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梁山要出征
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 作者:社會和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1章 梁山要出征
那楊誌揭了榜文,自稱是東京殿帥府製使楊誌。
又怕旁人不知道他的名號,說自己世代將門,五侯楊令公之孫。
一旁的官差看此人說的坦坦蕩蕩,也不似作假,看他那身塊頭,料想也是有武藝的。
隻是不知為何,此人給人的感覺總是陰鬱鬱的,不僅是臉上有塊大青記,連那眉心似乎都有些隱隱發暗。
摸不清他的身份,官差也不敢擅做決定,連忙命人上報府尹。
那府尹聽了,此刻哪管真假,正是要用人的時候。
料想也不會有假,好端端的,什麽人敢裝成朝廷命官,行騙到自己一地太守的身上?
於是要見楊誌。
那楊誌入了正廳,立在階下,武官等比文官低一頭,他又是戴罪之身,自然恭敬行禮。
府尹見他進退有據,舉止有禮,不似草莽模樣,便問他有何憑證。
楊誌拿出自己的腰牌官印,讓這府尹查驗了。
府尹看罷,沒有差錯,這才確定了楊誌的身份。
連忙扯開帷幕,請楊誌上座。
笑容可掬:“楊製使怎到了敝處?”
楊誌一句話沒說,先歎了口氣,滿臉的鬱鬱,時運不濟。
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向府尹言說一遍。
原來是奉命押送花石綱,在黃河之上翻了船。不敢迴京複命,便棄官而逃。
整日遊蕩在這山東地界,隻希望能等到朝廷大赦,免了自己一身罪責,重新得了清白之身,再到東京城上下打點一番,看看是否能夠恢複官職。
卻沒想到朝廷大赦沒有等來,便遇到了山東梁山賊寇的興起。
也得知了這夥賊寇膽敢謀殺縣令,多次擊敗官兵。
楊誌料想,這本地府尹必然也正是焦頭爛額之時,便動身往這濟州府趕來。
剛好看到濟州府尹張貼榜文,招賢納士,正是人一瞌睡便來了枕頭,立刻揭下榜文,表明身份。
等朝廷大赦,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如今梁山盜賊這般的大弄,朝廷大怒,地方府尹也受牽累。
正是用人之時,自己前來投奔,必然不會在意自己罪人的身份。
相比於伸張正義,弘揚國法,抓自己這個罪人交朝廷審判,這府尹自然是更希望能得到一能將,帶兵平了梁山,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自己也趁機立一番功績,抵了自己身上的罪責,既帶兵打仗,表現了自己的本事,宣揚了自己的威風,又能與這府尹這文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必官複原職不是難事。
楊誌正是打著這樣的打算。
他將自己的來曆說了一遍,那府尹表情不變,也是連連感歎。
似乎頗為同情楊誌的遭遇。
卻絲毫沒有在意楊誌棄官潛逃失職的罪責。
隻立刻與楊誌講了梁山的情況,請楊誌出手相助。
與此同時,又暗中暗示楊誌,自己已經準備了大筆的錢財,上麵也找了許多的關係。
隻要解決了梁山這夥賊寇,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楊誌聞言,自然大喜,又詳細的像那府尹誇耀了自己一番本事。
府尹雖未曾親眼見楊誌的一身本領,但一來得知,他乃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本人又是個武舉出身,自然也曉得此人本領不凡。
有這些名號掛在前頭,便不去看它真正的本領,便也料定必然能夠平定水窪草寇。
兩人說話投機,唾沫飛濺了大半個時辰。
這才覺得有些口渴,停了下來。
趁著喝水的功夫,又請來了諸多本地軍官與楊誌相見。
趁機將兵權與一應的剿匪事宜交托在楊誌的手中。
事情便這樣安排了下來。
如此安排,自然是有違國法的。
整個大宋朝廷重文輕武,對兵權管控的十分的嚴厲。
這麽些事情,哪裏是區區一個小小太守敢隨意插手的。
無論是擅自收留楊誌這個有罪之人,還是幾人私下裏敲定剿匪之事,並且讓楊誌掌兵,全是違背大宋朝廷祖宗之法的。
隻不過在這濟州城沒什麽人在意,放眼整個天下,也沒什麽人在意。
除非是有人要整他的對手,才會將這些事拿出來在意在意。
楊誌和府尹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國法打什麽緊?重要的還是上麵有沒有人,有沒有人願意舍你這個人情。
討得了上麵的歡心,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什麽國法都可以忽略,糊弄過去。
若上麵不願意舍這個人情,非要為難你,就算你處處符合國法,說你不行,你照樣也不行,有的是辦法整治你。
如今,楊誌搭上了府尹這條線,府尹也通過金錢交易搭上了上麵的人,自然沒什麽憂慮。
……
“咱們梁山需要出征。”
李世民一句話,引得庭前許多人都是一陣錯愕。
吳用兩手一拱,向前進言。
“府主,咱們梁山如今仍然有源源不斷的百姓到來,隻需安居此地,便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兵源,壯大咱們。咱們在這濟州府可稱無敵,但放眼整個山東,卻也無法真的與官府正麵對抗。”
“當今之時,趁著官府還沒有真的重視起咱們,還是應該埋頭發展實力,小小一個濟州府,潛在的兵力,咱們尚且未曾消化完畢。出征外地一來聲勢浩大,二來人手不足,空漲威勢卻不實在,反而會暴露破綻授官府以柄。請府主三思。”
吳用說的這話在理。
縱然是一些喜歡打仗的莽漢,也是連連點頭。
如今,趁著在濟州府有這麽舒服的發育時間,正是該趁著地方官府打不過朝廷大軍沒注意的時候,低調的發展勢力。
梁山在整個山東百姓中都已經有了巨大的聲望,當務之急卻不在於攻城略地,而是在於將這些前來投靠的百姓管理好。
讓這些百姓生產恢複起來,便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錢糧,增強梁山的底蘊。
從百姓中抽出壯丁加以訓練,練出一支精銳之師,這才是將來真的與官府對抗時候的根本。
如今貿然出兵,手下的百姓不能管理好,已經征募的兵丁,還不能練的精銳,即便占了城池,也無人去守。
看起來跨州連郡聲勢不小,其實全是紙老虎,官府精兵一戳就破。
府主莫不是飄了?在濟州府所向無敵,便以為真的能與朝廷大軍對抗了?
這樣的想法可不行啊。
一般的文臣武將皆有所憂慮。
一個個麵麵相覷,都想出言相勸,但吳用已經將該說的話都說完了。
可看李世民的樣子,仍舊不為所動。
雖然李世民點頭,一副認真考慮吳用話的樣子。
但任誰也知道,其實並沒有勸動他分毫。
這個時候才感覺有些麻爪,李世民的威望太高,在座的眾人居然沒一個人能夠影響李世民做出決定。
眾人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放到了周侗的身上。
這個老家夥當初脾氣最硬,本領也強,年紀也夠大,李世民對他素來也很尊敬。
由他出言相勸,也許李世民會考慮考慮?
周侗被眾人目光盯著。
渾身不自在,要他出言相勸,真比殺了他還難受。
縱然是如今確實已經聽從李世民的吩咐,但仗著李世民尊敬自己,年紀也大,時常嘴上不饒人。
但周侗知道,李世民看似好說話,其實脾氣比自己還硬。
他對自己的尊敬是尊敬,並不代表著自己可以用嚴厲的語言去逼迫他,去罵醒他。
如今要去款言相勸,豈不是要服軟?
正為難的想要開口。
卻有一個人主動的站了出來。
正是皮膚黝黑的趙佺。
他一站出來,大家夥才靈光一現,一個個都放下心來。
趙佺雖然統管著整個梁山上下的工程,上萬百姓都要聽他的指揮。
但他安排事情井井有條,如同春風化雨一般,隻能看見各種工程進展順利,卻不能看見百姓哀聲載道,不能看見有誰勞累不堪。
如此一來,自然顯得趙佺沒有存在感。
以武力和軍事謀略為主的山寨眾人,自然第一時間沒想到他。
但他站出來,大家便能放心了。
在場眾人,李世民最重視的其實就是趙佺。
“府主,梁山諸多工程未畢,源源不斷的百姓到來尚未在此安定,圍湖造出的田地也未曾分配,如今之威勢,隻是在濟州威風,以梁山上下之構架,尚不如大宋朝廷周全,誠如吳用所說,現在應當蟄伏,要謀求大事,便不可逞一時之意氣。”
“府主,再給我一些時間。必然能將梁山經營的興旺,讓八百裏梁山水泊成為府主征戰山東的根基。”
趙佺這話一說,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李世民的反應。
與大家想象的不同。李世民既沒有生氣,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
隻是滿臉的欣慰,揚聲大笑。
“好哇,好哇。”
李世民感到非常的滿意。
吳用和趙佺且不必多說,鳳目掃著這一群有些憂思武將。
“難得你們有這樣的見識。”
這些粗魯武夫們展現出來的擔憂,正是他們有了遠見和戰略把握的證明。
幾個月的教導,居然能有如此大的變化,如何能不讓李世民高興呢。
“府主?”
一班文臣武將麵麵相覷,不明白李世民到底什麽意思。
這到底是願意蟄伏還是不願意蟄伏啊?
李世民沒有再等他們胡思亂想。
爽快的開口。
“你們有所不知,我如今要出征,正是為了給梁山爭取增強底蘊的時間和空間。”
“埋頭苦幹,低調發展,不是真正的折服,不是真正的潛龍在淵。主動出擊,才是為了梁山發展著想,才是為了梁山百姓著想。”
王進主動拱手,“請府主解惑。”
眾人也都等著李世民的解答。
此刻,心中的擔憂到放下了一半。
看樣子,李世民不是不知道他們剛才所說的那些道理,而是有著一些特殊的考量。
李世民笑著說道。
“咱們全殲濟州三千兵馬在那石碣湖上,當時我說的那些話你們都忘了嗎?可還記得那個時候的考量?”
這話一說,武將們還沒反應過來,四個軍師加一個趙佺都若有所思了。
“梁山確實需要蟄伏發展,但卻不能隻坐守梁山,等著官府前來圍剿。當初咱們選擇靠德不靠險。主動舍棄了梁山的地利,供給山東百姓,用地利換了民心。”
“沒有什麽選擇是十全十美的,如今弊端便也顯現了。若隻抱著偏安一隅,等著官府來攻的想法,就算梁山拚命的發展,也是發展不起來的。”
“官府大軍一來,一番攪擾,不知道多少百姓辛勤勞作的成果要毀於一旦。梁山便會陷於重建、毀壞、重建再毀壞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本不可能積累出真正的實力。”
“當然。我並不後悔這種選擇。”
李世民笑著看向若有所思的眾人,他寧可接受這種弊端,也要獲取民心,獲得山東百姓的支持。
“那府主的意思是?”
吳用此刻已經轉過彎來了。
“我的意思是,應當時刻記著,梁山發展之要,就在於拒敵於梁山之外,絕不可將戰火燒到梁山本土,影響了梁山百姓們勞作。”
李世民說著,又命令手下將已經準備好的山東輿圖打開。
一個卷軸便被鋪在了這長長的木桌上。
李世民用手指一個個點著那上麵標注清晰的山寨。
“這些都是靠著他們梁山兄弟以及諸多線人整理出來的。”
“梁山需要把觸角分出去。一旦官府派兵來攻便不至於隻能困守梁山。在外麵還有咱們的弟兄,可以左右唿應,前後夾擊。”
“所以咱們梁山需要在外麵建立分支。隻不過,正如你們所說,此刻還不宜引起官府的注意。”
“所以咱們梁山要建立的分支,自然不能攻取關城,而應該放在這一個個山寨上。”
“這些山寨易守難攻,皆有地利。派一支兵馬過去,不怕官府圍剿,隨時能夠出動唿應梁山本寨。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我說的此次梁山要出征的目的地。”
眾人都思索著李世民的構想,皆是歎服。
總算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
趙佺也是有些麵帶羞愧。
還以為李世民是一時得意,翹了尾巴。
卻原來,李世民仍然在踐行當初的誓言,在德不在險!
主動出兵不是為了牢廢百姓滿足自己耍威風攻城略地的欲望,而是為了主動打出戰略空間,給梁山百姓提供一個安居樂業的桃源。
那楊誌揭了榜文,自稱是東京殿帥府製使楊誌。
又怕旁人不知道他的名號,說自己世代將門,五侯楊令公之孫。
一旁的官差看此人說的坦坦蕩蕩,也不似作假,看他那身塊頭,料想也是有武藝的。
隻是不知為何,此人給人的感覺總是陰鬱鬱的,不僅是臉上有塊大青記,連那眉心似乎都有些隱隱發暗。
摸不清他的身份,官差也不敢擅做決定,連忙命人上報府尹。
那府尹聽了,此刻哪管真假,正是要用人的時候。
料想也不會有假,好端端的,什麽人敢裝成朝廷命官,行騙到自己一地太守的身上?
於是要見楊誌。
那楊誌入了正廳,立在階下,武官等比文官低一頭,他又是戴罪之身,自然恭敬行禮。
府尹見他進退有據,舉止有禮,不似草莽模樣,便問他有何憑證。
楊誌拿出自己的腰牌官印,讓這府尹查驗了。
府尹看罷,沒有差錯,這才確定了楊誌的身份。
連忙扯開帷幕,請楊誌上座。
笑容可掬:“楊製使怎到了敝處?”
楊誌一句話沒說,先歎了口氣,滿臉的鬱鬱,時運不濟。
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向府尹言說一遍。
原來是奉命押送花石綱,在黃河之上翻了船。不敢迴京複命,便棄官而逃。
整日遊蕩在這山東地界,隻希望能等到朝廷大赦,免了自己一身罪責,重新得了清白之身,再到東京城上下打點一番,看看是否能夠恢複官職。
卻沒想到朝廷大赦沒有等來,便遇到了山東梁山賊寇的興起。
也得知了這夥賊寇膽敢謀殺縣令,多次擊敗官兵。
楊誌料想,這本地府尹必然也正是焦頭爛額之時,便動身往這濟州府趕來。
剛好看到濟州府尹張貼榜文,招賢納士,正是人一瞌睡便來了枕頭,立刻揭下榜文,表明身份。
等朝廷大赦,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如今梁山盜賊這般的大弄,朝廷大怒,地方府尹也受牽累。
正是用人之時,自己前來投奔,必然不會在意自己罪人的身份。
相比於伸張正義,弘揚國法,抓自己這個罪人交朝廷審判,這府尹自然是更希望能得到一能將,帶兵平了梁山,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自己也趁機立一番功績,抵了自己身上的罪責,既帶兵打仗,表現了自己的本事,宣揚了自己的威風,又能與這府尹這文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想必官複原職不是難事。
楊誌正是打著這樣的打算。
他將自己的來曆說了一遍,那府尹表情不變,也是連連感歎。
似乎頗為同情楊誌的遭遇。
卻絲毫沒有在意楊誌棄官潛逃失職的罪責。
隻立刻與楊誌講了梁山的情況,請楊誌出手相助。
與此同時,又暗中暗示楊誌,自己已經準備了大筆的錢財,上麵也找了許多的關係。
隻要解決了梁山這夥賊寇,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楊誌聞言,自然大喜,又詳細的像那府尹誇耀了自己一番本事。
府尹雖未曾親眼見楊誌的一身本領,但一來得知,他乃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本人又是個武舉出身,自然也曉得此人本領不凡。
有這些名號掛在前頭,便不去看它真正的本領,便也料定必然能夠平定水窪草寇。
兩人說話投機,唾沫飛濺了大半個時辰。
這才覺得有些口渴,停了下來。
趁著喝水的功夫,又請來了諸多本地軍官與楊誌相見。
趁機將兵權與一應的剿匪事宜交托在楊誌的手中。
事情便這樣安排了下來。
如此安排,自然是有違國法的。
整個大宋朝廷重文輕武,對兵權管控的十分的嚴厲。
這麽些事情,哪裏是區區一個小小太守敢隨意插手的。
無論是擅自收留楊誌這個有罪之人,還是幾人私下裏敲定剿匪之事,並且讓楊誌掌兵,全是違背大宋朝廷祖宗之法的。
隻不過在這濟州城沒什麽人在意,放眼整個天下,也沒什麽人在意。
除非是有人要整他的對手,才會將這些事拿出來在意在意。
楊誌和府尹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國法打什麽緊?重要的還是上麵有沒有人,有沒有人願意舍你這個人情。
討得了上麵的歡心,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什麽國法都可以忽略,糊弄過去。
若上麵不願意舍這個人情,非要為難你,就算你處處符合國法,說你不行,你照樣也不行,有的是辦法整治你。
如今,楊誌搭上了府尹這條線,府尹也通過金錢交易搭上了上麵的人,自然沒什麽憂慮。
……
“咱們梁山需要出征。”
李世民一句話,引得庭前許多人都是一陣錯愕。
吳用兩手一拱,向前進言。
“府主,咱們梁山如今仍然有源源不斷的百姓到來,隻需安居此地,便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兵源,壯大咱們。咱們在這濟州府可稱無敵,但放眼整個山東,卻也無法真的與官府正麵對抗。”
“當今之時,趁著官府還沒有真的重視起咱們,還是應該埋頭發展實力,小小一個濟州府,潛在的兵力,咱們尚且未曾消化完畢。出征外地一來聲勢浩大,二來人手不足,空漲威勢卻不實在,反而會暴露破綻授官府以柄。請府主三思。”
吳用說的這話在理。
縱然是一些喜歡打仗的莽漢,也是連連點頭。
如今,趁著在濟州府有這麽舒服的發育時間,正是該趁著地方官府打不過朝廷大軍沒注意的時候,低調的發展勢力。
梁山在整個山東百姓中都已經有了巨大的聲望,當務之急卻不在於攻城略地,而是在於將這些前來投靠的百姓管理好。
讓這些百姓生產恢複起來,便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錢糧,增強梁山的底蘊。
從百姓中抽出壯丁加以訓練,練出一支精銳之師,這才是將來真的與官府對抗時候的根本。
如今貿然出兵,手下的百姓不能管理好,已經征募的兵丁,還不能練的精銳,即便占了城池,也無人去守。
看起來跨州連郡聲勢不小,其實全是紙老虎,官府精兵一戳就破。
府主莫不是飄了?在濟州府所向無敵,便以為真的能與朝廷大軍對抗了?
這樣的想法可不行啊。
一般的文臣武將皆有所憂慮。
一個個麵麵相覷,都想出言相勸,但吳用已經將該說的話都說完了。
可看李世民的樣子,仍舊不為所動。
雖然李世民點頭,一副認真考慮吳用話的樣子。
但任誰也知道,其實並沒有勸動他分毫。
這個時候才感覺有些麻爪,李世民的威望太高,在座的眾人居然沒一個人能夠影響李世民做出決定。
眾人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放到了周侗的身上。
這個老家夥當初脾氣最硬,本領也強,年紀也夠大,李世民對他素來也很尊敬。
由他出言相勸,也許李世民會考慮考慮?
周侗被眾人目光盯著。
渾身不自在,要他出言相勸,真比殺了他還難受。
縱然是如今確實已經聽從李世民的吩咐,但仗著李世民尊敬自己,年紀也大,時常嘴上不饒人。
但周侗知道,李世民看似好說話,其實脾氣比自己還硬。
他對自己的尊敬是尊敬,並不代表著自己可以用嚴厲的語言去逼迫他,去罵醒他。
如今要去款言相勸,豈不是要服軟?
正為難的想要開口。
卻有一個人主動的站了出來。
正是皮膚黝黑的趙佺。
他一站出來,大家夥才靈光一現,一個個都放下心來。
趙佺雖然統管著整個梁山上下的工程,上萬百姓都要聽他的指揮。
但他安排事情井井有條,如同春風化雨一般,隻能看見各種工程進展順利,卻不能看見百姓哀聲載道,不能看見有誰勞累不堪。
如此一來,自然顯得趙佺沒有存在感。
以武力和軍事謀略為主的山寨眾人,自然第一時間沒想到他。
但他站出來,大家便能放心了。
在場眾人,李世民最重視的其實就是趙佺。
“府主,梁山諸多工程未畢,源源不斷的百姓到來尚未在此安定,圍湖造出的田地也未曾分配,如今之威勢,隻是在濟州威風,以梁山上下之構架,尚不如大宋朝廷周全,誠如吳用所說,現在應當蟄伏,要謀求大事,便不可逞一時之意氣。”
“府主,再給我一些時間。必然能將梁山經營的興旺,讓八百裏梁山水泊成為府主征戰山東的根基。”
趙佺這話一說,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李世民的反應。
與大家想象的不同。李世民既沒有生氣,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
隻是滿臉的欣慰,揚聲大笑。
“好哇,好哇。”
李世民感到非常的滿意。
吳用和趙佺且不必多說,鳳目掃著這一群有些憂思武將。
“難得你們有這樣的見識。”
這些粗魯武夫們展現出來的擔憂,正是他們有了遠見和戰略把握的證明。
幾個月的教導,居然能有如此大的變化,如何能不讓李世民高興呢。
“府主?”
一班文臣武將麵麵相覷,不明白李世民到底什麽意思。
這到底是願意蟄伏還是不願意蟄伏啊?
李世民沒有再等他們胡思亂想。
爽快的開口。
“你們有所不知,我如今要出征,正是為了給梁山爭取增強底蘊的時間和空間。”
“埋頭苦幹,低調發展,不是真正的折服,不是真正的潛龍在淵。主動出擊,才是為了梁山發展著想,才是為了梁山百姓著想。”
王進主動拱手,“請府主解惑。”
眾人也都等著李世民的解答。
此刻,心中的擔憂到放下了一半。
看樣子,李世民不是不知道他們剛才所說的那些道理,而是有著一些特殊的考量。
李世民笑著說道。
“咱們全殲濟州三千兵馬在那石碣湖上,當時我說的那些話你們都忘了嗎?可還記得那個時候的考量?”
這話一說,武將們還沒反應過來,四個軍師加一個趙佺都若有所思了。
“梁山確實需要蟄伏發展,但卻不能隻坐守梁山,等著官府前來圍剿。當初咱們選擇靠德不靠險。主動舍棄了梁山的地利,供給山東百姓,用地利換了民心。”
“沒有什麽選擇是十全十美的,如今弊端便也顯現了。若隻抱著偏安一隅,等著官府來攻的想法,就算梁山拚命的發展,也是發展不起來的。”
“官府大軍一來,一番攪擾,不知道多少百姓辛勤勞作的成果要毀於一旦。梁山便會陷於重建、毀壞、重建再毀壞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本不可能積累出真正的實力。”
“當然。我並不後悔這種選擇。”
李世民笑著看向若有所思的眾人,他寧可接受這種弊端,也要獲取民心,獲得山東百姓的支持。
“那府主的意思是?”
吳用此刻已經轉過彎來了。
“我的意思是,應當時刻記著,梁山發展之要,就在於拒敵於梁山之外,絕不可將戰火燒到梁山本土,影響了梁山百姓們勞作。”
李世民說著,又命令手下將已經準備好的山東輿圖打開。
一個卷軸便被鋪在了這長長的木桌上。
李世民用手指一個個點著那上麵標注清晰的山寨。
“這些都是靠著他們梁山兄弟以及諸多線人整理出來的。”
“梁山需要把觸角分出去。一旦官府派兵來攻便不至於隻能困守梁山。在外麵還有咱們的弟兄,可以左右唿應,前後夾擊。”
“所以咱們梁山需要在外麵建立分支。隻不過,正如你們所說,此刻還不宜引起官府的注意。”
“所以咱們梁山要建立的分支,自然不能攻取關城,而應該放在這一個個山寨上。”
“這些山寨易守難攻,皆有地利。派一支兵馬過去,不怕官府圍剿,隨時能夠出動唿應梁山本寨。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我說的此次梁山要出征的目的地。”
眾人都思索著李世民的構想,皆是歎服。
總算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
趙佺也是有些麵帶羞愧。
還以為李世民是一時得意,翹了尾巴。
卻原來,李世民仍然在踐行當初的誓言,在德不在險!
主動出兵不是為了牢廢百姓滿足自己耍威風攻城略地的欲望,而是為了主動打出戰略空間,給梁山百姓提供一個安居樂業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