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真點頭,抱拳拱手,提高嗓音:“多謝應天府以及各縣鼎力相助。”
李中和雙手抱拳朝著天空,麵容恭敬,神情沉鬱:“都是為聖上分憂,為朝廷效力,理應是分內之事。”
徐一真咧嘴一笑:“李大人說的是。”心裏卻知道,這李大人是個官奴,跟自己並非是一路人。
所謂官奴者,為升官不擇手段,百般鑽營隻為品級提高那麽一絲。
若你所作所為能讓他升官,自不必多說,必然極為配合。但要並沒有升官的好處,他不至於視你為仇敵,但也不必指望能配合做事。
若府尹是他,怕製瘟之事就沒這麽配合了。
“徐大人。”李中和暗自給關誌一個眼色,關誌上前來,行禮打招唿,態度恭敬。
他自然已不是小小差役,可徐一真也早已不是小小乞丐了。
“哎,關誌?”徐一真驚奇:“你竟也在此?”
關誌笑說:“小人本就是六合縣差役,最近升為縣中典史,聽縣裏說要調撥差役來此給太醫院幫忙。我料想必然是徐大人,便跟著來了。”
徐一真抱拳:“多謝,在下承情。”至於關誌所說,他半分不信。
但信不信的有什麽打緊?並非什麽要緊的,權當真的聽。
李中和不由蹙眉。關誌這番說看似在徐一真麵前刷了好感,但實際上恰是說明他跟徐一真關係並不如想象的好。
若是起於微末的交情,此時就不該這麽生分,更不會要徐一真承情。
本來,他是看著徐一真如今是皇帝麵前的紅人,經常進宮給太子皇後看病,才想著通過關誌的關係,加深跟徐一真的交情。
現在看來卻是想差了。不僅不能更快速方便提升關係,反而讓關誌占了自己便宜。
“天色不早,咱們何時出發?”李中和問。
“不急,還須等一隊人馬。”徐一真說。
正要問究竟,便見從觀音門內駛出一輛驢車。
相比馬車,驢車就很常見。每天早上城門一開,進城運菜的多是驢車。但這家驢車卻極惹人關注。
因他車廂上掛著“保生堂”的木牌,裏麵更是隨風飄散出濃鬱的藥香。
運藥材進城的驢車常見,運藥材出城的驢車卻不多見。
驢車來到跟前,駕車的小夥從車轅上一個縱躍跳下來,一眼就看到為首的三人,仔細打量了下,認了認人,才小跑的來到徐一真跟前。
“可是徐大人當麵。”
徐一真點頭:“我是徐一真。”
那小夥大喜,作揖行禮:“在下趙承山,奉恩師王商陽之命,架一車藥材,隨徐大人之後。”
“車上藥材,皆是治療傷寒之用。這是清單。”趙承山遞過來一張紙:“徐大人可一一清點。”
這可有點難為人了。
徐一真將紙遞給張長貴:“勞煩張大人了。”
張長貴笑著接過紙:“分內的事,說什麽勞煩。”才又衝趙承山說:“來吧小子,你我一起清點,這樣快一些。”
“快些清點完了,也好快些治病。”
兩人來到驢車上,張長貴一見藥材,又看了眼紙上文字,不由讚歎:“小青龍湯、桂枝湯,當歸四逆湯。王大夫醫術的確精湛,隻用我等說的便按照病程走勢開了三副藥,且三副藥竟都一一對症?隻是行事未免略顯霸道。”
趙承山沒聽懂,但聽懂的是眼前這老人在說自家師父壞話,不由反駁:“我師父行事溫和,哪裏霸道了?”
張長貴笑著指著紙上文字,又指指藥材:“王大夫開著這三副藥,分別對應病之初、中、末三段。
病之初,太陽症時用小青龍湯。病之中,少陽、太陰症時用桂枝湯。病之末,陰厥將死時用當歸四逆湯。
“一步步都給布置好,隻須按照他這樣做就行,真是再體貼也沒有了。”
趙承山問:“這不好麽?”
“若醫者無能,自然是好。跟給孩子喂奶似的給放到嘴邊了,再笨的人也斷不會用錯。隻是對於我等,豈不顯得很沒用?”
這……
師父從來都是這樣教授,趙承山也一直以為從來如此。但聽眼前張大人所說,竟是不好的?他一時也分不清,自己算有能還是無能。
“罷了,如今疫病當前,這些都是細枝末節,先清點藥材吧。”
由張長貴親自動手,加之這三副藥都極簡練,每服藥隻有五六味,其中更有重複,清點起來就極迅速,很快就就完成了。
“有保生堂提供藥材,江南疫病當不至於失控。”張長貴清點之後,跟徐一真說了一句。
徐一真手一揮:“出發!”
於是,十幾個差役,拱衛著一駕馬車一駕驢車,並三個騎馬的,朝村子行進,沿途氣勢凜然,生人勿進。
李中和挪挪屁股,感覺馬鞍極為生硬,硌得他疼。他也想坐馬車。但是不能。
當今聖上作為開國君主,武功極盛,最看不慣文官坐轎。何況如今當朝文官,雖然吐故納新了許多,也有不少跟著皇帝一起打天下的,騎的一手好馬。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作為應天府府丞,自然不能犯這樣低級錯誤。盡管不願,馬還是要騎的。
村子距離觀音門不遠,走不多久便到了。村子離江邊更近,站在村頭便能聽到滔滔江水聲。
六合縣差役竊竊私語,都得低聲討論著什麽。雖然聲音盡可能壓低,可人數太多,合在一起便有巨大的嗡嗡聲,引得其他人注意。
“怎麽?”李中和不滿:“吵鬧什麽?”
關誌走上前來稟報:“迴大人,因小人們認出了村子來曆,因此不免議論。”
此時徐一真也走過來,聽他這麽說不由好奇:“來曆?這村子不就是渡口船夫聚集起來的麽?”
“正是,”關誌解釋:“此處名為燕子磯,是自古以來的江南渡口,以此渡江北上。長年累月之下,便有許多人靠擺渡為生。”
李中和恍然。
“這有什麽的?”徐一真問。
李中和解釋:“皇上有感於亂世之下,車船上多是打家劫舍的惡人,渡口下不乏累累白骨。因此,擺渡船夫雖是民戶,卻屬賤籍。”
他雖沒說詳細,但隻看表情,便能知道他未盡之言:不過是賤籍,何必管他們死活呢。
李中和雙手抱拳朝著天空,麵容恭敬,神情沉鬱:“都是為聖上分憂,為朝廷效力,理應是分內之事。”
徐一真咧嘴一笑:“李大人說的是。”心裏卻知道,這李大人是個官奴,跟自己並非是一路人。
所謂官奴者,為升官不擇手段,百般鑽營隻為品級提高那麽一絲。
若你所作所為能讓他升官,自不必多說,必然極為配合。但要並沒有升官的好處,他不至於視你為仇敵,但也不必指望能配合做事。
若府尹是他,怕製瘟之事就沒這麽配合了。
“徐大人。”李中和暗自給關誌一個眼色,關誌上前來,行禮打招唿,態度恭敬。
他自然已不是小小差役,可徐一真也早已不是小小乞丐了。
“哎,關誌?”徐一真驚奇:“你竟也在此?”
關誌笑說:“小人本就是六合縣差役,最近升為縣中典史,聽縣裏說要調撥差役來此給太醫院幫忙。我料想必然是徐大人,便跟著來了。”
徐一真抱拳:“多謝,在下承情。”至於關誌所說,他半分不信。
但信不信的有什麽打緊?並非什麽要緊的,權當真的聽。
李中和不由蹙眉。關誌這番說看似在徐一真麵前刷了好感,但實際上恰是說明他跟徐一真關係並不如想象的好。
若是起於微末的交情,此時就不該這麽生分,更不會要徐一真承情。
本來,他是看著徐一真如今是皇帝麵前的紅人,經常進宮給太子皇後看病,才想著通過關誌的關係,加深跟徐一真的交情。
現在看來卻是想差了。不僅不能更快速方便提升關係,反而讓關誌占了自己便宜。
“天色不早,咱們何時出發?”李中和問。
“不急,還須等一隊人馬。”徐一真說。
正要問究竟,便見從觀音門內駛出一輛驢車。
相比馬車,驢車就很常見。每天早上城門一開,進城運菜的多是驢車。但這家驢車卻極惹人關注。
因他車廂上掛著“保生堂”的木牌,裏麵更是隨風飄散出濃鬱的藥香。
運藥材進城的驢車常見,運藥材出城的驢車卻不多見。
驢車來到跟前,駕車的小夥從車轅上一個縱躍跳下來,一眼就看到為首的三人,仔細打量了下,認了認人,才小跑的來到徐一真跟前。
“可是徐大人當麵。”
徐一真點頭:“我是徐一真。”
那小夥大喜,作揖行禮:“在下趙承山,奉恩師王商陽之命,架一車藥材,隨徐大人之後。”
“車上藥材,皆是治療傷寒之用。這是清單。”趙承山遞過來一張紙:“徐大人可一一清點。”
這可有點難為人了。
徐一真將紙遞給張長貴:“勞煩張大人了。”
張長貴笑著接過紙:“分內的事,說什麽勞煩。”才又衝趙承山說:“來吧小子,你我一起清點,這樣快一些。”
“快些清點完了,也好快些治病。”
兩人來到驢車上,張長貴一見藥材,又看了眼紙上文字,不由讚歎:“小青龍湯、桂枝湯,當歸四逆湯。王大夫醫術的確精湛,隻用我等說的便按照病程走勢開了三副藥,且三副藥竟都一一對症?隻是行事未免略顯霸道。”
趙承山沒聽懂,但聽懂的是眼前這老人在說自家師父壞話,不由反駁:“我師父行事溫和,哪裏霸道了?”
張長貴笑著指著紙上文字,又指指藥材:“王大夫開著這三副藥,分別對應病之初、中、末三段。
病之初,太陽症時用小青龍湯。病之中,少陽、太陰症時用桂枝湯。病之末,陰厥將死時用當歸四逆湯。
“一步步都給布置好,隻須按照他這樣做就行,真是再體貼也沒有了。”
趙承山問:“這不好麽?”
“若醫者無能,自然是好。跟給孩子喂奶似的給放到嘴邊了,再笨的人也斷不會用錯。隻是對於我等,豈不顯得很沒用?”
這……
師父從來都是這樣教授,趙承山也一直以為從來如此。但聽眼前張大人所說,竟是不好的?他一時也分不清,自己算有能還是無能。
“罷了,如今疫病當前,這些都是細枝末節,先清點藥材吧。”
由張長貴親自動手,加之這三副藥都極簡練,每服藥隻有五六味,其中更有重複,清點起來就極迅速,很快就就完成了。
“有保生堂提供藥材,江南疫病當不至於失控。”張長貴清點之後,跟徐一真說了一句。
徐一真手一揮:“出發!”
於是,十幾個差役,拱衛著一駕馬車一駕驢車,並三個騎馬的,朝村子行進,沿途氣勢凜然,生人勿進。
李中和挪挪屁股,感覺馬鞍極為生硬,硌得他疼。他也想坐馬車。但是不能。
當今聖上作為開國君主,武功極盛,最看不慣文官坐轎。何況如今當朝文官,雖然吐故納新了許多,也有不少跟著皇帝一起打天下的,騎的一手好馬。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作為應天府府丞,自然不能犯這樣低級錯誤。盡管不願,馬還是要騎的。
村子距離觀音門不遠,走不多久便到了。村子離江邊更近,站在村頭便能聽到滔滔江水聲。
六合縣差役竊竊私語,都得低聲討論著什麽。雖然聲音盡可能壓低,可人數太多,合在一起便有巨大的嗡嗡聲,引得其他人注意。
“怎麽?”李中和不滿:“吵鬧什麽?”
關誌走上前來稟報:“迴大人,因小人們認出了村子來曆,因此不免議論。”
此時徐一真也走過來,聽他這麽說不由好奇:“來曆?這村子不就是渡口船夫聚集起來的麽?”
“正是,”關誌解釋:“此處名為燕子磯,是自古以來的江南渡口,以此渡江北上。長年累月之下,便有許多人靠擺渡為生。”
李中和恍然。
“這有什麽的?”徐一真問。
李中和解釋:“皇上有感於亂世之下,車船上多是打家劫舍的惡人,渡口下不乏累累白骨。因此,擺渡船夫雖是民戶,卻屬賤籍。”
他雖沒說詳細,但隻看表情,便能知道他未盡之言:不過是賤籍,何必管他們死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