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文昌星辰空間發射場。
今天是蛟龍號再一次發射的日子,與過去幾次發射任務不同,發射場室外觀光區有不少人在這裏。
這些人中,除了航天領域相關人士,還有10個人的團隊比較醒目。
在星辰空間現場指揮人員引導下,這些人從遠處停車場列隊過來。
不遠處發射場中忙碌的景象,讓初次看到蛟龍號的他們不時發出驚唿。
“那便是有兩座發射塔架嗎?”
“是的,用於蛟龍號發射的塔架共建了兩座,這兩座將專門用於蛟龍號發射任務。”
旁邊帶隊引導的員工微笑耐心向這些幸運兒解釋。
10人是通過微博抽獎獲得現場觀看資格的遊客。
過去幾天,10人分別從不同地區來到文昌。
享受了星辰空間安排的一晚星級酒店待遇,今天被大巴車拉到發射場,見證此次旅程最關鍵的部分,蛟龍號j01005第一次發射任務。
每人舉起手中手機拍攝視頻,記錄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人群中有兩位外國麵貌年輕人表現與其他人有差異。
其中一位年紀明顯小一些,一個身高1米8左右的瘦弱眼鏡男孩。
為了照顧兩位母語英語的年輕人,星辰空間專門給兩位安排了一位外語水平過關的員工陪同。
瘦弱眼鏡男,是一名大學生,對於航天有極度熱情的他,之前就一直關注著蛟龍號動態。
直到那一次看到林濤在直播間發言引起網友轟動,他好奇之下通過翻譯軟件知道林濤是要在東秘社交平台,抽取蛟龍號發射現場觀看資格。
不會東秘語言的他,立馬找人注冊賬號參與抽獎。
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他,然後他就出現了這裏。
帶著滿腔的激動,他不時指著周圍看到的事物諮詢旁邊的帶隊員工。
與他不同,另一位來自海外的幸運兒是一科普博主,對方此時正舉著gopro微型攝像機持續拍攝記錄著一路上的見聞。
“夥計們,看遠處,你們看到了嗎?左邊發射塔架上樹立的黑色火箭!”
“看著真棒,不是嗎?那就是jiao-long,也就是巨龍號,一會這發火箭將在我眼前發射,幾分鍾後,它將又降落在不遠處著陸場。”
“夥計們,你們看到視頻應該是在明天,今天素材拍攝完畢,我晚上就會剪輯,放心吧,我比你們還激動!”
科普博主伸出另一隻手臂放在鏡頭下,語氣誇張。
“各位請看,我汗毛都豎起來了,想到那個大家夥一會要在我麵前升空,哇!上帝啊!這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
星辰空間工作人員已經習慣了這批人從未停歇的熱情,保持著專業笑容不時迴應這些遊客的問題。
此次蛟龍號發射時間是在上午10點13分,觀看區一旁的led指示牌上正顯示著距離發射的剩餘時間。
‘-t 00:47:27’
距離火箭發射還有47分鍾,可觀看區早已人滿為患。
遊客被安排在觀看區一側,與東秘航天科技人員分隔開。
科技人員過來觀看蛟龍號發射已經成為一項東秘航天人必須完成的項目。
通過觀看蛟龍號發射迴收過程,明確航天活動發展新方向,激發單位員工工作熱情,這在東秘航天係統內部已經成為共識。
除了這個目的,實際上來此處的人中有不少技術專家,他們過來目的就更簡單,那就是肉眼審視蛟龍號飛行過程,與從星辰空間獲取的火箭垂直迴收技術比照驗證,在心中建立一個客觀真實的技術視角。
由於遊客區和技術人員區域分隔開,這幾名遊客並不清楚厚實牆體另外一邊是哪些人。
10人中的東秘人看著遠處黑色巨型金屬箭體,心中某種情緒不由自主冒了出來。
這股情緒來自於身份認同,來自過往十幾年的國民教育,耳熟能詳的歌聲從8人口中響起。
中間有人掏出背包中鮮豔旗幟在身前合力展開,星辰空間員工這時正舉起手機幫助這些人拍攝照片視頻。
另兩位海外遊客目光看向洋溢著激動自豪情緒的8名東秘人,他們滿臉羨慕。
曾幾何時,這樣的自豪隻出現在北美某國人臉上,可現在這樣的自豪轉移到了東秘。
瘦弱眼鏡男來自漢斯國,那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隻是航天方麵卻開始落後。
航天活動少有看到漢斯國所屬歐羅巴聯盟的身影,所以對於是東還是西享受這份自豪,他的感覺倒還好。
科普博主卻不同了,本身就是漂亮g人,他曾去過space x訪問,和馬斯克本人甚至交流過。
曾經,他以為可迴收火箭技術第一名的頭銜肯定屬於space x,願望卻落空了。
gopro鏡頭下的旗幟並不是白頭鷹,鏡頭下放聲高歌的人黑發黑瞳黃皮膚。
心中略微感歎,作為專業科普博主的職業素養,他很快變幻情緒,將鏡頭轉向倒計時指示牌。
“我的航天迷們,距離蛟龍號發射剩下40分鍾了,在這40分鍾裏,讓我通過高倍鏡頭帶大家看看不遠處發射場內的建築...”
隔壁技術人員觀看區,本來在各自低聲交流等待火箭發射的科學家們,聽到從隔壁傳過來的歌聲,他們自豪的同時,內心也有些慚愧。
因為這份自豪不是來自他們的技術成果,他們寄予厚望的cz係列火箭現在已經暫停後續生產計劃。
而他們來此處的目的正是為了學習星辰空間的先進技術,用這些技術賦予cz係列火箭新的活力。
科學家們內心憋著一股氣,伴隨著耳邊歌聲,這股氣持續發酵,之前那些關於技術的討論再次變得激烈。
“大家好,蛟龍號發射任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我們林總今天未能到現場,可考慮到今天有如此多的技術專家還有幸運遊客來到現場,他錄了一段視頻想表示他的熱情,歡迎大家到現場關注蛟龍號發射,感謝大家持續關注星辰空間。大家注意看牆邊的顯示屏。”
順著星辰空間員工手指方向,在場所有人注意到觀看區半開放的牆上掛著不少顯示器。
顯示器此時已經亮起,林濤穿著整齊的身影出現在畫麵中,看背景這個視頻應該是在某個實驗室內錄製的。
“大家好,抱歉不能在現場同大家一起觀看此次蛟龍號發射,感謝大家到現場支持。
蛟龍號現在已經成為東秘最便捷的地外載荷發射係統,他們都說這是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我也認可。
但我想說的是,與深邃無比的太空相比,我們藍星母親太渺小了,太空無比巨大,星辰空間隻是一家民營企業,我們能做的很少,要想真正帶動人類文明進步發展,需要更多力量參與進來。
現場航天科技人員應該大多都是東秘航天協會成員單位的,希望大家不要隻看到蛟龍號此刻的成功,我更希望大家能夠站在星辰空間身側,月球、火星、太陽係都在等待我們去探索。
還有在場的10名遊客,歡迎你們到星辰空間發射場,希望你們滿意公司安排的行程,好好享受蛟龍號發射場麵。
今天發射載荷中有兩顆低軌通信衛星試驗星,此衛星是為了驗證後續巨型通信星座項目星雲發射,希望大家可以多關注下星雲項目,這是一項給所有人提供通信便利的項目。
感謝大家。”
視頻到這裏播放結束,顯示器息屏關閉。
觀看區響起掌聲,這掌聲獻給不在場的林濤和星辰空間。
科技人員還矜持一些,10名遊客則分外熱情。
科普博主將剛才的內容統統拍攝下來,因為林濤視頻有英文字幕,他明白林濤所說內容的價值。
雖然林濤屬於東秘,可這一刻,作為一個漂亮g人,他依然能夠感受到林濤對於太空的執著。
月球、火星、太陽係,無比浩瀚的太空寬廣巨大,星辰空間雖然現在站在了藍星運載火箭技術之巔,可對於浩瀚太空,星辰空間還是太小了。
隻有全人類共同努力,探索、開發太空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必須承認,夥計們,這個叫林濤的年輕家夥說的非常有道理,太空無比巨大,需要我們共同探索,加油,航天科學人,加油,馬斯克。”
這段時間實際上就是林濤剛剛才錄製的,此時他正在實驗室嚐試研製複合電推進係統。
還是星辰提醒,他才想起今天有蛟龍號發射任務,還有就是之前抽獎獲得名額的遊客今天到現場參觀。
重新調出發射任務詳細說明觀看,林濤腦海中隻記住了一個事情。
星雲項目測試星正式發射進行測試,這樣關鍵的事情他竟然差點忽略了。
林濤拍了拍腦袋,將思維短暫從電推進方案研製中抽出來。
簡短錄了視頻,林濤通過星辰調出蛟龍號發射任務狀態監測數據。
除了星辰空間的項目,其他那些衛星載荷在林濤現在看來隻能算是商業訂單。
反正失敗可能性極低,所以沒有必要浪費心思時間關注,
星辰空間自有項目則不同,直接關係到內部項目進程,就像這兩顆測試星將直接關係到星雲項目開始建設時間。
麵前電腦屏幕上展示著蛟龍號j01005狀態數據。
隨著赤火發動機數據變化,林濤知道火箭正式點火起飛了。
從實驗室出來,林濤迴到辦公室給自己倒了一杯清水,坐迴辦公桌前。
麵前顯示器上仍然展示著蛟龍號數據。
此時火箭剛剛經過最大動壓點,眼看就要到火箭一二級分離時刻。
辦公室安靜異常,隻有旁邊裝飾鍾表秒針轉動的嘀嗒聲。
林濤臉上表情沒有一絲變化,顯示屏上數據顯示一切都在正常範圍內,發射任務一切正常。
過了許久,林濤手中水杯空了,他將水杯放在桌麵。
“星辰,調取展示兩顆測試星狀態數據展示。”
“請稍等。”
“已調取完成。”
林濤仔細對比屏幕上的衛星狀態數據,軌道數據ok,符合預期。
林濤最關心的是衛星運行數據,等到確認衛星開始進入展開程序,他目光認真了幾分。
‘太陽翼展開看著沒問題。’
‘調姿係統正在工作,調整姿態使太陽翼轉向太陽方向。’
‘電推進係統正在工作,推力數據有些低了,是哪裏的問題呢?’
林濤看著屏幕上的數據,雖然不是一帆風順,可整體看來問題仍然可控。
現在隻等衛星飛行到東秘上空後進行數據傳輸測試,這是整個衛星最關鍵部分。
星辰空間在長安廠區和文昌發射場分別建立了兩處衛星數據地麵接收站。
說是地麵接收站,實際上就是兩台簡單的衛星數據發射接收終端。
因為是測試設備,外貌自然也就不那麽美觀了,如同兩口金屬大鍋朝向天空,兩台設備由星辰空間員工分別維護,此時已經在兩地展開,靜待衛星飛掠上空。
林濤也在等待,衛星沿著軌道環繞藍星一圈用時1小時27分鍾。
看著屏幕上計算出的時間,18分鍾後衛星將掠過上空。
這點時間林濤還是可以等一等的。
重新打開通信衛星電推進係統運行狀態數據,林濤檢查起完整數據,嚐試發現電推進推力降低的原因。
雖然說降低幅度隻有7%左右,但這也是林濤不能接受的。
2牛推力減少7%好似不多,可要換算為衛星整個生命周期的燃料消耗,那影響就比較大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林濤對著數據研究時,星辰空間官網發布了蛟龍號j01005首次任務圓滿完成。
一級箭體已經安全降落在著陸場,此時正通過發射場內部軌道將箭體運送到裝配中心進行全係統檢測,為後續任務做準備。
星辰空間官博發布的視頻中,包含了此次發射任務完整視頻的快剪。
觀看視頻的人除了可以看到蛟龍號發射和迴收的壯觀,同樣他們也看到了那10名幸運兒觀眾。
站在火箭發射任務計時牌下,10人拍了一張合照,手裏還舉著此次蛟龍號發射任務的專有徽章。
一條條羨慕的迴複出現在評論區,更多的人則開口詢問下一次抽獎是什麽時候。
麵對網友們的熱情提問,星辰空間沒有讓大家失望。
一條關於蛟龍號發射觀看的說明微博發了出來。
「星辰空間文昌發射場文旅區域開發建設項目說明」
今天是蛟龍號再一次發射的日子,與過去幾次發射任務不同,發射場室外觀光區有不少人在這裏。
這些人中,除了航天領域相關人士,還有10個人的團隊比較醒目。
在星辰空間現場指揮人員引導下,這些人從遠處停車場列隊過來。
不遠處發射場中忙碌的景象,讓初次看到蛟龍號的他們不時發出驚唿。
“那便是有兩座發射塔架嗎?”
“是的,用於蛟龍號發射的塔架共建了兩座,這兩座將專門用於蛟龍號發射任務。”
旁邊帶隊引導的員工微笑耐心向這些幸運兒解釋。
10人是通過微博抽獎獲得現場觀看資格的遊客。
過去幾天,10人分別從不同地區來到文昌。
享受了星辰空間安排的一晚星級酒店待遇,今天被大巴車拉到發射場,見證此次旅程最關鍵的部分,蛟龍號j01005第一次發射任務。
每人舉起手中手機拍攝視頻,記錄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人群中有兩位外國麵貌年輕人表現與其他人有差異。
其中一位年紀明顯小一些,一個身高1米8左右的瘦弱眼鏡男孩。
為了照顧兩位母語英語的年輕人,星辰空間專門給兩位安排了一位外語水平過關的員工陪同。
瘦弱眼鏡男,是一名大學生,對於航天有極度熱情的他,之前就一直關注著蛟龍號動態。
直到那一次看到林濤在直播間發言引起網友轟動,他好奇之下通過翻譯軟件知道林濤是要在東秘社交平台,抽取蛟龍號發射現場觀看資格。
不會東秘語言的他,立馬找人注冊賬號參與抽獎。
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他,然後他就出現了這裏。
帶著滿腔的激動,他不時指著周圍看到的事物諮詢旁邊的帶隊員工。
與他不同,另一位來自海外的幸運兒是一科普博主,對方此時正舉著gopro微型攝像機持續拍攝記錄著一路上的見聞。
“夥計們,看遠處,你們看到了嗎?左邊發射塔架上樹立的黑色火箭!”
“看著真棒,不是嗎?那就是jiao-long,也就是巨龍號,一會這發火箭將在我眼前發射,幾分鍾後,它將又降落在不遠處著陸場。”
“夥計們,你們看到視頻應該是在明天,今天素材拍攝完畢,我晚上就會剪輯,放心吧,我比你們還激動!”
科普博主伸出另一隻手臂放在鏡頭下,語氣誇張。
“各位請看,我汗毛都豎起來了,想到那個大家夥一會要在我麵前升空,哇!上帝啊!這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
星辰空間工作人員已經習慣了這批人從未停歇的熱情,保持著專業笑容不時迴應這些遊客的問題。
此次蛟龍號發射時間是在上午10點13分,觀看區一旁的led指示牌上正顯示著距離發射的剩餘時間。
‘-t 00:47:27’
距離火箭發射還有47分鍾,可觀看區早已人滿為患。
遊客被安排在觀看區一側,與東秘航天科技人員分隔開。
科技人員過來觀看蛟龍號發射已經成為一項東秘航天人必須完成的項目。
通過觀看蛟龍號發射迴收過程,明確航天活動發展新方向,激發單位員工工作熱情,這在東秘航天係統內部已經成為共識。
除了這個目的,實際上來此處的人中有不少技術專家,他們過來目的就更簡單,那就是肉眼審視蛟龍號飛行過程,與從星辰空間獲取的火箭垂直迴收技術比照驗證,在心中建立一個客觀真實的技術視角。
由於遊客區和技術人員區域分隔開,這幾名遊客並不清楚厚實牆體另外一邊是哪些人。
10人中的東秘人看著遠處黑色巨型金屬箭體,心中某種情緒不由自主冒了出來。
這股情緒來自於身份認同,來自過往十幾年的國民教育,耳熟能詳的歌聲從8人口中響起。
中間有人掏出背包中鮮豔旗幟在身前合力展開,星辰空間員工這時正舉起手機幫助這些人拍攝照片視頻。
另兩位海外遊客目光看向洋溢著激動自豪情緒的8名東秘人,他們滿臉羨慕。
曾幾何時,這樣的自豪隻出現在北美某國人臉上,可現在這樣的自豪轉移到了東秘。
瘦弱眼鏡男來自漢斯國,那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隻是航天方麵卻開始落後。
航天活動少有看到漢斯國所屬歐羅巴聯盟的身影,所以對於是東還是西享受這份自豪,他的感覺倒還好。
科普博主卻不同了,本身就是漂亮g人,他曾去過space x訪問,和馬斯克本人甚至交流過。
曾經,他以為可迴收火箭技術第一名的頭銜肯定屬於space x,願望卻落空了。
gopro鏡頭下的旗幟並不是白頭鷹,鏡頭下放聲高歌的人黑發黑瞳黃皮膚。
心中略微感歎,作為專業科普博主的職業素養,他很快變幻情緒,將鏡頭轉向倒計時指示牌。
“我的航天迷們,距離蛟龍號發射剩下40分鍾了,在這40分鍾裏,讓我通過高倍鏡頭帶大家看看不遠處發射場內的建築...”
隔壁技術人員觀看區,本來在各自低聲交流等待火箭發射的科學家們,聽到從隔壁傳過來的歌聲,他們自豪的同時,內心也有些慚愧。
因為這份自豪不是來自他們的技術成果,他們寄予厚望的cz係列火箭現在已經暫停後續生產計劃。
而他們來此處的目的正是為了學習星辰空間的先進技術,用這些技術賦予cz係列火箭新的活力。
科學家們內心憋著一股氣,伴隨著耳邊歌聲,這股氣持續發酵,之前那些關於技術的討論再次變得激烈。
“大家好,蛟龍號發射任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我們林總今天未能到現場,可考慮到今天有如此多的技術專家還有幸運遊客來到現場,他錄了一段視頻想表示他的熱情,歡迎大家到現場關注蛟龍號發射,感謝大家持續關注星辰空間。大家注意看牆邊的顯示屏。”
順著星辰空間員工手指方向,在場所有人注意到觀看區半開放的牆上掛著不少顯示器。
顯示器此時已經亮起,林濤穿著整齊的身影出現在畫麵中,看背景這個視頻應該是在某個實驗室內錄製的。
“大家好,抱歉不能在現場同大家一起觀看此次蛟龍號發射,感謝大家到現場支持。
蛟龍號現在已經成為東秘最便捷的地外載荷發射係統,他們都說這是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我也認可。
但我想說的是,與深邃無比的太空相比,我們藍星母親太渺小了,太空無比巨大,星辰空間隻是一家民營企業,我們能做的很少,要想真正帶動人類文明進步發展,需要更多力量參與進來。
現場航天科技人員應該大多都是東秘航天協會成員單位的,希望大家不要隻看到蛟龍號此刻的成功,我更希望大家能夠站在星辰空間身側,月球、火星、太陽係都在等待我們去探索。
還有在場的10名遊客,歡迎你們到星辰空間發射場,希望你們滿意公司安排的行程,好好享受蛟龍號發射場麵。
今天發射載荷中有兩顆低軌通信衛星試驗星,此衛星是為了驗證後續巨型通信星座項目星雲發射,希望大家可以多關注下星雲項目,這是一項給所有人提供通信便利的項目。
感謝大家。”
視頻到這裏播放結束,顯示器息屏關閉。
觀看區響起掌聲,這掌聲獻給不在場的林濤和星辰空間。
科技人員還矜持一些,10名遊客則分外熱情。
科普博主將剛才的內容統統拍攝下來,因為林濤視頻有英文字幕,他明白林濤所說內容的價值。
雖然林濤屬於東秘,可這一刻,作為一個漂亮g人,他依然能夠感受到林濤對於太空的執著。
月球、火星、太陽係,無比浩瀚的太空寬廣巨大,星辰空間雖然現在站在了藍星運載火箭技術之巔,可對於浩瀚太空,星辰空間還是太小了。
隻有全人類共同努力,探索、開發太空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必須承認,夥計們,這個叫林濤的年輕家夥說的非常有道理,太空無比巨大,需要我們共同探索,加油,航天科學人,加油,馬斯克。”
這段時間實際上就是林濤剛剛才錄製的,此時他正在實驗室嚐試研製複合電推進係統。
還是星辰提醒,他才想起今天有蛟龍號發射任務,還有就是之前抽獎獲得名額的遊客今天到現場參觀。
重新調出發射任務詳細說明觀看,林濤腦海中隻記住了一個事情。
星雲項目測試星正式發射進行測試,這樣關鍵的事情他竟然差點忽略了。
林濤拍了拍腦袋,將思維短暫從電推進方案研製中抽出來。
簡短錄了視頻,林濤通過星辰調出蛟龍號發射任務狀態監測數據。
除了星辰空間的項目,其他那些衛星載荷在林濤現在看來隻能算是商業訂單。
反正失敗可能性極低,所以沒有必要浪費心思時間關注,
星辰空間自有項目則不同,直接關係到內部項目進程,就像這兩顆測試星將直接關係到星雲項目開始建設時間。
麵前電腦屏幕上展示著蛟龍號j01005狀態數據。
隨著赤火發動機數據變化,林濤知道火箭正式點火起飛了。
從實驗室出來,林濤迴到辦公室給自己倒了一杯清水,坐迴辦公桌前。
麵前顯示器上仍然展示著蛟龍號數據。
此時火箭剛剛經過最大動壓點,眼看就要到火箭一二級分離時刻。
辦公室安靜異常,隻有旁邊裝飾鍾表秒針轉動的嘀嗒聲。
林濤臉上表情沒有一絲變化,顯示屏上數據顯示一切都在正常範圍內,發射任務一切正常。
過了許久,林濤手中水杯空了,他將水杯放在桌麵。
“星辰,調取展示兩顆測試星狀態數據展示。”
“請稍等。”
“已調取完成。”
林濤仔細對比屏幕上的衛星狀態數據,軌道數據ok,符合預期。
林濤最關心的是衛星運行數據,等到確認衛星開始進入展開程序,他目光認真了幾分。
‘太陽翼展開看著沒問題。’
‘調姿係統正在工作,調整姿態使太陽翼轉向太陽方向。’
‘電推進係統正在工作,推力數據有些低了,是哪裏的問題呢?’
林濤看著屏幕上的數據,雖然不是一帆風順,可整體看來問題仍然可控。
現在隻等衛星飛行到東秘上空後進行數據傳輸測試,這是整個衛星最關鍵部分。
星辰空間在長安廠區和文昌發射場分別建立了兩處衛星數據地麵接收站。
說是地麵接收站,實際上就是兩台簡單的衛星數據發射接收終端。
因為是測試設備,外貌自然也就不那麽美觀了,如同兩口金屬大鍋朝向天空,兩台設備由星辰空間員工分別維護,此時已經在兩地展開,靜待衛星飛掠上空。
林濤也在等待,衛星沿著軌道環繞藍星一圈用時1小時27分鍾。
看著屏幕上計算出的時間,18分鍾後衛星將掠過上空。
這點時間林濤還是可以等一等的。
重新打開通信衛星電推進係統運行狀態數據,林濤檢查起完整數據,嚐試發現電推進推力降低的原因。
雖然說降低幅度隻有7%左右,但這也是林濤不能接受的。
2牛推力減少7%好似不多,可要換算為衛星整個生命周期的燃料消耗,那影響就比較大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林濤對著數據研究時,星辰空間官網發布了蛟龍號j01005首次任務圓滿完成。
一級箭體已經安全降落在著陸場,此時正通過發射場內部軌道將箭體運送到裝配中心進行全係統檢測,為後續任務做準備。
星辰空間官博發布的視頻中,包含了此次發射任務完整視頻的快剪。
觀看視頻的人除了可以看到蛟龍號發射和迴收的壯觀,同樣他們也看到了那10名幸運兒觀眾。
站在火箭發射任務計時牌下,10人拍了一張合照,手裏還舉著此次蛟龍號發射任務的專有徽章。
一條條羨慕的迴複出現在評論區,更多的人則開口詢問下一次抽獎是什麽時候。
麵對網友們的熱情提問,星辰空間沒有讓大家失望。
一條關於蛟龍號發射觀看的說明微博發了出來。
「星辰空間文昌發射場文旅區域開發建設項目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