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是忠,是賢
嘉靖:家有逆子怎麽辦 作者:釣魚狸花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是這個啊...
朱長壽心中了然,既然給張居正上課這事瞞不住,那研製玻璃的事,也定然瞞不住。
像嘉靖這樣的好爹,在兒子身邊安插眼線不是很正常嗎?
不會有人以為太子府沒有宮裏的眼線吧?
不會吧?不會吧?
不過事情還有緩,嘉靖這麽問,說明關鍵的配方還沒泄露。
“沒錯,初步試驗成功了,我的配方沒問題,”朱長壽大方承認道:“剩下的就是完善工藝了,這方麵我還了解一些,應該不難突破。”
肘子放迴盤子裏,酒樽放再桌麵上。
圖窮匕見了,父子用膳是假,想要玻璃的配方才是真!
“既然如此,那就交出來吧,要是讓朕下旨就沒意思了。”嘉靖微微一笑。
“爹...換個人坑吧,”朱長壽心情沉重的道:“您已經開始擺爛了,但我還是想做些事的,我需要錢。”
見兒子走心了,嘉靖也鄭重的道:“想當年朕勵精圖治,一心想要收複河套,進軍漠北犁庭掃穴,朕自認為能力不弱,可結果呢?朕後來算了算,收複一個河套,我大明就要破產了,想當年成祖爺犁庭掃穴,五征漠北,除了成祖英雄蓋世之外,當時的財政支撐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而到了朕這裏,區區河套就已經超出極限,難道這是朕無能嗎?”
大明財政狀況自三代以後,每況日下是不爭事實,實際情況其實更加惡劣,不要說收複河套,僅僅是防禦韃靼就已經疲於奔命。
東南又鬧倭患,如果不是錢跟不上,胡宗憲與倭寇的決戰不至於半途而廢。
嘉靖又道:“朕平生隻好修仙,雖不上朝,但精舍內小會每日不斷,各部奏折都要閱覽批注,可是朕的旨意出了京城,就沒人會認真執行了,歸根結底,是大明上下無人不貪,嚴嵩父子雖然貪,但他們隻貪錢,剩下那些不止貪錢,還要分朕的權,兩害相權取其輕,嚴嵩雖然渾濁有毒,但朕渴的厲害,不得不喝。”
朱長壽有些不解的問道:“難道大明就沒有忠臣賢臣?我是不信。”
嘉靖道:“是忠,是賢,要看忠的是誰,要看他們是誰的賢臣,朕跟他們鬥了一輩子,他們恨著朕呢,你麵對的不是什麽臣,而是個極為厲害的文官集團,集團你能分得出忠、賢嗎?你就必須分化他們,讓他們自己鬥,絕不給他們團結一致對付你的機會,想當年武宗正德皇帝能突然暴死,朕就不會嗎?你就不會嗎?”
朱長壽縮了縮身子,想起了仙境中看到的一些書籍,正德皇帝的死一直是個迷,平日最愛武的一個人,落個水就死了?
大明朝的皇帝,有肥胖死的,有生個小病死的,有被毒死的,有英年早逝的,有落水後生病死的。
嘉靖這樣一位多疑的皇帝,麵對這麽多莫名其妙的情況,當然要提高警惕。
況且,天下藩王也不都是沒有野心的,比如正德皇帝時期的寧王造反,本朝鄭王沽名釣譽,竟然上書罵朕,他想幹什麽?
是不是想博個賢王的名聲,然後培植黨羽,勾結朝臣,伺機造反?
寧王當年就是這麽幹的!
當年他們能推舉朕當皇帝,就不能依樣畫葫蘆,找個別的什麽藩王繼承大統?
嘉靖對於大明朝的腐朽程度了解越多,他就越絕望,以至於他形成了一種十分極端的認知,如果不能長生不老,修煉不滅仙體,就鬥不過這股看不到摸不著,卻無處不在的勢力。
雖然詹事府是一群坑逼,但朱長壽也通過他們,了解到嘉靖麵對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兒。
簡而言之,大明朝這艘大船已經爛透了,你用力一捅就是個窟窿,窟窿一大,船就沉了。
擺爛的確是一種維持的手段,然而世界處於巨變前夕,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想要維持,但世界可不會等著你。
來打你的船可就在路上,你是改革?還是等著挨打?
對於朱長壽來說,這是個不需要選的選擇題。
朱長壽拿起酒杯抿了一口,道:“配方我可以交出來,我入個幹股,不管賣出多少銀子,我要三成。”
“半成,這就不少了,你什麽都不用管,隻管分錢就行。”嘉靖搖了搖手指,在他看來這是非常良心的提議。
朱長壽豎起兩根手指,斬釘截鐵的道:“我估算過,現在隻是從西洋進口玻璃,數量並不多,就已經達到三十四萬兩的交易額,如果我們能夠量產,讓玻璃進入尋常百姓家,那麽至少也是百萬兩的生意,裏外裏七八十萬兩的差額,這麽大的功勞,我要兩成不多吧?”
其實,如果朱長壽咬死三成,嘉靖也能答應,畢竟是壟斷的生意,旱澇保收的。
而且跟之前勒索貪官那種一錘子買賣不通,這是個長久的買賣。
不過,本著沒占到便宜就是吃虧的原則,嘉靖道:“一成半,朕要組織人手,還要購買原料,置辦窯廠,這些都是錢,你隻入個幹股而已,如果超過兩成,帝國就要做賠本的買賣了。”
說到底,朱長壽自己也是心中沒底,他沒有任何辦廠的經驗。
而且自己的錢太少,而一切都維係在配方上,萬一泄露就雞飛蛋打,風險實在太大。
“好吧,”朱長壽妥協道:“一成半也行,不許再坑我!”
嘉靖心情大好,笑道:“朕可以對上天發誓,交出配方,你就等著在家數錢就好,哈哈哈...”
朱長壽於是要來紙筆,把配方默寫下來,但更具體的工藝還是要問那兩個宮裏來的琉璃師傅。
其實隻要攻克關鍵技術,剩下的隻要摸索就好,朱長壽又寫了一些沒有經過驗證的經驗,給琉璃師傅們指出一個方向。
這頓飯,嘉靖也破例喝了幾杯,父子盡歡。
大約半個月後,京城內的官家琉璃店內,出現大量的玻璃,價格不貴,尋常百姓也能消費得起。
尤其是一些玻璃板十分暢銷,店內有專門的工人,傳授如何在家割玻璃,如何將玻璃釘在窗戶上,再用膩子封死縫隙,遠比什麽蠟紙,明瓦要透亮。
不需要開門、開窗,陽光就能直接射入屋內,從屋內能輕輕鬆鬆看到外麵的情況,這太誘人了。
很快啊,玻璃就賣脫銷了,哪怕是京城內的權貴,想要購買也得事先預約。
畢竟這是嘉靖的產業,你再權貴,還能權貴得過宮裏嗎?
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想要快些拿到玻璃也行,得加錢。
從某些方麵來說,嘉靖是個商業奇才,坑錢的手段不用人指點,他自己就能想通。
就這套饑餓營銷,就讓他玩明白了。
大約二十天左右,京城附近的商人得知有官窯出產的玻璃,蜂擁而至,每天堵在官店的前麵,為了爭搶玻璃大打出手。
官窯的玻璃質量不比西洋的玻璃差,價格隻有十分之一,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懂裏麵的暴利。
有人琢磨收購玻璃迴去發財,就有人把主意打在配方上,黑市上有人出兩萬兩黃金買配方。
但是嘉靖下過死命令,掌握配方的隻有幾個人,每人隻知道一部分配方。
配料是在專門的配料廠進行,配比完畢之後,再分發到各個玻璃廠。
整個過程,有宮裏的人親自監督,還要記錄在冊,知道配方的人也有專人盯梢,做到嚴防死守。
如果是朱長壽自己來開廠,還真防不住。
轉眼之間,二十多天過去,玻璃的熱潮還是沒有過去,反而擴散到全國。
朱長壽躺在藤椅上,麵前擺放著半個鎮興瓜,瓜的中心被挖掉吃了,一根湯匙插在瓜內。
最近很太平,終於能消停幾天。
隻有張居正來過,研究了一下唯物和辯證,以及普遍聯係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類的。
每次都能給張神童帶來一些小小的震撼。
正午時分,張居正又來了,這次他親自捧著一個木盒。
“太子殿下,學生張居正又來了。”
自從學了馬聖,張居正再不敢自稱師傅,沒人的時候總是自稱學生。
朱長壽有些頭疼的道:“張師傅你別玩了,你永遠都是我的師傅,你再這樣我不讓你來了,你拿著的是什麽?”
“禮物...”張居正十分神秘的把盒子放在桌子上,“您一定喜歡!”
說著,他把盒子緩緩打開...
朱長壽看都盒子裏的東西,蹭的一下站起來!
“我的老天爺啊!張師傅你就是個神人啊!”
朱長壽心中了然,既然給張居正上課這事瞞不住,那研製玻璃的事,也定然瞞不住。
像嘉靖這樣的好爹,在兒子身邊安插眼線不是很正常嗎?
不會有人以為太子府沒有宮裏的眼線吧?
不會吧?不會吧?
不過事情還有緩,嘉靖這麽問,說明關鍵的配方還沒泄露。
“沒錯,初步試驗成功了,我的配方沒問題,”朱長壽大方承認道:“剩下的就是完善工藝了,這方麵我還了解一些,應該不難突破。”
肘子放迴盤子裏,酒樽放再桌麵上。
圖窮匕見了,父子用膳是假,想要玻璃的配方才是真!
“既然如此,那就交出來吧,要是讓朕下旨就沒意思了。”嘉靖微微一笑。
“爹...換個人坑吧,”朱長壽心情沉重的道:“您已經開始擺爛了,但我還是想做些事的,我需要錢。”
見兒子走心了,嘉靖也鄭重的道:“想當年朕勵精圖治,一心想要收複河套,進軍漠北犁庭掃穴,朕自認為能力不弱,可結果呢?朕後來算了算,收複一個河套,我大明就要破產了,想當年成祖爺犁庭掃穴,五征漠北,除了成祖英雄蓋世之外,當時的財政支撐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而到了朕這裏,區區河套就已經超出極限,難道這是朕無能嗎?”
大明財政狀況自三代以後,每況日下是不爭事實,實際情況其實更加惡劣,不要說收複河套,僅僅是防禦韃靼就已經疲於奔命。
東南又鬧倭患,如果不是錢跟不上,胡宗憲與倭寇的決戰不至於半途而廢。
嘉靖又道:“朕平生隻好修仙,雖不上朝,但精舍內小會每日不斷,各部奏折都要閱覽批注,可是朕的旨意出了京城,就沒人會認真執行了,歸根結底,是大明上下無人不貪,嚴嵩父子雖然貪,但他們隻貪錢,剩下那些不止貪錢,還要分朕的權,兩害相權取其輕,嚴嵩雖然渾濁有毒,但朕渴的厲害,不得不喝。”
朱長壽有些不解的問道:“難道大明就沒有忠臣賢臣?我是不信。”
嘉靖道:“是忠,是賢,要看忠的是誰,要看他們是誰的賢臣,朕跟他們鬥了一輩子,他們恨著朕呢,你麵對的不是什麽臣,而是個極為厲害的文官集團,集團你能分得出忠、賢嗎?你就必須分化他們,讓他們自己鬥,絕不給他們團結一致對付你的機會,想當年武宗正德皇帝能突然暴死,朕就不會嗎?你就不會嗎?”
朱長壽縮了縮身子,想起了仙境中看到的一些書籍,正德皇帝的死一直是個迷,平日最愛武的一個人,落個水就死了?
大明朝的皇帝,有肥胖死的,有生個小病死的,有被毒死的,有英年早逝的,有落水後生病死的。
嘉靖這樣一位多疑的皇帝,麵對這麽多莫名其妙的情況,當然要提高警惕。
況且,天下藩王也不都是沒有野心的,比如正德皇帝時期的寧王造反,本朝鄭王沽名釣譽,竟然上書罵朕,他想幹什麽?
是不是想博個賢王的名聲,然後培植黨羽,勾結朝臣,伺機造反?
寧王當年就是這麽幹的!
當年他們能推舉朕當皇帝,就不能依樣畫葫蘆,找個別的什麽藩王繼承大統?
嘉靖對於大明朝的腐朽程度了解越多,他就越絕望,以至於他形成了一種十分極端的認知,如果不能長生不老,修煉不滅仙體,就鬥不過這股看不到摸不著,卻無處不在的勢力。
雖然詹事府是一群坑逼,但朱長壽也通過他們,了解到嘉靖麵對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兒。
簡而言之,大明朝這艘大船已經爛透了,你用力一捅就是個窟窿,窟窿一大,船就沉了。
擺爛的確是一種維持的手段,然而世界處於巨變前夕,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想要維持,但世界可不會等著你。
來打你的船可就在路上,你是改革?還是等著挨打?
對於朱長壽來說,這是個不需要選的選擇題。
朱長壽拿起酒杯抿了一口,道:“配方我可以交出來,我入個幹股,不管賣出多少銀子,我要三成。”
“半成,這就不少了,你什麽都不用管,隻管分錢就行。”嘉靖搖了搖手指,在他看來這是非常良心的提議。
朱長壽豎起兩根手指,斬釘截鐵的道:“我估算過,現在隻是從西洋進口玻璃,數量並不多,就已經達到三十四萬兩的交易額,如果我們能夠量產,讓玻璃進入尋常百姓家,那麽至少也是百萬兩的生意,裏外裏七八十萬兩的差額,這麽大的功勞,我要兩成不多吧?”
其實,如果朱長壽咬死三成,嘉靖也能答應,畢竟是壟斷的生意,旱澇保收的。
而且跟之前勒索貪官那種一錘子買賣不通,這是個長久的買賣。
不過,本著沒占到便宜就是吃虧的原則,嘉靖道:“一成半,朕要組織人手,還要購買原料,置辦窯廠,這些都是錢,你隻入個幹股而已,如果超過兩成,帝國就要做賠本的買賣了。”
說到底,朱長壽自己也是心中沒底,他沒有任何辦廠的經驗。
而且自己的錢太少,而一切都維係在配方上,萬一泄露就雞飛蛋打,風險實在太大。
“好吧,”朱長壽妥協道:“一成半也行,不許再坑我!”
嘉靖心情大好,笑道:“朕可以對上天發誓,交出配方,你就等著在家數錢就好,哈哈哈...”
朱長壽於是要來紙筆,把配方默寫下來,但更具體的工藝還是要問那兩個宮裏來的琉璃師傅。
其實隻要攻克關鍵技術,剩下的隻要摸索就好,朱長壽又寫了一些沒有經過驗證的經驗,給琉璃師傅們指出一個方向。
這頓飯,嘉靖也破例喝了幾杯,父子盡歡。
大約半個月後,京城內的官家琉璃店內,出現大量的玻璃,價格不貴,尋常百姓也能消費得起。
尤其是一些玻璃板十分暢銷,店內有專門的工人,傳授如何在家割玻璃,如何將玻璃釘在窗戶上,再用膩子封死縫隙,遠比什麽蠟紙,明瓦要透亮。
不需要開門、開窗,陽光就能直接射入屋內,從屋內能輕輕鬆鬆看到外麵的情況,這太誘人了。
很快啊,玻璃就賣脫銷了,哪怕是京城內的權貴,想要購買也得事先預約。
畢竟這是嘉靖的產業,你再權貴,還能權貴得過宮裏嗎?
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想要快些拿到玻璃也行,得加錢。
從某些方麵來說,嘉靖是個商業奇才,坑錢的手段不用人指點,他自己就能想通。
就這套饑餓營銷,就讓他玩明白了。
大約二十天左右,京城附近的商人得知有官窯出產的玻璃,蜂擁而至,每天堵在官店的前麵,為了爭搶玻璃大打出手。
官窯的玻璃質量不比西洋的玻璃差,價格隻有十分之一,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懂裏麵的暴利。
有人琢磨收購玻璃迴去發財,就有人把主意打在配方上,黑市上有人出兩萬兩黃金買配方。
但是嘉靖下過死命令,掌握配方的隻有幾個人,每人隻知道一部分配方。
配料是在專門的配料廠進行,配比完畢之後,再分發到各個玻璃廠。
整個過程,有宮裏的人親自監督,還要記錄在冊,知道配方的人也有專人盯梢,做到嚴防死守。
如果是朱長壽自己來開廠,還真防不住。
轉眼之間,二十多天過去,玻璃的熱潮還是沒有過去,反而擴散到全國。
朱長壽躺在藤椅上,麵前擺放著半個鎮興瓜,瓜的中心被挖掉吃了,一根湯匙插在瓜內。
最近很太平,終於能消停幾天。
隻有張居正來過,研究了一下唯物和辯證,以及普遍聯係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類的。
每次都能給張神童帶來一些小小的震撼。
正午時分,張居正又來了,這次他親自捧著一個木盒。
“太子殿下,學生張居正又來了。”
自從學了馬聖,張居正再不敢自稱師傅,沒人的時候總是自稱學生。
朱長壽有些頭疼的道:“張師傅你別玩了,你永遠都是我的師傅,你再這樣我不讓你來了,你拿著的是什麽?”
“禮物...”張居正十分神秘的把盒子放在桌子上,“您一定喜歡!”
說著,他把盒子緩緩打開...
朱長壽看都盒子裏的東西,蹭的一下站起來!
“我的老天爺啊!張師傅你就是個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