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化學領域,蘇木接觸的更多是無機化學,也就是初高中時候學習的一些知識。


    了解這些知識僅僅算是了解了一些化學的皮毛。


    而眼下為了製備相應的燃料,要在化學領域進行研究突破,對旁人來說無疑天方夜譚。


    可擁有人類智庫圖書館的蘇木來說,這就相當容易了。


    隻要他想,他可以在當今任何領域都做出巨大的研究突破。


    比如電池領域,無人機製造與設計領域,甚至於人工智能領域,通信領域,醫療領域,生物領域等等。


    隻要他想,他就能在這些領域做出無數貢獻。


    人類智庫圖書館中的理論研究成果對現實而言無一不是重量級的,這些就是他的底氣。


    當他將申請遞上去的時候,汪長陵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就為蘇木尋得了合適的實驗室,而後將蘇木送到了那裏。


    到了地點後,蘇木便投入到研究當中。


    蘇木花費了一個學識點學習了化學儀器的操作流程。


    畢竟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器皿,有一些器皿蘇木都交不上名字。


    如何操作使用更是一竅不通。


    蘇木要製備的燃料並非基礎燃料,而是將幾種燃料按照比例混合形成的混合性燃料。


    這種新型燃料以碳為基底,構成一種新型且複雜的原子結構。


    蘇木這是在創造一種全新的燃料。


    在化學實驗室中,蘇木待了十幾天時間,期間嚐遍了各種可能性。當最後一天他看到實驗瓶中藍沉沉的液體時,


    蘇木欣慰的笑了。


    他成功了。


    從隻了解化學皮毛到創造出全新燃料,他隻用了不到十五天的時間。


    如此高效,仿佛神跡。


    這種效率說出去必會令人歎為觀止,更不用說還在短時間還進行了創新突破。


    但是話說迴來,新燃料的性能蘇木還未進行驗證。


    燃料能否高效取決於它所釋放熱能能否長期且穩定。


    就好比木材和木炭。


    如果想要用這兩種物質產生相同的熱能,那要準備的木材數量要遠遠多於木炭。


    就像核能,隻需要極少的核物質就能釋放出遠超化石燃料的能量。


    而蘇木製備的這種液體新型燃料,確實能夠大幅提高燃燒效率。


    比起普通天然氣燃燒的效率,性能至少高了十幾倍!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


    現實中還有待他去驗證。


    隨後蘇木直接帶著這一小瓶成品去進行熱能實驗評估了。


    出現在蘇木腦海中最簡單且高效的評估方式就是燒水。


    雖然很幼稚,但這也是蘇木目前掌握的最熟練的方法。


    兩杯同樣體積的水放在燒杯中,當兩杯水同一時間達到沸點後,觀察消耗的燃料數量。


    經過測試後,蘇木最終確定了他所製備的這種新型燃料燃燒效率超過尋常天然氣1576.8%。


    極為離譜。


    這裏提到的隻是燃料中所蘊含的熱能,也就是單位體積內所蘊含的能量。


    在蘇木的要求下,秘密實驗室負責人給蘇木找來了現今主流的航空燃油。


    現在航空燃油一般以航空煤油為主,相比於天然氣它能產生更高的熱能,效率也大大提高。


    經過蘇木一番測試,他發現他製備出來的燃料性能也超越了航空煤油,單位體積內釋放出來的熱能相比於航空煤油要高出30%。


    蘇木得到如此結論後,並沒有喜出望外。


    這和係統提供的信息有一定出入。


    燃料改造隻是一部分,要想提高航空發動機的性能,重點還是要放在航空發動機本體。


    畢竟航空發動機的主要功能是噴射氣體,航空發動機的燃燒效率能進一步提高也能提高整體效率。


    目前蘇木研發出了航空發動機的新型結構,並且製備出了更加高效的燃料。


    雙管齊下,這一次對於航空發動機的迭代升級蘇木估算保底可以提高效率至少28%以上。


    與他先前估計的數字相差不多。


    算算時間,從圖紙失竊到現在為止差不多快一個月了。


    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聯合測試。


    經過統一調配資源,蘇木按照配方製造出來了將近一噸的航天燃料。


    後續實驗都需要這些燃料輔助。


    汪長陵繼續為蘇木協調著場地,最終確定了一處無人且隔音效果很好的實驗室。


    而後再度花費半天時間將燃油和蘇木做的航天發動機一運到實驗室。


    蘇木做出來的航空發動機規模並不大,若是以後用在其他飛行器上可以等比例放大。


    成品的大小差不多也就半個人長,各個部分也是經過一定放縮的。


    畢竟是試驗品,沒必要太耗費資源。


    試驗當天隻有安隊長陪同著他。


    蘇木很緊張,能否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就看這最後一哆嗦了。


    理論做的再好,實際應用不起來也不行。


    將燃料導管插入航空發動機,同時接入點火係統。


    蘇木這次創新主要是對航空發動機的結構進行了改進,


    對於其餘部分像是冷卻係統以及運動係統噴射係統等等並未做太多的改動。


    當然基於全新的結構,這些係統本身出現一些變化也正常。


    至於後期h1-101b發動機想要有進一步提升,其它科研人員完全可以在其他部分做相應的文章。


    蘇木現在做的更多的是基礎性的工作,一種全新的結構呈現出來,後續一定會有人沿著他的腳本繼續創新的。


    任何領域一開始都不可能做到最好,隨著發展在各自領域中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越做越好。


    即使是人類智庫圖書館中收錄的一些極為先進的理論與遠超當代的科技等等也都不敢說是最好的。


    隨著不停的科研探索,科技一定會越來越發達,畢竟科研永無盡頭。


    等到航空發動機對應零部件都組裝完成後,蘇木開始了第一次測試。


    隨著點火係統的啟動,燃料瞬間燃燒起來。


    隻聽見砰的一聲。


    航空發動機的尾部噴射出極其細微的火焰。


    這和普通燃燒並不一樣,航空發動機講究的是效率以及極致的噴射。


    航空發動機的燃燒是燃料和空氣的充分混合,進而迸發出極為高速的燃氣流,它的火焰極其漂亮。


    絕大多數航空發動機的火焰都呈現的是藍色,根據燃料不同,也會有橙色或紅色。


    而蘇木製備出的燃料在與空氣結合點火後,噴射出來的火焰以橘紅色為基底,其中微微摻雜著一些紫色。


    看上去很魔幻。


    隨著蘇木加大輸入,燃燒更加劇烈,尾部的火焰也愈發的綿長。


    而後噴射出來的火焰形成了一道火柱,在火柱之上密布著一圈又一圈很奇異的環狀。


    馬赫環!


    馬赫環是一種很奇異的物理現象,它通常形成在超音速流動中。當一個物體速度超過音速,運動時就會形成激波,激波在空氣中會產生衝擊,基於此理論馬赫環就形成了。


    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少不了要和馬赫環打交道。


    而馬赫環出現的數量會對發動機性能產生一定影響,實驗人員會通過馬赫環數量來評判航空發動機性能是好是壞。


    蘇木設計的航空發動機火柱上出現的馬赫環粗略一掃數量不多。


    數量較多的馬赫環會造成推力損失以及相對應的性能損耗,它會影響發動機噴口的氣流壓力和密度。


    蘇木設計的航空發動機噴射孔經曆過優化後,大大減小了馬赫環出現的數量。


    蘇木看到馬赫環數量後,鬆了一口氣。


    這和理論驗證差不多。


    緊接著蘇木想試一試航空發動機的極限所在。


    他將燃燒輸入推杆推到底!


    “安隊長!幫我記錄一下!”


    一旁一直待命的安隊長拿出設備開始了記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向深空,從無人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白白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白白霧並收藏走向深空,從無人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