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外生枝
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 作者:社會和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又盤問著。
在這兩個偷馬賊的絮叨中,展示著更多關於這邊關的細節。
這兩個人也確實是餓瘋了。
而他們兩個武力還不夠強,本身就是兩個被抓來充數的農夫。
即便是在這些逃走的流民之中,他們也是被欺負的那種。
因此想鋌而走險的去搶東西,都沒辦法搶到。
眼見的再餓下去就不行了,誰不敢攔截李世民他們,但還是在死亡的威脅下,半夜摸了出來,想偷匹馬殺了吃肉。
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並不算高。
且不說他們兩個會不會把這些人驚醒,單是他們去牽了馬,那馬就會乖乖的跟他們走嗎?也許會叫,馬蹄子也會發出聲音。
怎麽看他們的成功率都不高,但是他們也隻能如此,因為他們真的快要餓死了。
李世民拋了兩塊幹糧給他們。
他們便猛然的撲了上去,像惡狗搶食一樣瘋狂的撕咬著。
又幹又硬的幹糧,在他們並不算好的牙口中,仍然沒能存留太久。
隻是三兩口大嚼,大半的幹糧便下了肚,隻剩下掌心中的一小塊兒。兩個人又咬著牙,強行的摁住手。
小心翼翼的塞進了懷中。
“看樣子你們留在這邊關是活不下去了。”
那兩人也歎了口氣。
“留在這邊,官府要催逼,逃走的流匪也要搶奪,真留在這邊,我們是真的十死無生。”
李世民又問到他們有何打算。
兩個人隻說想要返迴家鄉,迴到華州。
“可你們是被官府送過來的,榜上有名,私自迴到華州,算是逃兵啊……”
兩個人也顧不得這麽多了,搖了搖頭。
“逃兵就逃兵,隻是返迴家鄉,死也得死在老家,家裏也不迴了,上山落草去。”
李世民也沒說什麽,畢竟和死亡比起來,上山落草似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了。
見此情此景,誰又會不心情複雜呢?
李世民身邊這群漢子雖然也都並不是那種心腸軟的,但他們卻大都是被官司所累,才落到今天這個下場,這兩個人的境遇難道不是很相似嗎?
若是有的選,誰會不想乖乖的做個良民?
這兩人也隻是那本分的農夫,也未曾與那大戶結仇,甚至可能與那家人並不認識,與官府衙役們也並不認識。
兩個完全不相幹的人,隻是因為旁人需要,他們便要陷入這樣生死不能的境況。
也因為這兩個人的遭遇,讓眾人產生了共鳴,便也沒有再為難他們。
這兩人又是史進華州的老鄉,便又少取了些錢財,並給了些幹糧,打發他們走了。
一夜無話。
第二日行至一邊陲小城。
李世民等人憋了一肚子的疑惑,正好入這城中打探消息。
未曾過了多久,朱武則探頭探腦的迴來了,進了這路邊的茶棚,一屁股坐在李世民的身邊。
“怎麽樣?可探聽了什麽消息?”
朱武搖了搖頭。
“消息捂的嚴,問了幾個可能知情的,不光不說,反而懷疑我別有用心了,估摸著是問不出來了。”
李世民餘光看了兩眼街角。
“居然還有尾巴?”
“估摸著是咱們問的這些話比較敏感,被這本地的官員察覺到了不對勁。”
朱武喝了口茶,說道。
到了這城中,李世民派朱武去打探消息。
了解一番這邊關實行的一些政令,到底都是朝廷怎麽下發的,是由什麽人製定的。
這邊關的稅收問題又是如何處理的。
可畢竟是個小城,這邊的勢力盤根錯節,稍微有點見識的,便在這城中,是那作威作福的。
跑去找這些人問這些情況必然會觸及到他們敏感的神經。
現在都在住後麵派了尾巴了,估計是想看看到底是什麽人在打探消息。
看樣子在這城中也是問不出來什麽所以然了。
“雖不知這朝廷的政令到底是如何實施的。但如今在這邊關橫征暴斂,收了這麽多的稅,卻不知去了哪裏,普通百姓活不下去,調過來的弓箭手也活不下去,便是連這禁軍的軍餉都發不了。”
“以至於現在到處都是逃兵,處處都是流匪。但有一英雄人物揭竿而起,必然雲集影叢,這可是一筆不小的力量。兄長豈無意乎?”
朱武和喬道清眼神交流著,共同勸進。
李世民隻是擺了擺手。
“此地非龍興之地。”
“打仗打的是糧草輜重,這一帶土地貧瘠,本就不好產糧食。官府橫征暴斂,如今也是民生凋敝,再加上地處邊關,動蕩不安,耕牛也買不著。無法休養生息,難以富庶起來。”
“如今這東京城的官家往這邊關調了那麽多的兵,這天天連軍餉都發不齊,不知多少人食不果腹,這西北一帶很快就要缺糧了,到那時,這些人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咱們更是沒地方去搶糧食。”
“再說,此地都是要塞,易守難攻,如今朝廷大肆增兵,又是有要在這西北開戰的跡象。雖然這諸多朝臣都是酒囊飯袋,但大戰一起集兩國之兵力,也不是咱們現在能夠對抗。”
“不然可以憑著悍勇打上幾場勝仗。但兵員得不到補充,糧草得不到補充,不是長久之計。”
“在此地興兵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做個軍閥而已。”
李世民也有信心在這西北之地立穩腳跟,並且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畢竟是邊關,無論是這大宋朝廷的西北軍,還是這西夏的邊軍,必然都是一些硬骨頭。
在這邊興兵,沒錢沒糧,還要去啃硬骨頭,實在沒必要。
李世民如今已經打定了主意,他有更好的選擇。
“他們過來了。”
王進依靠在茶棚的門柱上,盯著外麵的動靜。
剛才遠遠盯著朱武的那幾個尾巴,估計是向後麵報了信,現在人手都增多了。
看來這個地方果然有貓膩,要不然不會連問問稅收政策都會被這樣小心的盯著。
眾人眼神交流了一番,提了行李和武器。
“收拾收拾,準備離開吧,莫要與他們爭執,免得節外生枝。”
李世民不想和他們糾纏,無論與他們產生不產生糾葛,在這城裏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作家的話有些人看不到,所以在正文後麵解釋一下。
很多人糾結大小種父子關係兄弟關係。首先曆史上的大小種相公的官職並不能和水滸裏的履曆對上,也就是說,即便我寫他們是兄弟關係也不對。
水滸裏寫的是父子關係。
有人認為可能是種諤、種師道,有人認為是種師中、種師道。無論是哪一個都不完全對。所以大可不必以為某一種分析是金科玉律。
另外就是因為不能確定老鍾和小種到底怎麽稱唿,我連大大小種的名字都沒有寫,就用老小相公代替,預判了一些質疑,也稍微解釋了一次,但可能是沒看見我在評論區的解釋,所以還是有些人質問,所以再解釋一次。
多餘的廢話我就不說了,如果感興趣可以百度一下,很多人做過分析的,很詳細,我隻是在這裏指出我這樣的寫不算錯,最起碼不能捶死。
另外簡介裏有群,歡迎一起友好討論,很多東西也得靠大夥提點呢。
在這兩個偷馬賊的絮叨中,展示著更多關於這邊關的細節。
這兩個人也確實是餓瘋了。
而他們兩個武力還不夠強,本身就是兩個被抓來充數的農夫。
即便是在這些逃走的流民之中,他們也是被欺負的那種。
因此想鋌而走險的去搶東西,都沒辦法搶到。
眼見的再餓下去就不行了,誰不敢攔截李世民他們,但還是在死亡的威脅下,半夜摸了出來,想偷匹馬殺了吃肉。
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並不算高。
且不說他們兩個會不會把這些人驚醒,單是他們去牽了馬,那馬就會乖乖的跟他們走嗎?也許會叫,馬蹄子也會發出聲音。
怎麽看他們的成功率都不高,但是他們也隻能如此,因為他們真的快要餓死了。
李世民拋了兩塊幹糧給他們。
他們便猛然的撲了上去,像惡狗搶食一樣瘋狂的撕咬著。
又幹又硬的幹糧,在他們並不算好的牙口中,仍然沒能存留太久。
隻是三兩口大嚼,大半的幹糧便下了肚,隻剩下掌心中的一小塊兒。兩個人又咬著牙,強行的摁住手。
小心翼翼的塞進了懷中。
“看樣子你們留在這邊關是活不下去了。”
那兩人也歎了口氣。
“留在這邊,官府要催逼,逃走的流匪也要搶奪,真留在這邊,我們是真的十死無生。”
李世民又問到他們有何打算。
兩個人隻說想要返迴家鄉,迴到華州。
“可你們是被官府送過來的,榜上有名,私自迴到華州,算是逃兵啊……”
兩個人也顧不得這麽多了,搖了搖頭。
“逃兵就逃兵,隻是返迴家鄉,死也得死在老家,家裏也不迴了,上山落草去。”
李世民也沒說什麽,畢竟和死亡比起來,上山落草似乎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了。
見此情此景,誰又會不心情複雜呢?
李世民身邊這群漢子雖然也都並不是那種心腸軟的,但他們卻大都是被官司所累,才落到今天這個下場,這兩個人的境遇難道不是很相似嗎?
若是有的選,誰會不想乖乖的做個良民?
這兩人也隻是那本分的農夫,也未曾與那大戶結仇,甚至可能與那家人並不認識,與官府衙役們也並不認識。
兩個完全不相幹的人,隻是因為旁人需要,他們便要陷入這樣生死不能的境況。
也因為這兩個人的遭遇,讓眾人產生了共鳴,便也沒有再為難他們。
這兩人又是史進華州的老鄉,便又少取了些錢財,並給了些幹糧,打發他們走了。
一夜無話。
第二日行至一邊陲小城。
李世民等人憋了一肚子的疑惑,正好入這城中打探消息。
未曾過了多久,朱武則探頭探腦的迴來了,進了這路邊的茶棚,一屁股坐在李世民的身邊。
“怎麽樣?可探聽了什麽消息?”
朱武搖了搖頭。
“消息捂的嚴,問了幾個可能知情的,不光不說,反而懷疑我別有用心了,估摸著是問不出來了。”
李世民餘光看了兩眼街角。
“居然還有尾巴?”
“估摸著是咱們問的這些話比較敏感,被這本地的官員察覺到了不對勁。”
朱武喝了口茶,說道。
到了這城中,李世民派朱武去打探消息。
了解一番這邊關實行的一些政令,到底都是朝廷怎麽下發的,是由什麽人製定的。
這邊關的稅收問題又是如何處理的。
可畢竟是個小城,這邊的勢力盤根錯節,稍微有點見識的,便在這城中,是那作威作福的。
跑去找這些人問這些情況必然會觸及到他們敏感的神經。
現在都在住後麵派了尾巴了,估計是想看看到底是什麽人在打探消息。
看樣子在這城中也是問不出來什麽所以然了。
“雖不知這朝廷的政令到底是如何實施的。但如今在這邊關橫征暴斂,收了這麽多的稅,卻不知去了哪裏,普通百姓活不下去,調過來的弓箭手也活不下去,便是連這禁軍的軍餉都發不了。”
“以至於現在到處都是逃兵,處處都是流匪。但有一英雄人物揭竿而起,必然雲集影叢,這可是一筆不小的力量。兄長豈無意乎?”
朱武和喬道清眼神交流著,共同勸進。
李世民隻是擺了擺手。
“此地非龍興之地。”
“打仗打的是糧草輜重,這一帶土地貧瘠,本就不好產糧食。官府橫征暴斂,如今也是民生凋敝,再加上地處邊關,動蕩不安,耕牛也買不著。無法休養生息,難以富庶起來。”
“如今這東京城的官家往這邊關調了那麽多的兵,這天天連軍餉都發不齊,不知多少人食不果腹,這西北一帶很快就要缺糧了,到那時,這些人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咱們更是沒地方去搶糧食。”
“再說,此地都是要塞,易守難攻,如今朝廷大肆增兵,又是有要在這西北開戰的跡象。雖然這諸多朝臣都是酒囊飯袋,但大戰一起集兩國之兵力,也不是咱們現在能夠對抗。”
“不然可以憑著悍勇打上幾場勝仗。但兵員得不到補充,糧草得不到補充,不是長久之計。”
“在此地興兵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做個軍閥而已。”
李世民也有信心在這西北之地立穩腳跟,並且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畢竟是邊關,無論是這大宋朝廷的西北軍,還是這西夏的邊軍,必然都是一些硬骨頭。
在這邊興兵,沒錢沒糧,還要去啃硬骨頭,實在沒必要。
李世民如今已經打定了主意,他有更好的選擇。
“他們過來了。”
王進依靠在茶棚的門柱上,盯著外麵的動靜。
剛才遠遠盯著朱武的那幾個尾巴,估計是向後麵報了信,現在人手都增多了。
看來這個地方果然有貓膩,要不然不會連問問稅收政策都會被這樣小心的盯著。
眾人眼神交流了一番,提了行李和武器。
“收拾收拾,準備離開吧,莫要與他們爭執,免得節外生枝。”
李世民不想和他們糾纏,無論與他們產生不產生糾葛,在這城裏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作家的話有些人看不到,所以在正文後麵解釋一下。
很多人糾結大小種父子關係兄弟關係。首先曆史上的大小種相公的官職並不能和水滸裏的履曆對上,也就是說,即便我寫他們是兄弟關係也不對。
水滸裏寫的是父子關係。
有人認為可能是種諤、種師道,有人認為是種師中、種師道。無論是哪一個都不完全對。所以大可不必以為某一種分析是金科玉律。
另外就是因為不能確定老鍾和小種到底怎麽稱唿,我連大大小種的名字都沒有寫,就用老小相公代替,預判了一些質疑,也稍微解釋了一次,但可能是沒看見我在評論區的解釋,所以還是有些人質問,所以再解釋一次。
多餘的廢話我就不說了,如果感興趣可以百度一下,很多人做過分析的,很詳細,我隻是在這裏指出我這樣的寫不算錯,最起碼不能捶死。
另外簡介裏有群,歡迎一起友好討論,很多東西也得靠大夥提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