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神醫?


    問:能治不能?答:能治。結果治好了。這是神醫。


    何為庸醫?


    問:能治不能。答:能治。結果治死了。這是庸醫。


    但更多的醫生是這樣:


    問:能治不能。答:阿,是這樣,這個病呢巴拉巴拉,也許是巴拉巴拉,也可能巴拉巴拉,咱們先巴拉巴拉,看看有沒有用。


    結果沒用。然後如此又來一変,再試一種法子,看看有沒有用。


    這可以稱之為凡醫——平凡的醫生。


    庸醫是沒有醫德。神醫可遇不可求。凡醫,他們的所作所為在病人和家屬看來簡直是折磨。


    但殘酷的是,這才是治病的常態。而病,也是在這些無數凡醫無數試錯中漸漸治好。醫術也在此過程中提升。醫學也才在此過程中進步。


    中醫如此。西醫也如此。


    但自古以來,人們似乎把神醫當做了常態,理所應當。把凡醫當做了庸醫。而庸醫,披著名為獨門偏方的外皮,開始走南闖北,做起了遊方郎中。


    徐一真麵對著婦人,驚覺之前,無論皇上、太子還是現在的張宣,都把他當做了神醫。


    對話似乎也是按照神醫的路數:“能治不能?”“能治”,結果先是皇孫、再是皇後,及至剛才的名為秀兒的惡少女,都一一救過來了。


    既然被當做神醫,自然要有神醫的背負,與期許。


    比如眼前昏睡的老婦人。張宣問這話,無非是想讓他迴答能治不能?


    能,或不能,都沒把握,都說不出。隻能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他原來本不是神醫,不過是一凡醫罷了。


    “你當知,我的一身治病本事大半都在針砭之上,而針砭之法,有四大禁忌。”徐一真語氣沉重,緩緩說道。


    張宣不明所以。我這問你能不能治,你跟我這科普針灸幹嘛?但又想或許其中另有深意,他隻得耐著性子,聽徐一真繼續說。


    “其中之一便是,久病大虛之下禁針。比如急症,雖然病勢兇險甚至有身死的可能,但並非久病之虛,所以能以針灸之法治療。”


    “但令堂,雖無身死之劫,但久病之下身體已極為虛弱。這種情況下下針,輕則對治病無用,重則還有可能讓病勢更加沉重。”


    張宣聽得臉色蒼白,神情不好:“徐先生意思是……”


    “我沒有辦法。”徐一真搖頭。


    張宣神色頹然。


    連治好妹子見鬼症的徐大夫都沒有辦法,這世上還有人能治好母親的病麽?難不成母親再不能清醒,甚至最後隻能在昏睡之中死去了麽?


    是了。本來就該想到的,本來就不該有太多奢望。畢竟是自己強硬著讓徐先生來看的,而徐先生也早已表示了拒絕,說自己並沒有把握。


    既然早已有了預料,又有什麽不可接受的呢?


    “不過,”徐一真畫風一轉:“雖無法下針,倒還有灸法,可以一試。”


    張宣心中重燃希望:“灸法?就是徐先生之前給我妹子用的艾柱麽?可是要我母親脫了鞋襪?”


    徐一真搖頭:“令堂體虛血虧已近枯竭,而五髒中已生出一股寒氣。寒氣入心,蒙蔽心竅。而心主神,寒氣入心竅之後,令堂自然昏睡不醒。”


    “灸法,就是以艾草藥性,驅散心竅寒氣。這樣,或許能喚醒令堂。但其中有三處禁忌,不可不防。”


    張宣心頭一凜:“徐先生請說。”


    “一者,艾草性熱,又以燃燒打入體內,熱上加熱。一旦開始艾灸,須得讓令堂多喝水,切不可出現嘴唇幹裂之類的上火情況。


    “常人上火也就罷了。令堂大虛之下若上火,怕是危險。”


    “二者,艾灸過程中須得開窗通風,以盡快散盡煙氣。但也要注意保暖,以防令堂感染風寒。


    “三者,我會開一些方劑,以作輔助之用。但艾灸前後一個時辰,切不可服藥。”


    “能做到此三點,才可艾灸。”


    張宣大唿一口長氣,心中輕鬆:“這有何難?”他轉而神色冷厲地問一眾嬤嬤丫鬟:“你等可都聽清楚了?”


    丫鬟嬤嬤齊齊應聲行禮:“都聽清楚了。”


    張宣滿意點頭:“那徐先生,請動手施治吧。”


    徐一真搖頭:“灸法不比針法,動手的並非是我。”


    “這……”張宣不明白:“徐先生這是何意啊。”他轉而想到,或許是因為自己還沒說定診金?“您盡管放心,診金這塊必然少不了您的。”


    徐一真連忙擺手:“這你誤會了。我不動手並非是因為診金。而是灸法須得脫衣,裸露皮膚,我來施治頗為不便。”


    張宣疑竇頓消:“果然是不方便。那徐先生不如將手法交給這些丫鬟嬤嬤,讓他們來操作。”


    徐一真點頭:“我正有此意。”


    徐一真正要說明,張宣示意先停一停,吩咐一丫鬟:“去,把其他兩班的丫鬟嬤嬤們都叫醒,一起來聽徐先生講解。”


    一班是兩個丫鬟,兩個嬤嬤,統共四人,三班便是十二人。一時間,房間中擠滿了人。嬤嬤丫鬟簇擁著中間徐一真,張宣兩人。


    見人到齊了,張宣先是差人去藥房拿了些艾絨來,又將徐一真之前說的三點注意說了一遍,又確保新到的丫鬟嬤嬤都記住了,這才示意徐一真:“請徐先生傳授灸法。”


    “我這類灸法,名為隔薑灸。選生薑,片成,”他大拇指掐著食指指甲:“這麽厚的薄片,大概半公分左右。而後用針均勻的在上麵紮上小孔,不限多少。”


    “然後,艾絨,”徐一真拿起艾絨。


    這艾絨是張宣剛差人從藥房拿的。國公府上的艾絨都是上好艾絨,隻是因為存放不當,有些返潮,已經不能使用了。


    好在演示無礙。


    他拿起艾絨,揪了一點,放掌心中揉搓:“艾絨像這樣揉搓一下,然後,”他張開手掌,掌中的愛榮已經被揉搓成了紡錘狀。


    他自中間一掰。紡錘狀的艾絨被一分為二,每一半都成了寶塔狀:“把艾絨弄成這樣,就可以使用了,將他放在薑片上。”


    此時,有小廝送來薑片。徐一真將艾絨放到薑片上,正好放上,穩穩當當:“拿火折子或者線香點燃。”


    “這一小堆艾絨,是一柱。每次灸須得灸九柱。不可少灸,少灸藥性不夠。不可多灸,多灸與主母身體有礙。”


    “另外這生薑,”他拿起那片生薑:“須得有水分。若說灸的時候,看到生薑已經幹枯開裂,就要換掉,否則艾絨熱氣容易燒灼皮膚。”


    “灸法,要注意的就是這些了。”


    徐一真說法,張宣立刻冷言詢問:“可都聽明白了?”


    眾人迴答:“聽明白了。”


    張宣:“你們若有疑惑,現在就問。徐先生自然會一一解答,可若是以後再出了差錯,少不得懲罰!”


    連忙就有丫鬟詢問:“徐先生隻說了灸法,卻不知灸哪裏?”


    “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徐一真說:“要灸的乃是三處穴道。一個是右手合穀。”他指著自己虎口這裏:“這裏,兩手指一捏,肉最突起的地方便是。”


    “一個是左背膏肓,隻須順著脊梁骨往下摸,指尖感受骨頭突起,在第四個突起處,左移一寸五分的位置便是。”


    “一個是關元,肚臍之下四指之處,小腹橫紋之上。”


    徐一真這麽一說,眾人麵麵相覷,張宣也才明白為何徐一真不親自施為了。


    合穀還算正常。膏肓便有些不方便之處了。關元則幾乎靠近隱私禁忌。別說徐一真不方便,即便作為兒子的張宣,也不太方便。


    張宣看著一眾丫鬟嬤嬤:“你們可都聽明白了?”


    丫鬟嬤嬤麵麵相覷,不敢說話。聽,自然是聽明白了。可這事聽明白有什麽用?


    合穀還好說,一目了然。可膏肓?他們自然是知道脊梁骨的。而且眾人天天幹活,並不如同那些達官顯貴,脊梁骨在明顯不過。


    但看歸看,要找穴道還是忐忑。


    在他們心中,能治病救人的大夫都是學問人。而僅僅紮針就能治病的大夫,那簡直是神人,神乎其技的。


    咱不過就是丫鬟嬤嬤,粗手笨腳,真的能學會麽?就算能學會,可這可是給主母治病,這要一個弄不好。


    可了不得。


    張宣見沒人說話,額頭青筋直冒:“怎麽著?!都啞巴了?!”


    有膽大的丫鬟福了一禮:“迴稟少爺,主母萬金之軀,奴婢們怕認穴不準,不敢造次。”


    不敢,很正常。畢竟這是做好了沒有獎賞,要是做得稍差,肯定有懲罰。而對於丫鬟嬤嬤們來說,這可不是照顧人這類他們駕輕就熟的領域。


    這可是治病救人,高端活兒。


    徐一真為她們打消顧慮:“灸法與針法不同,認穴不比這麽嚴格。哪怕是稍有偏移,對治療也不會有所妨礙。”


    話是這麽說,丫鬟嬤嬤們偷眼看看張宣:但誰知道少爺怎麽想?


    張宣冷笑:“關鍵時刻,一個個畏首畏尾,怕擔責任,果然指望不上你們。既然你們怕認穴不準。那誰,”張宣一指地麵:“趟地上,給展示一下啊?”


    丫鬟們雖都是伺候人的,所謂卑賤之人,但好歹都是妙齡少女,每個人都眼觀鼻鼻觀心,無人上前。


    嬤嬤們麵麵相覷。雖說他們都老胳膊老腿的沒啥好看的,但能保住晚節還是保住的好,關鍵又沒好處,也無人上前。


    張宣不知怎地,心中莫名的火氣:“誰願意做個展示,賞銀百兩。”


    話音剛落,就有一嬤嬤上前來:“老奴願意。”有賞銀,自然什麽都好說。


    徐一真冷眼旁觀,第一次看到這名為貴族與奴仆的話劇,心中極為不適。


    但他也知,這在這個時代不過是平常,便也不好多少什麽,隻得在嬤嬤一臉喜意的躺倒之後,給圍上來的丫鬟、嬤嬤講解兩個穴道的位置。


    眾人聽得認真。地上的嬤嬤也很認真。


    徐一真心中莫名感到一絲違和。


    躺在床上人事不省的婦人,躺在地上麵帶喜意的婦人,以及圍成一圈,臉色略嚴肅的一群少女和婦人,共同構成了一副荒誕的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醫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陰九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陰九流並收藏大明醫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