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來迴指示著士兵們前進和後退。


    鼓聲長,則命其前進五十步。


    鼓聲短則前進三十步。


    “前進與後退雖然簡單,卻是製敵之變。”


    李世民給史進解釋著這麽簡單的前進後退,有什麽作用。


    “前軍前進,散兵藏於身後,前正後奪。我軍能隨時前進,隨時停下,略作動靜,便可觀敵如何應對。”


    “或可以使前軍作為奇兵,後軍作為正兵。或可以前軍作為正兵,後軍作為奇兵,奇正相合,複邀敵來,觀察敵人的陣型變化,尋找空隙攻其薄弱。”


    “簡簡單單的前進後退,主要看你主帥怎麽去用。若用的好,便可以體現六花陣大多數的奧妙了。”


    王進聽著似有所悟,史進聽著若有所思。


    李世民繼續指揮著士兵們前進與後退。


    “左翼上前,右翼不動!”


    一陣短促的鼓聲響起,左翼前進三十步。


    中軍與右翼停留在原地,前軍則略落後於左翼。


    大約形成了一個斜陣,好似一個鉤子。


    “對軍隊的指揮有一個難點,便是在行進中轉換陣型。而轉換陣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士兵們跑到那個地方,擺出那副形狀。”


    “而是在戰鬥中,根據戰場的局勢邊打邊走。”


    “眼前這個陣型可以叫做斜陣,也可以叫做鉤陣。”


    “自左翼處彎曲形成一個彎鉤。若敵方使用方陣,便可以此陣破其右翼。”


    李世民又令士兵恢複原陣。


    掃視了幾眼,站的位置確實差不多熟練了,距離相差不大,再也不像一開始那樣歪歪扭扭。


    “該給他們準備武器了。空著手訓練,卻不顯得威武。若人人手持一根長矛,長矛林立,那才顯得威風。”


    史進也點頭稱是。


    “我阿爹已經帶著莊客準備好了木杆,隻是矛頭卻不多。早起便派人帶著錢去了華陰縣城,托人從那都頭的手裏買來一些殘破的矛頭。”


    “反正咱們都頭的身份也要報下來了,官府那裏打點過了,知道咱們要練兵防賊。買些矛頭也不算違法。”


    事實上,本朝對武器管控還蠻嚴格的。


    若有人走什麽遠路,一般都隻提著一根樸刀。


    所謂的樸刀,又有點像是柴刀。


    將杆子去了,便是一把短兵,若遇到了什麽敵人,再把棍子安上去,就變成了一杆長冰。


    平時用短刀幹些粗活,臨敵在用長刀對戰護身。


    既不違法,又十分的實用,所以人人都非常喜歡樸刀。


    但其實還是可以在許多的百姓人家那裏發現兵器。


    甚至還有許多土製的弓箭。


    朝廷規定的嚴是一迴事,能不能按照規定辦事,管的嚴不嚴就是另一迴事兒了。


    像那平時有個什麽山賊或者流民鬧事,打家劫舍起來,不知道鬧了多久,本地的文官向朝廷上報,朝廷調兵來打。


    一來二去,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


    就那開封城附近,都城所在天子腳下,也時常有人在周圍的鄉縣肆虐。


    朝廷多少年都滅不掉。


    一來是朝廷防備著那官員,不讓那官員掌兵權,調兵自然花的時間長。


    二來也是官員們懶政惰政,朝廷也不想管那麽多。


    向那流民,盜匪、山賊,隻要不公開的說自己謀反,很少會被調正規軍前來攻打。


    朝廷處理起來也不緊不慢。


    更有甚的,一窩流賊十來年都處理不掉。


    朝廷連這都管不住,哪裏還能管得住鄉下民間百姓們私藏兵器。


    史進自己家中的兵器就很多。


    不過史進的兵器雖然多,到底隻是對於個人而言的,對這幾百號人來說還是不夠分的。


    還是得重新采買一番。


    一上午的時間,李世民沒有再教授什麽新的東西。


    畢竟才是第二天,而這也是一群完全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還是要慢慢的來。


    教的多,雖然顯得比較快,但卻記不牢。


    必須把現在已經教給他們的東西銘刻在他們的靈魂深處。


    讓他們下意識的能夠做出反應,如此一來,即便臨敵也不會慌亂了。


    而前進後退,其實也是有著許多的東西可以練的。


    除了左翼、右翼,前軍、後軍、中軍等各部分別前進後退。


    也有兩兩相合,互相配合著其中兩部或三部共同前進,而其餘各部留在原地。


    通過不同的前進後退的組合,將陣型能夠變成一個又一個的樣子。


    如此一來,可以應對不同的挑戰。


    正如現在最基礎的鉤陣一樣,先讓他們練會了這個,便就掌握了最基本的進攻陣型。


    既不用一股腦的不知所措的湧上去與敵人對戰,也不用呆呆板板的停在原地,擺成一個方陣,正麵對敵。


    最起碼勾陣的側翼可以從兩個方麵進攻敵軍,把這裏兵馬放厚一些,便可以攻克敵人側翼,從而從邊緣向中間殘食。


    僅憑這麽一個簡單的小陣,李世民想著便足以應對這山上不成氣候的山賊了。


    當然這夥山賊並不是李世民的主要目標。


    一直練到了中午,日上三竿。


    準備好的幹飯便已經開始散發著香味了。


    李世民記得自己前世的時候,百姓們一天還隻吃兩頓飯。


    這趙宋雖說對外戰爭不利,但內部經濟發展的不錯,百姓們逐漸開始吃三頓飯了。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了三頓飯。


    據王進所說,開封城附近比較繁榮,那裏的百姓普遍的都吃三餐。


    而天下其餘的地方,則根據其經濟情況的不同,自己選擇合適的用餐習慣。


    史家莊這個地方,說不上太富,也說不上太窮。地方的百姓卻很少有有錢的。


    雖然三餐的風也已經刮到了這裏,但這裏的百姓也隻能在農忙的時候嚐試三餐。


    而且吃的大多並不怎麽精致。


    畢竟要是天天都三餐,全家幾口人加起來,增加的那三分之一的口糧可不在少數。


    農忙的時候最累,吃三餐能填飽肚子,身上也有勁兒,種地本來就是和老天爺搶時間。


    非農忙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活幹,照樣也很累,隻是百姓們也能忍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社會和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社會和諧並收藏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