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第兩百一十四弟 本子那點事
董璜交待完董天寶,閑著也是無聊,便在軍營中散步,順帶關心士兵,這個生病了,拿雞蛋過去,讓他吃好一點;那個受傷了,親自幫忙包紮;吃飯的時候還和普通士兵一起。
如此忙碌到晚上後,正準備迴營休息,董璜在路上被兩個顯眼的“甲蟲”吸引過去。
“兩位壯士的確有異中原,你們是哪裏的師承?”
董璜湊過來,把福島正則、可兒才藏嚇了一跳。
可兒才藏連忙說道:“迴稟大將軍,在下的確不是中原人,我來自東瀛,是遠在大漢東邊的島國。福島兄弟身上的鎧甲是我送給他的。”
東瀛,應該是本子第一個不帶歧視的正式名字,劃重點不帶歧視,既然有不帶的,那當然就有帶的,中原最早稱本子為倭,因為本子古代身材矮小而得名。
不過也有人從古語言發音上說,倭其實和大和的發音差不多,所以倭本身是不帶歧視,是因為後世元明清時期的倭寇泛濫才變壞的。
這就很離譜,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的奇書《山海經》中就有倭,“蓋國在钜燕南,倭北。倭屬燕。”,這時候應該是個地名。
東漢班固所撰《前漢書·地理誌》中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這裏的百餘應該不是國名,而是指本子這個時候建立了很多邦國,不一定真到一百個,反正就形容多,是個虛數。
這也是本子第一次以國家的樣子出現在華夏的史書上。
至於大和這個詞的初步形成,都要等到本子的大和王權時代,既公元250年-710年。最早對應著華夏的三國時代,公元250年這個時候諸葛亮都死了,薑維正在北伐。
大和王權時代,本子所謂的萬世一係的天皇這才初步統一島內的眾多邦國,建立的國就叫大和國,大和民族也是以此為基礎,再經曆漫長的歲月才形成的。
董璜沒了解過古語言發音,但就算大和與倭有聯係,那也隻能是本子從倭的發音,衍生出大和。
況且中原王朝給本子的第一個國名是倭奴國,倭這個字先不說,你覺感奴個字是好字嗎?大部分詞語的兩個字意義是有連貫性的,比如繼續、光明、黑暗,倭帶個奴,它能是好詞嗎?
當然也有詞語之間兩個字是相反意思的,例如光暗、黑白、陰陽,可這東西是道家喜歡搞的,這類詞都是從道家或者陰陽家的專用名詞中衍生出來的。
倭奴是漢光武帝劉秀給的,漢朝是尊儒,劉秀會給一個帶道家意思的國名?
倭它就是帶有歧視意思,絕不是因為元明清時期的倭寇泛濫才變壞,類似的還有夷、戎、蠻、狄,簡單來說:
我不是針對在坐的某一位,我是說在座的都不行!
這東西呀,怎麽說呢?董璜穿越前屬於南蠻,現在其實也和西戎沾親帶故的,這屬於西涼豪強的普遍情況。
可兒才藏已經了解了部分華夏文化,所以可兒才藏自然不可能稱自己為倭,誰沒事喜歡看不起自己呀?叫自己東瀛這不比倭好聽百倍。
東瀛這個詞差不多出現在秦漢之際,東瀛這個詞永遠離不開徐福東渡,徐福去尋找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在三仙山裏尋找長生不死藥,拿迴去獻給秦始皇嬴政。
讀過曆史的都知道,長生不死藥是沒有的,徐福甚至都沒迴去,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本子應該是這時候被古人發現的,東取自於中原之東,瀛取自於徐福想找的東瀛,這便是東瀛。
徐福東渡絕對深刻影響了本子,徐福東渡之前本子屬於繩紋時代,那時候的本子在玩泥巴,甚至根據考古發現繩紋時代屬於母係社會,連父係社會都沒邁進。
本子所謂的萬世一係天皇,在繩紋時代就開始吹牛逼,什麽神武天皇、綏靖天皇通通吹上。退一萬步說就算真有,那這些天皇都得是女的,不然怎麽做母係社會的天皇?
本子狂喜,這次不是強行娘化,而是邏輯娘化。
徐福東渡之後,本子迅速進入鐵器時代,也被稱為彌生時代,這一時代本子建立了很多邦國,這就是之前說的百餘國。
這些邦國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邪馬台國的卑彌唿,卑彌唿同時也是本子繩紋時代母係社會意識的殘留。
科技水平、國家形態可以通過特殊辦法提速,但意識形態沒那麽快,所以本子有這麽一個女王卑彌唿!哪怕卑彌唿死後,邪馬台國原本選出一個男王,結果發生動亂,隻能改立卑彌唿一係的女王台與。
這些邦國在大和王權時代大部分被大和國消滅了,但也有殘留的,殘留的後來慢慢轉變成本子的大名。
古代本子其實沒有類似於秦朝那般的大統一,無論是哪個時期,要麽連國家都沒有,要麽邦國林立,要麽有大名自治。
社會形態一直處於西周那樣,直到近代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見過劉秀是倭奴國,三國時代的曹叡見過一個邪馬台國,包括本子天皇建立的大和國這時多半混在彌生時代的眾多邦國之中。
它們都是這一時代本子的眾多邦國中的一個,它們不能代表整個本子。
隻是那時候的交流比較片麵,劉秀隻知道有個本子島,本子島上有個倭奴國,誤以為本子島等於倭奴國,倭奴既是這個邦國的名字,也代指整個本子。
本子還有個稱唿扶桑,《梁書·諸夷傳·扶桑國》: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裏,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梁書》,南北朝的那個梁,那個時候交流多了,有人去了本子島,又從那迴來了,於是就有了扶桑這個名字。
不過《海內十洲記·扶桑》: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海內十洲記》這書記載比梁書這種正規史料要早,說是東方朔寫的,可《漢書·東方朔傳》中沒有記載,這書本質上屬於誌怪小說,應該是盜用東方朔的名,所以真不好說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反正比《梁書》早。
最後本子這個名字,這可得等到武則天,武則天賞給他們的,不過搞笑的是在此之前本子已經出現了,但指的卻是棒子。
大唐將領禰軍,原本是百濟將領,後投降大唐,在他的墓誌銘上就有本子,指的是禰軍的老家,也就是百濟,在這個墓誌銘上,本子也有出現,以扶桑為名。
簡單來說,禰軍墓誌銘上,本子是棒子,扶桑是本子。
“原來是來自異國他鄉!”
董璜感歎一聲,拍了拍可兒才藏的肩膀:“那壯士為何也背井離鄉?”
董璜交待完董天寶,閑著也是無聊,便在軍營中散步,順帶關心士兵,這個生病了,拿雞蛋過去,讓他吃好一點;那個受傷了,親自幫忙包紮;吃飯的時候還和普通士兵一起。
如此忙碌到晚上後,正準備迴營休息,董璜在路上被兩個顯眼的“甲蟲”吸引過去。
“兩位壯士的確有異中原,你們是哪裏的師承?”
董璜湊過來,把福島正則、可兒才藏嚇了一跳。
可兒才藏連忙說道:“迴稟大將軍,在下的確不是中原人,我來自東瀛,是遠在大漢東邊的島國。福島兄弟身上的鎧甲是我送給他的。”
東瀛,應該是本子第一個不帶歧視的正式名字,劃重點不帶歧視,既然有不帶的,那當然就有帶的,中原最早稱本子為倭,因為本子古代身材矮小而得名。
不過也有人從古語言發音上說,倭其實和大和的發音差不多,所以倭本身是不帶歧視,是因為後世元明清時期的倭寇泛濫才變壞的。
這就很離譜,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的奇書《山海經》中就有倭,“蓋國在钜燕南,倭北。倭屬燕。”,這時候應該是個地名。
東漢班固所撰《前漢書·地理誌》中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這裏的百餘應該不是國名,而是指本子這個時候建立了很多邦國,不一定真到一百個,反正就形容多,是個虛數。
這也是本子第一次以國家的樣子出現在華夏的史書上。
至於大和這個詞的初步形成,都要等到本子的大和王權時代,既公元250年-710年。最早對應著華夏的三國時代,公元250年這個時候諸葛亮都死了,薑維正在北伐。
大和王權時代,本子所謂的萬世一係的天皇這才初步統一島內的眾多邦國,建立的國就叫大和國,大和民族也是以此為基礎,再經曆漫長的歲月才形成的。
董璜沒了解過古語言發音,但就算大和與倭有聯係,那也隻能是本子從倭的發音,衍生出大和。
況且中原王朝給本子的第一個國名是倭奴國,倭這個字先不說,你覺感奴個字是好字嗎?大部分詞語的兩個字意義是有連貫性的,比如繼續、光明、黑暗,倭帶個奴,它能是好詞嗎?
當然也有詞語之間兩個字是相反意思的,例如光暗、黑白、陰陽,可這東西是道家喜歡搞的,這類詞都是從道家或者陰陽家的專用名詞中衍生出來的。
倭奴是漢光武帝劉秀給的,漢朝是尊儒,劉秀會給一個帶道家意思的國名?
倭它就是帶有歧視意思,絕不是因為元明清時期的倭寇泛濫才變壞,類似的還有夷、戎、蠻、狄,簡單來說:
我不是針對在坐的某一位,我是說在座的都不行!
這東西呀,怎麽說呢?董璜穿越前屬於南蠻,現在其實也和西戎沾親帶故的,這屬於西涼豪強的普遍情況。
可兒才藏已經了解了部分華夏文化,所以可兒才藏自然不可能稱自己為倭,誰沒事喜歡看不起自己呀?叫自己東瀛這不比倭好聽百倍。
東瀛這個詞差不多出現在秦漢之際,東瀛這個詞永遠離不開徐福東渡,徐福去尋找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在三仙山裏尋找長生不死藥,拿迴去獻給秦始皇嬴政。
讀過曆史的都知道,長生不死藥是沒有的,徐福甚至都沒迴去,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本子應該是這時候被古人發現的,東取自於中原之東,瀛取自於徐福想找的東瀛,這便是東瀛。
徐福東渡絕對深刻影響了本子,徐福東渡之前本子屬於繩紋時代,那時候的本子在玩泥巴,甚至根據考古發現繩紋時代屬於母係社會,連父係社會都沒邁進。
本子所謂的萬世一係天皇,在繩紋時代就開始吹牛逼,什麽神武天皇、綏靖天皇通通吹上。退一萬步說就算真有,那這些天皇都得是女的,不然怎麽做母係社會的天皇?
本子狂喜,這次不是強行娘化,而是邏輯娘化。
徐福東渡之後,本子迅速進入鐵器時代,也被稱為彌生時代,這一時代本子建立了很多邦國,這就是之前說的百餘國。
這些邦國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邪馬台國的卑彌唿,卑彌唿同時也是本子繩紋時代母係社會意識的殘留。
科技水平、國家形態可以通過特殊辦法提速,但意識形態沒那麽快,所以本子有這麽一個女王卑彌唿!哪怕卑彌唿死後,邪馬台國原本選出一個男王,結果發生動亂,隻能改立卑彌唿一係的女王台與。
這些邦國在大和王權時代大部分被大和國消滅了,但也有殘留的,殘留的後來慢慢轉變成本子的大名。
古代本子其實沒有類似於秦朝那般的大統一,無論是哪個時期,要麽連國家都沒有,要麽邦國林立,要麽有大名自治。
社會形態一直處於西周那樣,直到近代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見過劉秀是倭奴國,三國時代的曹叡見過一個邪馬台國,包括本子天皇建立的大和國這時多半混在彌生時代的眾多邦國之中。
它們都是這一時代本子的眾多邦國中的一個,它們不能代表整個本子。
隻是那時候的交流比較片麵,劉秀隻知道有個本子島,本子島上有個倭奴國,誤以為本子島等於倭奴國,倭奴既是這個邦國的名字,也代指整個本子。
本子還有個稱唿扶桑,《梁書·諸夷傳·扶桑國》: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裏,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梁書》,南北朝的那個梁,那個時候交流多了,有人去了本子島,又從那迴來了,於是就有了扶桑這個名字。
不過《海內十洲記·扶桑》: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海內十洲記》這書記載比梁書這種正規史料要早,說是東方朔寫的,可《漢書·東方朔傳》中沒有記載,這書本質上屬於誌怪小說,應該是盜用東方朔的名,所以真不好說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反正比《梁書》早。
最後本子這個名字,這可得等到武則天,武則天賞給他們的,不過搞笑的是在此之前本子已經出現了,但指的卻是棒子。
大唐將領禰軍,原本是百濟將領,後投降大唐,在他的墓誌銘上就有本子,指的是禰軍的老家,也就是百濟,在這個墓誌銘上,本子也有出現,以扶桑為名。
簡單來說,禰軍墓誌銘上,本子是棒子,扶桑是本子。
“原來是來自異國他鄉!”
董璜感歎一聲,拍了拍可兒才藏的肩膀:“那壯士為何也背井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