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李世民讀如夢令


    日常將下麵送上來的規劃批複了,大體的政務,李世民便處理完了。


    將抽空給柴進的書信也封裝了,命人送去。


    隻是說了些客套話,略講了些原委,表達了希望不知者不怪的意思,給柴進留了台階,並邀請柴進來梁山做客。


    不過隻是江湖上平常的人情往來,倒也並沒有太多可以贅述的地方。


    李世民也確實很想利用柴進這個身份,但小事上利用不利用都無所謂,若是將來做大事的時候利用他,那他同不同意也無所謂。


    利用你,與你何幹?不過是一步閑棋而已。


    因此並不用放太多的精力在他身上。


    正好得了空,便在書房裏翻書。


    王倫這裏存了許多的書,如今也被李世民抽空整理了一遍。


    也不看別的,將一卷詩詞翻出來看。


    隻把此當做消遣。


    來到此世快一年了,李世民一直手不釋卷。


    自己所開創的大唐詩星璀璨,那李白、杜甫也頗得李世民之喜愛。


    至於大唐的興衰起伏,種種感歎之處,李世民也隻能告誡著自己,讓自己去看開。


    王朝的興衰,也大多如此。


    李世民翻看了許多詩人的詩,許多都有懷才不遇的。


    看完之後也隻是莞爾一笑,並不當真。


    若這些人都在自己的手下,自己自然願意給他們一個機會。


    李世民覺得自己這個皇帝是不同的,故而可以做一些製度之外的破例之事。


    他們能獲得這個機會,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強。


    但若換了其他的皇帝,卻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向自己唐太宗李世民這般,治理整個國家需要的精力,需要的成本,需要的能力,都在給那些皇帝壓力。


    正常的賽道,這些詩人走不通,皇帝和那些大臣就未必有精力特意的為這些寫詩的人另開辟一條賽道。


    而這一些人,即便是到了李世民的手下,也僅僅隻是給他們一個放入囊中的機會。


    他們能不能脫穎而出,還未必呢。


    是李白、杜甫這樣的。李世民覺得可以。


    非豪邁清逸之人,寫不出來李白這樣的詩,這樣的人,如果詩裏表現出來了慈悲,那麽他的心到底是有些愛民之意的。


    似杜甫這般沉痛之憂國的,若能為官一任,也必然是將百姓放在心上。


    做著王朝的地方官吏,隻要心中有百姓,一點基本的能力總是能練出來的,對那地方百姓來說,到底是好事。


    畢竟更多的官員是在壓迫,是在剝削呀。


    至於其他的許多的詩人,固然詩寫的很好,李世民卻也不敢保證。


    除了個別才華超脫的,李世民能夠看出來一些端倪,大多數精妙的詩詞靠著天分,靠著推敲,也是可以被這些文人造出來的。


    想憑著這樣雕琢出來的精良詩詞,看透這個人的內心,看透這個人的性格,看這個人是否愛民,李世民也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就算他們都大叫著懷才不遇,但真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他們也未必能做好這個官呢。


    唐人把詩都寫盡了,李世民很喜歡。


    這宋人寫的長短句,李世民也很喜歡。


    當年這玩意兒還叫詩餘呢,不過如今也算成了主流了。


    李世民隨手換了一本。


    嘴裏喃喃自語。


    “寫詩寫文章固然也是本事,但畢竟選官不是選詩人。還得多考察能力,不能隻以文采定勝負。”


    李世民正想著,外麵有人走了進來。


    沒敲門,也沒稟告。


    能有這般自由的,也就是他們幾個常伴李世民身邊的人了。


    “府主在讀什麽書?”


    吳用捧著個長盒子,笑眯眯的從外麵走了進來。


    李世民隨手翻開給吳用看。


    “一首如夢令。綠肥紅瘦,此語甚新。結句也委屈精工,含蓄無窮,可謂女流之藻思者矣。”


    吳用一聽便明白了,他都不用去看。


    這首如夢令也是大大的有名了。


    “此乃是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十六歲時所作,當初轟動了東京城,所聞者無不擊節稱讚。”


    李世民也笑著稱讚。


    “此女才思精妙,真是才女,更難得還有憂國之心。”


    李世民又從一旁抽出來兩頁詩。


    李清照這個才女的詩詞,李世民是非常喜歡的。


    將王倫這裏收集到的她的作品也全都整理了起來,放置在了一處,隨手便能取到。


    取來給吳用一看。


    原來是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對於李世民來說,略有些尷尬,但也僅僅隻是略有而已。因為這兩首詩乃是借古諷今。


    借的古嘛,就是大唐的安史之亂。不過,這樣的事對於胸懷廣闊的李世民來說,自然不值得掛礙。


    李世民有足夠的胸懷將個人的情感從大唐的興衰中脫離,居高臨下的思索著施政之得失。


    “筆勢縱橫,評議興廢,作詞能婉約,寫詩能豪邁,實在是令人刮目。”


    “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隻這一句,亦是奇氣橫溢。”


    “可惜此等才女,未得一見。”


    李世民隨口一感歎,吳用倒也沒有放在心上,也是隨口迴道。


    “她父親李格非原本還在這東平府做過教授嘞。”


    李世民眉頭一挑。


    “這麽巧?”


    在東平府未改名之前,便是叫做鄆州,雖然鄆城縣歸於濟州管轄。


    八百裏梁山泊便被這兩州夾住,各有一半。


    本來還感歎未能蒙麵,這樣一看,卻又近在咫尺了。


    吳用笑道。


    “他們原本就是這山東齊州人,隻不過這些年日子應該不好過,李格非卷入了黨爭,被打入了元佑黨,如今也已經過世多年了。”


    吳用這樣一說,李世民自然是了然。


    卷入了黨爭,被打入了一黨,顯然這個李格非成了犧牲品了。


    對他的仕途,對家人的影響自然都是極大的。


    最關鍵的是,像這樣的朝廷黨爭,可不是說你人死了影響就結束的。


    而且這樣相互碾壓的黨爭起起伏伏,那當官的隻覺得披荊斬棘,可能還不在乎,家人們卻總感覺如履薄冰風惡浪急,最是折磨了。


    更不用說他們這一家算是那個如日中天蔡太師的敵人,怎麽可能有他們的好果子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社會和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社會和諧並收藏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