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東亞娛樂史,其實港島才是“偶像”文化的首倡者。


    早在80年代,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塑造出陳丹尼這樣的“歌壇貴公子”,外型與才華相應稱唿的初代偶像。


    之後的所謂“譚張爭霸”,更是後麵所謂粉絲文化的鼻祖。


    90年代的“四大天王”,已經從之前的無意識造星,轉向了有意識的塑造優質偶像。


    而後麵“四大天王”的久盛不衰,也證明了這種“塑造偶像”的方式,是非常有用,可以取得輝煌成功的。


    隻是,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港島娛樂圈後繼無人,又缺乏先見,不懂得利用已經有了深厚基礎,並且市場潛力巨大的內地。


    才給韓流留下了可乘之機,最後使得所謂韓流,影響了內地娛樂產業好幾代人,甚至導致韓流打造的“花樣美男”、“陰柔”等所謂的偶像特質,成為了內地娛樂圈的底色,推動內地娛樂圈全麵倒向粉絲經濟。


    80、90年代的港島娛樂圈,塑造的優質偶像,雖然也都先是以俊朗的外貌,吸引歌迷影迷的關注,但是“四大天王”,卻沒有一個是花架子,而都是有真才實學,紮實功底的。


    現在已經成名的劉天王、張天王不多說。


    就是這個時候剛剛冒頭的黎天王、郭天王,在出色的外型之下,也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黎天王作為出生在京城的皇城根兒下,後來才移居港島的“新港島人”,在1986年參加第五屆新秀歌唱大賽,獲得季軍。


    隻是在此之前,他在tvb沒有獲得什麽好的發展,演了幾部電視劇,但都是小角色。


    直到今年,黎天王與寶麗金簽約,在7月6日,發行了個人的首張粵語唱片,在港島歌壇一炮而紅。


    憑借這張唱片,黎天王將在明年初的港島歌壇頒獎季中,囊獲所有新人獎。


    在港島歌壇走紅之後,已經結束了第一份合約的tvb,邀請黎天王拍攝了兩部時裝劇,先播的《迴到未嫁時》,與周海眉搭檔,收視率普普通通;另外一部《人在邊緣》,搭檔劉青運、陳法榕,將會在12月份播出。


    這部《人在邊緣》,播出之後大獲成功,會成為tvb在1990年度的收視率冠軍。


    黎天王在1990年,歌壇、電視劇兩開花,才奠定了他之後與劉天王、張天王並稱“四大天王”的基礎。


    郭天王的發跡經曆,前麵已經提到過,他算是牆裏開花牆外香,在港島遲遲沒什麽機會,沒想到去寶島拍了一則機車廣告,突然在寶島爆火,之後迅速被唱片公司簽約,發了一張國語唱片——《對你愛不完》,大賣120萬張!


    1990年,能在全亞洲,一張唱片賣過一百萬張的,屈指可數。


    郭天王單憑這張銷量破百萬的個人首張國語專輯,就擁有了與劉天王、張天王、黎天王並肩的資本。


    所以,雖然這個時候,同樣在寶島出道的王大為、童安格,也都來到港島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另外,港島歌壇也有李克琴這樣出道幾年的中堅歌手,也有黃凱芹這樣的新人,但是最終與劉天王、張天王、黎天王並肩,合稱“四大天王”的,還是郭天王。


    “四大天王”的推出,正是填補了譚校長不再領取競爭性音樂獎項,哥哥張退出歌壇,“譚張爭霸”隨之落幕之後,在港島歌壇留下的空白。


    李克琴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沒趕上這個機遇,才會被黎天王、郭天王後來居上。


    至於這兩年出道的黃凱芹、徐誌安、溫兆倫等人,不論是外型,還是能力,都和“四大天王”,存在一定差距。


    90年代港島歌壇的榮耀,被“四大天王”壟斷,這些在90年代初出道的人,都隻能感歎生不逢時了。


    當然,90年代的港島娛樂圈,影壇最具影響的,是“雙周一成”;歌壇最具影響的,是“四大天王”。


    但是,絕不意味著,這個時期的港島娛樂圈,人才凋零。


    反倒是人才濟濟,新人輩出!


    後世耳熟能詳的名字,這個時候隨隨便便就能數出二三十個。


    另外還有一批名聲雖然達不到一線,但是也各具特色,在港島娛樂圈留下過經典形象的人。


    這些人加起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單就人才儲備而言,不比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韓流文化影響全亞洲的時期,南韓的娛樂圈人才差。


    這正是趙方林推出這檔《x-man》的基礎所在。


    《x-man》有別於《情書》的一點,就是在嘉賓陣容上,不僅要是全明星,還得是有一定知名度、自帶流量的一二線明星。


    另外,《x-man》每一期的嘉賓人數,也要比《情書》多。


    當然,原版《情書》,在第二季改版之後,女嘉賓不再是一位,而是和男嘉賓人數一樣的六位,嘉賓總人數也會提升上來。


    不過,《x-man》雖然在節目中,也會炒cp,搞曖昧,但是由於節目形式的不同,所以並不會讓觀眾感到和《情書》有同質感。


    《x-man》的節目設置,是先從嘉賓陣容中,選擇一人,擔任“臥底”,在後續的遊戲環節,這名“臥底”要想辦法讓自己所在的隊伍,在遊戲中落敗,最後再由大家一起指認這名“臥底”。


    節目組會設置一個懲罰,“臥底”被指認出來,則由他獨自受罰;若是“臥底”成功隱藏自己,則會由被錯指的嘉賓受罰。


    原版《x-man》,是在這個環節,設置了100萬韓元的獎金,以“臥底”或者其他嘉賓的名義捐給慈善機構。


    100萬韓元看似很唬人,實際上兌換成港幣,隻有不到一萬塊,根本不值一提。


    若是《百萬富翁》這檔節目被南韓引進的話,要符合韓元的匯率,最終大獎就應該設置到1億韓元。


    一萬港幣實在是太小兒科了,拿不出手,所以趙方林策劃港版《x-man》的時候,就先調整了這個部分,等後續節目招商成功,亞視盈利之後,可以再把這個環節推出來,把獎金的數額提高到10萬港幣。


    到那個時候,也算是亞視對港島社會的一種迴饋,借此提升亞視的社會責任心。


    從節目形式上,可以看出,《x-man》和《情書》,是大相徑庭的,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


    這段時間,在曾艾可的主動示好下,他和趙方林的關係,維係得非常好。


    所以,在《x-man》策劃案,得到周書亦和林劍月的認可,進入到製作籌備期之後,趙方林就專門把曾艾可請過來,對他說道,“艾可哥,台裏現在有一檔新節目,想請你擔任製作人和主持人。”


    曾艾可搓著手笑道,“我求之不得。”


    趙方林把《x-man》的策劃案推過去,讓曾艾可翻看,說道,“這檔節目的主要形式是遊戲對抗,嘉賓會被分成兩隊,所以在主持人之外,還會安排兩個隊長。


    “這兩位隊長實際上也擔任著副主持的職責,要協助主持人充分調動起嘉賓的積極性,營造出更好的節目效果。


    “所以人選也十分重要,艾可哥有什麽推薦沒有?”


    曾艾可問道,“要求還能再具體一些嗎?”


    趙方林說道,“主要的要求,就是能在節目現場放得開自己,開得起玩笑,另外還要接得住艾可哥你作為主持人的話,其他的,後麵可以根據節目的錄製效果,再進行調整。”


    曾艾可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可以先讓阿叻,和阿強來試一試,我們之前在錄製《豪門盛宴》的時候,合作得很好。”


    趙方林對曾艾可的這個提議,表示了認可。


    阿叻陳柏祥,確實能說會道,為人風趣,非常符合《x-man》的節目調性。


    阿強尹誌強作為職業足球運動員轉型來的演藝圈人士,解說世界杯還算專業對口,來《x-man》擔任固定嘉賓,能否勝任,暫時未可知。


    不過,趙方林也不介意給他一個機會。


    要是不行的話,可以再把他換掉。


    這個時候,亞視已經和尹誌強簽約,把他當做金牌足球評論員來培養,會在後續的英冠、意甲,以及港甲直播的解說中,承擔重要職責。


    所以這個時候,尹誌強已經是亞視的自家人了,有機會當然要優先考慮。


    曾艾可看過《x-man》的策劃案,以他的眼光,以及這段時間深度參與電視綜藝節目製作的經驗,自然能夠看出來,這檔節目擁有不遜於《情書》的品質。


    在收視率上的表現,一定遠超世界杯專題節目《豪門盛宴》,成為能夠與《情書》、《百萬富翁》相提並論的爆款經典綜藝節目。


    有了它,曾艾可就算是在電視綜藝上,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了。


    因為有過前麵《豪門盛宴》的成功經驗,趙方林十分認可曾艾可的節目製作能力,所以這次上來就把他任命為《x-man》的製作人,讓他牽頭組建《x-man》節目組,籌備後續的錄製事宜。


    趙方林隻以策劃、監製的身份,為《x-man》把控好大方向,保證節目製作成片品質,不會遜色於原版。


    《x-man》的嘉賓人選,雖然還是以亞視自己的簽約藝人為主——去年亞姐選舉出身的翁紅、萬琦文,以及今年亞姐冠軍吳奇麗,都在嘉賓陣容之中。


    但是,為了讓節目更具可觀性,嘉賓的選擇範圍,也不僅僅局限在亞視內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原三寸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原三寸丁並收藏重生港島,成為娛樂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