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收購


    在趙方林看來,華國足球搞不好,首先是管理部門的問題。


    這一點,趙方林作為港島同胞,無力改變。


    現在,相關部門托關係找上來,請趙方林幫忙介紹英格蘭外教,並且透露出,最好能像施拉普納那樣,找個讚助商承擔外教的薪水。


    趙方林心中好笑,但是思前想後,沒有拒絕這個有點無理的要求。


    趙方林現在雖然是港島人,但是上輩子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華國足球能夠發展得好起來。


    現在既然力所能及,能幫華國足球做點事情,自然不會矯情。


    上一次,趙方林率領港島國奧隊,曆史性的挺進奧運會預選賽亞洲區的八強賽,已經在港島引起轟動,為他收獲了大量榮譽。


    這一次,率隊闖進奧運會決賽圈,再一次極大地提振了趙方林在港島的聲望。


    1993年,趙方林剛滿三十歲年紀,坐上港島足球總會主席的位置,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議。


    盡管那個時候,趙方林已經憑借在亞視、tvb的連番操作,身家倍增,躋身港島百大富豪榜,擁有競選港島足球總會主席的資格。


    但是,趙方林太年輕了。


    年輕,在很多方麵,是趙方林的優勢。


    但是這一次,卻成為他的劣勢。


    雖然港島足球在港島、在亞洲,並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地位,但是港島足球總會主席,卻算是港島上流社會的一張門票。


    尤其是,在港島商界擁有廣泛聲望的唐老,擔任著港島足球總會的永久名譽主席。


    誰能成為港島足球總會主席,就能和唐老拉上關係。


    唐老的身家,雖然在港島富豪中並不算特別多,甚至不在港島十大富豪之列,但是他卻是港島富豪中,心向祖國的代表,在港島和內地,都擁有崇高的聲望和地位。


    趙方林雖然沒什麽求到唐老的地方,但是和他拉好關係,卻有百利而無一弊。


    趙方林也正是在唐老的支持下,才順利當選港島足球總會主席。


    之後從內地選拔青年球員,入籍港島,幫助提升港島足球水平,也獲得了唐老的大力支持。


    現在,趙方林先是把英超聯賽冠軍球隊——水晶宮隊——請來港島,與港島球迷近距離接觸。


    又率領港島國奧隊,先是兵不血刃的殺進1996年亞洲杯決賽圈,現在又率隊獲得奧運會入場券。


    用事實證明了選擇趙方林擔任港島足球總會主席的正確!


    港島雖然早就是奧運會大家庭成員,但是體育人才匱乏,從未在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更不用說金牌。


    每次奧運會,港島的運動員,能夠獲得參賽資格,就已經是一種勝利。


    足球是影響力廣泛的世界第一運動。


    奧運會足球比賽的影響力,雖然和世界杯沒法比,但也是國際足壇的一項重要賽事。


    港島隊能夠獲得奧運會的參賽資格,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料。


    尤其是在華國國奧隊的對比,港島隊的成績就更顯難得。


    趙方林現在已經是港島十大富豪,娛樂產業第一人,坐擁六大上市公司。


    鴻鵠科技在萬林遊戲之後,也在港股主板成功掛牌。


    和總部設在港島的青鳥科技不同,鴻鵠科技的總部設在鵬城,創始人大股東雖然是趙方林這個港島人,是港資企業,但是屬地卻屬於內地。


    內地企業在港股上市,分兩種情況,一個是像鴻鵠科技這樣的私營公司,在港股市場上屬於紅籌股;另一個是內地的國有企業,在港股市場上有一個專屬名詞——h股。


    過去兩三年,有上百家內地企業在港股上市,是港股恆生指數突破萬大關,總市值突破1萬億大關的重要支撐。


    在內地企業大規模來港上市之前,港股市值總規模才三五千億港幣而已,市值過百億的上市公司隻有二三十家。


    截止到1996年3月底,港股市值總規模已經達到了1.7萬億,非常有希望在1997年來臨之前,突破2萬億大關。


    市值過百億的上市公司數量,也達到了八十多家。


    市值最高的長江實業,市值已經超過了1500億港幣。


    不過,長江實業的李超人,現在並不是港島首富,現任港島首富,是恆基兆業地產的李老,個人資產超過了100億美刀,也就是近800億港幣。


    趙方林在鴻鵠科技上市之前,名下的五家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是萬林遊戲,最新市值已經達到了260億港幣。


    排名第二的是tvb,最新市值為210億港幣。


    青鳥科技排名第三,最新市值,已經超過了150億港幣。


    華星唱片和邵氏電影公司的市值,都在百億港幣以下,華星唱片的最新市值是53億港幣,邵氏電影公司則是62億港幣,是現如今港股上市值最高的唱片公司和電影公司。


    鴻鵠科技在1996年,除了內地市場的基本盤之外,也在開拓海外市場,憑借質優價廉的產品力,迅速在東南亞市場站住腳跟。


    單就vcd影碟機市場占比而言,鴻鵠科技要比青鳥科技高很多,鴻鵠牌的總產值和總銷量,都是青鳥牌的數倍。


    所以,鴻鵠科技的上市流程,進行得也十分順利,開盤市值就達到了200億港幣。


    截止到鴻鵠科技上市首日,趙方林關聯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累加超過了900億港幣。


    在全港島能排到前五名。


    趙方林的身家,在鴻鵠科技上市之後,又增加100多億港幣,累積超過了400億港幣。


    在港島十大富豪的排名,提升多位,同樣躋身前五名。


    之前,趙方林隻是娛樂圈大佬,名下的前三家上市公司,也都屬於娛樂產業。


    但是後麵三家上市公司,雖然也都和娛樂沾點邊,但不論是青鳥科技、鴻鵠科技,還是萬林遊戲,都被歸屬到高科技領域。


    青鳥科技、鴻鵠科技的拳頭產品——vcd影碟機,技術含量雖然不高,但也屬於高科技產業。


    萬林遊戲涉及到的電腦遊戲引擎開發設計,同樣屬於高科技領域。


    這三家上市公司,相當程度地彌補了港股市場上,高科技產業的缺失。


    尤其是,鴻鵠科技上市募資,主要是用於開發新的產品線,要進入到電腦生產行業,打造鴻鵠高科技生態鏈,研發鴻鵠電腦台式機、筆記本。


    互聯網時代正在加速到來,個人電腦將進入到十年發展黃金期,這塊肥肉,趙方林得咬上一口。


    背靠內地這個人口十幾億的龐大市場,生意很好做。


    電腦的科技含量,要比vcd影碟機高很多,鴻鵠科技掌握不到核心科技。


    電腦涉及到的cpu、硬盤、內存、顯卡、主板等核心科技,都被歐美企業掌握。


    鴻鵠科技可以像某想電腦公司那樣,做一個攢機商,不掌握核心技術,隻做電腦核心技術的搬運工。


    但是,90年代中期,華國雖然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不過依然不被西方發達國家重視,雖然下意識地會進行一些限製,但總有可趁之機。


    掌握vc影碟機核心技術——視頻解碼芯片的蠟嘴雀電子科技,就是趁著這個機會才得以在港島成立的。


    趙方林在鴻鵠科技來港島上市之前,已經為它尋找好的發展方向,上市募集到幾十億港幣資金,除了用於電腦生產線的建設,相當一部分,被用來收購王安電腦公司。


    王安曾是80年代的華人首富,身家最高達到了20億美刀,那可是80年代中期的20億美刀。


    王安電腦公司早在1951年就成立,並在80年代,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文字處理器生產商,處於電腦科技的前沿。


    但是,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王安電腦公司在公司策略上連續出現重大失誤,錯過了個人電腦發展的風口,導致公司在1992年,申請破產保護。


    現在的王安電腦公司,已被競爭對手ibm遠遠地拋在身後,也被後起之秀微軟、蘋果趕超,在整個電腦行業,已經微不足道了。


    但是,王安電腦公司擁有的技術和專利,對一窮二白的華國而言,依然彌足珍貴。


    趙方林最終以1.63億美刀的價格,整體收購王安電腦公司的剩餘資產,也因此獲得一些雖然已經過時,但依然擁有一定價值的電腦領域核心技術。


    例如王安電腦公司曾經的拳頭產品——文字處理器,完全可以用來開發專門的辦公軟件。


    微軟公司能夠成為電腦行業的龍頭,除了操作係統,另外一個重要產品,就是辦公軟件。


    鴻鵠科技獲得王安電腦公司的專利技術之後,若是能夠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辦公軟件,就算擁有了立身之基。


    鴻鵠科技對王安電腦公司的收購,並不是一帆風順,經曆了米國相關部門的一係列審查,甚至收購案上了米國的國會,進行討論。


    最終,還是由總部設在港島的青鳥科技,代替總部設在鵬城的鴻鵠科技,作為收購方,收購案才獲得米國國會通過。


    等到收購案完成,已經是1997年的6月份了,距離港島迴歸隻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


    青鳥科技對王安電腦公司的收購,和後來某想科技,對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不一樣。


    某想科技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買的隻是一個品牌空殼子,沒有什麽核心技術。


    青鳥科技對王安電腦公司,是完全收購,擁有王安電腦公司的一切專利技術。


    王安電腦公司現在是落魄了,但是曾經也闊過,掌握的一些專利技術,雖然在1996、1997這個時間點,相對於整個電腦行業的發展,已經顯得有點過時。


    但是,過時不是毫無價值,對剛剛起步的華國電腦產品,擁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


    青鳥科技和鴻鵠科技雖然是分處兩地的兩家公司,但是了解內情的都知道,它們的所有人都是趙方林。


    由青鳥科技完成收購,和鴻鵠科技收購,結果是一樣的。


    在收購案進行期間,青鳥科技和鴻鵠科技,分別在港島、鵬城,設立了兩個研究中心,與港島大學、港島科技大學、鵬城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協議。


    等收購案完成,青鳥科技獲得王安電腦公司的全部專利技術,港島、鵬城的兩個研究中心,立即在此基礎上,進行改善提高,並繼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


    青鳥科技的盈利,以及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蠟嘴雀電子科技的建設、研究。


    鴻鵠科技的盈利和上市募集資金,就主要用於這兩家新成立的研究中心,要把這兩家研究中心,打造成為華國電腦科技的黃埔軍校。


    鴻鵠科技推出的鴻鵠牌電腦,在收購案完成之前,就實現了量產,投放到內地市場。


    90年代中期的內地電腦市場,群雄並起,不過內地自有品牌,都缺乏核心技術,麵對國外大品牌的衝擊,沒有什麽抵擋能力。


    某想電腦雖然已經在1996年,完成了國內銷量第一的壯舉,在一眾外國品牌的圍剿下突圍而出,但是因為缺乏核心技術,隻能賺個攢機費,利潤大頭都要上貢給國外的cpu、硬盤、內存、顯卡的生產商。


    鴻鵠科技推出的首款電腦產品,同時是一台大雜燴攢機,隻能掙個組裝費。


    不過,從這個時候開始,鴻鵠科技的發展路線,就和某想電腦截然不同,完成對王安電腦公司的收購之後,花大力氣在自有產權核心技術上麵。


    cpu研發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成功的,鴻鵠科技就下血本,在研發難度相對較低的硬盤、內存、顯卡、主板方麵。


    一步一步來,從一開始的100%外購零配件,逐步提升配件的國產率,最終實現電腦核心部件的100%國產。


    因為研發投入高,影響到了鴻鵠科技、青鳥科技的利潤率,從而到股價。


    鴻鵠科技、青鳥科技現在的拳頭產品——vcd影碟機,在1996年,迎來銷量大爆發。


    1996年全年,內地vcd影碟機銷量,達到了800萬台!


    盡管各個品牌為了爭奪市場,進一步降低了售價,讓內地vcd影碟機的平均售價,來到了2500塊左右,但因為總銷量的跨越式增長,仍然讓內地vcd影碟機市場規模,超過了200億!


    鴻鵠牌依然是行業龍頭,市場份額高達40%,總銷量超過了300萬台,總銷售額超過了75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原三寸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原三寸丁並收藏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