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巨額分紅


    導致電影票房總體形勢下滑的原因很多。


    vcd影碟機的上市,是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原因,是港島電影的自身缺陷——明星導向嚴重,頭部演員的票房占比過高。


    港島電影市場太小了,總票房最高的1992年、1993年,也不過才12億港幣左右。


    港島現在總人口才600萬,能有這樣的票房規模,已經很不錯了。


    寶島的人口是港島的兩倍,總票房綜合下來,還沒有港島高呢。


    內地人口12億,足足是港島的200倍,1995年電影票房,也沒有港島高。


    1995年,港島共有150部電影,登陸院線,再加上十幾部引進片,總票房9.9億港幣。


    票房榜前十名,就占了總票房的35%。


    當然了,這種情況,在北美電影市場,也是一個樣的,雖然情況沒有港島這麽嚴重。


    北美電影市場總票房,1995年超過50億美刀,票房榜前十名的總票房加起來,占了總票房的25%以上。


    港島電影產量,在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僅次於好萊塢。


    但是,電影市場規模,卻在全世界範圍內,排不上號。


    內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不高,但是人口基數擺在那裏,電影市場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


    為了也將發展成為數百億規模,成為僅次於北美市場的世界第二大票倉。


    港島電影隻有抱住這條大腿,才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哥成、李阿傑,登陸好萊塢,隻是個例,他們的成功,不具有複製性。


    即便,大哥成現在主導的《古墓麗影》項目,能讓他在導演行當,也殺進好萊塢。


    但是,北美電影市場全年上映電影500多部,港島電影人能夠參與的影片數量,頂多隻有十幾部,甚至隻有幾部。


    趙方林雖然有心扶持港島電影人走向北美市場,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北美電影市場的要求。


    就是白鴿吳那樣在好萊塢立足,並取得成功的大導演,一部電影失敗,就前途盡毀。


    趙方林扶持港島電影人,總不能一直做賠本買賣,那樣不是長久之計。


    港島電影人,能夠在好萊塢立足的,終究隻會是極少數。


    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向北,進入到內地市場。


    盡管內地電影市場,要想全麵複興,需要到十幾年後,但是對一些幕後工作人員來說,拍不了電影,還可以拍電視劇、拍綜藝節目。


    內地電視行業,即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現在,內地的上星衛視,已經有二十多個了,這麽多的電視台,需要大量影視劇,填充播出時段。


    這是內地電視劇行業大發展的基礎。


    tvb現在一年拍攝三十來部自製劇,連自己的翡翠台、明珠台的播出需求都滿足不了,還得在外邊購買一部分劇集。


    更不用說,建立起緊密合作關係的鵬城衛視,也在嗷嗷待哺。


    港島電影行業呈現出萎縮之勢,趙方林掌握的邵氏電影公司,雖然是港島影壇四大上市公司之一,也無法扭轉局勢。


    為了給影視行業的上萬從業者,提供充足的工作機會,趙方林下一步,將擴大電視劇的製作規模。


    《僵屍校園》隻是一個嚐試。


    1995年,tvb的自製劇總部數,達到了35部,總集數超過了700集。


    1996年,趙方林給tvb電視劇製作部門,製定的目標,是總集數不低於1000集!


    內地電視劇產量,在2006年,達到頂峰,全年產量達到了集,不過能夠在電視台播出的,隻有一半左右。


    tvb製作的電視劇,有自己的翡翠台、明珠台,還有合作密切的鵬城衛視,另外tvb英文台,也有播出需求,倒是不會出現積壓的情況。


    不過,提升產出數量,同時也要保證劇集品質。


    1000集的製作量,就算以100萬港幣一集的製作費計算,總製片成本,也將達到10億港幣的規模。


    要是沒有tvb自身的需求,一般的影視製作公司,根本不敢製定這樣的產出規劃。


    tvb在1995年,六大頻道的總營收,達到了30億港幣。


    從鵬城衛視,現在一年也能分到5個億的廣告提成。


    另外,tvb英文台的訂閱人數,也達到了200萬,每年的訂閱費有4000萬美刀,足夠維持自身運營。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營收,趙方林才敢製定,總製片成本超過10億港幣的自製劇製作規劃。


    綜合計算,tvb在1995年,全年總營收有40億港幣,總支出大約是30億港幣,盈利10億港幣。


    盈利率在港股市場800多隻股票中,名列前茅。


    在如此亮眼業績的支撐下,到1995年底,港島恆生指數,收複點大關的時候,tvb的市值,也上漲到了250億港幣。


    今年,tvb在連續兩年沒有進行股東分紅的情況下,終於拿出5億港幣,進行股東分紅。


    趙方林以占股51%的第一大股東身份,獨占總分紅金額的一半,到手2.5億港幣。


    邵氏電影公司在1995年,投資製作的幾部電影,票房平平,收迴成本沒有問題,但沒有賺到什麽錢。


    邵氏院線的營收,受港島電影總票房下滑影響,也出現負增長,隻有3.5億港幣。


    扣除掉各種運營費用,淨利潤大約有1億港幣。


    邵氏影城,收入穩定,清水灣片場全年租金有8000萬港幣,正在建設之中的大峪島片場,也收入2000多萬港幣的租金。


    內地的三個影視基地,1995年總營收也有幾千萬。


    不過,這方麵的收入,除了維持幾家影視基地的日常運營,盈利部分投入到到影城建設之中了。


    倒是vcd碟片生產上,全年銷售額達到了5個億,盈利率高達50%,歸屬邵氏電影公司的利潤,達到了2.5億港幣。


    邵氏電影公司在1995年,四大業務——電影、院線、影城、vcd碟片——總營收11億港幣,淨利潤3個多億。


    邵氏電影在1993年上市,前麵兩年也沒有進行股東分紅。


    今年,趙方林也拿出1億港幣,進行股東分紅。


    趙方林在邵氏電影公司中,占股42%,六爺邵毅夫占股28%,兩個人加起來占股70%,聯合分到7000萬港幣分紅。


    剩下的盈利,趙方林投入到內地,在京城、滬海、鵬城、羊城四地,建立邵氏院線。


    院線是電影產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隻要經營得當,幾乎是穩賺不賠。


    邵氏院線目前在港島,擁有30多家電影院;在東南亞各地,也與50多家電影院達成合作協議;在寶島也建立了十幾家電影院。


    從1994年,邵氏院線就開始進入到內地市場,先是在鵬城開設了兩家電影院,後麵逐步把業務範圍,擴展到羊城、京城、滬海。


    這些一線城市,才是內地電影市場票房的主要貢獻地。


    京城、滬海、羊城三地,在內地電影總票房的占比,超過了50%。


    邵氏院線到1995年底,已經在內地,擁有11家電影院,所處位置都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區域。


    光是擁有的物業,十幾二十多年後,就是一筆不菲的產業。


    邵氏電影公司的營收和盈利,雖然沒有tvb,但是表現,在港島電影行業四大上市公司,也是最好的。


    到1995年底,邵氏電影的市值,達到了60億港幣。


    嘉禾電影此時的市值是55億港幣。


    金公主院線的市值是45億港幣。


    永盛電影的市值,在股市大環境複蘇的情況下,也獲得了一定提升,達到了15億港幣。


    港島電影市場在1995年,呈現出萎靡之勢,唱片行業卻依舊如火如荼。


    盡管,vcd影碟機和華星隨身聽的熱銷,對正版唱片的銷售,也造成了一些影響。


    不過,華星唱片聯合寶麗金唱片、華納唱片等公司,聯合向港島政府施壓,在過去兩年,加大了對唱片盜版的打擊力度。


    在此之前,港島唱片盜版,主要由幫派勢力控製,唱片行業為免麻煩,不願意招惹那些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


    但是,隨著港島迴歸日期臨近,港島的幫派勢力,都在進行產業調整,以提前適應迴歸之後的變化。


    港島政府也加強了對幫派勢力的清掃力度。


    趙方林提出的,把港島打造成亞洲娛樂中心的倡議,獲得了港島政府的認可,已經成為港島未來規劃的一個方向。


    港島娛樂中心的規劃,與旅遊業可以聯係起來,成為港島國際金融中心之外的,另外一個經濟支柱。


    港島地狹人少,本來沒有什麽旅遊資源。


    但是,如果真的能夠成為亞洲娛樂中心,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對外地遊客的吸引力。


    趙方林策劃的嶼山娛樂文化產業園,就是出於這個契機,才順利獲得港島政府的批準,在大峪島開工建設。


    想要把港島發展成旅遊城市,必須要為遊客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幫派勢力當然要有效控製。


    這幾年,港島漫畫界,出現了一部描述幫派勢力的經典漫畫《古惑仔》,對幫派勢力的描寫,加入了大量武俠元素,頗受青少年歡迎。


    原時空,《古惑仔》在1996年,改編成了電影,在整個華語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趙方林早在《古惑仔》漫畫上市之初,就花重金買下了漫畫的全版權,然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調整了漫畫的創造思路,不再以宣揚暴力為主要賣點,而是改向青春熱血方向發展。


    在趙方林的幫助下,《古惑仔》現在在港島漫畫界,成為和《風雲》、《龍虎門》齊名的三大熱血漫畫。


    趙方林把這些港島經典漫畫的版權都買了下來,已經開始製作相應的係列動畫片。


    另外,也會把這些經典漫畫,開發成係列電影。


    《古惑仔》的題材,有為人詬病的地方,但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像這樣的作品,確實會對青少年價值觀的養成,做出一定的影響,但是究竟會有多大的影響,卻因人而異。


    而且,在趙方林的影響下,現在的《古惑仔》,已經削減了大部分的黃暴內容,給主要角色增添了不少正向價值觀。


    60、70,乃至80年代,港島的幫派勢力確實比較猖獗。


    但是,進入到90年代之後,隨著政府加強管控,港島幫派勢力已經不足為患了。


    港島日後,一度被評為“全世界最安全城市”,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港島現在,雖然難免還是會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絕對不像《古惑仔》裏描述的那樣,幫派勢力橫行霸道,街頭鬥毆司空見慣。


    《古惑仔》隻是漫畫作品,和現實沒有什麽聯係。


    現在的港島幫派勢力,大都和向氏兄弟一樣,都開始進入到正經行業洗白上岸。


    雖然難免會有一些死硬分子,但已經無礙大局。


    華星唱片牽頭的,針對唱片盜版的打擊行為,相當程度的,清肅了港島盜版市場。


    港島地狹人少,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在打擊盜版方麵,隻要行業能與政府聯手,效果就會立竿見影。


    不像內地,地方大,人口多,情況複雜,很難根除盜版的影響。


    就算有百強唱片的“千城萬店計劃”,讓正版磁帶,和盜版磁帶大打價格戰,成功壓縮了盜版的市場,但是也無法根除。


    隻能把原本占據內地唱片行業80%以上盜版市場,壓縮到30%以下。


    而在港島,在唱片行業和政府的聯合整治下,盜版的影響能夠控製在20%以下,甚至更低。


    所以,盡管像四大天王這樣的頭部歌手,唱片銷量也開始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是港島唱片業整體發展,依然比較平穩。


    1995年,港島唱片總銷量,超過了800萬張,總銷售額8億港幣。


    華星唱片作為本土唱片公司的龍頭,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6%,唱片銷售營收達到了2億港幣。


    華星唱片旗下的歌手,1995年全年,在港島一共舉行了50多場演唱會,演唱會總票房也有2億港幣。


    另外,華星唱片推出的華星牌隨身聽,1995年全年,總銷量也有200萬台,總銷售額高達5億港幣。


    華星唱片三大業務加起來,1995年的總營收超過9億港幣,淨利潤達到了3億港幣。


    華星唱片現在的總市值,也達到了50億港幣。


    華星唱片也是在1993年上市,前兩年沒有分紅,今年同樣拿出1億港幣,進行股東分紅。


    趙方林在tvb、邵氏電影公司、華星唱片這三家上市公司,1995年的分紅所得,就超過了3億港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原三寸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原三寸丁並收藏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