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人心2
蓮花樓之吾在書界曆情劫 作者:晚風遇故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每個村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村子他團結,有的村子人心就像一盤沙一樣,根本就聚不到一起。
根本不可能因為一些糧食就變得堅不可摧,變得友愛團結起來。
還真就有那麽一個村子,叫桐花村。這個村子四周長滿了高大的桐樹,每年春天桐樹開滿一枝頭紫色的花。花落到地上後村子裏的人會把它撿起來,加上一點點麵粉拌一拌放在鍋裏,用大火蒸上一會兒,香噴噴的桐花燜飯做好了。
因為村裏人都有這一門手藝,所以每年在開春時,村裏所有人都會有一筆收入。
他們把這一年才能吃一次的桐花燜飯拿到集市上去賣。不管賣多賣少都是有一些收入的。
在這裏住著的二十六家都有著一些故事,每家人都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平靜而安寧。
在一個七月份的傍晚,村尾忽然就多出來了一家,他們沒有在跟任何村民和代村長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就住進了村裏的一戶外出人家的屋子。
起先村民也沒在意,以為那家人迴來了。再見到一兩個不認識的人是因為是那家人的親戚,有村民問他們是不是村為你家親戚時他們也默不作聲,村民以為就是,所以也就沒人再問了。
結果等那家人迴來發現自己的屋子被不認識的人住了。那家人打死也不從屋子裏麵搬出去,說那是他們的真的就很無語。
在他們還沒鬧清時,玄苧經過了那處偏僻的村子,還在那裏放了些許糧食。
而剛好那家人沒有被算在能取糧食的人裏麵。那一家九口人想進去硬搶糧食,結果被彈了出來都受了傷,這下可不得了了。這家人無時無刻輪流著在村子裏鬧,讓所有人都安生不得。
在第一個村子問題解決掉以後,李蓮花很是委婉的問道,還有沒有別的村子有可能發生情況的。
玄苧就帶著李蓮花到了這裏。
就算是李蓮花見到這家人也是有些驚訝的,因為他也沒有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村尾這一家是20年前搬來的。姓張,當時夫妻兩個帶著兩個兒子在這裏安家落戶。
兩個孩子中間有一個是養子,與他們一家人生活了有八年之久。後麵那個養子卷了夫妻倆的所有財產跑了,夫妻倆生了一場大病,從此後身體就不怎麽好了。
還好他們的兒子,張林對他們很是孝順,有什麽好吃的,穿的都緊著兩位老人。
更是在半年之後挖了一顆品相還不錯的人參,被他全部拿來給老兩口吃了,這才把老兩口瀕臨崩潰的身子給拉了迴來。
20年轉眼即逝,如今養子的後代子孫在外麵活不下去了,就迴來和養父母的孩子搶房子,搶吃的。
而養父母之前不見的時間,是在外聽說有人見過與養子相似之人,於是就拖家帶口出去找了。
然後就是迴來什麽都沒有了,連房子都給人霸占了。從那九人的言語中他們好像知道了,這九人就是養子的一家子。本來還更多的,但在災年他們走時就沒有把閨女和媳婦兒帶上,隻帶了兒子和孫子。
帶的唯一一個二兒媳婦,還是因為在路上有個人能伺候他們一家子人吃喝,幫他們一家人洗衣服,不然他們也不會帶。三個兒媳婦和四個孫女他們都沒有帶,都被他們拋下了。
絲毫沒有顧及如今的情形,三個女人帶著四個孩子能不能活的下去?
被拋下的大兒媳婦林氏,三兒媳婦吳氏和四兒媳婦段氏。她們從來沒有嫌棄過自家男人軟弱無能,為了一大家子人能活下去,沒日沒夜的操勞著,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竟被拋下了。
而拋下的竟然還有四個孩子,分別是林氏林青的大女兒何河、吳氏二女兒何喜與小女兒何意。
最後才是去年剛成了婚才生產不久的段氏。孩子出生還沒有滿月,因此段氏的丈夫何秀還沒來得及給孩子取名字呢。然後就聽從他爹的安排,迫不及待的丟下她和孩子跑了。
何秀他爹就是那位卷了養父母家所有財產逃跑了的養子何和。
何和七歲時被他的養父林護國收養,起因是林護國在賣獵物迴來的路上看見一個餓暈的小孩,就把自己的餅給了那個孩子,誰知道那個孩子偷偷摸摸一路跟隨他跟到了家裏。
林護國是個獵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根本就沒注意到家附近多了一個小尾巴,但是漸漸的他發現家裏的肉幹少了些許。於是就有些好奇,到底是什麽動物跑進了家裏偷走了他的肉?
於是就設計了一些小機關,誰知道抓到的卻是一個小孩兒。他把小孩兒帶到村裏的打穀廠,讓村長把村裏所有的人叫來都來認這個小孩兒,可是這個小孩兒不屬於村裏的,沒有一家人丟孩子。
沒辦法,此時天已太晚,就先讓孩子在他家休息一晚,決定第二天帶他去衙門登記一下,看誰家丟了孩子。
衙門是去了也登記了,但是就是不知道他是誰家的。那個孩子從此後就一直和林護國住在了一起,他們也在一起等著孩子父母的消息,但是始終沒有等到。
之後他娶了妻,兩年後他有了兒子何林,而那個撿來的孩子今年九歲了。
曾經,他姓林,名護國,心懷壯誌,憧憬著在戰場上殺敵報國。那時的他,青春年少,滿腔熱血,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然而,現實的生活卻並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波瀾壯闊。他娶妻生子,本以為能過上平靜幸福的生活。可命運卻偏偏給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妻子的哥哥被人算計,陷入了賭博的深淵,無法自拔。那些貪婪的要債人如惡狼般,動不動就上門鬧事,讓原本安寧的家變得雞犬不寧。
家中剛出生的兒子嗷嗷待哺,身體虛弱的妻子需要照顧,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在這艱難的時刻,他深知必須做出一個果斷的決定,以保護自己的家人。
經過痛苦的掙紮,他選擇了一家人的活命,而非被所謂的感情所束縛。這個決定雖然艱難,但無疑是明智的。否則,麵對那些窮兇極惡的要債人,一家人能否安然無恙,實在難以預料。
為了徹底擺脫這噩夢般的生活,他決定搬家,並且改了姓氏,從此姓張。曾經那個響亮的“護國”二字,再也沒有從他的口中說出。在他的心中,連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都護不住,又有何顏麵提及“護國”?
曾經的豪情壯誌在殘酷的現實麵前被擊得粉碎,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他也明白,生活不是戰場,沒有那麽多的榮耀和輝煌,有的隻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和家人的平安。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個懷揣夢想的少年,而是一個為了家庭默默承受、努力奮鬥的男人。他知道,隻要家人能夠安穩地生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他的心中,一直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期待,家庭的和睦與安寧是他辛勤付出的動力源泉。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至極的玩笑。
他曾以為,自己用愛和關懷築起的家庭堡壘堅不可摧。收養子進門,是他出於善良和憐憫,他希望能給這個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份真摯的愛。
歲月匆匆,日子在平靜中流淌。可隻是他沒想到,平靜的表象下竟然隱藏著如此巨大的風暴。
那個他視為己出、悉心養育的養子,竟然背叛了這份深沉的親情。養子卷走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一刻,他的世界仿佛崩塌。他痛苦地自責,為何沒有看出養子的真麵目,為何給予了信任卻換來如此慘痛的結局。
但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他的兒子帶來了深深的傷害。兒子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被打破,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迷茫和恐懼。
看著兒子受傷的模樣,他的心猶如被千刀萬剮。他恨自己的疏忽,恨養子的無情,更恨命運的捉弄。
在這無盡的痛苦中,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養子問清楚緣由,不然他會死不瞑目。
而如今養子一家不僅霸占了他們的屋子,還想要他們一家唯一能救命的糧食,這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們一家人啊;真真是無恥到了極點。
見李蓮花了解了全部後,玄苧便詢問他:“不給他們糧食可對?那一家人像一條白粥裏的小青蟲,很是讓人惡寒。”
李蓮花微微側頭,目光深邃而悠遠,似乎在斟酌如何迴答玄苧的問題。他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此事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分。那一家人的行為固然令人不恥,但拒絕給予糧食,或許也並非萬全之策。”
玄苧皺起眉頭,臉上寫滿了不解:“他們平日裏作惡多端,貪婪自私,若給了糧食,豈不是助長了他們的惡行?”
李蓮花輕輕搖了搖頭,緩聲道:“然而,若因他們的過錯而讓其挨餓,我們又與他們的自私何異?或許應當尋求一個既能教訓他們,又能給予其改過機會的方法。”
玄苧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語道:“改過的機會?他們會懂得珍惜嗎?”
蓮花抬頭望向天空,悠悠地說:“人性複,善惡皆在一念之間。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是給這世間的善意一個機會。但倘若他們執迷不悟,那便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陽光灑在兩人身上,拉長了他們的身影,而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卻仿佛還在空氣中迴蕩,久久不曾消散。
“讓他們把張林父母的房子還迴去,如果不還,趕出村子。”玄苧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道。
根本不可能因為一些糧食就變得堅不可摧,變得友愛團結起來。
還真就有那麽一個村子,叫桐花村。這個村子四周長滿了高大的桐樹,每年春天桐樹開滿一枝頭紫色的花。花落到地上後村子裏的人會把它撿起來,加上一點點麵粉拌一拌放在鍋裏,用大火蒸上一會兒,香噴噴的桐花燜飯做好了。
因為村裏人都有這一門手藝,所以每年在開春時,村裏所有人都會有一筆收入。
他們把這一年才能吃一次的桐花燜飯拿到集市上去賣。不管賣多賣少都是有一些收入的。
在這裏住著的二十六家都有著一些故事,每家人都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平靜而安寧。
在一個七月份的傍晚,村尾忽然就多出來了一家,他們沒有在跟任何村民和代村長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就住進了村裏的一戶外出人家的屋子。
起先村民也沒在意,以為那家人迴來了。再見到一兩個不認識的人是因為是那家人的親戚,有村民問他們是不是村為你家親戚時他們也默不作聲,村民以為就是,所以也就沒人再問了。
結果等那家人迴來發現自己的屋子被不認識的人住了。那家人打死也不從屋子裏麵搬出去,說那是他們的真的就很無語。
在他們還沒鬧清時,玄苧經過了那處偏僻的村子,還在那裏放了些許糧食。
而剛好那家人沒有被算在能取糧食的人裏麵。那一家九口人想進去硬搶糧食,結果被彈了出來都受了傷,這下可不得了了。這家人無時無刻輪流著在村子裏鬧,讓所有人都安生不得。
在第一個村子問題解決掉以後,李蓮花很是委婉的問道,還有沒有別的村子有可能發生情況的。
玄苧就帶著李蓮花到了這裏。
就算是李蓮花見到這家人也是有些驚訝的,因為他也沒有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村尾這一家是20年前搬來的。姓張,當時夫妻兩個帶著兩個兒子在這裏安家落戶。
兩個孩子中間有一個是養子,與他們一家人生活了有八年之久。後麵那個養子卷了夫妻倆的所有財產跑了,夫妻倆生了一場大病,從此後身體就不怎麽好了。
還好他們的兒子,張林對他們很是孝順,有什麽好吃的,穿的都緊著兩位老人。
更是在半年之後挖了一顆品相還不錯的人參,被他全部拿來給老兩口吃了,這才把老兩口瀕臨崩潰的身子給拉了迴來。
20年轉眼即逝,如今養子的後代子孫在外麵活不下去了,就迴來和養父母的孩子搶房子,搶吃的。
而養父母之前不見的時間,是在外聽說有人見過與養子相似之人,於是就拖家帶口出去找了。
然後就是迴來什麽都沒有了,連房子都給人霸占了。從那九人的言語中他們好像知道了,這九人就是養子的一家子。本來還更多的,但在災年他們走時就沒有把閨女和媳婦兒帶上,隻帶了兒子和孫子。
帶的唯一一個二兒媳婦,還是因為在路上有個人能伺候他們一家子人吃喝,幫他們一家人洗衣服,不然他們也不會帶。三個兒媳婦和四個孫女他們都沒有帶,都被他們拋下了。
絲毫沒有顧及如今的情形,三個女人帶著四個孩子能不能活的下去?
被拋下的大兒媳婦林氏,三兒媳婦吳氏和四兒媳婦段氏。她們從來沒有嫌棄過自家男人軟弱無能,為了一大家子人能活下去,沒日沒夜的操勞著,沒想到在這關鍵時刻竟被拋下了。
而拋下的竟然還有四個孩子,分別是林氏林青的大女兒何河、吳氏二女兒何喜與小女兒何意。
最後才是去年剛成了婚才生產不久的段氏。孩子出生還沒有滿月,因此段氏的丈夫何秀還沒來得及給孩子取名字呢。然後就聽從他爹的安排,迫不及待的丟下她和孩子跑了。
何秀他爹就是那位卷了養父母家所有財產逃跑了的養子何和。
何和七歲時被他的養父林護國收養,起因是林護國在賣獵物迴來的路上看見一個餓暈的小孩,就把自己的餅給了那個孩子,誰知道那個孩子偷偷摸摸一路跟隨他跟到了家裏。
林護國是個獵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根本就沒注意到家附近多了一個小尾巴,但是漸漸的他發現家裏的肉幹少了些許。於是就有些好奇,到底是什麽動物跑進了家裏偷走了他的肉?
於是就設計了一些小機關,誰知道抓到的卻是一個小孩兒。他把小孩兒帶到村裏的打穀廠,讓村長把村裏所有的人叫來都來認這個小孩兒,可是這個小孩兒不屬於村裏的,沒有一家人丟孩子。
沒辦法,此時天已太晚,就先讓孩子在他家休息一晚,決定第二天帶他去衙門登記一下,看誰家丟了孩子。
衙門是去了也登記了,但是就是不知道他是誰家的。那個孩子從此後就一直和林護國住在了一起,他們也在一起等著孩子父母的消息,但是始終沒有等到。
之後他娶了妻,兩年後他有了兒子何林,而那個撿來的孩子今年九歲了。
曾經,他姓林,名護國,心懷壯誌,憧憬著在戰場上殺敵報國。那時的他,青春年少,滿腔熱血,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然而,現實的生活卻並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波瀾壯闊。他娶妻生子,本以為能過上平靜幸福的生活。可命運卻偏偏給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妻子的哥哥被人算計,陷入了賭博的深淵,無法自拔。那些貪婪的要債人如惡狼般,動不動就上門鬧事,讓原本安寧的家變得雞犬不寧。
家中剛出生的兒子嗷嗷待哺,身體虛弱的妻子需要照顧,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在這艱難的時刻,他深知必須做出一個果斷的決定,以保護自己的家人。
經過痛苦的掙紮,他選擇了一家人的活命,而非被所謂的感情所束縛。這個決定雖然艱難,但無疑是明智的。否則,麵對那些窮兇極惡的要債人,一家人能否安然無恙,實在難以預料。
為了徹底擺脫這噩夢般的生活,他決定搬家,並且改了姓氏,從此姓張。曾經那個響亮的“護國”二字,再也沒有從他的口中說出。在他的心中,連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都護不住,又有何顏麵提及“護國”?
曾經的豪情壯誌在殘酷的現實麵前被擊得粉碎,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他也明白,生活不是戰場,沒有那麽多的榮耀和輝煌,有的隻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和家人的平安。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個懷揣夢想的少年,而是一個為了家庭默默承受、努力奮鬥的男人。他知道,隻要家人能夠安穩地生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他的心中,一直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期待,家庭的和睦與安寧是他辛勤付出的動力源泉。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至極的玩笑。
他曾以為,自己用愛和關懷築起的家庭堡壘堅不可摧。收養子進門,是他出於善良和憐憫,他希望能給這個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份真摯的愛。
歲月匆匆,日子在平靜中流淌。可隻是他沒想到,平靜的表象下竟然隱藏著如此巨大的風暴。
那個他視為己出、悉心養育的養子,竟然背叛了這份深沉的親情。養子卷走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一刻,他的世界仿佛崩塌。他痛苦地自責,為何沒有看出養子的真麵目,為何給予了信任卻換來如此慘痛的結局。
但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他的兒子帶來了深深的傷害。兒子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被打破,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迷茫和恐懼。
看著兒子受傷的模樣,他的心猶如被千刀萬剮。他恨自己的疏忽,恨養子的無情,更恨命運的捉弄。
在這無盡的痛苦中,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養子問清楚緣由,不然他會死不瞑目。
而如今養子一家不僅霸占了他們的屋子,還想要他們一家唯一能救命的糧食,這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們一家人啊;真真是無恥到了極點。
見李蓮花了解了全部後,玄苧便詢問他:“不給他們糧食可對?那一家人像一條白粥裏的小青蟲,很是讓人惡寒。”
李蓮花微微側頭,目光深邃而悠遠,似乎在斟酌如何迴答玄苧的問題。他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此事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分。那一家人的行為固然令人不恥,但拒絕給予糧食,或許也並非萬全之策。”
玄苧皺起眉頭,臉上寫滿了不解:“他們平日裏作惡多端,貪婪自私,若給了糧食,豈不是助長了他們的惡行?”
李蓮花輕輕搖了搖頭,緩聲道:“然而,若因他們的過錯而讓其挨餓,我們又與他們的自私何異?或許應當尋求一個既能教訓他們,又能給予其改過機會的方法。”
玄苧陷入了沉思,喃喃自語道:“改過的機會?他們會懂得珍惜嗎?”
蓮花抬頭望向天空,悠悠地說:“人性複,善惡皆在一念之間。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是給這世間的善意一個機會。但倘若他們執迷不悟,那便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陽光灑在兩人身上,拉長了他們的身影,而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卻仿佛還在空氣中迴蕩,久久不曾消散。
“讓他們把張林父母的房子還迴去,如果不還,趕出村子。”玄苧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