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全球富豪榜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 作者:中原三寸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7章 全球富豪榜
杜琦峰此時雖然功力尚未大成,但是執導《非常人販》這樣的係列電影,已經足夠了。
有徐科前麵兩部奠定影片基調,再加上杜琦峰自己對黑幫電影,有別於其他人的理解,能夠保障《非常人販3》的質量。
徐科被李阿傑撇下,轉頭就被趙方林欽點為《生化危機》大電影的總負責人。
趙方林一開始,是要把《古墓麗影》和《生化危機》同時立項的。
但是,《古墓麗影》找到了大哥成這個合適的操盤手,《生化危機》卻沒有合適人選。
現在,《古墓麗影1》都已經拍攝完成並全球上映,取得輝煌的票房成功了,《生化危機》卻還沒有什麽頭緒。
徐科號稱“徐老怪”,導演風格多變,是港島導演中,拍攝《生化危機》的最好人選。
徐科對拍攝《生化危機》,也十分感興趣。
除了對《生化危機》這個雜糅了動作、驚悚、科幻等多個元素的電影感興趣,還因為趙方林給《生化危機》開出來的製片費。
原時空,《生化危機》是在2001年拍攝,第一部的製片成本是3300萬美刀。
趙方林為了讓這版《生化危機》一炮而紅,直接給出了5000萬美刀的製片費,其中有2000萬美刀,用於後期製作。
《生化危機》作為一部科幻片,特效的呈現,是影片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
徐科是港島電影中,最先嚐試特效鏡頭,早在1983年,就在奇幻武俠片《新蜀山劍俠》,運用到了特效鏡頭,並且是從米國,專門請來《星球大戰》特效製作團隊。
港島電影圈,雖然號稱“東方好萊塢”,但是在拍攝電影的類型上,遠不如真正的好萊塢豐富。
港島電影,在60、70年代,是以武俠片著稱。
到了80年代,由李小龍引領的現代功夫片,開始盛行,最紅的是“七小福”,“七小福”的大師兄洪金寶,成為第一代影壇“大哥”。
大哥成的電影,也屬於這個範疇。
然後就是發哥和白鴿吳合作的《英雄本色》,開創了港島影壇的槍戰片時代。
發哥又憑借一部《賭神》,開創了港島影壇的賭片類型。
到了90年代,最流行的,自然就是星爺創新並發揚光大的無厘頭喜劇片了。
港島電影,可能是因為地方太小,市場容量有限,始終沒有開發出戰爭片、科幻片等投資巨大的影片類型。
杜琦峰在1993年,拍了一部《東方三俠》,模仿的是米國的超級英雄片,應該屬於科幻片的範疇,票房慘敗。
遍數港島影壇幾十年,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科幻片。
甚至連奇幻片,受限於製片成本,也多是《倩女幽魂》那個類型的。
徐科一直都有拍科幻、奇幻大批的夢想。
在被趙方林找來,與李阿傑合作《非常人販》之前,徐科拍攝了一部奇幻愛情片《青蛇》,影片拍得非常好,但是在特效鏡頭製作上,卻一言難盡。
原時空,徐科在2001年,還會拍攝一部《蜀山傳》,這部影片運用了超過1600個特效鏡頭,創造了港島電影之最。
在2001年,《蜀山傳》製片成本,達到了1億港幣,在港島電影圈,已經算非常高了。
正是在這樣的製片成本的加持下,《蜀山傳》才能貢獻驚人的視覺效果。
但是,《蜀山傳》的1億港島製片成本,和《生化危機1》5000萬美刀製片成本比起來,就算不了什麽了。
5000萬美刀,折合成港幣,就是3.9億,不計算通貨膨脹,也足足是《蜀山傳》的4倍。
徐科前麵拍《非常人販》,製片成本達到了3000萬美刀,已經相當多了。
現在,麵對《生化危機1》5000萬美刀的製片成本,可以說是從來沒有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其中,有150萬美刀,是徐科的導演片酬。
徐科憑借兩部《非常人販》,在好萊塢已經打響名聲,在趙方林找他拍《生化危機》之前,他已經接到了多個好萊塢製片公司的劇本。
但那些劇本,基本都是小製作b級片,製片成本沒有超過1000萬美刀的。
其實,港島電影,要是放在好萊塢,應該都屬於b級片——拍攝時間短、製作成本低、布景簡陋、道具粗糙、缺乏質感、品質不高。
港島電影圈現在一年成產出三四百部影片,80%都是粗製濫造的小製作,真正的精品屈指可數。
以港島導演螺螄殼裏做道場的本事,其實去好萊塢拍b級片,大有前途。
徐科當然不願意隻做b級片導演,前麵的兩部《非常人販》,製片成本都在3000萬美刀以上,在現如今的好萊塢,已經能摸到大製作的門檻了。
徐科在兩部《非常人販》中,雖然都是拿導演片酬,沒有票房分紅,但是執掌過製片成本3000萬美刀以上的劇組,讓他調迴來去拍b級片,徐科咽不下這口氣。
趙方林帶著《生化危機1》項目找過來,徐科沒有任何猶豫,就接下來了。
在《生化危機1》裏,徐科除了150萬美刀的片酬,還有5%的全球票房淨利潤分紅。
以徐科目前在世界影壇的地位、影響力,還不足以拿全球票房分紅的,這5%的全球票房淨利潤,是趙方林為了讓他在這部《生化危機1》裏盡心盡力,才開出的額外獎勵條款。
趙方林拍《生化危機》,和拍《古墓麗影》一樣,最看重的並不是電影票房,而是為了賣遊戲。
《古墓麗影1》的全球票房,大賣了3.74億美刀,淨利潤高達1億美刀,已經算是大賺了。
但是,在《古墓麗影1》熱映的同時,同步上市的《古墓麗影》遊戲第三輯,熱銷了1000萬張,銷售總收入高達10億美刀,淨利潤高達7億美刀。
與賣遊戲光碟的收益相比,電影票房上的收益,完全是小意思。
萬林遊戲現在的兩大王牌,一個是《古墓麗影》,另一個正是《生化危機》。
趙方林相信,有電影作為宣傳手段,《生化危機》的遊戲光碟,也會迎來銷量爆發。
賣遊戲光碟的利潤,可要比拍電影多多了。
徐科接下《生化危機》項目,一邊讓自己的團隊,在港島布景,《生化危機》的室內戲份,會安排在港島拍攝。
徐科自己,則在製片人施女士的陪伴下,前往好萊塢,為《生化危機》選角。
《生化危機》和《古墓麗影》一樣,都是純正的好萊塢電影,導演可以用港島的,演員必須要是好萊塢的。
原版《生化危機》的女主角,是米拉·喬沃維奇,她此時雖然才年僅20歲,但已經在好萊塢,有六七年的表演經驗了。
趙方林沒有指定她,做《生化危機》的女主角,充分相信徐科挑選演員的眼光。
好萊塢作為世界電影的中心,別的沒有,就是俊男靚女多,像米拉·喬沃維奇這樣的女演員,一抓一大把。
和把《古墓麗影》交給大哥成一樣,把《生化危機》交給徐科之後,趙方林就完全放手,隻偶爾問一下拍攝進度,不幹涉劇組的任何工作。
之所以如此,是趙方林實在是太忙了。
他現在是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另外在內地、港島、倫敦,還有其他業務。
每天單是看各個公司的報表,就要用好幾個小時,這還是讓下麵的秘書班子,對幾家公司遞交上來的報表,進行過了初步篩選,要不然他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全用在看報表上都不夠。
趙方林現在出行,身邊除了三明三暗六位保鏢,還有十來位助理。
這些助理負責幫趙方林對接各個公司,趙方林對執掌的幾家上市公司,以及神話玩具公司、百強唱片、倫敦製作公司的業務,臨時有什麽想法,會先通過助理傳達。
等下麵的人在業務上做出了眉目,才有機會麵對麵向趙方林匯報。
好在,tvb這邊有幹媽周書亦,華星唱片那邊有陳丹尼、王靜文、陳伊森的經紀人陳家穎,她們兩個既有能力,又可以信任,幫趙方林分擔了許多。
邵氏電影公司、青鳥科技、萬林遊戲、鴻鵠科技方麵,趙方林重金聘請了職業經理人,幫忙打理。
神話玩具公司、百強唱片京城分部、倫敦製作公司,也都有職業經理人代為打理。
在鴻鵠科技上市,萬林遊戲股價大漲的情況下,截止到1996年5月,趙方林的公開身家,已經超過450億港幣。
1996年初評選的港島十大富豪,排名榜首的李老,身家的100多億美刀,也就是近800億港幣。
排名第二的李超人,身家是600億港幣。
趙方林現在的身家,在港島十大富豪中,可以坐五往四,在全球富豪榜中,也能躋身前100名了。
隨著《古墓麗影》遊戲光碟大賣,等到萬林遊戲第三季度財報披露之後,萬林遊戲的股價,還會繼續大漲,趙方林作為萬林遊戲的最大股東,身家自然也會跟著上漲。
1996年,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的比爾·蓋茨,身家是270億美刀。
趙方林與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明年是1997年,港島即將迴歸祖國懷抱,普天同慶。
趙方林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1997年,成功港島首富!
並躋身全球富豪榜前10名!
1996年,全球富豪榜前10名的門檻,是90億美刀。
明年的門檻可能會提高到100億美刀。
趙方林現在450億港幣的身家,折合成美刀,大約是58億美刀,差距比較大,需要多多努力。
當然,趙方林450億港幣的身家,計算的隻是6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市值,並沒有把他的所有資產都計算在內。
若是加上那些隱形資產的話,趙方林現在的身家,應該超過了80億美刀。
單是神話玩具公司,若是在港股上市的話,以它這幾年的業績表現,市值不會低於50億港幣。
百強唱片京城分部的業務,若是被計算在華星唱片的上市公司業務範疇之內,至少能給華星唱片,增加20億港幣市值。
倫敦製作公司現在也在策劃上市,擁有《百萬富翁》、《荒野求生》、《我愛記歌詞》等多檔熱門綜藝,尤其是剛推出的《英國達人秀》,令倫敦製作公司,在同類公司中,獨占鼇頭。
按照專業機構的評估,倫敦製作公司若是能夠在倫敦股市掛牌,市值非常有希望達到10億英鎊。
趙方林對倫敦製作公司的期待,倒是沒有那麽高,因為專業機構對它的估值,是把《達人秀》、《百萬富翁》等節目的版權,都歸屬在倫敦製作公司名下。
而實際上,那些熱播綜藝的版權,並不在倫敦製作公司名下,而是由設置在開曼群島的版權公司掌握。
倫敦製作公司雖然承擔了分銷版權的職責,但也是要從版權公司那裏,購買節目版權,製作公司每年20%的收入,要用來支付版權費。
倫敦製作公司不掌握那些熱播綜藝節目的版權,市值會大受影響,趙方林估計,能有5億英鎊,已經非常好了。
5億英鎊也不少,折合成港幣,就是50億。
另外,版權公司這些年收取的版權費,趙方林都投在美股市場,買了微軟、蘋果的股票,現在這部分股票的價值,也有5億多美刀。
龍輝基金當初成立的時候,趙方林和大哥成、梅安蒂約定,能從基金投資盈利中,抽取10%的分紅。
這個分紅比例雖然不高,但是龍輝基金從一開始的1億港幣本金,成長到現在,資金池超過了50億港幣,趙方林單靠那10%的分紅,也能占有4個多億港幣。
另外,已經建成投產,並且在持續擴大生產規模的蠟嘴雀電子科技,因為要持續大手筆的投入,用於新產品的研發,所以現在的財報,還在巨額虧損之中。
蠟嘴雀電子科技,是1994年上半年立項開工建設的,過去兩年,趙方林累積投入了二三十億港幣。
青鳥科技這兩年的盈利,全都投了進去,還不夠,又把鴻鵠科技海外銷售迴籠的資金,投入進去一部分。
盡管尚未開始盈利,但是蠟嘴雀電子科技,現在的估值,也已經超過了100億港幣。
不過,港島的富豪,都和趙方林一樣,除了表麵身家,還有大量隱形資產。
所以,身家這個東西,不能細算。
杜琦峰此時雖然功力尚未大成,但是執導《非常人販》這樣的係列電影,已經足夠了。
有徐科前麵兩部奠定影片基調,再加上杜琦峰自己對黑幫電影,有別於其他人的理解,能夠保障《非常人販3》的質量。
徐科被李阿傑撇下,轉頭就被趙方林欽點為《生化危機》大電影的總負責人。
趙方林一開始,是要把《古墓麗影》和《生化危機》同時立項的。
但是,《古墓麗影》找到了大哥成這個合適的操盤手,《生化危機》卻沒有合適人選。
現在,《古墓麗影1》都已經拍攝完成並全球上映,取得輝煌的票房成功了,《生化危機》卻還沒有什麽頭緒。
徐科號稱“徐老怪”,導演風格多變,是港島導演中,拍攝《生化危機》的最好人選。
徐科對拍攝《生化危機》,也十分感興趣。
除了對《生化危機》這個雜糅了動作、驚悚、科幻等多個元素的電影感興趣,還因為趙方林給《生化危機》開出來的製片費。
原時空,《生化危機》是在2001年拍攝,第一部的製片成本是3300萬美刀。
趙方林為了讓這版《生化危機》一炮而紅,直接給出了5000萬美刀的製片費,其中有2000萬美刀,用於後期製作。
《生化危機》作為一部科幻片,特效的呈現,是影片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
徐科是港島電影中,最先嚐試特效鏡頭,早在1983年,就在奇幻武俠片《新蜀山劍俠》,運用到了特效鏡頭,並且是從米國,專門請來《星球大戰》特效製作團隊。
港島電影圈,雖然號稱“東方好萊塢”,但是在拍攝電影的類型上,遠不如真正的好萊塢豐富。
港島電影,在60、70年代,是以武俠片著稱。
到了80年代,由李小龍引領的現代功夫片,開始盛行,最紅的是“七小福”,“七小福”的大師兄洪金寶,成為第一代影壇“大哥”。
大哥成的電影,也屬於這個範疇。
然後就是發哥和白鴿吳合作的《英雄本色》,開創了港島影壇的槍戰片時代。
發哥又憑借一部《賭神》,開創了港島影壇的賭片類型。
到了90年代,最流行的,自然就是星爺創新並發揚光大的無厘頭喜劇片了。
港島電影,可能是因為地方太小,市場容量有限,始終沒有開發出戰爭片、科幻片等投資巨大的影片類型。
杜琦峰在1993年,拍了一部《東方三俠》,模仿的是米國的超級英雄片,應該屬於科幻片的範疇,票房慘敗。
遍數港島影壇幾十年,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科幻片。
甚至連奇幻片,受限於製片成本,也多是《倩女幽魂》那個類型的。
徐科一直都有拍科幻、奇幻大批的夢想。
在被趙方林找來,與李阿傑合作《非常人販》之前,徐科拍攝了一部奇幻愛情片《青蛇》,影片拍得非常好,但是在特效鏡頭製作上,卻一言難盡。
原時空,徐科在2001年,還會拍攝一部《蜀山傳》,這部影片運用了超過1600個特效鏡頭,創造了港島電影之最。
在2001年,《蜀山傳》製片成本,達到了1億港幣,在港島電影圈,已經算非常高了。
正是在這樣的製片成本的加持下,《蜀山傳》才能貢獻驚人的視覺效果。
但是,《蜀山傳》的1億港島製片成本,和《生化危機1》5000萬美刀製片成本比起來,就算不了什麽了。
5000萬美刀,折合成港幣,就是3.9億,不計算通貨膨脹,也足足是《蜀山傳》的4倍。
徐科前麵拍《非常人販》,製片成本達到了3000萬美刀,已經相當多了。
現在,麵對《生化危機1》5000萬美刀的製片成本,可以說是從來沒有打過這麽富裕的仗!
其中,有150萬美刀,是徐科的導演片酬。
徐科憑借兩部《非常人販》,在好萊塢已經打響名聲,在趙方林找他拍《生化危機》之前,他已經接到了多個好萊塢製片公司的劇本。
但那些劇本,基本都是小製作b級片,製片成本沒有超過1000萬美刀的。
其實,港島電影,要是放在好萊塢,應該都屬於b級片——拍攝時間短、製作成本低、布景簡陋、道具粗糙、缺乏質感、品質不高。
港島電影圈現在一年成產出三四百部影片,80%都是粗製濫造的小製作,真正的精品屈指可數。
以港島導演螺螄殼裏做道場的本事,其實去好萊塢拍b級片,大有前途。
徐科當然不願意隻做b級片導演,前麵的兩部《非常人販》,製片成本都在3000萬美刀以上,在現如今的好萊塢,已經能摸到大製作的門檻了。
徐科在兩部《非常人販》中,雖然都是拿導演片酬,沒有票房分紅,但是執掌過製片成本3000萬美刀以上的劇組,讓他調迴來去拍b級片,徐科咽不下這口氣。
趙方林帶著《生化危機1》項目找過來,徐科沒有任何猶豫,就接下來了。
在《生化危機1》裏,徐科除了150萬美刀的片酬,還有5%的全球票房淨利潤分紅。
以徐科目前在世界影壇的地位、影響力,還不足以拿全球票房分紅的,這5%的全球票房淨利潤,是趙方林為了讓他在這部《生化危機1》裏盡心盡力,才開出的額外獎勵條款。
趙方林拍《生化危機》,和拍《古墓麗影》一樣,最看重的並不是電影票房,而是為了賣遊戲。
《古墓麗影1》的全球票房,大賣了3.74億美刀,淨利潤高達1億美刀,已經算是大賺了。
但是,在《古墓麗影1》熱映的同時,同步上市的《古墓麗影》遊戲第三輯,熱銷了1000萬張,銷售總收入高達10億美刀,淨利潤高達7億美刀。
與賣遊戲光碟的收益相比,電影票房上的收益,完全是小意思。
萬林遊戲現在的兩大王牌,一個是《古墓麗影》,另一個正是《生化危機》。
趙方林相信,有電影作為宣傳手段,《生化危機》的遊戲光碟,也會迎來銷量爆發。
賣遊戲光碟的利潤,可要比拍電影多多了。
徐科接下《生化危機》項目,一邊讓自己的團隊,在港島布景,《生化危機》的室內戲份,會安排在港島拍攝。
徐科自己,則在製片人施女士的陪伴下,前往好萊塢,為《生化危機》選角。
《生化危機》和《古墓麗影》一樣,都是純正的好萊塢電影,導演可以用港島的,演員必須要是好萊塢的。
原版《生化危機》的女主角,是米拉·喬沃維奇,她此時雖然才年僅20歲,但已經在好萊塢,有六七年的表演經驗了。
趙方林沒有指定她,做《生化危機》的女主角,充分相信徐科挑選演員的眼光。
好萊塢作為世界電影的中心,別的沒有,就是俊男靚女多,像米拉·喬沃維奇這樣的女演員,一抓一大把。
和把《古墓麗影》交給大哥成一樣,把《生化危機》交給徐科之後,趙方林就完全放手,隻偶爾問一下拍攝進度,不幹涉劇組的任何工作。
之所以如此,是趙方林實在是太忙了。
他現在是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另外在內地、港島、倫敦,還有其他業務。
每天單是看各個公司的報表,就要用好幾個小時,這還是讓下麵的秘書班子,對幾家公司遞交上來的報表,進行過了初步篩選,要不然他把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全用在看報表上都不夠。
趙方林現在出行,身邊除了三明三暗六位保鏢,還有十來位助理。
這些助理負責幫趙方林對接各個公司,趙方林對執掌的幾家上市公司,以及神話玩具公司、百強唱片、倫敦製作公司的業務,臨時有什麽想法,會先通過助理傳達。
等下麵的人在業務上做出了眉目,才有機會麵對麵向趙方林匯報。
好在,tvb這邊有幹媽周書亦,華星唱片那邊有陳丹尼、王靜文、陳伊森的經紀人陳家穎,她們兩個既有能力,又可以信任,幫趙方林分擔了許多。
邵氏電影公司、青鳥科技、萬林遊戲、鴻鵠科技方麵,趙方林重金聘請了職業經理人,幫忙打理。
神話玩具公司、百強唱片京城分部、倫敦製作公司,也都有職業經理人代為打理。
在鴻鵠科技上市,萬林遊戲股價大漲的情況下,截止到1996年5月,趙方林的公開身家,已經超過450億港幣。
1996年初評選的港島十大富豪,排名榜首的李老,身家的100多億美刀,也就是近800億港幣。
排名第二的李超人,身家是600億港幣。
趙方林現在的身家,在港島十大富豪中,可以坐五往四,在全球富豪榜中,也能躋身前100名了。
隨著《古墓麗影》遊戲光碟大賣,等到萬林遊戲第三季度財報披露之後,萬林遊戲的股價,還會繼續大漲,趙方林作為萬林遊戲的最大股東,身家自然也會跟著上漲。
1996年,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的比爾·蓋茨,身家是270億美刀。
趙方林與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明年是1997年,港島即將迴歸祖國懷抱,普天同慶。
趙方林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1997年,成功港島首富!
並躋身全球富豪榜前10名!
1996年,全球富豪榜前10名的門檻,是90億美刀。
明年的門檻可能會提高到100億美刀。
趙方林現在450億港幣的身家,折合成美刀,大約是58億美刀,差距比較大,需要多多努力。
當然,趙方林450億港幣的身家,計算的隻是6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市值,並沒有把他的所有資產都計算在內。
若是加上那些隱形資產的話,趙方林現在的身家,應該超過了80億美刀。
單是神話玩具公司,若是在港股上市的話,以它這幾年的業績表現,市值不會低於50億港幣。
百強唱片京城分部的業務,若是被計算在華星唱片的上市公司業務範疇之內,至少能給華星唱片,增加20億港幣市值。
倫敦製作公司現在也在策劃上市,擁有《百萬富翁》、《荒野求生》、《我愛記歌詞》等多檔熱門綜藝,尤其是剛推出的《英國達人秀》,令倫敦製作公司,在同類公司中,獨占鼇頭。
按照專業機構的評估,倫敦製作公司若是能夠在倫敦股市掛牌,市值非常有希望達到10億英鎊。
趙方林對倫敦製作公司的期待,倒是沒有那麽高,因為專業機構對它的估值,是把《達人秀》、《百萬富翁》等節目的版權,都歸屬在倫敦製作公司名下。
而實際上,那些熱播綜藝的版權,並不在倫敦製作公司名下,而是由設置在開曼群島的版權公司掌握。
倫敦製作公司雖然承擔了分銷版權的職責,但也是要從版權公司那裏,購買節目版權,製作公司每年20%的收入,要用來支付版權費。
倫敦製作公司不掌握那些熱播綜藝節目的版權,市值會大受影響,趙方林估計,能有5億英鎊,已經非常好了。
5億英鎊也不少,折合成港幣,就是50億。
另外,版權公司這些年收取的版權費,趙方林都投在美股市場,買了微軟、蘋果的股票,現在這部分股票的價值,也有5億多美刀。
龍輝基金當初成立的時候,趙方林和大哥成、梅安蒂約定,能從基金投資盈利中,抽取10%的分紅。
這個分紅比例雖然不高,但是龍輝基金從一開始的1億港幣本金,成長到現在,資金池超過了50億港幣,趙方林單靠那10%的分紅,也能占有4個多億港幣。
另外,已經建成投產,並且在持續擴大生產規模的蠟嘴雀電子科技,因為要持續大手筆的投入,用於新產品的研發,所以現在的財報,還在巨額虧損之中。
蠟嘴雀電子科技,是1994年上半年立項開工建設的,過去兩年,趙方林累積投入了二三十億港幣。
青鳥科技這兩年的盈利,全都投了進去,還不夠,又把鴻鵠科技海外銷售迴籠的資金,投入進去一部分。
盡管尚未開始盈利,但是蠟嘴雀電子科技,現在的估值,也已經超過了100億港幣。
不過,港島的富豪,都和趙方林一樣,除了表麵身家,還有大量隱形資產。
所以,身家這個東西,不能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