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數息,


    對視著李誠平靜的眼神,唐散直起身子,並沒直接迴答,而是另外道:


    “聖旨的事情不急著說,先說說你怎麽從昆侖秘境出來的?


    那地方我二十年前去的時候,嘶,怎麽說呢……”


    說話間,唐散皺了皺眉,似乎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


    用手拄著腦袋的李誠,微微歪著頭不緊不慢地接話:


    “危險?恐怖?還是死氣沉沉?”


    “應該說,既危險又恐怖,而且還死氣沉沉。”


    語氣輕鬆地笑了笑,唐散打量著麵前的大弟子,有些後怕道:


    “幸好你沒事,要不然小白那丫頭能把為師給生吞活剝了。”


    唐散言語中提到的小白,便是李誠的小師妹。


    其實最開始時,包括唐散的師徒幾人,都堅決反對李誠進入昆侖秘境。


    昆侖秘境每逢十年開啟一次,且隻允許三十歲之下的年輕人進入。


    和股市一樣,高迴報的同時伴隨有高風險。


    從三百多年前算起,


    江南學宮曆代最優秀的年輕弟子,皆以尋迴失落的摘星石為己任,奮不顧身地前往昆侖秘境。


    這其中,有近三成的年輕俊傑沒能迴來,葬身在秘境之中。


    他們的牌位,至今供奉在燈火長明的英靈殿內。


    緣於此,


    盡管清楚李誠身體無恙,唐散卻仍不敢讓他前去冒險。


    按照計劃,此次孤身前往秘境之人,名為朱照。


    名震大江南北的少年天才,年不滿二十的五品通玄境大高手。


    唐散的二弟子,也是李誠的二師弟。


    曾被當代聖公寧極斷言,有望成為儒門下一任的執劍人。


    執劍人,儒門中修為最強者的代名詞。


    唐散雖不放心朱照叛逆的性格,但不否認二弟子的實力強大。


    加之他帶上了學宮的聖劍,又有保命法器護身,風險已然降到最低。


    本來一切進行的很順利。


    奈何素來沉穩的李誠,這次卻驢脾氣發作,竟然自己偷跑去了西北,與朱照匯合,進了秘境。


    唐散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事情已經發生。


    再後來,


    朱照有驚無險地從秘境出來,加急傳信迴江南,說大師兄人沒了。


    看到這行字時,以唐散豁達灑脫的心境,也是悲痛欲絕,心如刀割,哽咽到說不出話來。


    不過他強忍肝腸寸斷的哀痛,繼續往下讀信時卻發現,


    他那二弟子想表達的是,大師兄失蹤了,但應當並無危險,自己正在附近暗中尋找。


    當時眼眶通紅,雙手顫抖死死捏著信的唐散:


    “我!#*@^%$...”


    不知師父曾被二師弟弄到破防的李誠,認真思索了下,然後神色坦承地搖了搖頭:


    “不記得了,師父。”


    看著師父好奇的眼神,李誠聲線平淡地出言解釋:


    “當時我和二師弟進入秘境後沒多久,彼此就走散了。


    再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我找到了一處神秘的青銅巨門……”


    說著,他努力在記憶長河中追溯著,卻還是苦笑著說道:


    “誤打誤撞進入青銅門後,在裏麵發生了什麽,我就全都記不得。


    等再有印象時,便是發現自己處在昆侖山的一處水簾洞裏。”


    聞言,唐散默默思索了片刻,咧嘴笑了下,雲淡風輕道:


    “既然記不起來,那便不用再去想。


    不管怎麽樣,你能平安迴來,就是最重要的事。”


    唐散的聲音很輕,話裏的感情卻很重。


    聽到此言,李誠心中微暖。


    他師父年近半百,卻孑然一身,最珍惜之人,莫過於四個嫡親徒兒。


    當初八歲的李誠,與對方隻不過一麵之緣。


    可朱雀門之變時,正是由於師父不惜以命相爭,年幼弱小的李誠才得以保全性命。


    這份恩情,他一輩子也還不清。


    一陣沉默後,


    與李誠對坐的唐散收斂幾分笑意,反手從身後的書案上,取出來一本折子:


    “這是我看完那三道聖旨後默寫的,內容應當分毫不差,你自己看看吧。”


    李誠伸手接過折子,打開後,入目便是筆力雄渾的楷書。


    字體風格上,與他前世的顏體極為相似。


    借著身旁燈架燃燒著的亮堂光線,李誠速度極快地看完了此頁的內容。


    緩緩放下手裏的折子,李誠愣了愣,隨後有些好笑地脫口而出道:


    “皇帝想讓我改姓?”


    “嗯,你沒聽錯,第一道聖旨就是這個意思。”


    似乎覺得缺了點什麽,唐散迴頭拿了塊奶糖含在嘴裏,邊嚼邊說道:


    “不過這道聖旨和另外兩個不一樣,算是中旨。


    而且用詞也很含糊,隻能算作暗示,迴旋餘地很大。”


    不得不說,


    他大弟子和三弟子聯手,搗鼓出這個叫大白兔的奶糖,味道還真挺不錯。


    聞言,李誠點了下頭,對師父的說法表示認可。


    大晉朝中樞實行三省六部製,其中三省的長官組成了政事堂,議決一切朝堂大事。


    能入值政事堂的長官,即為大晉的宰相,又稱相國或宰輔。


    而所謂的中旨,指的是聖旨由皇帝直接發出,並沒加蓋政事堂的大印。


    相對而言,聖旨的權威性大大降低。


    像唐散這種級別的大佬,對中旨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可皇帝下聖旨暗示李誠改姓的舉動,卻值得去認真品味。


    因為皇帝想讓李誠改姓為曹。


    若按對方意思,從此李誠就得改叫曹誠。


    還不如改的徹底點,再多加上一個字,叫曹誠相。


    聽著就很順口,霸氣側露,自帶某些特定屬性愛好。


    收起心中腹誹,李誠其實也猜到些他二叔的用意。


    曹這個姓氏在大晉很敏感,前朝大魏皇族便是曹姓。


    更關鍵的是,


    李誠的外祖父,是前朝的皇帝,魏明帝。


    正是在其手裏,統一天下的大魏分崩離析,群雄逐鹿後被大晉取代。


    乍一聽,這段曆史似乎很遙遠。


    可事實上,從魏明帝身死到現在,也僅僅過去了十六年。


    現今不少的民間起義,都打出了‘反晉複魏’的口號。


    這麽一想,他二叔這招棋就很巧妙。


    考慮到大魏皇族如今已經死絕,這時讓李誠改姓曹,無疑就是扯了一麵大旗:


    魏明帝的嫡親外孫在此,爾等大魏忠臣還不速速來投。


    什麽,不信?


    不信就不是大魏忠臣,大魏正統就在李誠身上,這是大晉皇帝親自認證滴!


    此外,不再姓李的李誠,從法理上對隱太子與寧王舊部,也就失去了旗幟意義。


    此計可謂一石二鳥。


    想清楚這些後,李誠用折子的尖角敲了敲地板,聲色慵懶道:


    “若想把改姓達成最佳效果,皇帝的下一封聖旨,應該是要把我叫去長安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娘子魔族長公主,我吟詩成劍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霧月江下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霧月江下s並收藏娘子魔族長公主,我吟詩成劍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