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年代:從平凡的世界開始 作者:炙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39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片土地”高加林準備寫上下兩部,直到年底,他才算是完成了上部的寫作。
時間來到1982年,高加林經過了多遍修改,在2月份把稿子寄給了老王。
三月,老王給高加林迴了信,信中主要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平凡的世界銷量特別好,是這兩年來銷量最好的作品之一,高加林應得的版稅年底會給他結清。
第二件事就是亮劍在國內和業界頗受好評,熱度甚至一定程度上比當時的平凡的世界還要火。
這其實很正常,平凡的世界畢竟是一本現實文學,需要靜下心來看,可亮劍那可是老少皆宜的大眾小說,隻要看了就會被迷住。
第三件事就是第一屆矛盾文學獎作品開始評選,高加林的“靈與肉”和“平凡的世界”都在評選名單裏。
就算高加林再孤陋寡聞,他也聽說過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號稱我國文學界最有含金量的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根據矛盾先生的遺願和他捐獻的25萬元稿費而建立的,是我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後世路遙先生就曾憑著“平凡的世界”一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現在這本書能進入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是理所應當。
不過,人和人畢竟不一樣,當時寫出這本平凡的世界的時候,路遙先生已經是國內資曆很深厚的作家了。
可高家林不一樣,他很年輕,寫過的作品加上亮劍也才三本,雖然作品的質量和熱度都很高,但是考慮到年齡和資曆問題,高加林想要獲得這個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看到老王的信,高加林內心挺激動,現在他靠著寫作已經在這個年代過上了經濟自由的生活,剩下的就是精神方麵了。
茅盾文學獎重要嗎?其實挺重要的,它是一種認可,不僅是對高加林,,還對“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
之後,高加林繼續創作“這片土地”的下部,他也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真正憑自己的實力寫出一本獲獎作品。
高加林剛開始寫作,隻是為了獲得稿費,可現在寫作已經不再是為了稿費,而是希望寫出好的作品,能讓讀者有所收獲,這可能就是作家在寫作這條路上最高的精神安慰了。
時間來到1982年12月,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名單頒布了,“平凡的世界”名列其中。
知道這件事情後,不僅高加林高興,許多“平凡的世界”的粉絲們也很高興。
比如現任延河雜誌的一個編輯,他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忠實讀者,他覺得他能寫出“人生”這本書,就受到了“平凡的世界”的影響。
作為“平凡的世界”的粉絲,他一直對這本書很關注,看著這本書火爆,看著這本書獲獎,他有時候還對自己說“要是這本書是我寫的就好了”。
……
獲得矛盾文學獎後,高加林算是了一樁心事,從這以後,高加林進入了漫長的創作之中。
在此後的幾十年,隔一兩年高加林始終會有新的作品出來,他寫作的類型多變,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涉獵過。
進入新世紀,高加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被稱為文學界最高的獎項,不過高加林並沒有去領。
在記者的采訪中高加林透露了他沒去領獎的原因,“我國的文學不該由外國人來評判,不光是文學,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東西,都應該按照我國的標準而來,而不是按照外國人製定的標準而來”。
這段話報道後,有的人認為高加林狂妄,也有認為高加林這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的文化自信,何談創作出好作品。
高加林才不管這些呢,剛開始他寫小說可能還帶著點功利之心,想著獲得獎項,可後來隨著他名氣越拉越大,名氣這東西對他來說沒有任何作用,何必要用一個外國的文學獎來評判自己取得的成就呢。
“加林哥,你看我這篇小說寫的怎麽樣?”
進入新世紀後,靈靈和高加林後來生的兒子高平都結婚後,高加林和巧珍過上了休閑至極的生活。
在高加林的建議下,巧珍也拿起筆,開始創作小說。
高加林後來寫的小說,除了自己檢查修改,巧珍也加入了這項工作,有時候甚至能找出不少高加林忽略的錯誤,讓高加林萌生了讓巧珍創作小說的念頭。
都說成功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支持他的女人,這話一點沒錯,高加林這些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巧珍一直支持著他。
做飯,做家務,帶孩子這些事巧珍從沒讓高加林操過心,隻是站在背後支持著他。
兒女結婚後,高加林想著一輩子總不能讓巧珍站在身後默默付出,他也要幫巧珍揚名,讓她實現她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巧珍的處女作,在高加林的幫助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當巧珍得知她寫的作品被發表,雖然已經一大把年紀了,但她還是激動的流淚,說高加林幫她完成了她在這世界上最後的夢想。
某天,高加林在街上散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故人,兩人笑著談論過往。
“加林,這些年我一直在看著你成長,剛開始還怨恨你這小子怎麽這麽好命,後來伱不僅在全縣有了名氣,還到全省,全國都有了名氣。”
“那時候我發現自己慢慢不怨恨你了,而是改為敬佩,自豪,雖然當初我對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看到你取的成就,作為一個曾經認識你的人,我心中的感到十分自豪。”
“哈哈哈,老馬,其實當年的事情我很快就忘了,我還應該感謝你,如果不是你們逼我,我現在可能還在馬店教書呢,哦,也有可能調到縣裏來教書,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是啊,時間彈指一揮間,我這馬上都快要入土了,你也老了。”
……
兩人聊了很久,彼此像老友那樣,聊的很開心。
2020年高加林因病去世,他的去世,被稱為“國內文壇最璀璨的一顆星熄滅了”,高加林雖然去世了,但他的作品一直影響著後世,時常被人緬懷,就像臧克家“有的人”裏寫的那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其實這個結尾有點趕,但我覺得其實應該結束了,自我感覺再寫下去隻有水,不光我寫的很吃力,而且看的也沒意思,所以準備開新副本,寫血色浪漫。
“這片土地”高加林準備寫上下兩部,直到年底,他才算是完成了上部的寫作。
時間來到1982年,高加林經過了多遍修改,在2月份把稿子寄給了老王。
三月,老王給高加林迴了信,信中主要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平凡的世界銷量特別好,是這兩年來銷量最好的作品之一,高加林應得的版稅年底會給他結清。
第二件事就是亮劍在國內和業界頗受好評,熱度甚至一定程度上比當時的平凡的世界還要火。
這其實很正常,平凡的世界畢竟是一本現實文學,需要靜下心來看,可亮劍那可是老少皆宜的大眾小說,隻要看了就會被迷住。
第三件事就是第一屆矛盾文學獎作品開始評選,高加林的“靈與肉”和“平凡的世界”都在評選名單裏。
就算高加林再孤陋寡聞,他也聽說過茅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號稱我國文學界最有含金量的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根據矛盾先生的遺願和他捐獻的25萬元稿費而建立的,是我國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之一。
後世路遙先生就曾憑著“平凡的世界”一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現在這本書能進入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是理所應當。
不過,人和人畢竟不一樣,當時寫出這本平凡的世界的時候,路遙先生已經是國內資曆很深厚的作家了。
可高家林不一樣,他很年輕,寫過的作品加上亮劍也才三本,雖然作品的質量和熱度都很高,但是考慮到年齡和資曆問題,高加林想要獲得這個獎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看到老王的信,高加林內心挺激動,現在他靠著寫作已經在這個年代過上了經濟自由的生活,剩下的就是精神方麵了。
茅盾文學獎重要嗎?其實挺重要的,它是一種認可,不僅是對高加林,,還對“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
之後,高加林繼續創作“這片土地”的下部,他也想著有朝一日自己能真正憑自己的實力寫出一本獲獎作品。
高加林剛開始寫作,隻是為了獲得稿費,可現在寫作已經不再是為了稿費,而是希望寫出好的作品,能讓讀者有所收獲,這可能就是作家在寫作這條路上最高的精神安慰了。
時間來到1982年12月,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名單頒布了,“平凡的世界”名列其中。
知道這件事情後,不僅高加林高興,許多“平凡的世界”的粉絲們也很高興。
比如現任延河雜誌的一個編輯,他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忠實讀者,他覺得他能寫出“人生”這本書,就受到了“平凡的世界”的影響。
作為“平凡的世界”的粉絲,他一直對這本書很關注,看著這本書火爆,看著這本書獲獎,他有時候還對自己說“要是這本書是我寫的就好了”。
……
獲得矛盾文學獎後,高加林算是了一樁心事,從這以後,高加林進入了漫長的創作之中。
在此後的幾十年,隔一兩年高加林始終會有新的作品出來,他寫作的類型多變,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涉獵過。
進入新世紀,高加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被稱為文學界最高的獎項,不過高加林並沒有去領。
在記者的采訪中高加林透露了他沒去領獎的原因,“我國的文學不該由外國人來評判,不光是文學,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東西,都應該按照我國的標準而來,而不是按照外國人製定的標準而來”。
這段話報道後,有的人認為高加林狂妄,也有認為高加林這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的文化自信,何談創作出好作品。
高加林才不管這些呢,剛開始他寫小說可能還帶著點功利之心,想著獲得獎項,可後來隨著他名氣越拉越大,名氣這東西對他來說沒有任何作用,何必要用一個外國的文學獎來評判自己取得的成就呢。
“加林哥,你看我這篇小說寫的怎麽樣?”
進入新世紀後,靈靈和高加林後來生的兒子高平都結婚後,高加林和巧珍過上了休閑至極的生活。
在高加林的建議下,巧珍也拿起筆,開始創作小說。
高加林後來寫的小說,除了自己檢查修改,巧珍也加入了這項工作,有時候甚至能找出不少高加林忽略的錯誤,讓高加林萌生了讓巧珍創作小說的念頭。
都說成功男人背後都站著一個支持他的女人,這話一點沒錯,高加林這些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巧珍一直支持著他。
做飯,做家務,帶孩子這些事巧珍從沒讓高加林操過心,隻是站在背後支持著他。
兒女結婚後,高加林想著一輩子總不能讓巧珍站在身後默默付出,他也要幫巧珍揚名,讓她實現她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
巧珍的處女作,在高加林的幫助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當巧珍得知她寫的作品被發表,雖然已經一大把年紀了,但她還是激動的流淚,說高加林幫她完成了她在這世界上最後的夢想。
某天,高加林在街上散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故人,兩人笑著談論過往。
“加林,這些年我一直在看著你成長,剛開始還怨恨你這小子怎麽這麽好命,後來伱不僅在全縣有了名氣,還到全省,全國都有了名氣。”
“那時候我發現自己慢慢不怨恨你了,而是改為敬佩,自豪,雖然當初我對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看到你取的成就,作為一個曾經認識你的人,我心中的感到十分自豪。”
“哈哈哈,老馬,其實當年的事情我很快就忘了,我還應該感謝你,如果不是你們逼我,我現在可能還在馬店教書呢,哦,也有可能調到縣裏來教書,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是啊,時間彈指一揮間,我這馬上都快要入土了,你也老了。”
……
兩人聊了很久,彼此像老友那樣,聊的很開心。
2020年高加林因病去世,他的去世,被稱為“國內文壇最璀璨的一顆星熄滅了”,高加林雖然去世了,但他的作品一直影響著後世,時常被人緬懷,就像臧克家“有的人”裏寫的那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其實這個結尾有點趕,但我覺得其實應該結束了,自我感覺再寫下去隻有水,不光我寫的很吃力,而且看的也沒意思,所以準備開新副本,寫血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