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一貼告示引發的
孩子很委屈:“我隻以為是在城門碰到病人就帶來求醫的好人,哪知道原來是同行。
“要早知是同行,肯定不會讓他們進門。”
張長貴聽得奇怪。
雖說同行一般都是仇敵,但那也得分誰。
若是同在一城,偏還有絕活,那是仇敵。畢竟利益關聯,你這裏病人多了,我那裏病人就少了。
總歸掙錢就少了,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但他們雙方不是。一個是縣城裏的大夫,一個是路過的醫生,哪裏有什麽利益糾紛,更別說仇敵了。
“你這麽說法,真是毫無來由。”饒是張長貴年齡大了,心態比年輕時平和了一些,說起來也忍不住有幾分火氣:“我們不過是路過,還出手幫忙,怎麽還落怨恨。”
徐一真正給青年下針。
他正從大椎穴往胸口下針,說話間便下好了,停針之後聽這番爭執也不由抬起頭來:“對啊。我們又沒想過在這桃源縣開館行醫。總不至於惡了你,何必冷言冷語呢。”
韓大夫點頭,又搖頭,神情變幻之間頹然一歎:“罷了罷了,你們既然已經進來,便看到眼下場景。此時再說什麽也晚了,你們今後要做什麽,我也攔不住,悉聽尊便好了。”
“師父。”說話間,他徒弟竟哽咽起來,好像放他們進來,就要有什麽大禍似的。
“哎呀,你們說話說一半,真不爽利。”秀兒煩躁地說:“到底因為什麽,你們倒是說明白啊。你們怎地就認定,我們會對你們不利?”
六爺也說:“這樣無端揣度,往小了說,就跟村頭長舌婦一樣,往大了說,便如同造謠編排。可都不是什麽好人所為。”
韓大夫聞聽,臉上羞慚神色一閃而過,正要說什麽,病人卻炸了鍋。
“你們說什麽屁話,韓大夫要不是好人,這天下就沒有好人了。”
“哎,韓大夫也是為難啊。想給咱賤民治病,又怕你們舉報他。”
“還不是官府?要不是縣衙那份告示,咱桃源縣也不會變成這樣。”
“哪裏是什麽官府?根本是那個姓楊的!”
“噓,你喝多了!”
這麽看,桃源縣的水渾著呢。單從病人你一言無一語中,便能看出來。
“究竟是怎麽迴事?”
“哎,”韓大夫歎息一聲,才說出緣由:“縣衙貼出告示。城裏所有醫館藥店,不得私自給人診病。若發現了,罰沒全部財產不說,還得在牢裏關三年。”
“豈有此理!”張長貴忍不住一拍床榻:“瘟疫之下,反而出這告示倒行逆施。百姓豈不是要病死?”
“哼,”韓大夫冷笑:“當官的看重什麽?不過是政績和錢。現在瘟疫之下,政績是不指望了,剩下的自然隻有撈錢。百姓死活是不管的。
“不僅如此。若是有人揭發檢舉非法行醫,便能獲得五兩白銀。”
五兩白銀,相比明初官員的俸祿也不是小數目,更何況是小老百姓。
重賞之下,必然有鼠目寸光,貪圖這五兩銀子的。而相應的,敢冒一縣之大不韙私自行醫的就更少了。
徐一真恍然:“你是擔心,我們會去衙門揭發你?”
韓大夫點頭:“五兩銀子呢,換做是我,很難不心動。”
“這你卻是小瞧我們了。”張長貴嗤笑:“是正是邪,是好是壞,我們還分得清。若是舉報了你,得了這五兩銀子,卻失了學醫的初心。
“不能為也。”
“更何況,”徐一真笑說:“我等還真不把這五兩銀子放在眼裏。”
“但,我看你針灸手法,應該不善針灸才是,為何不用方藥?”徐一真問。
韓大夫解釋:“自縣裏有了第一例瘟疫之後,縣裏非但不組織製瘟抗疫,反而收繳了全縣所有藥材。”
“什麽!”
所有人都驚了。這操作聞所未聞。就像有人溺水,旁人或者拋遊泳圈,再冷血也隻是旁觀,可他卻在朝溺水之人扔石頭。
生怕死得不快。
“不僅如此。”韓大夫說:“自那之後,藥材價格便瘋漲,尤其是治療瘟疫必須得葛根、桂枝、厚樸之類,已經漲到天價。最貴的藥材,據說一錢便要一兩白銀。”
這……瘋了!
古代的藥材價格,整體上肯定比現代的要貴。一來是沒有成規模的種植。二來,中醫藥有濃厚的道家韻味,崇尚自然,認為自然生長的,藥性才足夠。
而這產地,又遵循東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的五行學說,有特定的區域。
但再貴,一錢藥賣一兩白銀也委實太誇張了。即便是野山參,除非是上了年頭的,否則也沒這麽貴。
六爺立刻下了結論:“有人在囤積藥材?”
張長貴緊跟著反應過來:“但要推到這麽高的價格,普通的商號沒有這個實力。須得是大商號,或者幾家商號合夥才行。”
徐一真卻不明白:“可藥材又不是糧食,有些藥材還不能久放,囤了有什麽用?”
韓大夫笑說:“商人,最是奸詐。他們隻知斂財,不知禮義廉恥。瘟疫橫行囤積藥材,有什麽奇怪?哪怕放壞了一些,也足夠他們掙錢了。”
張長貴擺手:“哎,韓大夫這話就絕對了。商人中也不乏行善事做善舉的。不過小徐所說,也有不對。”
“不對?”徐一真問:“哪裏不對?”
“糧食,放那也就放那了。但藥材不然,隻須稍微加工一下,便能放好久。”
韓大夫問:“您說的是藥材炮製之後?雖說炮製之後,的確能存放更長,但也有限得很,隻是更能發揮藥效罷了。”
張長貴搖頭:“並非炮製,而是煉製。須知方藥,並非隻有湯藥一種,還有丸藥、膏藥、散藥之分。
“我不知囤積藥材的究竟是誰。但想來,他們既然有錢囤積藥材,再花些錢找些藥童遊醫之類的也不難。
“隻須他們從旁指導,或者親自上手,將這些藥材熬煉了,製成丸藥、膏藥、散藥,便能存放許久。
“至於藥方,千百年來醫書無數,記載的藥方也是無數,隻須按方煉製就好了。”
兩人一時恍然。
湯藥最簡單,隻須藥材加水熬煮就行。
丸藥、膏藥、散藥做起來也不難,隻需要在裏麵加一些麵粉、蜂蜜之類,在湯藥基礎上繼續熬煮。
水分越熬越幹,就能成膏,或者搓成丸,或者製成藥粉。
但除非是一些病症,須得增加藥力,或是服用湯藥不方便的,否則鮮少用到。畢竟麵粉、蜂蜜價格不菲,製作也更費功夫。
所以兩人一時間竟都沒想到。
但被張長貴一提醒,便了然了。藥製成膏、丸、粉之後,隻要保存得當,三年五載都不成問題。
即便這瘟疫過了,人總會生病,藥便不愁銷路。至於說價格成本之類,商人自有辦法將它賣個好價錢。
但是,
“這些製成藥,並非對症下藥,雖能治病,卻難治大病,且原本一天能痊愈,說不得還要多遷延幾天,有什麽用呢?”韓大夫不禁疑問。
孩子很委屈:“我隻以為是在城門碰到病人就帶來求醫的好人,哪知道原來是同行。
“要早知是同行,肯定不會讓他們進門。”
張長貴聽得奇怪。
雖說同行一般都是仇敵,但那也得分誰。
若是同在一城,偏還有絕活,那是仇敵。畢竟利益關聯,你這裏病人多了,我那裏病人就少了。
總歸掙錢就少了,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但他們雙方不是。一個是縣城裏的大夫,一個是路過的醫生,哪裏有什麽利益糾紛,更別說仇敵了。
“你這麽說法,真是毫無來由。”饒是張長貴年齡大了,心態比年輕時平和了一些,說起來也忍不住有幾分火氣:“我們不過是路過,還出手幫忙,怎麽還落怨恨。”
徐一真正給青年下針。
他正從大椎穴往胸口下針,說話間便下好了,停針之後聽這番爭執也不由抬起頭來:“對啊。我們又沒想過在這桃源縣開館行醫。總不至於惡了你,何必冷言冷語呢。”
韓大夫點頭,又搖頭,神情變幻之間頹然一歎:“罷了罷了,你們既然已經進來,便看到眼下場景。此時再說什麽也晚了,你們今後要做什麽,我也攔不住,悉聽尊便好了。”
“師父。”說話間,他徒弟竟哽咽起來,好像放他們進來,就要有什麽大禍似的。
“哎呀,你們說話說一半,真不爽利。”秀兒煩躁地說:“到底因為什麽,你們倒是說明白啊。你們怎地就認定,我們會對你們不利?”
六爺也說:“這樣無端揣度,往小了說,就跟村頭長舌婦一樣,往大了說,便如同造謠編排。可都不是什麽好人所為。”
韓大夫聞聽,臉上羞慚神色一閃而過,正要說什麽,病人卻炸了鍋。
“你們說什麽屁話,韓大夫要不是好人,這天下就沒有好人了。”
“哎,韓大夫也是為難啊。想給咱賤民治病,又怕你們舉報他。”
“還不是官府?要不是縣衙那份告示,咱桃源縣也不會變成這樣。”
“哪裏是什麽官府?根本是那個姓楊的!”
“噓,你喝多了!”
這麽看,桃源縣的水渾著呢。單從病人你一言無一語中,便能看出來。
“究竟是怎麽迴事?”
“哎,”韓大夫歎息一聲,才說出緣由:“縣衙貼出告示。城裏所有醫館藥店,不得私自給人診病。若發現了,罰沒全部財產不說,還得在牢裏關三年。”
“豈有此理!”張長貴忍不住一拍床榻:“瘟疫之下,反而出這告示倒行逆施。百姓豈不是要病死?”
“哼,”韓大夫冷笑:“當官的看重什麽?不過是政績和錢。現在瘟疫之下,政績是不指望了,剩下的自然隻有撈錢。百姓死活是不管的。
“不僅如此。若是有人揭發檢舉非法行醫,便能獲得五兩白銀。”
五兩白銀,相比明初官員的俸祿也不是小數目,更何況是小老百姓。
重賞之下,必然有鼠目寸光,貪圖這五兩銀子的。而相應的,敢冒一縣之大不韙私自行醫的就更少了。
徐一真恍然:“你是擔心,我們會去衙門揭發你?”
韓大夫點頭:“五兩銀子呢,換做是我,很難不心動。”
“這你卻是小瞧我們了。”張長貴嗤笑:“是正是邪,是好是壞,我們還分得清。若是舉報了你,得了這五兩銀子,卻失了學醫的初心。
“不能為也。”
“更何況,”徐一真笑說:“我等還真不把這五兩銀子放在眼裏。”
“但,我看你針灸手法,應該不善針灸才是,為何不用方藥?”徐一真問。
韓大夫解釋:“自縣裏有了第一例瘟疫之後,縣裏非但不組織製瘟抗疫,反而收繳了全縣所有藥材。”
“什麽!”
所有人都驚了。這操作聞所未聞。就像有人溺水,旁人或者拋遊泳圈,再冷血也隻是旁觀,可他卻在朝溺水之人扔石頭。
生怕死得不快。
“不僅如此。”韓大夫說:“自那之後,藥材價格便瘋漲,尤其是治療瘟疫必須得葛根、桂枝、厚樸之類,已經漲到天價。最貴的藥材,據說一錢便要一兩白銀。”
這……瘋了!
古代的藥材價格,整體上肯定比現代的要貴。一來是沒有成規模的種植。二來,中醫藥有濃厚的道家韻味,崇尚自然,認為自然生長的,藥性才足夠。
而這產地,又遵循東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的五行學說,有特定的區域。
但再貴,一錢藥賣一兩白銀也委實太誇張了。即便是野山參,除非是上了年頭的,否則也沒這麽貴。
六爺立刻下了結論:“有人在囤積藥材?”
張長貴緊跟著反應過來:“但要推到這麽高的價格,普通的商號沒有這個實力。須得是大商號,或者幾家商號合夥才行。”
徐一真卻不明白:“可藥材又不是糧食,有些藥材還不能久放,囤了有什麽用?”
韓大夫笑說:“商人,最是奸詐。他們隻知斂財,不知禮義廉恥。瘟疫橫行囤積藥材,有什麽奇怪?哪怕放壞了一些,也足夠他們掙錢了。”
張長貴擺手:“哎,韓大夫這話就絕對了。商人中也不乏行善事做善舉的。不過小徐所說,也有不對。”
“不對?”徐一真問:“哪裏不對?”
“糧食,放那也就放那了。但藥材不然,隻須稍微加工一下,便能放好久。”
韓大夫問:“您說的是藥材炮製之後?雖說炮製之後,的確能存放更長,但也有限得很,隻是更能發揮藥效罷了。”
張長貴搖頭:“並非炮製,而是煉製。須知方藥,並非隻有湯藥一種,還有丸藥、膏藥、散藥之分。
“我不知囤積藥材的究竟是誰。但想來,他們既然有錢囤積藥材,再花些錢找些藥童遊醫之類的也不難。
“隻須他們從旁指導,或者親自上手,將這些藥材熬煉了,製成丸藥、膏藥、散藥,便能存放許久。
“至於藥方,千百年來醫書無數,記載的藥方也是無數,隻須按方煉製就好了。”
兩人一時恍然。
湯藥最簡單,隻須藥材加水熬煮就行。
丸藥、膏藥、散藥做起來也不難,隻需要在裏麵加一些麵粉、蜂蜜之類,在湯藥基礎上繼續熬煮。
水分越熬越幹,就能成膏,或者搓成丸,或者製成藥粉。
但除非是一些病症,須得增加藥力,或是服用湯藥不方便的,否則鮮少用到。畢竟麵粉、蜂蜜價格不菲,製作也更費功夫。
所以兩人一時間竟都沒想到。
但被張長貴一提醒,便了然了。藥製成膏、丸、粉之後,隻要保存得當,三年五載都不成問題。
即便這瘟疫過了,人總會生病,藥便不愁銷路。至於說價格成本之類,商人自有辦法將它賣個好價錢。
但是,
“這些製成藥,並非對症下藥,雖能治病,卻難治大病,且原本一天能痊愈,說不得還要多遷延幾天,有什麽用呢?”韓大夫不禁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