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煎藥


    不能北上?兩人問起緣由。


    “我也是聽當家的生前說的。”女人說:“我們村子世代都在這江上做擺渡的買賣,傍著金陵城,從業的雖多,倒是不缺買賣。


    “除了江南我們村子,江北還有個村子,人比我們村子要少。以往平時多有交流通婚,像我娘家便是在江北。


    “因我許久沒迴娘家,想念家中妹妹,前幾日當家的載人過江,我就說想接妹妹來江南住上幾天。”女人說到這兒,眼淚刷刷地掉下來:“要不是我這句話,當家的也不會病死。”


    徐一真忙安慰。但人世間最悲傷的莫過於生離死別,他知這安慰也有限地緊。


    哭了一陣,女人心情平複了一下:“等當家的過了江,來到江北村子,竟發現村子中家家關門閉戶,路上沒有行人,更是有些家門口掛著白。”


    徐張兩人不由對視一眼,心中已有計較。這村子顯然疫病已經傳播開。徐十三就是在村子中染病的。


    隻不知第一例疫病是何時開始的,等他們過江,村子裏還有沒有活人。


    “當家的來到我娘家,發現大門虛掩,進去看時才發現,我家裏人已經都病死了。”女人沒有哭,隻是眼淚滴答落下,神情有些僵木。


    徐一真微閉眼,腦海中隻想到那個畫麵,心裏就忍不住抽痛。


    女人的娘家如此,別家是不是也是如此?這樣全家死絕的,多麽?他不知道,更不敢想。


    他更更不敢想的是,這還隻是江北,長江邊上。若再往北走,又該是怎樣的人間地獄。


    “兩位大人宅心仁厚,能給俺這小老百姓治病,但可別去江北了。去了,也沒什麽用了。去了就迴不來了。”


    女人苦口婆心,徐一真知道她是滿滿的善意。


    但對他們兩人,江北治疫在公是身負皇命,在私是醫者本職。而且不僅要去,還得快點去。


    趕快將這裏疫病掃蕩幹淨,便立刻啟程北上,原本還想迴城協助城中治疫。現在想來還是算了,須得趕快過江。


    疫病不等人。江北的百姓也等不起。


    “好,好,”徐一真安慰:“我們不過江便是。”


    秀兒捧著一碗藥進來。湯藥還冒著熱氣,卻不是印象中的湯湯水水,反而極為黏膩,跟勾了欠似的。


    “師父,”秀兒捧著藥來到跟前,戰戰兢兢:“這藥我是不是熬壞了。”


    徐一真看那粘稠度,不由一笑:“不,正是這樣。你做得很好。”


    現代熬藥,極為複雜,又是頭道煎、二道煎、甚至三道四道煎之類,又要先下什麽後下什麽。但古法,實際上也算不得古法,七八十年代農村還有這法,熬藥並沒有這些玄虛。


    熬藥之前,要先將草藥,尤其是根莖類的藥材搗一下,這一步一般在藥店裏便做完了。不搗這一下,藥性便發揮不完全。


    而後將全部藥材用常溫水浸泡半個小時以上,開大火,煮沸之後點下冷水,如是兩次。(這個技術取自我奶奶煮藥過程,手法參照煮水餃)


    若是病在表,則取藥之氣,全程大火,將六碗水熬做兩碗。若病在裏,則取藥之質,大火煮開後改小火,三碗水熬做一碗。


    熬出來的藥,前者湯稀味淡,後者湯稠味濃。


    女人是傷寒厥陰證,病已極深,湯藥濃稠,正合適。張長貴過來也是點頭:“不錯,很好。”


    秀兒一喜,便將藥碰到女人麵前:“趁熱喝吧。”


    女人道了謝,接過藥。她知藥苦,平時最吃不得苦,打算一口悶。


    一口下去,好懸沒直接噴出來,她頭上流汗,眼中飆淚,酸辣苦鹹麻,除了沒甜味所有不好的味道都集全了,而且一個個都極為醒目,爭著搶著要占領她的味覺高低。


    張長貴作為開藥方的,自然知道這藥味道,見女人隻喝一口就停下來了,連忙催促:“不要停,一口悶。停久了就喝不下去了。”


    在治病和受酷刑之間,她沒有選擇,閉著眼流著淚,幹了這碗藥。


    一碗藥下肚,女人覺得死了當家的算什麽,生病算什麽,生活還是充滿希望。


    很快,她便感覺胃裏有一團熱氣。這熱氣炙烤著胃囊,卻並不難受,如同一團火爐。她的身體便如同大雪裏行將凍死的人,此刻隻覺得從內裏散發出的暖意。


    太暖了,暖得女人大汗淋漓,如同三伏天大街上跑了一圈。


    出了一身透汗,女人感覺身體輕快了許多,病竟然就好了大半。


    “神醫啊。”女人讚歎,這可比村裏的神婆厲害多了。


    張長貴隻是笑笑:“明早再煎一副,就當痊愈了。”說話間,第二碗藥被端了上來,這是孩子的藥。


    古往今來,兒科,中醫所說的小方脈,治病都是極難的。


    病人不配合,抗拒,哇哇叫這都還好,至少看得見摸得著,難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些東西,西醫講的所謂身體數據。


    成人,數據是固定的。


    中醫講的所謂陰陽總量穩定,相互平衡。即便是變化,那也得以年計。而一旦短時間大的變化,或者陰陽平衡打破,那必然是有病。


    但孩子不一樣。身處發育期的孩子,恨不得一兩個月就有大變化。更別說孩子陰陽總量便與成人不同。


    若把人身看做一個陰陽魚太極圖。成人就是個大圓,孩子是個小圓。


    麵對成人,因為他圓大,醫者治病就能稍微放肆一些,即便有意外也能很快糾正過來。


    麵對孩子,他圓小,治病就須得謹慎,一旦有意外糾正也會很困難,容錯率低。


    而孩子越小,越經不起意外,容錯率越低。


    曾聽人說,醫生治病是背著病人過河。


    那兒科醫生治病,就是背著一個上躥下跳鬧騰不斷,時不時還好奇河中小魚,打算撈一條嚐嚐鹹淡的病人,過河。過得還不是小河,最起碼也是淮河海河那樣的。河岸邊還有一男一女倆弓箭手張弓以待。


    好在,明初河岸邊的男女弓箭手是沒有的,這讓張長貴的壓力稍微少那麽一丟丟,但他仍然不敢怠慢。


    “先不要喂藥,秀兒,去接一碗水,裏麵撒些鹽。”張長貴吩咐秀兒。


    “我去吧。”女人說:“鹽有點難找,姑娘可能找不到。我這身子也爽利了些。”


    張長貴並不客氣:“那勞煩夫人了。”


    待女人出了屋子,張長貴又吩咐徐一真:“徐大夫,留神了。待會若孩子有什麽不對,須得你下針救人。”


    徐一真點頭:“好。”


    這番商量,眾人並沒有避著孩子。孩子看看張長貴,又看看徐一真,突然問:“我要死了麽?”


    張長貴笑說:“怎麽會呢?喝完這藥,你的病就好了。”


    “但也可能會死,是麽?”


    兩人沒有言語。


    說話間,女人捧著一碗水進來,水裏放著幾粒粗鹽。


    粗鹽,現在並不多見。三十年前粗鹽也多是做鹽漬之用,很少有人拿來做菜了。因為粗鹽很鹹,隻需要一點就鹹得發苦,而且鹽中多帶砂礫。


    但明初的粗鹽,那已經不隻是鹹和砂礫這麽簡單了。它居然泛著淡淡的綠色。


    他懷疑,這一口鹽下去,至少有三成是銅。


    張長貴見都妥了,點頭,笑著對孩子說:“孩子,喝藥吧。記得閉著眼,捏著鼻子,一口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醫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陰九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陰九流並收藏大明醫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