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風雲驟起,太史北上漢中
祁山之西當太白,戰士彎弓抱明月。
散燒煙火夜宿兵,遙見狼頭一星滅。
明朝探騎前來報,為言敵死秦川道。
綸巾蕭然羽扇淨,一字不說平夷功。
春雷驚響,紅霧初開上曉霞。
春暖花開,水塘泛起春波,整個蜀地開始春耕。
而在整個冬日,劉備與太史慈隻做了三件大事,其一是官員任命,推廣漢中府衙架構;其次便是裁退老弱精編大軍,將近三十萬老弱大軍整編,共得精銳步卒七萬,騎兵兩萬,水兵兩萬,郡兵兩萬,屯兵四萬。其三便是劉備成婚,迎娶吳莧。
雒縣,南城,鳳翔茶館。自劉備入蜀後,蜀人發現劉備、太史慈等人喜歡品清茶,於是整個蜀地開始跟風,而這家鳳翔茶館便是張鬆命人開的,一樓全是小桌,雅俗共賞,都可進,二樓則是文人風雅之地,三樓更是達官貴人聚會之所,四樓乃是貴賓廂,分有玉竹、蘭亭、青鬆、聽風、聽雨、觀雲、觀山等八個包廂,非尋常人不可進,傳聞五樓更是劉皇叔和太史軍師等人聚會之所。
到最後,鳳翔茶樓基本上已經成為雒縣最大的消息集散地,雒縣乃至蜀地任何風吹草動在這都能聽到。
“喂,聽說了嗎?軍師大人讓匠人做的龍骨水車和曲轅犁,真的很好用啊!”
“咦,汝消息滯後啦!昨日東郊,軍師組織犁地大賽,一邊用直犁,一邊用曲轅犁,你知道結果怎麽樣嗎?”
“什麽結果?莫不成比直犁好?”
“廢話,那是自然!一個時辰內,用直犁的才翻耕不到一畝,而用曲轅犁的竟然翻了五畝地!”
“我的天!這麽厲害!”
“比賽結果一出來,整個雒城都瘋了!全部湧向車騎府的國營司開的店鋪,聽說曲轅犁供不應求啊!”
“哎,你這可不算什麽啊!知道嗎?自從皇叔來了之後,便下令所有大族的田地的租子減至三層!並且開展田畝清查,凡是反抗者,輕者三十大板,重則抄家滅族啊!”
“可不是嘛,雒縣蔣家不是很蠻橫的嘛!竟然敢慫恿佃戶反抗,被雒縣校尉黃權發現後,直接帶兵滅了蔣家啊!然後把蔣家強取豪奪來的田地都分了!皇叔,真乃仁義啊,全為我百姓考慮啊!”
“不僅如此,皇叔還鼓勵開荒,凡是能開十畝田地者,不僅當場給辦地契,還獎勵一把曲轅犁啊!”
“不對,不對,你們所說的都是表麵情況,皇叔來之後最大的變化是那些當官的終於肯幹活了,臉色也比以前好多了,上月我六娃出生,上縣城辦戶,竟然半日就辦成了!後來,聽官差講,以後辦任何事,都可以到那裏辦,名字叫什麽來著,叫什麽縣……”
“縣政廳!對,在太守府就叫郡政廳,可以在那搞入戶、辦契、繳稅等等,反正就是需要官府做的,都可以去!”
“喂,張兄,你可搞到國營司最近弄出的香皂?這東西可是好東西,隻要你能幫我拿到貨,我分你兩層如何?”
“老兄,才兩層啊!香皂這東西,雖然剛剛麵市,可立即風靡益州各郡啊,深受各大族後院的歡迎啊!我試過一迴,隻要一擦,便有蘭花香啊!”
“還有太師紙,聽說是軍師在左伯紙上改進的!不僅潔白如雪,更是價格低於左伯紙十倍啊!短短數月,風靡益州各大家族!我聽聞很多家族開始以此謄抄竹簡……”
“還有,皇叔開設崇文館和講武堂,我們平民百姓有天賦者便可入啊,聽說隻要學習三年、通過畢業試便可入軍、入官啊!”
……
整個茶館,嘰嘰喳喳,熱鬧非凡。
一樓大廳一角,一名三十出頭的中年男子與一二十七八的青年男子席地而坐,聽著周遭雜亂的聲音,心中不但不厭煩,反倒麵帶欣喜。
“子義,短短一季,雒縣乃至蜀地氣象大變,汝功不可沒啊!”一副大耳之相的男子誇讚道。
“哈哈,主公過譽!”青年身披儒服,顯得俊雅倜儻,“此乃主公本就心懷仁義,再則開明大氣,敢於大膽試、大膽闖啊!”
“非也,非也!若無子義堅持設國營司,車騎府哪有如此多錢糧來支撐精兵減政、以工帶賑、扶持書院等諸多事項啊!”劉備歎道。太史慈設這國營司,專職衙門買賣,短短五個月時間,便控製了糧、鹽、鐵、藥等諸多戰略物資七成的交易份額,而控製住這些物資交易後,益州整個物價立即下跌,倒是顯得銅錢緊張起來。
“主公,我欲北上漢中,布局北攻事宜,益州政務事則要另托他人了。”太史慈端起一碗雨殤,慢慢飲其酒來。
“那何人可堪大任?文和善謀,孝直弄奇,憲和公佑可佐事,崔質、鄭遂威望不足,而張則以及益州原吏一時又難以信任!”劉備詢問道。
“主公,政務事需您親自抓,如今一切剛上正軌,除南中四郡外,我益州諸郡已經開始清田並稅,隻要今年清田並稅實施完畢,兩載之後便可用攤丁入畝之法,徹底強大主公府庫,所以今年是關鍵之年,不可大意!若不是擔憂中原戰事迅速推進,吾也不願此時抽身而去。”太史慈停頓一下,思索道,“不若擴政閣,選張則、鄭遂、崔質三人,此三人均有一州之才,足以輔助主公?”
“嗯,可!”劉備點頭,隨即又問:“益州四方何人可守?子義,欲率何人北上?”
“江陵重地,非雲長不可守!上雍房陵亦重,必選一穩妥之人守之!南中四郡外夷多,我憂南中諸多大族蠻王恐不服我益州清田並稅攤丁入畝三策,易起爭端,是故,主公定要選一既知兵又知名的大將鎮守!”太史慈擔憂道,“我推斷長則一載,短則半載,南中四郡定有叛亂。其餘諸郡,主公倒是勿憂,昔日已殺大批反抗強族,又有雒縣兩萬精銳駐守,足可鎮壓一切!”
“南中四郡著實隱憂!除較近的越巂郡完全臣服外,其餘三郡至今無人前來!那何人可當南方大任?”劉備擔憂道。
“張則可為南中都督,駐越巂郡,領四郡事,再譴諸多將,方可穩!”
“何人可為軍中大將?”
“嚴顏、楊懷二人可為軍中將,再譴李異、雷銅等諸多校尉隨行!”
“兵力多少合適?”
“一萬精兵,兩萬輔兵,三萬大軍足矣!”
“可,不過雲長鎮守江陵至少需三萬大軍,萬一荊州來攻,一萬精兵、兩萬水軍都恐軍力不足!若南中再譴三萬大軍,則漢中之兵弱矣?”劉備有點擔憂,對於派遣張則、嚴顏、楊懷三人,心中完全沒有擔憂,一則三人不相熟,嚴顏和楊懷甚至還有矛盾,二則三人家眷親人全在雒縣,三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哈哈!無妨,南中四郡多山,騎兵多則無用;江陵之地多水,騎兵多則無用。漢中、武都兩郡尚有翼德兩萬精兵、一萬鐵騎,所以此次北上漢中,吾隻需率精兵一萬、騎兵五千即可!”
“何人為將?”劉備沉聲道,準備全力支持太史慈北上。
“主公,此番乃奪取雍涼,自然需大量人才,可惜主公之講武堂創建較晚,尚不可用!”太史慈歎氣道。
“主公,武將吾要黃忠、趙雲、張遼、趙凡、朱靈、紀靈、張繡、王方、王野、泠苞、高沛、吳班、孫肇、龐樂等十八將!軍中主簿呂乂,此人善數,處理軍輜極好!文官吾要景毅、樊敏、董和、祝龜四人,為主公治理一方!”
“何時動身?”
“五月初六,北行大吉!六月初六抵漢中,七月初六至下辨縣,發起秋日攻勢,在冬日之前一舉拿下漢陽郡!截斷西涼與關中聯係!來年,以勢如破竹之勢收拾西涼舊河山!”
“善!吾靜待子義凱旋!”劉備猛地起身,大叫道。
“什麽!軍師在這?”
“在哪?我好想聽到皇叔聲音?”
“這……”劉備與太史慈麵麵相覷,好不容易的微服私訪就此泡湯。
“見過皇叔!見過軍師!”
“不知皇叔、軍師在此,我等多有打攪,不過聽聞軍師又製出水碓磨,以之舂米,可日夜舂米三十石!此乃神器啊!”
“軍師,可有太師紙賣?國營司的店都賣光了!”
“哈哈!諸位,既然子義在此,爾等先暫且坐下,且聽子義一一解答!”劉備見狀,心中一樂。這半載,太史慈的名聲比自己都大。這太師紙,原名叫太史紙,但對百姓而言有點繞口,索性稱之為太師紙。
“子義,你且在此與諸位慢聊,”劉備拍拍太史慈肩膀,樂嗬嗬道:“諸位,府中還有諸多政務,備告辭!”
“恭送皇叔!”眾人齊聲道,見劉備離開,所有人的眼睛紛紛盯太史慈。
“這……主公!”太史慈無奈,沒成想劉備竟然還有如此雅趣,見眾人目光灼灼,也不好打消眾人積極性,索性道:“諸位,今日吾在此可迴答十個問題!爾等先安靜下來,仔細商量後再問我,可否?”
“諾……”
時間如飛絮,幾乎眨眼而過。
雒縣城北十裏,知己亭。
亭子兩側,雕刻著兩句詩,名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亭中,劉備與太史慈溫酒而坐,亭外賈詡、法正、趙雲、黃忠等文臣武將雲集,安靜等待亭中二人敘話。
“子義,此次北上一帆風順!飲勝!”劉備擦拭眼淚,既激動又不舍。自南下平原後,總是聚少離多,可彼此情誼卻厚比天高。假若此時,太史慈被他人所殺,劉備定會盡起益州所有大軍,不滅其族誓不罷休!
“慈,定不負主公所托,不取西涼,勢不返蜀!飲勝”太史慈心中也讚歎,劉備不愧是雄主,此次北上已經精銳盡出,留守益州的不過一萬精銳,以及兩萬郡兵,其餘大軍已經分布東、南兩處。
“主公保重!告辭!”太史慈行禮,緩緩退出知己亭。
“……”劉備雙手虛扶,看著緩緩而退的太史慈,心底忽然噴湧而出一種衝動,隨即大聲道:“子義!務必歸來!”
祁山之西當太白,戰士彎弓抱明月。
散燒煙火夜宿兵,遙見狼頭一星滅。
明朝探騎前來報,為言敵死秦川道。
綸巾蕭然羽扇淨,一字不說平夷功。
春雷驚響,紅霧初開上曉霞。
春暖花開,水塘泛起春波,整個蜀地開始春耕。
而在整個冬日,劉備與太史慈隻做了三件大事,其一是官員任命,推廣漢中府衙架構;其次便是裁退老弱精編大軍,將近三十萬老弱大軍整編,共得精銳步卒七萬,騎兵兩萬,水兵兩萬,郡兵兩萬,屯兵四萬。其三便是劉備成婚,迎娶吳莧。
雒縣,南城,鳳翔茶館。自劉備入蜀後,蜀人發現劉備、太史慈等人喜歡品清茶,於是整個蜀地開始跟風,而這家鳳翔茶館便是張鬆命人開的,一樓全是小桌,雅俗共賞,都可進,二樓則是文人風雅之地,三樓更是達官貴人聚會之所,四樓乃是貴賓廂,分有玉竹、蘭亭、青鬆、聽風、聽雨、觀雲、觀山等八個包廂,非尋常人不可進,傳聞五樓更是劉皇叔和太史軍師等人聚會之所。
到最後,鳳翔茶樓基本上已經成為雒縣最大的消息集散地,雒縣乃至蜀地任何風吹草動在這都能聽到。
“喂,聽說了嗎?軍師大人讓匠人做的龍骨水車和曲轅犁,真的很好用啊!”
“咦,汝消息滯後啦!昨日東郊,軍師組織犁地大賽,一邊用直犁,一邊用曲轅犁,你知道結果怎麽樣嗎?”
“什麽結果?莫不成比直犁好?”
“廢話,那是自然!一個時辰內,用直犁的才翻耕不到一畝,而用曲轅犁的竟然翻了五畝地!”
“我的天!這麽厲害!”
“比賽結果一出來,整個雒城都瘋了!全部湧向車騎府的國營司開的店鋪,聽說曲轅犁供不應求啊!”
“哎,你這可不算什麽啊!知道嗎?自從皇叔來了之後,便下令所有大族的田地的租子減至三層!並且開展田畝清查,凡是反抗者,輕者三十大板,重則抄家滅族啊!”
“可不是嘛,雒縣蔣家不是很蠻橫的嘛!竟然敢慫恿佃戶反抗,被雒縣校尉黃權發現後,直接帶兵滅了蔣家啊!然後把蔣家強取豪奪來的田地都分了!皇叔,真乃仁義啊,全為我百姓考慮啊!”
“不僅如此,皇叔還鼓勵開荒,凡是能開十畝田地者,不僅當場給辦地契,還獎勵一把曲轅犁啊!”
“不對,不對,你們所說的都是表麵情況,皇叔來之後最大的變化是那些當官的終於肯幹活了,臉色也比以前好多了,上月我六娃出生,上縣城辦戶,竟然半日就辦成了!後來,聽官差講,以後辦任何事,都可以到那裏辦,名字叫什麽來著,叫什麽縣……”
“縣政廳!對,在太守府就叫郡政廳,可以在那搞入戶、辦契、繳稅等等,反正就是需要官府做的,都可以去!”
“喂,張兄,你可搞到國營司最近弄出的香皂?這東西可是好東西,隻要你能幫我拿到貨,我分你兩層如何?”
“老兄,才兩層啊!香皂這東西,雖然剛剛麵市,可立即風靡益州各郡啊,深受各大族後院的歡迎啊!我試過一迴,隻要一擦,便有蘭花香啊!”
“還有太師紙,聽說是軍師在左伯紙上改進的!不僅潔白如雪,更是價格低於左伯紙十倍啊!短短數月,風靡益州各大家族!我聽聞很多家族開始以此謄抄竹簡……”
“還有,皇叔開設崇文館和講武堂,我們平民百姓有天賦者便可入啊,聽說隻要學習三年、通過畢業試便可入軍、入官啊!”
……
整個茶館,嘰嘰喳喳,熱鬧非凡。
一樓大廳一角,一名三十出頭的中年男子與一二十七八的青年男子席地而坐,聽著周遭雜亂的聲音,心中不但不厭煩,反倒麵帶欣喜。
“子義,短短一季,雒縣乃至蜀地氣象大變,汝功不可沒啊!”一副大耳之相的男子誇讚道。
“哈哈,主公過譽!”青年身披儒服,顯得俊雅倜儻,“此乃主公本就心懷仁義,再則開明大氣,敢於大膽試、大膽闖啊!”
“非也,非也!若無子義堅持設國營司,車騎府哪有如此多錢糧來支撐精兵減政、以工帶賑、扶持書院等諸多事項啊!”劉備歎道。太史慈設這國營司,專職衙門買賣,短短五個月時間,便控製了糧、鹽、鐵、藥等諸多戰略物資七成的交易份額,而控製住這些物資交易後,益州整個物價立即下跌,倒是顯得銅錢緊張起來。
“主公,我欲北上漢中,布局北攻事宜,益州政務事則要另托他人了。”太史慈端起一碗雨殤,慢慢飲其酒來。
“那何人可堪大任?文和善謀,孝直弄奇,憲和公佑可佐事,崔質、鄭遂威望不足,而張則以及益州原吏一時又難以信任!”劉備詢問道。
“主公,政務事需您親自抓,如今一切剛上正軌,除南中四郡外,我益州諸郡已經開始清田並稅,隻要今年清田並稅實施完畢,兩載之後便可用攤丁入畝之法,徹底強大主公府庫,所以今年是關鍵之年,不可大意!若不是擔憂中原戰事迅速推進,吾也不願此時抽身而去。”太史慈停頓一下,思索道,“不若擴政閣,選張則、鄭遂、崔質三人,此三人均有一州之才,足以輔助主公?”
“嗯,可!”劉備點頭,隨即又問:“益州四方何人可守?子義,欲率何人北上?”
“江陵重地,非雲長不可守!上雍房陵亦重,必選一穩妥之人守之!南中四郡外夷多,我憂南中諸多大族蠻王恐不服我益州清田並稅攤丁入畝三策,易起爭端,是故,主公定要選一既知兵又知名的大將鎮守!”太史慈擔憂道,“我推斷長則一載,短則半載,南中四郡定有叛亂。其餘諸郡,主公倒是勿憂,昔日已殺大批反抗強族,又有雒縣兩萬精銳駐守,足可鎮壓一切!”
“南中四郡著實隱憂!除較近的越巂郡完全臣服外,其餘三郡至今無人前來!那何人可當南方大任?”劉備擔憂道。
“張則可為南中都督,駐越巂郡,領四郡事,再譴諸多將,方可穩!”
“何人可為軍中大將?”
“嚴顏、楊懷二人可為軍中將,再譴李異、雷銅等諸多校尉隨行!”
“兵力多少合適?”
“一萬精兵,兩萬輔兵,三萬大軍足矣!”
“可,不過雲長鎮守江陵至少需三萬大軍,萬一荊州來攻,一萬精兵、兩萬水軍都恐軍力不足!若南中再譴三萬大軍,則漢中之兵弱矣?”劉備有點擔憂,對於派遣張則、嚴顏、楊懷三人,心中完全沒有擔憂,一則三人不相熟,嚴顏和楊懷甚至還有矛盾,二則三人家眷親人全在雒縣,三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哈哈!無妨,南中四郡多山,騎兵多則無用;江陵之地多水,騎兵多則無用。漢中、武都兩郡尚有翼德兩萬精兵、一萬鐵騎,所以此次北上漢中,吾隻需率精兵一萬、騎兵五千即可!”
“何人為將?”劉備沉聲道,準備全力支持太史慈北上。
“主公,此番乃奪取雍涼,自然需大量人才,可惜主公之講武堂創建較晚,尚不可用!”太史慈歎氣道。
“主公,武將吾要黃忠、趙雲、張遼、趙凡、朱靈、紀靈、張繡、王方、王野、泠苞、高沛、吳班、孫肇、龐樂等十八將!軍中主簿呂乂,此人善數,處理軍輜極好!文官吾要景毅、樊敏、董和、祝龜四人,為主公治理一方!”
“何時動身?”
“五月初六,北行大吉!六月初六抵漢中,七月初六至下辨縣,發起秋日攻勢,在冬日之前一舉拿下漢陽郡!截斷西涼與關中聯係!來年,以勢如破竹之勢收拾西涼舊河山!”
“善!吾靜待子義凱旋!”劉備猛地起身,大叫道。
“什麽!軍師在這?”
“在哪?我好想聽到皇叔聲音?”
“這……”劉備與太史慈麵麵相覷,好不容易的微服私訪就此泡湯。
“見過皇叔!見過軍師!”
“不知皇叔、軍師在此,我等多有打攪,不過聽聞軍師又製出水碓磨,以之舂米,可日夜舂米三十石!此乃神器啊!”
“軍師,可有太師紙賣?國營司的店都賣光了!”
“哈哈!諸位,既然子義在此,爾等先暫且坐下,且聽子義一一解答!”劉備見狀,心中一樂。這半載,太史慈的名聲比自己都大。這太師紙,原名叫太史紙,但對百姓而言有點繞口,索性稱之為太師紙。
“子義,你且在此與諸位慢聊,”劉備拍拍太史慈肩膀,樂嗬嗬道:“諸位,府中還有諸多政務,備告辭!”
“恭送皇叔!”眾人齊聲道,見劉備離開,所有人的眼睛紛紛盯太史慈。
“這……主公!”太史慈無奈,沒成想劉備竟然還有如此雅趣,見眾人目光灼灼,也不好打消眾人積極性,索性道:“諸位,今日吾在此可迴答十個問題!爾等先安靜下來,仔細商量後再問我,可否?”
“諾……”
時間如飛絮,幾乎眨眼而過。
雒縣城北十裏,知己亭。
亭子兩側,雕刻著兩句詩,名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亭中,劉備與太史慈溫酒而坐,亭外賈詡、法正、趙雲、黃忠等文臣武將雲集,安靜等待亭中二人敘話。
“子義,此次北上一帆風順!飲勝!”劉備擦拭眼淚,既激動又不舍。自南下平原後,總是聚少離多,可彼此情誼卻厚比天高。假若此時,太史慈被他人所殺,劉備定會盡起益州所有大軍,不滅其族誓不罷休!
“慈,定不負主公所托,不取西涼,勢不返蜀!飲勝”太史慈心中也讚歎,劉備不愧是雄主,此次北上已經精銳盡出,留守益州的不過一萬精銳,以及兩萬郡兵,其餘大軍已經分布東、南兩處。
“主公保重!告辭!”太史慈行禮,緩緩退出知己亭。
“……”劉備雙手虛扶,看著緩緩而退的太史慈,心底忽然噴湧而出一種衝動,隨即大聲道:“子義!務必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