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底第一次點亮科技星辰到現在,手機遊戲業務發展迅速,人工智能原始代碼也被林濤開發完成,這一切的成果自然帶來了科技能量的積累,隻是林濤腦海裏的科技星辰填充度隻有5%左右。


    思考許久之後,林濤想到了兩種可能,一是第一次點亮屬於是係統獎勵性質的,後續需要的能量數量才是點亮科技星辰所需的正常數量;


    二是科技加持係統每一次點亮星辰之後,下一次點亮星辰會需要更多的能量;


    雖然現在不清楚是哪一種,可是對於下一次點亮星辰所需要科技能量的規模林濤有了認識。


    隻靠科技研發很明顯是無法滿足點亮星辰所需的能量規模,隻有主動過去用技術帶動產業升級,影響大量人群獲取科技能量反饋,這才是當前最適合的選擇。


    在星辰科技和網易遊戲合作確定之後,星辰科技內部除了和對方的團隊開始對接之外,鄭東團隊在做語言知識庫項目的啟動工作,林濤自己也沒有閑著。


    他開始接觸了解圖像識別的前沿知識,現今ai行業的大部分團隊都聚焦於圖像識別技術的實踐應用。


    在林濤看來人工智能就如同人類小孩一般,初生時隻能依靠本能,對所接觸到的一切沒有概念和判斷,此時隻能使用五感認識世界,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發育完善,慢慢有能力去學習語言等人類文明成果。


    基於以上認識,林濤決定在鄭東團隊第一階段任務完成之前,先完善圖像識別程序,將此程序作為人工智能認識分析世界的五感。


    林濤在研究了一段時間的圖像識別算法之後,他發現當前的圖像識別普遍使用的是深度學習中的“表示學習方法”,深度學習方法包括多個層,一般有5~20個分層,不同層會分析圖像中的不同抽象特征,例如物體邊緣存在位置、邊緣特征、局部邊緣的組合形態、組合層特征分析等。


    深度學習是使用這些層分析圖片原始數據進行特征表示,而後進行特征綜合分析,人工智能則不必如此,人工智能的核心決策層和自主學習能力決定了程序可以自己總結歸納記錄數據特征。


    那需要林濤負責的實際上就隻是圖像數據分析的部分,歸納總結的部分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完成。


    林濤計劃是先給人工智能程序配置外部程序去完成識別圖片的邏輯,此部分邏輯用於分辨圖片中的物體形狀、顏色、材質等特征。


    當人工智能可以做到對圖片中物體的分辨歸類之後,視頻數據的分析就是一個將任務實時化改動的事情,剔除掉音頻的話,視頻即為大量圖片幀的組合數據,將視頻解析為獨立的圖片幀進行連續解析即可。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當鄭東來找林濤討論語言知識庫的項目時,發現林濤對著電腦已經不再敲數學題,改為在電腦裏瀏覽他本人的自拍照片,全方位各種角度都有。


    直到某一次鄭東看到楊琳在辦公室給林濤拍照,而林濤站在前方凹各種造型,他實在忍不住吐槽道:


    “林濤,以前沒發現你小子這麽自戀?還讓楊琳大美女給你拍照,關鍵還360度無死角拍攝,壓榨員工終於讓你找到了新方式了,是吧?”


    聽到鄭東的吐槽,林濤表情有點尷尬,但因為對於照片取景角度有要求,他又不能自己完成,不然他也不會找楊琳幫忙。


    所以對於鄭東的挖苦,他隻能尷尬笑笑之後,讓楊琳先去工作,楊琳則偷偷笑了笑走出了辦公室。


    讓楊琳給自己拍照的目的,是讓人工智能在這個世界中分辨的第一個人類是自己。


    當然人工智能不會像某些動物一樣,出生第一眼看到誰,就把誰當作依靠這種事情。


    林濤之所以如此堅持,隻是自己的一點小私心罷了,自己創造的人工智能,總是想在程序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更多自己的印記。


    在收集了自己個各個角度的照片之後,林濤將這個圖片集命名是主人。


    在準備好了圖片素材之後,林濤開始了圖片識別模型的開發工作,先開發圖像數據探測工具。


    每一張圖片都是像素點的陣列集合,算法在分析圖片時,就是在分析這些像素點的色值數據。


    雖然人工智能程序技術層級很高,但當前程序還不能理解自然語言,無法直接加載相關論文了解分析相關知識,所以林濤沒有盲目地直接讓人工智能自主學習訓練圖片分析能力。


    在林濤忙著處理人工智能程序的事情時,11月匆匆走過,時間來到12月。


    林濤昨天收到了學校輔導員發過來的地質學專業的考試安排,一周之後陸續開始本專業課的考試。


    昨天收到導員的消息時,林濤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是一個在讀大學生,最近無論是和網易的談判還是工作都讓他忘了自己學生的身份。


    為了不在後麵的考試中掛科丟人,林濤重新拿起了專業書籍,他需要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完成15門課程的考試準備。


    雖然無奈,但林濤還是每天勻出一個小時用來學習專業課程。


    現在林濤的記憶力和邏輯能力與去年相比,進步的不止是一星半點,他自認一周的時間完成專業課的學習,足矣應付考試。


    中午的時間,往常這些時間他會在飯後休息一個小時,現在被林濤用來翻閱專業書籍。


    林濤自己一直是不重視專業知識的,可當他翻閱書本時,他發現書本裏的知識其實挺有趣的,科學家從現在勘探的地層特征去分析幾十億年之前的地質運動和氣候特征,使用這些分析之後的數據支撐了很多產業的發展。


    甚至在這些岩石裏可能會發現某些恐龍時代的化石,以前那個時代裏盛極一時的恐龍,最後還是泯滅在時間的長河裏。


    林濤自問人類是否會泯滅於時間的長河呢?假使如同科學家推測的恐龍滅絕是因為天外隕石撞擊,將人類放置換為恐龍的角色,應該也不能免於滅絕的結果吧。


    地球是恐龍的家園,也是人類的家園,恐龍會因為家園環境變化滅絕,人類也是。


    人類所掌握的,可以規避此類危機的力量就是科技,隻不過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能支持自己在地球搖籃外生活,而他自己掌握的科技加持係統,才是鄭哥人類超脫的力量源泉。


    阿爾法文明送過來的科技加持係統,是自己上升的機會,也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大國科技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二五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二五兩並收藏我的大國科技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