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怎麽了
四合院:扮演從易中海開始 作者:可以讓我賺錢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41章 怎麽了
修路的人有了,錢也到位了。
這技術哪裏來呢?
這可難不倒半耕。
趁著黑夜的時候,張國豪直接發動了異能隱身,到省裏麵的交通部門走上了一遭,修路的技術,這不就有了麽!
有數據顯示,截止1976年年底,國內公路裏程達82.3萬千米,油路麵裏程57.9萬千米,橋梁達11.7萬座。
改革開放之後,國民經濟恢複較快,交通緊張的問題也在凸顯而出,國內都緊張而又快速的發展著。
公路的建設,也給予了很大的重視。
想要跟上發展的快車道,等是等不來的,唯有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辦法!
有了技術之後,張國豪又帶著人挖山、隨手、淘沙,又出去買了大量的水泥,一條長五千米,寬五米的水泥大路,終於竣工了。
這條路,就如同一條銀色的巨龍一樣,橫插在了龍心村之中,將龍心村與城市主幹道,在了一起。
為了這一條路,村部的財政又空了。
買桃子得來的一千多元錢,轉變成了一條連接城市主幹道的大路,是非常值得的。
竣工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村民,都自發的來到了大路的兩旁,見證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有了這條路,希望,也就有了!
1980年,溫州敢為天下先,發出了全國第一批個體營業執照。
當年,19歲的章華妹帶著年少的懵懂,從wz市工商局領到了一張編號為的營業執照,亦成為見證改革開放曆程的珍貴標簽。
此時,遠在大洋彼岸,世界金融中心的王建國,張國豪的分身。
在1980年的夏天,坐上了踏上了返迴國內的飛機。
王建國的目標很明確,就在江南省!
資金雄厚的王建國,得到了江南省領導的熱烈接見,談論了許久之後,江南省的第一張編號為的營業執照,也誕生了。
江南省鹽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個體工商營業執照!
姓名:王建國。
營業地址:江南省?鹽阜市?台北縣?東海鎮?龍心村?村部
生產經營範圍:農副產品加工、紡織品製……
資產總額:100萬元(人民幣)
開業日期:1980年8月16月
落款是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張國豪的分身王建國笑道:“您也知道,十年前,我就和龍心村簽了一份桃子種植采收的協議,如今既然迴國發展了,那就還從這裏開始吧。”
省領導有說有笑的王建國離開了。
“王市長,你辛苦一下,組織台北縣、東海鎮、龍心村相關領導幹部通報一下,順便做一下動員,王建國同誌的報國之心郎朗,我們可不能掉鏈子啊。”
“是,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省有關領導目送著王建國坐上了車,離開了。
江南省窮啊。
王建國可謂是第一個願意來江南省投資的有錢人,可要照顧好了,要是一個不小心,跑到別的省份去了,到時候江南省的領導,哭都沒哭的地方。
隨後,在鹽阜市有關領導的組織下,鹽阜市、台北縣、東海鎮、龍心村一路綠燈。
龍心村村部更是騰出了一間辦公室,做臨時指揮所,全力配合王建國。
僅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臨時指揮部就弄好了,張國豪的本體和分身,也迎來了一次曆史性的匯合。
臨時指揮所,王建國問道:“書記同誌,根據我們的企劃,打算先建一個農產品的一級加工廠,地址就建在這裏。”
王建國在龍心村的地圖上指了指,在龍新村公路與城市主幹道連接的地方,那裏是一塊荒地,足夠大。
“書記同誌,各位村領導,你們看,有沒有問題。”
這個時候,誰會反對呢!
自然是一致同意,順利通過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有省、市主要領導的綠燈,石灰、水泥、黃沙、鋼材等建築材料,源源不斷的各個供銷社運往了龍心村。
在城市主幹道和龍心中路的運輸下,十分的輕鬆,卡車可以直接運送到位。
1977年剛剛恢複的高考,如今的江南省大學,正有一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尋找這實習的機會呢。
為了幫助王建國的廠子的建設,江南省還特意從江南大學調撥了一批,來幫助王建國。
建築學、管理學、食品加工學、機械製造學、紡織……
一大批的學生,當江南省大學校長帶著一百多個大學生,乘坐著五輛車過來的時候,他們第一眼就被龍心村驚住了。
不為其他,就憑龍心村的龍心中路修的竟然比他們學校的路都好!
“歡迎,歡迎!”
村部空地上,張國豪和他的分身王建國熱烈的迎接了江南省大學校長以及身後的學生。
“萬分感謝校長的您的支持啊!”
校長笑道:“應該謝謝你們啊,沒有你們,我身後的這些學生,畢業後可沒這麽好的地方就業呢!”
由於人很多,龍新村暫時還沒有地方能夠容得下的地方,索性就直接在廣場上,搭了個台子。
在龍心村村領導幹部的見證下,王建國與江南省大學校長簽訂了一份協議。
大學生定向培育協議。
同時,一個銅牌子也掛在了村部的臨時指揮所——江南省大學?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
以後啊,隻要條件允許,江南省的大學生,就可以過來實習,無論最後留不留在這裏,都將會得到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企業還未建好,根本就容不下這麽多的人,除了建築學的五個學生外,其他人都跟著江南大學校長迴去了。
“老王工,他們就交給你啦。”
一個頭戴安全帽的五十多歲的老頭子,咧開了滿嘴的黃牙,笑道:“放心吧,這些孩子,我會好好調教調教的!”
張國豪笑道:“同學們,這位老王工可是江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建築學專家,同時還是建築設計院的名譽顧問,你們可要好好和他學習學習。”
建築學的五個學生,聽到張國豪的話,他們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其貌不揚的老頭子,竟然是一個高等級的專家。
“王工好。”五人連忙恭敬的喊了一聲。
“你小子!”老王工笑道:“你就放一萬個心吧,我會好好帶他們的。”
“還不快謝謝老王工!”
“謝謝王工!”
五個學生都欣喜異常,在學校學的,畢竟都是死知識,能夠和老王工這樣的專家現場學習,收獲必將很大。
此時,這五個人特別的慶幸,還好他們選擇跟著校長過來看了看,不然的話,這麽珍貴的機會,可就要擦肩而過了。
那就好後悔死了!
“跟我走吧。”
很快,老王工就帶著新收的五個學生,前往了工地。
廠房、宿舍樓,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
廠房的工期大概兩個月左右,加上設備、工位的安裝、裝飾裝潢,三個月左右就能全部竣工了,畢竟張國豪給的工錢可不低啊,一個月三十塊錢,雖然和大城市比起來,算不得什麽。
可是,在龍心村這樣的小地方,人均年收入都不足100塊,張國豪開出的工資,已經是很高了。
現在,水稻田裏的水稻,因為有張國豪的念動力,沒有一株水稻有病蟲害,漲勢喜人,必將豐收。
現在是六月份,距離水稻收成還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留給張國豪的時間還很充裕。
倉庫、包裝、運輸、宿舍……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至於銷路,不用擔心,江南省領導自然會幫著解決的。
三個月之後,在所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一棟嶄新的廠房,建設完成了。
在老王工的帶領下,五個江南省大學的學生,皮膚也曬得黝黑的,身體健壯了很多,腦子裏的實踐知識,更是豐滿了許多。
今天,省、市、縣、鎮、村,的領導齊聚一堂,為了今天,他們已經等了足足三個月了。
落地剪彩!
隨著有關領導手中的剪刀一張一合,廠子上方的虹彩應聲掉落了下來。
“建國農副產品加工”八個大字,映入了所有人的眼簾。
呱唧呱唧!
熱烈的掌聲不絕於耳。
在張國豪的分身,王建國的帶領下,所有人都進入了廠房之中,一張張嶄新的工作位、一台台嶄新的設備、幹淨整潔的路麵以及牆麵。
以及,那迎麵吹拂而來的微風。
“王董事長,你們的廠子裏,竟然安裝了空調!”
早在1924年,嘉道理大理石大廈中,使用了美國約克公司氨立式2缸和4缸活塞式冷水機組,這是我國第一個安裝中央空調的商用建築。
中國的第一台空調出自合肥天鵝空調器廠,他們從1974年開始研究空調了。張國豪也是親自去了一趟,從那裏帶迴了10台空調,裝在了廠子裏和集體宿舍區。
王建國笑道:“工人們都是廠子裏的寶貴財富,可不能熱壞了。”
省領導一聽,不禁暗自點頭,像王建國這樣的愛國企業家,可真是不錯多啊。
工廠建好了以後,老王工他們並沒有停下來,建國農副產品加工,隻是建國集團的很小的一部分。
老王工還有很大的工作,除了要建造一棟四層辦公大樓之外,還有以後的紡織廠、海產品加工廠,等等……
建國集團後續的一切企劃,都需要老王工領頭建設呢!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又是一個月過去了。
龍心村的水稻田中,每一株水稻都被飽滿的顆粒,壓彎了腰,金燦燦的一片,一望無際。
袁研究員看著滿眼的金黃色,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總算是不負所托,我們的研究方向,南優2號,路子是對的!”
和袁研究員站在一起,張國豪看著滿眼的金色稻子,這是龍心村的希望,更是龍心村的起點,騰飛的起點!
張國豪和袁研究員的手,緊緊的我在了一起!
水稻成熟了,龍心村的百姓們全都來到了田裏,揮動著手中的鐮刀、揮灑著熾熱的汗水,充滿了幸福的喜悅。
院研究員離開了。
張國豪與其約定,明年再見!
龍心村大動員,水稻收割之後,一稱量,畝產量竟然達到了駭人的900千克!
有數據顯示,南優2號,一般畝產500千克以上,高的達700-900千克。但此後由於抗病蟲能力較弱,被其他組合取代。
龍心村的產量,竟然達到了極限的900千克!
水稻高產的消息,瞬間以龍心村為起點,如同荒原野火一樣,迅速在江南省蔓延了開來。
原本,很多人都不信的。
這麽大的事情,肯定是受到了江南省領導的關注。
一個月前,江南省主要領導因為“建國農副產品加工”的建成,才過來了一趟,如今更大規模的團隊,再一次來到了龍心村。
除了江南省、鹽阜市、台北縣、東海鎮的主要領導外,大大小小的官方媒體、報社也來了很多的人。
有的人是想見一下龍心村的奇跡,
有的人則是想要來尋找真相,打破龍心村的虛偽麵紗……
總之,個人的情緒都不一樣。
可是,當他們看到攤放在地麵上晾曬的水稻、田裏還未割完的水稻,這一刻,所有的質疑,全部都煙消雲散了。
南優2號,株高95-100厘米,株型較鬆散,莖粗抗倒伏,每蔸有效穗10個,每株總粒數130粒,千粒重29克。
有關領導看著剛剛收割上來的水稻,激動的不能自已。
他也是從那個特殊時期走過來的人,那時候糧食精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事情,太常見了。
若是,那時候就有這種稻子,不知道救活多少人命呢。
隨著江南省媒體的報道,畝產900千克的超級水稻,從江南省傳播了出去。
原本,袁研究員將數據帶迴研究所的時候,不僅這裏的百姓們不信,就連他們的研究人員,也不信。
要知道,畝產900千克,可是南優2號的極限產量,唯有他們精心照顧著的小範圍的試驗田,才能接近這個產量了。
龍心村三百多畝的水稻田,畝產量能夠達到900千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可是,同樣的,江南省的官方媒體播報了之後,質疑必將退避三舍,所有的質疑,都將是紙老虎,一擊即破。
在這個特殊時期,哪裏有人,敢做這樣的文章。
修路的人有了,錢也到位了。
這技術哪裏來呢?
這可難不倒半耕。
趁著黑夜的時候,張國豪直接發動了異能隱身,到省裏麵的交通部門走上了一遭,修路的技術,這不就有了麽!
有數據顯示,截止1976年年底,國內公路裏程達82.3萬千米,油路麵裏程57.9萬千米,橋梁達11.7萬座。
改革開放之後,國民經濟恢複較快,交通緊張的問題也在凸顯而出,國內都緊張而又快速的發展著。
公路的建設,也給予了很大的重視。
想要跟上發展的快車道,等是等不來的,唯有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辦法!
有了技術之後,張國豪又帶著人挖山、隨手、淘沙,又出去買了大量的水泥,一條長五千米,寬五米的水泥大路,終於竣工了。
這條路,就如同一條銀色的巨龍一樣,橫插在了龍心村之中,將龍心村與城市主幹道,在了一起。
為了這一條路,村部的財政又空了。
買桃子得來的一千多元錢,轉變成了一條連接城市主幹道的大路,是非常值得的。
竣工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村民,都自發的來到了大路的兩旁,見證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有了這條路,希望,也就有了!
1980年,溫州敢為天下先,發出了全國第一批個體營業執照。
當年,19歲的章華妹帶著年少的懵懂,從wz市工商局領到了一張編號為的營業執照,亦成為見證改革開放曆程的珍貴標簽。
此時,遠在大洋彼岸,世界金融中心的王建國,張國豪的分身。
在1980年的夏天,坐上了踏上了返迴國內的飛機。
王建國的目標很明確,就在江南省!
資金雄厚的王建國,得到了江南省領導的熱烈接見,談論了許久之後,江南省的第一張編號為的營業執照,也誕生了。
江南省鹽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個體工商營業執照!
姓名:王建國。
營業地址:江南省?鹽阜市?台北縣?東海鎮?龍心村?村部
生產經營範圍:農副產品加工、紡織品製……
資產總額:100萬元(人民幣)
開業日期:1980年8月16月
落款是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張國豪的分身王建國笑道:“您也知道,十年前,我就和龍心村簽了一份桃子種植采收的協議,如今既然迴國發展了,那就還從這裏開始吧。”
省領導有說有笑的王建國離開了。
“王市長,你辛苦一下,組織台北縣、東海鎮、龍心村相關領導幹部通報一下,順便做一下動員,王建國同誌的報國之心郎朗,我們可不能掉鏈子啊。”
“是,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省有關領導目送著王建國坐上了車,離開了。
江南省窮啊。
王建國可謂是第一個願意來江南省投資的有錢人,可要照顧好了,要是一個不小心,跑到別的省份去了,到時候江南省的領導,哭都沒哭的地方。
隨後,在鹽阜市有關領導的組織下,鹽阜市、台北縣、東海鎮、龍心村一路綠燈。
龍心村村部更是騰出了一間辦公室,做臨時指揮所,全力配合王建國。
僅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臨時指揮部就弄好了,張國豪的本體和分身,也迎來了一次曆史性的匯合。
臨時指揮所,王建國問道:“書記同誌,根據我們的企劃,打算先建一個農產品的一級加工廠,地址就建在這裏。”
王建國在龍心村的地圖上指了指,在龍新村公路與城市主幹道連接的地方,那裏是一塊荒地,足夠大。
“書記同誌,各位村領導,你們看,有沒有問題。”
這個時候,誰會反對呢!
自然是一致同意,順利通過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有省、市主要領導的綠燈,石灰、水泥、黃沙、鋼材等建築材料,源源不斷的各個供銷社運往了龍心村。
在城市主幹道和龍心中路的運輸下,十分的輕鬆,卡車可以直接運送到位。
1977年剛剛恢複的高考,如今的江南省大學,正有一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尋找這實習的機會呢。
為了幫助王建國的廠子的建設,江南省還特意從江南大學調撥了一批,來幫助王建國。
建築學、管理學、食品加工學、機械製造學、紡織……
一大批的學生,當江南省大學校長帶著一百多個大學生,乘坐著五輛車過來的時候,他們第一眼就被龍心村驚住了。
不為其他,就憑龍心村的龍心中路修的竟然比他們學校的路都好!
“歡迎,歡迎!”
村部空地上,張國豪和他的分身王建國熱烈的迎接了江南省大學校長以及身後的學生。
“萬分感謝校長的您的支持啊!”
校長笑道:“應該謝謝你們啊,沒有你們,我身後的這些學生,畢業後可沒這麽好的地方就業呢!”
由於人很多,龍新村暫時還沒有地方能夠容得下的地方,索性就直接在廣場上,搭了個台子。
在龍心村村領導幹部的見證下,王建國與江南省大學校長簽訂了一份協議。
大學生定向培育協議。
同時,一個銅牌子也掛在了村部的臨時指揮所——江南省大學?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
以後啊,隻要條件允許,江南省的大學生,就可以過來實習,無論最後留不留在這裏,都將會得到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企業還未建好,根本就容不下這麽多的人,除了建築學的五個學生外,其他人都跟著江南大學校長迴去了。
“老王工,他們就交給你啦。”
一個頭戴安全帽的五十多歲的老頭子,咧開了滿嘴的黃牙,笑道:“放心吧,這些孩子,我會好好調教調教的!”
張國豪笑道:“同學們,這位老王工可是江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建築學專家,同時還是建築設計院的名譽顧問,你們可要好好和他學習學習。”
建築學的五個學生,聽到張國豪的話,他們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其貌不揚的老頭子,竟然是一個高等級的專家。
“王工好。”五人連忙恭敬的喊了一聲。
“你小子!”老王工笑道:“你就放一萬個心吧,我會好好帶他們的。”
“還不快謝謝老王工!”
“謝謝王工!”
五個學生都欣喜異常,在學校學的,畢竟都是死知識,能夠和老王工這樣的專家現場學習,收獲必將很大。
此時,這五個人特別的慶幸,還好他們選擇跟著校長過來看了看,不然的話,這麽珍貴的機會,可就要擦肩而過了。
那就好後悔死了!
“跟我走吧。”
很快,老王工就帶著新收的五個學生,前往了工地。
廠房、宿舍樓,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
廠房的工期大概兩個月左右,加上設備、工位的安裝、裝飾裝潢,三個月左右就能全部竣工了,畢竟張國豪給的工錢可不低啊,一個月三十塊錢,雖然和大城市比起來,算不得什麽。
可是,在龍心村這樣的小地方,人均年收入都不足100塊,張國豪開出的工資,已經是很高了。
現在,水稻田裏的水稻,因為有張國豪的念動力,沒有一株水稻有病蟲害,漲勢喜人,必將豐收。
現在是六月份,距離水稻收成還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留給張國豪的時間還很充裕。
倉庫、包裝、運輸、宿舍……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至於銷路,不用擔心,江南省領導自然會幫著解決的。
三個月之後,在所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一棟嶄新的廠房,建設完成了。
在老王工的帶領下,五個江南省大學的學生,皮膚也曬得黝黑的,身體健壯了很多,腦子裏的實踐知識,更是豐滿了許多。
今天,省、市、縣、鎮、村,的領導齊聚一堂,為了今天,他們已經等了足足三個月了。
落地剪彩!
隨著有關領導手中的剪刀一張一合,廠子上方的虹彩應聲掉落了下來。
“建國農副產品加工”八個大字,映入了所有人的眼簾。
呱唧呱唧!
熱烈的掌聲不絕於耳。
在張國豪的分身,王建國的帶領下,所有人都進入了廠房之中,一張張嶄新的工作位、一台台嶄新的設備、幹淨整潔的路麵以及牆麵。
以及,那迎麵吹拂而來的微風。
“王董事長,你們的廠子裏,竟然安裝了空調!”
早在1924年,嘉道理大理石大廈中,使用了美國約克公司氨立式2缸和4缸活塞式冷水機組,這是我國第一個安裝中央空調的商用建築。
中國的第一台空調出自合肥天鵝空調器廠,他們從1974年開始研究空調了。張國豪也是親自去了一趟,從那裏帶迴了10台空調,裝在了廠子裏和集體宿舍區。
王建國笑道:“工人們都是廠子裏的寶貴財富,可不能熱壞了。”
省領導一聽,不禁暗自點頭,像王建國這樣的愛國企業家,可真是不錯多啊。
工廠建好了以後,老王工他們並沒有停下來,建國農副產品加工,隻是建國集團的很小的一部分。
老王工還有很大的工作,除了要建造一棟四層辦公大樓之外,還有以後的紡織廠、海產品加工廠,等等……
建國集團後續的一切企劃,都需要老王工領頭建設呢!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又是一個月過去了。
龍心村的水稻田中,每一株水稻都被飽滿的顆粒,壓彎了腰,金燦燦的一片,一望無際。
袁研究員看著滿眼的金黃色,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總算是不負所托,我們的研究方向,南優2號,路子是對的!”
和袁研究員站在一起,張國豪看著滿眼的金色稻子,這是龍心村的希望,更是龍心村的起點,騰飛的起點!
張國豪和袁研究員的手,緊緊的我在了一起!
水稻成熟了,龍心村的百姓們全都來到了田裏,揮動著手中的鐮刀、揮灑著熾熱的汗水,充滿了幸福的喜悅。
院研究員離開了。
張國豪與其約定,明年再見!
龍心村大動員,水稻收割之後,一稱量,畝產量竟然達到了駭人的900千克!
有數據顯示,南優2號,一般畝產500千克以上,高的達700-900千克。但此後由於抗病蟲能力較弱,被其他組合取代。
龍心村的產量,竟然達到了極限的900千克!
水稻高產的消息,瞬間以龍心村為起點,如同荒原野火一樣,迅速在江南省蔓延了開來。
原本,很多人都不信的。
這麽大的事情,肯定是受到了江南省領導的關注。
一個月前,江南省主要領導因為“建國農副產品加工”的建成,才過來了一趟,如今更大規模的團隊,再一次來到了龍心村。
除了江南省、鹽阜市、台北縣、東海鎮的主要領導外,大大小小的官方媒體、報社也來了很多的人。
有的人是想見一下龍心村的奇跡,
有的人則是想要來尋找真相,打破龍心村的虛偽麵紗……
總之,個人的情緒都不一樣。
可是,當他們看到攤放在地麵上晾曬的水稻、田裏還未割完的水稻,這一刻,所有的質疑,全部都煙消雲散了。
南優2號,株高95-100厘米,株型較鬆散,莖粗抗倒伏,每蔸有效穗10個,每株總粒數130粒,千粒重29克。
有關領導看著剛剛收割上來的水稻,激動的不能自已。
他也是從那個特殊時期走過來的人,那時候糧食精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事情,太常見了。
若是,那時候就有這種稻子,不知道救活多少人命呢。
隨著江南省媒體的報道,畝產900千克的超級水稻,從江南省傳播了出去。
原本,袁研究員將數據帶迴研究所的時候,不僅這裏的百姓們不信,就連他們的研究人員,也不信。
要知道,畝產900千克,可是南優2號的極限產量,唯有他們精心照顧著的小範圍的試驗田,才能接近這個產量了。
龍心村三百多畝的水稻田,畝產量能夠達到900千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可是,同樣的,江南省的官方媒體播報了之後,質疑必將退避三舍,所有的質疑,都將是紙老虎,一擊即破。
在這個特殊時期,哪裏有人,敢做這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