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奸商與狗官
嘉靖:家有逆子怎麽辦 作者:釣魚狸花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3章 奸商與狗官
“都來啊,太子賑災,給你們煮粥了!”
所有的侍衛在這邊保護朱長壽,有兩個侍衛拿著破碗,叮叮當當的敲著。
有個髒兮兮的小女孩看來是餓極了,掙脫身後母親的手,飛奔過來。
“阿叔,妞想喝粥。”
朱長壽拿著大勺子,給小女孩勺了一碗:“慢點喝,很燙。”
小女孩接過粥,立刻放在嘴邊唏哩唿嚕的喝起來。
喝粥的聲音像一個信號,流民們再也忍不住,唿啦一聲撲過來,把小女孩撞了個跟頭,一碗熱粥撒了一地。
亂了...
全都亂了...
流民數量太多,也太餓了。
他們如今是一種半人半獸的狀態,有吃的,理性立刻就被獸性吞沒。
有人衝到熱鍋邊上,也不管燙不燙,伸手進去抓起滾燙的粥米往嘴裏塞。
“阿妞...阿妞...”
小女孩的娘被人群擠到一旁,焦急的喊著女兒的名字。
侍衛們拚盡全力,依然無法阻擋瘋狂的人群。
“砰!!”
好似平地起驚雷!
瘋狂的流民受到驚嚇,紛紛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朱長壽舉槍向天,迫不得已放了一槍。
見鎮住了流民,朱長壽小跑上前,把地上的小女孩扶起來。
“不怕,你娘在那邊呢,哥哥給你盛兩碗粥,伱和你娘先喝著。”
說著,朱長壽行動起來,將兩碗粥放在小女孩的手裏。
小女孩臉上還有未幹的眼淚,但笑容燦爛的跑到母親身邊。
“娘親,你先喝!”
朱長壽讓小桂子找了一個去了尖的牛角,大聲喊道:“粥,人人都有!不要搶,你們要是搶,誰也吃不著!都排著隊過來,你們看這車隊,像沒糧的樣子嗎?不要怕!本太子保證,朝廷不會看著你們餓死的!”
聽到眼前的少年就是太子,而且那浩浩蕩蕩的車隊...
流民們竊竊私語片刻,有人帶頭開始排隊,後麵的人也都乖乖的照做了。
十口鍋輪流放米,從白天到晚上,天都快黑了,流民們的粥才放完。
肚子裏有了吃的,人的魂兒就會來了。
這些人都是華縣附近的。
山西連續兩年大旱,本來就已經活不下去,突然發生這麽恐怖的地震。
華縣已經沒了,周圍的水脈斷絕,所有的水都流向原本是華縣的天坑...
瓦剌人、韃靼人來了,還能上山躲一躲。
可水沒了,就真沒活路了。
山西這邊的糧商又瘋狂囤積糧食,往年糧食一兩銀子一石,如今炒到了十兩一石。
價格翻了整整十倍,就算這樣,各大糧商米號,也都是限量放米,並不會放足。
原本是不該有這麽多災民的,但是糧食買不到,那還能怎麽辦?隻能逃荒了。
這逃荒可不比家裏,手上又沒有糧食,人餓上個兩三天,就沒精氣神了。
腦中沒有能量進行思考,人也變得渾渾噩噩起來。
朱長壽聽到這裏,氣的在原地轉了好幾圈。
“該殺!這幫奸商人人都該殺!”
小桂子和侍衛們都是苦出身,聽到流民的故事,紛紛留下眼淚。
“你們也別逃荒了,就跟著我的車隊吧,”朱長壽柔聲道:“我們這次來就是賑濟你們的,不敢說能吃的多好,至少比你們這麽流浪強,保命是肯定的。”
有辦法,誰願意當流民?
於是跪了滿地人,千恩萬謝不用多言。
到了第二天熬粥放飯的時間,朱長壽發現流民的人數又多了。
十口大鍋已經不夠用,於是找神機營和五軍營的人商議了一下。
正常來說,兩大營的人隻管護送,不管賑災,送到太原他們就迴去了。
但一路接觸下來,大家都很愛戴朱長壽這個沒架子的太子。
於是願意效力,前麵的車隊繼續前進,但留下一些官兵幫忙。
就這樣,又過了一天一夜,這天入夜後,賑災車隊終於到了陽泉。
陽泉位於石家莊和太原之間,到太原還有二百多裏路,如果抓緊趕路的話,一天準能到。
這兩天朱長壽累壞了,趴在馬背上唿唿的睡著。
終於到了陽泉城下,五軍營的千戶高喊道:“我們是太子賑災的車隊,速速開門!”
然而,城門並未打開,城上守將高喊道:“知縣大人有令,最近瓦剌人四處流竄,經常騙關劫掠,請恕末將不能開門。”
三大營的兵馬,什麽時候受過這種鳥氣,更別說還有太子坐鎮。
五軍營的千戶破口大罵:“殺千刀的鳥賊,吃了熊心豹子膽了!迴去告訴你們那個什麽鳥知縣,再不開門,惹得爺火氣上來,攻上城頭,把你們這群直娘賊挨排砍了!”
守將有些驚慌的道:“將軍莫要生氣,容末將去稟告知縣,請稍等片刻。”
“等你嗎的頭!他麽的,聚星樓的頭牌都不敢讓老子等!你個鳥賊配軍也配讓老子在外麵等?開門!開門!”
“再不開門,把你們全家拉上城頭,挨個入了!直娘賊!賊配軍!”
城下火把亂搖,一片叫罵之聲。
此刻,縣衙門內,幾名糧商正陪著知縣喝茶。
為首的糧商叫趙威,是個精明強幹的中年人。
他用篤定的聲音道:“知縣大人要挺住,瓦剌最近剛剛肆虐過,您不開門合情合理。”
另外一個王姓的胖糧商幫腔道:“沒錯,黑燈瞎火的,誰知道是不是真太子?大人您守土有責,上麵怪也怪不到您的頭上,隻怪太子他們非要半夜入城。”
知縣孫謙看起來五十上下,留著山羊胡須,歎息道:“別說這些了,你們的米怎麽樣了?”
趙威歎口氣道:“還有一半沒賣出去,誰能想到,這次朝廷的動作這麽快,按照正常的慣例,至少也得墨跡一個月的時間。”
孫謙搓搓手道:“還不是因為太子嗎?我收到京城那邊的風兒,說是太子主動請纓的,你們說太子賑災,這不胡鬧嗎?”
其實這種消息,趙威他們知道的比知縣還要早半天。
然而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趙威歎息道:“隻希望咱們能拖延一刻是一刻吧,總號那邊來消息了,說這次賑災糧並不多,隻要堅持住,就會有辦法。”
孫謙眼前一亮,問道:“還是你們消息靈通,太子這次帶的多少糧?”
趙威想了想,說道:“應該有二十萬石糧食,供給太原綽綽有餘,咱們整個山西也就二百多萬人。”
“這你就不懂了,”孫謙撚著胡須笑道:“官家的事情,你們商人還是不懂門道,二十萬石啊,運糧的馬車就得幾千輛。”
“太子這次來,怎麽可能帶二十萬石糧食一起過來,隻能分批運來,應付太子嘛,這批糧食肯定用足了民夫,盡快讓太子上路。”
趙威眼中射出精光,緩緩道:“後麵的,可就沒這麽快了...後續跟不上的,太子手中的糧,其實是不夠的,隻要我們想辦法盡快消耗掉,破了太子的金身,我們再放出謠言,說朝廷隻發了這些糧,我們再趁機拋售!”
孫謙哈哈大笑道:“你們不但賠不上,沒準還能賺一筆呢!”
“都來啊,太子賑災,給你們煮粥了!”
所有的侍衛在這邊保護朱長壽,有兩個侍衛拿著破碗,叮叮當當的敲著。
有個髒兮兮的小女孩看來是餓極了,掙脫身後母親的手,飛奔過來。
“阿叔,妞想喝粥。”
朱長壽拿著大勺子,給小女孩勺了一碗:“慢點喝,很燙。”
小女孩接過粥,立刻放在嘴邊唏哩唿嚕的喝起來。
喝粥的聲音像一個信號,流民們再也忍不住,唿啦一聲撲過來,把小女孩撞了個跟頭,一碗熱粥撒了一地。
亂了...
全都亂了...
流民數量太多,也太餓了。
他們如今是一種半人半獸的狀態,有吃的,理性立刻就被獸性吞沒。
有人衝到熱鍋邊上,也不管燙不燙,伸手進去抓起滾燙的粥米往嘴裏塞。
“阿妞...阿妞...”
小女孩的娘被人群擠到一旁,焦急的喊著女兒的名字。
侍衛們拚盡全力,依然無法阻擋瘋狂的人群。
“砰!!”
好似平地起驚雷!
瘋狂的流民受到驚嚇,紛紛跪在地上瑟瑟發抖。
朱長壽舉槍向天,迫不得已放了一槍。
見鎮住了流民,朱長壽小跑上前,把地上的小女孩扶起來。
“不怕,你娘在那邊呢,哥哥給你盛兩碗粥,伱和你娘先喝著。”
說著,朱長壽行動起來,將兩碗粥放在小女孩的手裏。
小女孩臉上還有未幹的眼淚,但笑容燦爛的跑到母親身邊。
“娘親,你先喝!”
朱長壽讓小桂子找了一個去了尖的牛角,大聲喊道:“粥,人人都有!不要搶,你們要是搶,誰也吃不著!都排著隊過來,你們看這車隊,像沒糧的樣子嗎?不要怕!本太子保證,朝廷不會看著你們餓死的!”
聽到眼前的少年就是太子,而且那浩浩蕩蕩的車隊...
流民們竊竊私語片刻,有人帶頭開始排隊,後麵的人也都乖乖的照做了。
十口鍋輪流放米,從白天到晚上,天都快黑了,流民們的粥才放完。
肚子裏有了吃的,人的魂兒就會來了。
這些人都是華縣附近的。
山西連續兩年大旱,本來就已經活不下去,突然發生這麽恐怖的地震。
華縣已經沒了,周圍的水脈斷絕,所有的水都流向原本是華縣的天坑...
瓦剌人、韃靼人來了,還能上山躲一躲。
可水沒了,就真沒活路了。
山西這邊的糧商又瘋狂囤積糧食,往年糧食一兩銀子一石,如今炒到了十兩一石。
價格翻了整整十倍,就算這樣,各大糧商米號,也都是限量放米,並不會放足。
原本是不該有這麽多災民的,但是糧食買不到,那還能怎麽辦?隻能逃荒了。
這逃荒可不比家裏,手上又沒有糧食,人餓上個兩三天,就沒精氣神了。
腦中沒有能量進行思考,人也變得渾渾噩噩起來。
朱長壽聽到這裏,氣的在原地轉了好幾圈。
“該殺!這幫奸商人人都該殺!”
小桂子和侍衛們都是苦出身,聽到流民的故事,紛紛留下眼淚。
“你們也別逃荒了,就跟著我的車隊吧,”朱長壽柔聲道:“我們這次來就是賑濟你們的,不敢說能吃的多好,至少比你們這麽流浪強,保命是肯定的。”
有辦法,誰願意當流民?
於是跪了滿地人,千恩萬謝不用多言。
到了第二天熬粥放飯的時間,朱長壽發現流民的人數又多了。
十口大鍋已經不夠用,於是找神機營和五軍營的人商議了一下。
正常來說,兩大營的人隻管護送,不管賑災,送到太原他們就迴去了。
但一路接觸下來,大家都很愛戴朱長壽這個沒架子的太子。
於是願意效力,前麵的車隊繼續前進,但留下一些官兵幫忙。
就這樣,又過了一天一夜,這天入夜後,賑災車隊終於到了陽泉。
陽泉位於石家莊和太原之間,到太原還有二百多裏路,如果抓緊趕路的話,一天準能到。
這兩天朱長壽累壞了,趴在馬背上唿唿的睡著。
終於到了陽泉城下,五軍營的千戶高喊道:“我們是太子賑災的車隊,速速開門!”
然而,城門並未打開,城上守將高喊道:“知縣大人有令,最近瓦剌人四處流竄,經常騙關劫掠,請恕末將不能開門。”
三大營的兵馬,什麽時候受過這種鳥氣,更別說還有太子坐鎮。
五軍營的千戶破口大罵:“殺千刀的鳥賊,吃了熊心豹子膽了!迴去告訴你們那個什麽鳥知縣,再不開門,惹得爺火氣上來,攻上城頭,把你們這群直娘賊挨排砍了!”
守將有些驚慌的道:“將軍莫要生氣,容末將去稟告知縣,請稍等片刻。”
“等你嗎的頭!他麽的,聚星樓的頭牌都不敢讓老子等!你個鳥賊配軍也配讓老子在外麵等?開門!開門!”
“再不開門,把你們全家拉上城頭,挨個入了!直娘賊!賊配軍!”
城下火把亂搖,一片叫罵之聲。
此刻,縣衙門內,幾名糧商正陪著知縣喝茶。
為首的糧商叫趙威,是個精明強幹的中年人。
他用篤定的聲音道:“知縣大人要挺住,瓦剌最近剛剛肆虐過,您不開門合情合理。”
另外一個王姓的胖糧商幫腔道:“沒錯,黑燈瞎火的,誰知道是不是真太子?大人您守土有責,上麵怪也怪不到您的頭上,隻怪太子他們非要半夜入城。”
知縣孫謙看起來五十上下,留著山羊胡須,歎息道:“別說這些了,你們的米怎麽樣了?”
趙威歎口氣道:“還有一半沒賣出去,誰能想到,這次朝廷的動作這麽快,按照正常的慣例,至少也得墨跡一個月的時間。”
孫謙搓搓手道:“還不是因為太子嗎?我收到京城那邊的風兒,說是太子主動請纓的,你們說太子賑災,這不胡鬧嗎?”
其實這種消息,趙威他們知道的比知縣還要早半天。
然而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趙威歎息道:“隻希望咱們能拖延一刻是一刻吧,總號那邊來消息了,說這次賑災糧並不多,隻要堅持住,就會有辦法。”
孫謙眼前一亮,問道:“還是你們消息靈通,太子這次帶的多少糧?”
趙威想了想,說道:“應該有二十萬石糧食,供給太原綽綽有餘,咱們整個山西也就二百多萬人。”
“這你就不懂了,”孫謙撚著胡須笑道:“官家的事情,你們商人還是不懂門道,二十萬石啊,運糧的馬車就得幾千輛。”
“太子這次來,怎麽可能帶二十萬石糧食一起過來,隻能分批運來,應付太子嘛,這批糧食肯定用足了民夫,盡快讓太子上路。”
趙威眼中射出精光,緩緩道:“後麵的,可就沒這麽快了...後續跟不上的,太子手中的糧,其實是不夠的,隻要我們想辦法盡快消耗掉,破了太子的金身,我們再放出謠言,說朝廷隻發了這些糧,我們再趁機拋售!”
孫謙哈哈大笑道:“你們不但賠不上,沒準還能賺一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