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文皇帝遷都北上,這才不過三四十年的光陰。”


    “如今朝中年紀稍長的老臣,都還能追憶起夫子廟的吳蘇軟語,以及秦淮河畔的遮天荷葉無窮碧。”


    “何況當初仁宗繼位之後,就有過還都南京的決定,還讓那時還是太子的宣宗到南京準備遷都事宜。”


    “若不是仁宗突然西去,現在咱們就應該站在紫金山下,而不是在這裏吹著燕山胡風。”


    又一個大臣站了出來。


    這次開口的大臣,一直認為南方賦稅太重,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


    他的南遷提議,引來了不少大臣的點頭。


    明朝官場,南方人的比例很大。


    宋遼、宋金、金元、宋元、明元,幾百年間中原混戰、亂戰,北地殘破,百姓十不存一。


    正是基於這樣的現狀,明朝南方負擔了大部分的稅收。


    南方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想法,一直認為南方賦稅太重,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


    這些為了自身利益,而致國家大事不顧的文人圈子,就是東林黨的前身。


    “臣,附議南遷舊都。”


    “這次土木堡大軍慘敗,北地騾馬更是為之一空。”


    “華北之地,一馬平川。”


    “瓦剌騎兵可以往來馳騁,我軍缺少坐騎後隻能以步卒被動挨打,如此優勢在敵不在我。”


    “南遷,可以消除這種對我軍的不利。”


    “自淮河、秦嶺而南,水網密布、江湖眾多,瓦剌人不擅長水戰,我軍可反客為主。”


    隨著又一個大臣的出麵,群臣的竊竊私語變得愈戰愈烈。


    在不少人看來,以長江天塹為屏障,倒不失為一個老成之言。


    曹操、苻堅,何其雄才偉略,不還是一個赤壁之敗,一個淝水之敗?


    之前的孫吳、東晉、南朝、南宋,哪怕實力比北方弱小不少,不一樣存國在大江以南嗎?


    “臣願護送太子及後宮家眷南下!”


    都督張軏,更是在這個時候出來“自告奮勇”。


    張軏雖然沒有明著說附議南遷,但卻是認同了。


    張軏的小心思,怎麽可能瞞得過人精一樣的群臣。


    護送太子朱見深去往南京,那麽張軏日後就會和太子親近,就是社稷再造的大功臣。


    富貴榮華,還不是手到擒來。


    “還有人附議嗎?”


    朱祁鈺的臉色很不高興。


    他算是看出來了,這些南方門閥世家,哪裏是為國為民?


    不過是為了他們的一己私利而已!


    這些豪門大族出身的官員,他們的子女妻妾在南方,他們的田產宅院在南方,他們的富貴榮華在南方。


    北方就算被胡蹄踏破,隻不過是普通看百姓受罪。


    江南世家,依舊可以醉生夢死。


    隻不過朱祁鈺開口後,並無一人站出來。


    這些大臣,可都是人精。


    既然已經有了好幾個開口南遷了,他們也用不著再出來說話。


    槍打出頭鳥,他們是懂得。


    至於之前出來附議的那幾個大臣,還被一些人在心裏嘲笑。


    愣頭青!


    事成,是全體南方門閥受益。


    事敗,出來開口的那幾個大臣怕是仕途就要毀於一旦了。


    在見到百官竊語良久,而無一人應答後,群臣中輩分最高的禮部尚書胡濙,顫顫巍巍走了出來。


    向著孫太後和朱祁鈺一拜後,胡濙這才開始說話。


    “太宗文皇帝遷都北京,並且留陵寢在此,便是昭示我大明後世子孫後代,京師在北不在南,那是萬世不移之大計。”


    “此時南遷,乃是違背太宗聖意!”


    胡濙停了下來,轉向了最先提議南遷的徐珵。


    “如果老臣沒有聽錯,徐大人可謂是快人一步。”


    “徐大人的家眷,已經收拾細軟南下,此刻隻怕是已經過了通州了,登上了順風順水的花舟了吧!”


    胡濙說完後,冷笑連連。


    “老尚書,何出此言?”


    “你這是毀我名聲!”


    徐珵本來是指望著,拿下提議南遷的頭功,他沒想到胡濙會出言質疑。


    “老夫是不是胡說,讓人去你家中一看便知!”


    胡濙臉上的冷笑更濃。


    “殿下,臣冤枉!”


    徐珵連忙向著朱祁鈺就跪拜下去。


    “微臣妻女確實南下,不過不是因為此番土木堡大敗,而是因為在下嶽父壽誕將近。”


    “微臣一家,一向謹遵先賢教誨,侍奉父母以至孝!”


    徐珵一邊稟告,一邊暗暗觀察朱祁鈺的神色。


    徐珵提議南遷,是為了加官進爵,而不是為了摘掉自己頭上得烏紗帽。


    “好一個大孝子!”


    “你那個嶽父,倒也是很會挑出生的日子!”


    朱祁鈺的笑容,頗為陰冷。


    “在下嶽父出生之日,乃是天時,非人力可以控製。”


    徐珵麵紅耳赤,好一會才憋出這麽一句話。


    “殿下,紫薇星乃是帝星,預示著帝王天命。”


    “臣觀測天象見紫薇星蒙塵,同天子北狩暗合。”


    “瓦剌兇殘,擄我天子,殺我軍民。”


    “胡人鐵蹄如風,一旦破了邊關,以華北平原之地,不日便可趁勢兵臨京師城下。”


    “若我們遷都南下,尚且能夠有東山再起之日。”


    “若是死守京師,隻怕就會再現汴梁城破悲劇!”


    徐珵知道自己惹了朱祁鈺不快,不過他如今隻有一條道走到黑。


    遷都南京,徐珵還能繼續混跡於官場。


    固守北京,徐珵就會立馬被革去官職,好給南遷派們一個警醒。


    “臣,冒死進諫!”


    為了表演到位,徐珵突然重重的跪了下去。


    不知道,還以為他是仗義執言、剛直不阿。


    “休得一派胡言!”


    “本是亂臣賊子,何必惺惺作態!”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群臣之中爆發一句如鋼似鐵的驚雷炸響。


    是誰?


    百官聞言側目。


    站在王直、胡濙等紅衣官袍之後,一個藍色人影昂首挺胸首而出。


    這人正是於謙。


    “京師,為一國之根本!”


    “京師,祖宗埋骨陵寢之所在!”


    “京師若動,江山社稷去矣!”


    於謙惡狠狠盯著地上的徐珵,目光似乎要擇人而噬。


    “諸公皆是我大明肱骨,都是飽讀詩書之人,難道你們忘了北宋靖康之恥嗎?”


    於謙這次開口,目光在剛才附議南遷的那些大臣身上掃過。


    一句“靖康之恥”,直接就洞穿百官們的心房。


    北國淪陷,宗廟傾覆。


    這是群臣多日以來一直在想,但是又不願說出口的。


    “說得好!”


    朱祁鈺看了一眼於謙,隻覺得一把千古寶劍,儼然已經出鞘。


    “靖康之恥,乃是我華夏千古未有的慘劇。”


    “衣冠南渡、稱臣納貢、苟且偷生。”


    “天子為奴,婦人為妓。”


    說起這些,朱祁鈺咬牙切齒。


    “諸位動議南遷,孤隻問一句。”


    “晉、宋在將半壁山河拱手讓於異族之後,可有克複中原之日?”


    朱祁鈺猛的站了起來,以威嚴目光注視台階下的群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是條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是條狗並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劍,先斬太上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