閣首輔。


    “臣以為,若是我大明京師南遷,天子身陷敵營,當永無還朝之日!”


    王直為百官之首,他的表態很重要。


    而王直這句話,也堅定了孫太後固守京師之心。


    孫太後比在場的任何人,都更想她的兒子迴來,繼續坐到龍椅之上。


    “臣,願從殿下之言!”


    身為展書官的商輅,也是挺身而出。


    商輅其人,幼天資聰慧,才思過人。


    於宣德十年鄉試、正統十年會試及殿試均為第一名,是明朝唯一一個三元及第的人。


    商輅在進士之中名氣很大,他讚同固守京師,也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臣江淵,同賊人勢不兩立!”


    這個時候,刑部右侍郎江淵奔進大殿。


    因為這次朝會事發突然,江淵在外公辦,所以才姍姍來遲。


    可是當路過皇城廣場的時候,江淵看到了他的昔日好友,也就是已經身首異處的徐珵。


    在聽衛士說徐珵是因為首倡南遷,才被朱祁鈺讓人哢嚓之後,江淵決定不步好友的後塵。


    “江卿,匡扶社稷之言,關愛百姓之舉,大仁大義!”


    朱祁鈺很是欣慰,也是別有心思。


    你們看,身為徐珵的好友,江淵都知道不可因私廢公。


    爾等再敢胡言亂語,莫非是想試試衛士快否?


    王直、胡濙、於謙、陳循、江淵……


    這些人讚同固守京師的人,不是尚書就是侍郎,個個都是中樞重臣。


    “臣請太後、郕王,若有再敢言南遷者,斬!”


    於謙這個時候大步流星走了出來,他的這一句,算是徹底宣誓了他和京師共存亡的決心。


    “準奏!”


    “本宮也以為,當固守京師。”


    “隻有擊敗瓦剌,也先才不好加害天子!”


    “隻有把瓦剌打疼了、打敗了,他們才會顧忌之下,送天子歸國!”


    孫太後當機立斷。


    她所作所為,是為了大明江山,也是為了她那不成器的兒皇帝。


    身居高位者們紛紛立主抗戰,眾大臣們也跟著群起而動。


    原本提議南遷的那幾個大臣,頓時成了過街老鼠,被昔日同僚所怒斥。


    見到大局已定,朱祁鈺心滿意足。


    “兒臣啟奏母後,如今皇兄下落不明,還需全力尋找。”


    “兒臣請以傳令邊關諸將,派出斥候偵查天子車駕,又嚴令錦衣衛往來胡漢之地打探消息。”


    “一旦知悉皇兄所在之處,朝廷當以重臣前往探視,並且同也先商議送還聖駕的條件。”


    朱祁鈺剛剛強硬的殺了人,這一刻突然又溫順的對著孫太後行禮。


    因為朱祁鈺現在沒多少親信嫡係,他還必須借助孫太後的法統。


    “依你!”


    孫太後本來是憤怒的。


    因為朱祁鈺未經過她的允許,就公然斬殺大臣,這是一種對她權威的蔑視和踐踏。


    可是當朱祁鈺時刻不忘朱祁鎮安危後,孫太後這才轉怒為喜。


    孫太後也是宮鬥的勝利者,她可不是全無心機。


    朱祁鈺要是在監國之後就立馬表現得急不可耐,那麽孫太後就會對朱祁鈺生出警惕之心。


    孫太後沒有用“準奏”,而是用“依你”,這就是在說親情之重,而不是君臣之別。


    “於謙,傳令邊關之事,就交由兵部去辦!”


    朱祁鈺的指令,在眾人看來並無不妥。


    兵部尚書鄺埜隨著朱祁鎮禦駕親征,如今生死未明。


    作為代理鄺埜處理兵部事務的侍郎於謙,自然就是如今主導兵部的不二人選。


    “臣領旨!”


    於謙當即接受朱祁鈺的命令。


    朱祁鎮是一定要尋找的,這關於君臣大義,哪怕於謙是個主戰派。


    隻不過瓦剌要是獅子大開口,於謙也沒打算讓他們得逞。


    “都督張軏,你本是武將勳貴之家。”


    “你父親河間王張玉,靖難名將。”


    “你兄長英國公張輔,於土木堡誓死不降。”


    “望你繼承父兄遺誌,不可再有南遷之心!”


    朱祁鈺突然開口,教訓起了之前想要護送太子南下的張軏。


    朱祁鈺這是在給殘存的武將勳貴們打招唿,讓他們要奮勇殺敵,而不是畏敵如鼠。


    “臣當知恥而後勇!”


    聽到父兄英名,張軏頓時覺得汗顏。


    “今日朝會的各位臣工,都是我大明肱股之臣。”


    “諸位迴去以後,務必冥思苦想,求得保家衛國之策。”


    “如此,可報我大明百年養士之恩,也可全我華夏衣冠五千年傳承之重!”


    孫太後見今日已經定下了固守京師的國策,隻覺得已經是成績斐然。


    百官才正式知道了土木堡大敗的消息,朝廷這才表示絕不南遷,混亂時局才剛被理清。


    與其在群臣驚惶未定的時候討論接下來的方針,還不如放他們迴去。


    等到心情平複了,等到把現狀消化幹淨了,才會有集思廣益,才會取得禦敵對策。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大太監金英,得了所太後的旨意,對著群臣台階下群臣大喊。


    群臣默不作聲,因為他們都聽出了孫太後話語裏麵散朝的意思。


    “臣,有本!”


    右都禦史陳鎰,越眾而出。


    陳鎰身穿紫色官袍,胸前錦雞補子。


    右都禦史和左都禦史同掌都察院,是朝廷監察機構。


    “太祖有言,都察院為風憲耳目之官,總負正風肅紀之責。”


    “臣時刻不敢忘!”


    “權閹王振,結黨營私,禍亂朝政,陷天子於險境,實為國賊。”


    “臣請太後、殿下,誅殺王振餘黨,滅其滿門!”


    隨著陳鎰的出班稟奏,朱祁鈺感到一絲血色開始蔓延。


    雖然不是曆史學家,可朱祁鈺也不知道曆史小白。


    他知道,午門血案力量拉開帷幕。


    “王振乃是天子近侍,就算要誅其九族,也要等到天子平安歸來再作商議。”


    孫太後搶在朱祁鈺前麵,拒絕了陳鎰的進諫。


    在土木堡之變後,孫太後一直擔心外臣勢力坐大,進而威脅皇權。


    要是今日準了陳鎰所請,那麽日後大明天子的權威就會下降。


    “若太後、殿下不從臣之諫言,臣當跪死在大殿之上!”


    雖然孫太後開了進口,不過陳鎰這麵毫不退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