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高科技產業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 作者:中原三寸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69章 高科技產業
趙方林雖然沒有專門出麵邀請,但是整個華語歌壇,所有能擠出時間,來參加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的人,都來共襄此盛舉。
陳丹尼參加完國家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也特意飛迴來,參加典禮。
錢朝英當然聯袂而至。
許關傑雖然已經在1992年,宣布退到歌壇,但是依然出現在頒獎典禮現場。
港島歌壇第一代天王中的關正傑,早就隱退,並移居加拿大了,這一次也專門飛迴來。
頒獎典禮前的紅毯環節,成為各家歌迷連連看現場。
在港島歌壇擁有名字的歌手,幾乎全都出席,包括寶島、內地的諸多歌手。
內地歌壇這個時候的發展,雖然相比於港島歌壇、寶島歌壇,略顯劣勢,但也有幾名代表性歌手。
頒獎典禮在紅磡體育館舉行。
在趙方林投建的嶼山體育館建成之前,紅磡體育館依然是港島最重要的文體場館。
tvb明珠台和音樂台,聯袂對這場頒獎典禮,進行全程直播,包括了前麵的紅毯環節。
鵬城衛視沒有直播紅毯環節,隻直播了頒獎典禮。
據權威機構統計,一共有超過5000萬人,收看了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
單就收看人數而言,已經超越了格萊美獎。
90年代的格萊美獎,平均收視人群,大約保持在3000萬左右,在此之前,是世界範圍內收視率最高的音樂頒獎禮。
剛剛創辦的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雖然影響力還不能和格萊美獎相提並論,但是在收拾人數上,已經完成了超越。
盡管這項記錄,不被歐美音樂界接受,但也足夠華語音樂界自嗨了。
此時的內地、港島、寶島,普遍存在慕洋情緒,在麵對歐美的時候,不論是那個行業,都會自覺低人一頭。
雖然這一點在某些方麵,是實際存在的事實,但是對趙方林這樣的偽憤青而言,心中卻不太接受。
因為,趙方林知道二十多年之後,華國在絕大部分領域,已經全麵超越歐美。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米國的空氣更加香甜的言論,是趙方林一貫鄙夷的。
這也是趙方林已經擁有了一些能力,卻始終在港島、寶島、內地這片華國地盤運籌帷幄,沒有去歐美闖蕩,接著重生者的先知便利,攥取更多利益的原因。
不願去做歐美的舔狗。
在港島,哪怕事業發展會受到一些限製,成長的速度會慢一些,趙方林也有耐性,一步一步來。
就像現在,趙方林明知道互聯網大潮即將到來,卻隻是把龍輝基金作為閑筆,放在矽穀,自己並沒有在運營方麵,投入太多精力。
主要精力仍然放在港島,借這裏的地利人和,默默地為華國互聯網的發展,添磚加瓦。
港島在原時空,隻有一個金融中心的名頭。
在內地經濟發展起來之後,港島的重要性會被削弱,因為那個時候,港島無法再為內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港島民眾會產生一些心理落差,從而鬧出一些亂子。
趙方林先提出,把港島建設成為亞洲娛樂中心,就是要在金融之外,再為港島的未來發展,增加一個支柱產業。
現在,趙方林又冒出一個想法:把港島打造成為亞洲的互聯網中心!
港島雖然地狹人少,但是背靠內地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
港島國際自由港的定位,讓它在發展互聯網上,敏感性要低一些。
就像趙方林投資建設的蠟嘴雀電子科技,雖然生產的隻是最低端的視頻解碼芯片,但是如果要把廠址選在內地,難度要比建在港島高很多。
互聯網科技,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產業之一,重要性毋庸置疑。
這一次,趙方林要嚐試著,把內地互聯網上市募資的首選地,定在港島。
如此一來,既能給港島世界金融中心的定位,添一把助力。
又能給港島的經濟發展,再添一項支柱產業。
互聯網科技屬於無煙工業,正適合港島這樣不適合輕重工業發展的地方。
再過兩年,港島政府會提出,把港島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城市,重點扶持電子商務和軟件開發行業。
港島十大富豪排名前三的李超人家的二公子,會接著這股東風,順勢提出,在港島建設數碼港,打造屬於港島的矽穀。
但是,李二公子雖然是斯坦福的高材生,近距離觀察過矽穀的生態建設,但是思維依然停留在陳舊的房地產行業。
最終,那個所謂的數碼港,被他搞成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實際上仍然是在進行房地產開發。
港島政府那個時候,剛剛經曆過亞洲金融風暴,財政出現赤字,無力承擔數碼港的建設,隻能把數碼港交給李二公子操作。
李二公子接著數碼港的名頭,把自己的公司在港股上市,憑空創造出1000多億港幣的市值。
但是卻沒有為港島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提供什麽助力。
港島目前,確實擁有建設高科技城市的優勢。
港島股市恆生指數,現在已經收複點關口,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個萬點股市,股市總資產超過了1萬億港幣,正在穩步向2萬億挺進,不缺資金。
港島大學、港島科技大學等高校,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為高科技行業,提供科研支持。
港島作為世界自由港,開發的政策,也能吸引內地以及全球的高端人才。
萬林遊戲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遊戲開發也屬於互聯網高科技領域,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
萬林遊戲一開始,是從英國高薪挖來幾名遊戲行業的高手,在港島,利用這裏的工資、人工優勢,大量招募行業新手,以老帶新,促進公司快速發展。
之後,又在鵬城建設遊戲開發中心,在內地招募計算機人才,人工工資的優勢更大。
內地十幾億人口,各種人才應有盡有。
米國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少不了內地留學生的功勞。
港島完全可以利用地理優勢,吸引更多內地計算機方麵的人才,為港島高科技產業,添磚加瓦。
李家二公子沒有超前的眼光,看不到互聯網的未來,隻能看到房地產的短期利益。
趙方林卻沒有他的局限性。
趙方林也有這份實力,率領港島走向高科技發展路徑。
實際上,龍輝基金已經在港島大學、港島科技大學,投資了幾個高科技項目,已經在做風險投資的事情了。
高科技產業,不隻是互聯網科技,也包括了智能控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領域,市場前景非常寬廣。
龍輝基金現在的一分投入,未來可能會收獲百倍迴報!
而且,有趙方林重生者的先知優勢,能夠盡可能地控製風險投資的風險,從一開始就選擇更有市場前景,並且能夠實現量產的項目。
趙方林就是要以身作則,改變港島富豪投資方麵的陳舊思維。
在此之前,老牌港島富豪,基本上都會選擇像房地產、物流、珠寶等實體經濟領域,作為自己的投資方向。
這也是現在的港島十大富豪中,隻有趙方林一個人,屬於娛樂產業,其他九人,都屬於房地產行業的原因。
娛樂產業是趙方林的基本盤,這一點不會動搖。
互聯網高科技產業,則是趙方林未來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了放在這上麵的精力,會越來越多。
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在萬眾矚目之下,成功落幕。
張天王獲得“年度最佳男歌手”。
張天王在1995年,發行了三張專輯,兩張國語一張粵語,其中國語專輯《真愛》,內地之外的全球銷量,超過了1000萬張。
這張專輯裏的《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和《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傳唱兩岸三地。
張天王還在1995年8月份,開啟了新一輪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開場就在紅館連唱34場。
在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舉辦之前,張天王這次世界巡迴演唱會,已經走遍亞洲、澳洲、北美、歐洲多地。
在米國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開唱,成為第一位在這裏舉辦演唱會的亞洲歌手。
這場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行程,仍在繼續,在1996年接下來的時候,會走進內地。
這場“友學友世界巡迴演唱會”總場次,高達100場,總觀眾人數超過了200萬人次,創造了華人歌手巡迴演唱會的記錄!
1995年,正是張天王歌唱事業的巔峰期,獲得“年度最佳男歌手”獎,實至名歸。
獲得“年度最佳女歌手”的,是王靜文。
這兩年,葉倩雯、林一蓮的聲勢漸頹,王靜文成為港島聲勢最高的女歌手。
鄭秀雯這兩年的發展也不錯,在梅安蒂減少演藝工作的情況下,她被冠以“小梅安蒂”的名頭,成為港島女歌手後起之秀中的領軍人物。
趙方林雖然沒有專門出麵邀請,但是整個華語歌壇,所有能擠出時間,來參加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的人,都來共襄此盛舉。
陳丹尼參加完國家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也特意飛迴來,參加典禮。
錢朝英當然聯袂而至。
許關傑雖然已經在1992年,宣布退到歌壇,但是依然出現在頒獎典禮現場。
港島歌壇第一代天王中的關正傑,早就隱退,並移居加拿大了,這一次也專門飛迴來。
頒獎典禮前的紅毯環節,成為各家歌迷連連看現場。
在港島歌壇擁有名字的歌手,幾乎全都出席,包括寶島、內地的諸多歌手。
內地歌壇這個時候的發展,雖然相比於港島歌壇、寶島歌壇,略顯劣勢,但也有幾名代表性歌手。
頒獎典禮在紅磡體育館舉行。
在趙方林投建的嶼山體育館建成之前,紅磡體育館依然是港島最重要的文體場館。
tvb明珠台和音樂台,聯袂對這場頒獎典禮,進行全程直播,包括了前麵的紅毯環節。
鵬城衛視沒有直播紅毯環節,隻直播了頒獎典禮。
據權威機構統計,一共有超過5000萬人,收看了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
單就收看人數而言,已經超越了格萊美獎。
90年代的格萊美獎,平均收視人群,大約保持在3000萬左右,在此之前,是世界範圍內收視率最高的音樂頒獎禮。
剛剛創辦的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雖然影響力還不能和格萊美獎相提並論,但是在收拾人數上,已經完成了超越。
盡管這項記錄,不被歐美音樂界接受,但也足夠華語音樂界自嗨了。
此時的內地、港島、寶島,普遍存在慕洋情緒,在麵對歐美的時候,不論是那個行業,都會自覺低人一頭。
雖然這一點在某些方麵,是實際存在的事實,但是對趙方林這樣的偽憤青而言,心中卻不太接受。
因為,趙方林知道二十多年之後,華國在絕大部分領域,已經全麵超越歐美。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米國的空氣更加香甜的言論,是趙方林一貫鄙夷的。
這也是趙方林已經擁有了一些能力,卻始終在港島、寶島、內地這片華國地盤運籌帷幄,沒有去歐美闖蕩,接著重生者的先知便利,攥取更多利益的原因。
不願去做歐美的舔狗。
在港島,哪怕事業發展會受到一些限製,成長的速度會慢一些,趙方林也有耐性,一步一步來。
就像現在,趙方林明知道互聯網大潮即將到來,卻隻是把龍輝基金作為閑筆,放在矽穀,自己並沒有在運營方麵,投入太多精力。
主要精力仍然放在港島,借這裏的地利人和,默默地為華國互聯網的發展,添磚加瓦。
港島在原時空,隻有一個金融中心的名頭。
在內地經濟發展起來之後,港島的重要性會被削弱,因為那個時候,港島無法再為內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港島民眾會產生一些心理落差,從而鬧出一些亂子。
趙方林先提出,把港島建設成為亞洲娛樂中心,就是要在金融之外,再為港島的未來發展,增加一個支柱產業。
現在,趙方林又冒出一個想法:把港島打造成為亞洲的互聯網中心!
港島雖然地狹人少,但是背靠內地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
港島國際自由港的定位,讓它在發展互聯網上,敏感性要低一些。
就像趙方林投資建設的蠟嘴雀電子科技,雖然生產的隻是最低端的視頻解碼芯片,但是如果要把廠址選在內地,難度要比建在港島高很多。
互聯網科技,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產業之一,重要性毋庸置疑。
這一次,趙方林要嚐試著,把內地互聯網上市募資的首選地,定在港島。
如此一來,既能給港島世界金融中心的定位,添一把助力。
又能給港島的經濟發展,再添一項支柱產業。
互聯網科技屬於無煙工業,正適合港島這樣不適合輕重工業發展的地方。
再過兩年,港島政府會提出,把港島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城市,重點扶持電子商務和軟件開發行業。
港島十大富豪排名前三的李超人家的二公子,會接著這股東風,順勢提出,在港島建設數碼港,打造屬於港島的矽穀。
但是,李二公子雖然是斯坦福的高材生,近距離觀察過矽穀的生態建設,但是思維依然停留在陳舊的房地產行業。
最終,那個所謂的數碼港,被他搞成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實際上仍然是在進行房地產開發。
港島政府那個時候,剛剛經曆過亞洲金融風暴,財政出現赤字,無力承擔數碼港的建設,隻能把數碼港交給李二公子操作。
李二公子接著數碼港的名頭,把自己的公司在港股上市,憑空創造出1000多億港幣的市值。
但是卻沒有為港島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提供什麽助力。
港島目前,確實擁有建設高科技城市的優勢。
港島股市恆生指數,現在已經收複點關口,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個萬點股市,股市總資產超過了1萬億港幣,正在穩步向2萬億挺進,不缺資金。
港島大學、港島科技大學等高校,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為高科技行業,提供科研支持。
港島作為世界自由港,開發的政策,也能吸引內地以及全球的高端人才。
萬林遊戲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遊戲開發也屬於互聯網高科技領域,需要非常專業的人才。
萬林遊戲一開始,是從英國高薪挖來幾名遊戲行業的高手,在港島,利用這裏的工資、人工優勢,大量招募行業新手,以老帶新,促進公司快速發展。
之後,又在鵬城建設遊戲開發中心,在內地招募計算機人才,人工工資的優勢更大。
內地十幾億人口,各種人才應有盡有。
米國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少不了內地留學生的功勞。
港島完全可以利用地理優勢,吸引更多內地計算機方麵的人才,為港島高科技產業,添磚加瓦。
李家二公子沒有超前的眼光,看不到互聯網的未來,隻能看到房地產的短期利益。
趙方林卻沒有他的局限性。
趙方林也有這份實力,率領港島走向高科技發展路徑。
實際上,龍輝基金已經在港島大學、港島科技大學,投資了幾個高科技項目,已經在做風險投資的事情了。
高科技產業,不隻是互聯網科技,也包括了智能控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領域,市場前景非常寬廣。
龍輝基金現在的一分投入,未來可能會收獲百倍迴報!
而且,有趙方林重生者的先知優勢,能夠盡可能地控製風險投資的風險,從一開始就選擇更有市場前景,並且能夠實現量產的項目。
趙方林就是要以身作則,改變港島富豪投資方麵的陳舊思維。
在此之前,老牌港島富豪,基本上都會選擇像房地產、物流、珠寶等實體經濟領域,作為自己的投資方向。
這也是現在的港島十大富豪中,隻有趙方林一個人,屬於娛樂產業,其他九人,都屬於房地產行業的原因。
娛樂產業是趙方林的基本盤,這一點不會動搖。
互聯網高科技產業,則是趙方林未來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了放在這上麵的精力,會越來越多。
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在萬眾矚目之下,成功落幕。
張天王獲得“年度最佳男歌手”。
張天王在1995年,發行了三張專輯,兩張國語一張粵語,其中國語專輯《真愛》,內地之外的全球銷量,超過了1000萬張。
這張專輯裏的《一千個傷心的理由》和《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傳唱兩岸三地。
張天王還在1995年8月份,開啟了新一輪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開場就在紅館連唱34場。
在第一屆華語勁歌金曲獎頒獎典禮舉辦之前,張天王這次世界巡迴演唱會,已經走遍亞洲、澳洲、北美、歐洲多地。
在米國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開唱,成為第一位在這裏舉辦演唱會的亞洲歌手。
這場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行程,仍在繼續,在1996年接下來的時候,會走進內地。
這場“友學友世界巡迴演唱會”總場次,高達100場,總觀眾人數超過了200萬人次,創造了華人歌手巡迴演唱會的記錄!
1995年,正是張天王歌唱事業的巔峰期,獲得“年度最佳男歌手”獎,實至名歸。
獲得“年度最佳女歌手”的,是王靜文。
這兩年,葉倩雯、林一蓮的聲勢漸頹,王靜文成為港島聲勢最高的女歌手。
鄭秀雯這兩年的發展也不錯,在梅安蒂減少演藝工作的情況下,她被冠以“小梅安蒂”的名頭,成為港島女歌手後起之秀中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