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桃源縣
桃源縣縣衙,後堂,柳如海沁了口熱茶。
微閉著眼,感受著它的餘韻,茶香在唇齒之間擴散開來,他讚歎一聲:“果然好茶。”
他笑問主簿:“主簿大人給本官獻上如此好茶,真是有心了。你我既然同事一縣,彼此照應自然也是應該。有什麽事盡管說,何必生分呢?”
主簿姓楊,已在任上幹了十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縣令。
按理說,主簿好歹也是官身,雖然是從九品,最微末的小官,但隻要好好幹,總不至於一直是主簿。
但他卻一直是。
當官的,升官很難,貶官很容易,但到了從九品這樣的微末小官,也再貶不成了。除非奉皇命,還沒有官貶為民的先例。
他也並非不上進。別人上進是為官,為權。他卻為財,為利。
十多年的經營,縣衙上下,乃至縣城上下,誰不知道他楊主簿。但問一問,不見得誰都知道縣令是誰。
這便有了從中攪動撈財的資本。
而若是暴露了,殺的大概率也是縣令、縣丞。上麵的人,誰會想到一小小主簿呢?
有著頭頂,縣令、縣丞兩把傘,楊主簿這芝麻小官做的很舒心,不出意外他該一直舒心下去,直到做不動了,便從位子上退下來,給自家兒子做。
畢竟隻是一小縣主簿,並不須走吏部程序,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想到有了疫病了呢?更沒想到,這任縣令也是個有追求的。
兩個有追求的人碰到一起,無論追求的是不是一種東西,就很難受了。
楊主簿坐在柳如海左側,中間隔了個茶幾,見他喝了茶,將蓋碗放下,連忙拿了茶壺續上了水:“柳大人日理萬機,在下佩服之至。有柳大人英明領導,桃源縣如今才欣欣向榮啊。”
柳如海捋著胡須,哈哈大笑,連連擺手:“謬讚啦,哈哈,謬讚了。”
“隻是這治疫銀?”楊主簿沉吟了一下。
柳如海臉色一正,斜覷著眼睛看著他:“怎麽?楊主簿也覺得這治疫銀不該收?”
“非也,非也。”楊主簿連忙擺正立場:“如今正直非常時期,縣裏要防疫、治病,藥材也許采買,熬煮,給病人分發,哪個不需要錢?
“若沒有這治疫銀,縣裏哪有錢治疫?”楊主簿一挑大拇指:“柳大人此舉,才是利一縣百姓的大事。別的縣官都隻是父母官,您才是百姓公仆啊!”
柳大人笑意含在肉裏,幾乎要溢出來,縷著胡須,連連擺手:“謬讚了,謬讚了。本官隻不過是一直把皇上的話記在心裏,做了該做的事罷了。”
突然他想起楊主簿之前的沉吟:“那楊主簿沉吟是為何啊?”
“所謂治疫銀,”楊主簿笑著解釋:“不過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取民之錢財,為民治疫。可惜百姓愚鈍,不知大人良苦用心。但有四戶商家,深明大義,願捐資財給縣裏,以做防疫之用。”
“哦?”柳如海來了興趣,兩眼放光:“竟有如此良民。不知他們要捐多少銀兩?”
楊主簿伸出兩根手指:“每戶白銀二百兩。”
明初不比明中後期,白銀遠未到當時的泛濫,還是極硬通貨。更別說桃源縣隻是小縣,每戶二百兩,四戶就是八百兩,已是一筆巨款。
柳如海喜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哈哈大笑:“果然是良民、善民。”
他笑看著楊主簿:“縣內有如此善民,楊主簿久居縣裏,也功不可沒。”
楊主簿淡淡一笑,抱拳拱手,並不居功。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柳如海重新沉靜下來:“善民善舉,本縣更不可寒了他們的心,楊主簿,”他看著楊主簿:“本官該賞些什麽為好呢?”
“不如,開放一縣鹽鈔,任其取用?”
鹽鈔,另一說法就是鹽引,最早就是一個銀元寶,上麵刻著“鹽引”的字樣,後來拿著銀子總歸不方便,就變成了紙,大概跟銀票似的。
每一縣都能發放鹽鈔。商人交了錢,領了對應鹽鈔,便能去鹽場取鹽,再在鹽鈔對應的地方賣。
這是鹽鐵專營的一個重要環節。鹽鈔寶貴,到了明中後期和清朝,甚至出現倒賣鹽鈔的行當,和基於鹽鈔的金融。
明初還沒有這麽誇張。鹽鈔隻存著他最初的作用,販賣官鹽的憑證。
一兩銀子,得一兩鹽鈔,商人就隻能從鹽場取一兩銀子的鹽。整個過程就相當於商人跟官府買鹽,然後再倒賣給百姓。
這也是古代鹽貴的一個原因。
楊主簿這句話的意思,相當於去鹽場隨便裝鹽,願裝多少裝多少。
柳如海聞聽此言,不禁站起來,在屋裏來迴踱步,衝著牆上掛著的一幅字,縷著胡須沉吟良久:“鹽鐵之政,乃朝廷之本,豈可擅動?”
楊主簿知道還有後文,並不慌亂。
果然,柳如海便又繼續說:“隻許他們半年時間,半年之後便收迴。”
楊主簿看了眼牆上掛著的那幅“廉”字,便不再說什麽:“好,那在下這就向他們傳達柳大人的仁德,想必他們會極為感激。”
說著便要離去,柳如海迴過頭來,喊一聲:“慢!”
楊主簿連忙站住,等著柳大人問什麽。
柳大人問:“這四戶人家所捐資財,何時能到?”
楊主簿笑說:“今晚便能入縣衙府庫。”
柳大人這才滿意點頭:“很好,很好,須得盡快,且不可誤了治疫大計。”
楊主簿應是,便出了後堂,一路來到衙門口,順著牆根走,轉過一個街角,便來到一處屋門前。
啪啪啪一砸門,裏麵有個聲音問:“誰。”
“我。”
門開,楊主簿邁步而入,迎麵便見四個大老爺們望穿秋水一般望著他。
楊主簿嚇了一跳:“我又不是你們婆娘,幹嘛這眼神看我。”
為首的一人,名瞿善,一身圓領袍,一把攥住楊主簿的手:“哎呀,楊主簿可比我家婆娘更加可親可愛。”
楊主簿隻覺得觸摸間油油膩膩的,直犯惡心,使勁抽出手。
瞿善尷尬一笑,問:“可成了?”
“成了。”楊主簿神情淡淡,吐出兩個字卻不再多說,在四人簇擁下來到中堂,一屁股坐在太師椅上,眼光掃過四人。
這四人不隻是縣裏的大商家,即便在府裏也是數一數二,此時一個個弓著腰塌著背,神情緊張地圍著他。
楊主簿很享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不比做縣令府丞啥的舒坦?
不再吊著他們,楊主簿說:“柳大人許你們半年時間。”
一下子轟然,不是高興的,是委屈,瞿善說:“我們每戶一千兩銀子,就許了半年?”
“吵什麽?”楊主簿高喊一聲,四人瞬間啞口無言。
耳根子清淨了,楊主簿才有心情跟他們解釋:“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做這些,不過是有著疫病掩護,朝廷注意力都在疫病洪水上,自然不管這些細枝末節。
“這才是,你等敢把主意打在鹽引上的資本。
“可若半年之後,已入深冬,到時疫病散去,洪水退去,朝廷便要查缺補漏,到時難保不會露了蹤跡。
“當今皇帝老兒是個眼裏不揉沙子,手裏拎著刀子的貨色,他若是發現了,縣裏上下固然沒了腦袋,你們腦袋也得搬家。
“半年時間,足夠你們迴本掙錢了。但掙錢是一迴事,可要是因掙錢掉了腦袋,就不值當了。你們說呢?”
四人也迴過味來,不住的讚歎。
楊主簿在一片誇獎中,不由的飄飄然了。此情此景,不必擔太多風險,卻又能有權有利,又何必想那些縣令府丞呢?
桃源縣縣衙,後堂,柳如海沁了口熱茶。
微閉著眼,感受著它的餘韻,茶香在唇齒之間擴散開來,他讚歎一聲:“果然好茶。”
他笑問主簿:“主簿大人給本官獻上如此好茶,真是有心了。你我既然同事一縣,彼此照應自然也是應該。有什麽事盡管說,何必生分呢?”
主簿姓楊,已在任上幹了十多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縣令。
按理說,主簿好歹也是官身,雖然是從九品,最微末的小官,但隻要好好幹,總不至於一直是主簿。
但他卻一直是。
當官的,升官很難,貶官很容易,但到了從九品這樣的微末小官,也再貶不成了。除非奉皇命,還沒有官貶為民的先例。
他也並非不上進。別人上進是為官,為權。他卻為財,為利。
十多年的經營,縣衙上下,乃至縣城上下,誰不知道他楊主簿。但問一問,不見得誰都知道縣令是誰。
這便有了從中攪動撈財的資本。
而若是暴露了,殺的大概率也是縣令、縣丞。上麵的人,誰會想到一小小主簿呢?
有著頭頂,縣令、縣丞兩把傘,楊主簿這芝麻小官做的很舒心,不出意外他該一直舒心下去,直到做不動了,便從位子上退下來,給自家兒子做。
畢竟隻是一小縣主簿,並不須走吏部程序,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想到有了疫病了呢?更沒想到,這任縣令也是個有追求的。
兩個有追求的人碰到一起,無論追求的是不是一種東西,就很難受了。
楊主簿坐在柳如海左側,中間隔了個茶幾,見他喝了茶,將蓋碗放下,連忙拿了茶壺續上了水:“柳大人日理萬機,在下佩服之至。有柳大人英明領導,桃源縣如今才欣欣向榮啊。”
柳如海捋著胡須,哈哈大笑,連連擺手:“謬讚啦,哈哈,謬讚了。”
“隻是這治疫銀?”楊主簿沉吟了一下。
柳如海臉色一正,斜覷著眼睛看著他:“怎麽?楊主簿也覺得這治疫銀不該收?”
“非也,非也。”楊主簿連忙擺正立場:“如今正直非常時期,縣裏要防疫、治病,藥材也許采買,熬煮,給病人分發,哪個不需要錢?
“若沒有這治疫銀,縣裏哪有錢治疫?”楊主簿一挑大拇指:“柳大人此舉,才是利一縣百姓的大事。別的縣官都隻是父母官,您才是百姓公仆啊!”
柳大人笑意含在肉裏,幾乎要溢出來,縷著胡須,連連擺手:“謬讚了,謬讚了。本官隻不過是一直把皇上的話記在心裏,做了該做的事罷了。”
突然他想起楊主簿之前的沉吟:“那楊主簿沉吟是為何啊?”
“所謂治疫銀,”楊主簿笑著解釋:“不過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取民之錢財,為民治疫。可惜百姓愚鈍,不知大人良苦用心。但有四戶商家,深明大義,願捐資財給縣裏,以做防疫之用。”
“哦?”柳如海來了興趣,兩眼放光:“竟有如此良民。不知他們要捐多少銀兩?”
楊主簿伸出兩根手指:“每戶白銀二百兩。”
明初不比明中後期,白銀遠未到當時的泛濫,還是極硬通貨。更別說桃源縣隻是小縣,每戶二百兩,四戶就是八百兩,已是一筆巨款。
柳如海喜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哈哈大笑:“果然是良民、善民。”
他笑看著楊主簿:“縣內有如此善民,楊主簿久居縣裏,也功不可沒。”
楊主簿淡淡一笑,抱拳拱手,並不居功。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柳如海重新沉靜下來:“善民善舉,本縣更不可寒了他們的心,楊主簿,”他看著楊主簿:“本官該賞些什麽為好呢?”
“不如,開放一縣鹽鈔,任其取用?”
鹽鈔,另一說法就是鹽引,最早就是一個銀元寶,上麵刻著“鹽引”的字樣,後來拿著銀子總歸不方便,就變成了紙,大概跟銀票似的。
每一縣都能發放鹽鈔。商人交了錢,領了對應鹽鈔,便能去鹽場取鹽,再在鹽鈔對應的地方賣。
這是鹽鐵專營的一個重要環節。鹽鈔寶貴,到了明中後期和清朝,甚至出現倒賣鹽鈔的行當,和基於鹽鈔的金融。
明初還沒有這麽誇張。鹽鈔隻存著他最初的作用,販賣官鹽的憑證。
一兩銀子,得一兩鹽鈔,商人就隻能從鹽場取一兩銀子的鹽。整個過程就相當於商人跟官府買鹽,然後再倒賣給百姓。
這也是古代鹽貴的一個原因。
楊主簿這句話的意思,相當於去鹽場隨便裝鹽,願裝多少裝多少。
柳如海聞聽此言,不禁站起來,在屋裏來迴踱步,衝著牆上掛著的一幅字,縷著胡須沉吟良久:“鹽鐵之政,乃朝廷之本,豈可擅動?”
楊主簿知道還有後文,並不慌亂。
果然,柳如海便又繼續說:“隻許他們半年時間,半年之後便收迴。”
楊主簿看了眼牆上掛著的那幅“廉”字,便不再說什麽:“好,那在下這就向他們傳達柳大人的仁德,想必他們會極為感激。”
說著便要離去,柳如海迴過頭來,喊一聲:“慢!”
楊主簿連忙站住,等著柳大人問什麽。
柳大人問:“這四戶人家所捐資財,何時能到?”
楊主簿笑說:“今晚便能入縣衙府庫。”
柳大人這才滿意點頭:“很好,很好,須得盡快,且不可誤了治疫大計。”
楊主簿應是,便出了後堂,一路來到衙門口,順著牆根走,轉過一個街角,便來到一處屋門前。
啪啪啪一砸門,裏麵有個聲音問:“誰。”
“我。”
門開,楊主簿邁步而入,迎麵便見四個大老爺們望穿秋水一般望著他。
楊主簿嚇了一跳:“我又不是你們婆娘,幹嘛這眼神看我。”
為首的一人,名瞿善,一身圓領袍,一把攥住楊主簿的手:“哎呀,楊主簿可比我家婆娘更加可親可愛。”
楊主簿隻覺得觸摸間油油膩膩的,直犯惡心,使勁抽出手。
瞿善尷尬一笑,問:“可成了?”
“成了。”楊主簿神情淡淡,吐出兩個字卻不再多說,在四人簇擁下來到中堂,一屁股坐在太師椅上,眼光掃過四人。
這四人不隻是縣裏的大商家,即便在府裏也是數一數二,此時一個個弓著腰塌著背,神情緊張地圍著他。
楊主簿很享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不比做縣令府丞啥的舒坦?
不再吊著他們,楊主簿說:“柳大人許你們半年時間。”
一下子轟然,不是高興的,是委屈,瞿善說:“我們每戶一千兩銀子,就許了半年?”
“吵什麽?”楊主簿高喊一聲,四人瞬間啞口無言。
耳根子清淨了,楊主簿才有心情跟他們解釋:“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做這些,不過是有著疫病掩護,朝廷注意力都在疫病洪水上,自然不管這些細枝末節。
“這才是,你等敢把主意打在鹽引上的資本。
“可若半年之後,已入深冬,到時疫病散去,洪水退去,朝廷便要查缺補漏,到時難保不會露了蹤跡。
“當今皇帝老兒是個眼裏不揉沙子,手裏拎著刀子的貨色,他若是發現了,縣裏上下固然沒了腦袋,你們腦袋也得搬家。
“半年時間,足夠你們迴本掙錢了。但掙錢是一迴事,可要是因掙錢掉了腦袋,就不值當了。你們說呢?”
四人也迴過味來,不住的讚歎。
楊主簿在一片誇獎中,不由的飄飄然了。此情此景,不必擔太多風險,卻又能有權有利,又何必想那些縣令府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