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啟說完之後,也沒有再說話,而是等著所有人的慢慢去想,他自己也知道,這麽一個新東西出來,而且又是涉及到每一個人,必然需要時間去思考。
而朱元啟所說的,也差不多是大明新的一種製度,這種製度不會代替現有的,而是新增加的,隻是這個增加的製度,會將現有的製度進行壓縮。
這些,都是朱元啟之前有一定的想法,經過昨晚徹夜想出來的,他也不敢說這樣做就一定會杜絕那些一直存在的,但隻要總體之上,是好的一麵,那就可以了。
朱元璋在經過興奮、激動之後也是慢慢平靜下來,開始想著朱元啟所說的話語,但即便是平複下來,朱元璋依舊覺得這個法子無比的好。
若是實行朱元啟說的這個法子,那些真正接觸百姓的底層官員,才會真正將心思放在發展民生之上,而不是想著走一些歪門邪路。
縱然不能說全部人都會這樣去做,但起碼,大部分人絕對會去這樣做,而且各部聯合組織協調,加上監察部與錦衣衛的介入監督,也基本能有效杜絕那些想要行賄或者受賄的人。
在這一點的看法上,朱元璋與朱元啟是完全一致的。
朱元璋隨即看向李善長。
“咱弟所說的這個百強縣,你們以為如何?
百室,你先說說。”
眾人聽見朱元璋的聲音,也是緩緩迴過神來,尤其是李善長,聽到朱元璋的話,心中也是一苦。
朱元啟所說的,對於大明而言,確實是極大的喜事,也確實是為他們這些儒生官員謀取利益,因為這些獎賞,一般人都是極難能夠得到的。
尤其是載入史冊,大書特書,供後人參考,使留名者真正能夠做到流芳百世,才是最大的殺手鐧。
不管是任何人,能夠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所做的,記入史冊,並且進行注明,哪個不眼紅?
但盡管朱元啟是真正的給他們爭取到了這些,真正的是為大明為好,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元啟所說的,是一種新製度的敲定與執行。
朱元啟所說的這個製度,完全是顛覆過往的,往前沒有任何文獻可以作為參考。
這就意味著,這一次,實際上是對大明的一種改革,而縱觀古今,改革帶來的,有好有壞,盡管現在聽著非常合理,但實際執行中呢?
而且每次改革,幾乎都是伴隨著鮮血,沒有哪次改革,是平靜的。
隻不過這次朱元啟提的,確實是站在他們讀書人的角度上,這才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但是否支持,還尚未可知。
現在朱元璋讓他來說,這事他隻能選擇站隊,要麽支持,成為牽頭人,要麽反對,直接站在朱元璋與朱元啟的對立麵,李善長心中,怎麽能高興得起來。
朱元璋的話語落下,所有人頓時又將目光放到李善長身上,李善長見狀,隻得站出身來。
“稟皇上,明王,對於明王所說的這個百強縣,在下認為,這對於大明而言,確實有利於大明,對於底下官員,也是極為有利的。
但此法,還需進行商議,因為明王所說的新製,尤其是這個指標,無比重要,這將關乎是百姓以及大明官員的未來。
而這個指標的製定,還需要徹底在每一個方麵,全部商議落定之後,才能執行。
除了指標,中書省牽頭,各部協調,同樣需要商議出具體的職責,以便進行落實到位。
尤其是大明每一縣的了解,也是一個需要時間以及人力去完成的,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做的。
簡而言之,在下認為,此新製可行,但需要將各方麵的細節之處全部敲定,才能推行。”
朱元璋與朱元啟聽到李善長的話,都是暗道一聲老狐狸,李善長這番話,看似說了,但又什麽都沒有說,看似站隊了,但又沒有完全站隊。
李善長說的這些,誰心裏都清楚,這個新製,定然是不能草草推行,必然是要經過無數次的商議,確定好細節,才能推行的。
至於時間,定然也需要時間,人力更是不用多說,這也是必須的,所以為什麽才說李善長說了這些廢話呢。
不過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元啟,也沒有去怪李善長,畢竟別人已經是丞相了,國公了,進無可進,又涉及到新製,謹慎一些也是正常。
而朱元璋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隨即將目光看向劉基,他現在就希望劉基,能夠繼續發揮出以往的實力,隻要是真正對大明有益的,他就無懼任何人,任何話語。
朱元璋眼神期待,緩緩開口。
“百室所說的,確實不錯,這個新製,確實極好。
伯溫,你也說說,咱弟明王所說的百強縣,你認為該如何?”
劉基神色嚴肅,當即站出。
“稟皇上,明王所說百強縣,在下認同,在下認為,應當盡快商議出指標、各部如何執行等事宜,以讓此事盡快推行。
如同李相所言,此事不僅是對大明,更是對百姓以及官員的幸事,有了這一套具體獎懲指標,可以讓那些真正為大明,為百姓而努力的官員,不被辜負,也能讓皇上以及天下人,都知道是如何做的。
除此之外,也能讓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無處遁形。
並且明王已經言明,此製度,隻是在原有製度之上,進行的新增,並不作為取代。
此製度,當推行大明!
此新製,若有阻攔者,當誅!”
朱元璋聽著劉基的話,頓時笑了。
盡管他有時很是不喜劉基,但有的時候,劉基說的話,朱元璋對其就很是滿意,因為那些話,別人不敢說,他不能去提,隻有讓人說出來,而劉基完美符合。
李善長在聽到劉基的話語,心中也是一歎,有的時候,他也不得不佩服劉基,這人有些時候,是真的不怕得罪人。
在李善長眼中,劉基這個人迂腐是真的迂腐,固執己見,但為了大明,有些時候是完全不怕任何人,哪怕朱元璋,劉基都敢直接反對,並且說得朱元璋有些時候啞口無言,他李善長,自認為做不到。
哪怕就是現在,劉基說得也是幹淨利落,立場鮮明。
其餘人在聽到劉基的話後,隻是心中略微沉重了些,但都沒有去反對。
這套製度,朱元啟就已經說明了,隻是新增,而且新增的目的,也是為大明的官員好,而他們聽完,也確實如同朱元啟所說的。
他們絕大部分人,想要高升,想要被載入史冊,大書特書,無疑很難,甚至基本沒有可能,然而如今,機會來了,這麽一個機會,所有人怎麽能錯過。
而且這些日子,外麵可是人頭滾滾,他們並沒有忘記,這種本身又是利好他們的事,他們壓根不會去反對。
至於懲罰?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不是懲罰,若是連指標都完不成,這樣的人也不配得到這些獎賞,就該罰。
而這時,朱元璋的聲音也是傳到眾人的耳裏。
“你們認為明王所說的百強縣如何?是否推行大明所有縣進行實施?”
徐達與朱文正率先開口迴應。
“臣下讚同推行!”
兩人的表態,也是引起了連鎖反應,先是武將,即便這事與他們無關,但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壞事,畢竟,誰家裏沒幾個人,到時候自己家裏的那些人,就不能去做個文官嗎?
隨後則是各部大佬,紛紛出聲讚同,而其餘人,也是緊隨其後,紛紛讚同,百強縣的推行,就在這所有人都讚同的聲音中,成功敲定。
朱元啟看著這一幕,沒有絲毫意外,因為他知道,人性本就是如此,若是這個百強縣,沒有這麽誘人的獎賞,隻有倒數的懲罰,這些人絕對不會這麽輕易的讚同他說的。
即便是他與朱元璋強製執行,執行過程中以及實行過程中,也必然是漏洞百出,因為下麵的人,不會盡心盡力去做這些事情,必然會形成官官相護的狀況存在。
即便有監察部以及錦衣衛的介入,也隻會讓這些人對這一策令,更加抗拒,不願去進行實行。
當反對聲太大,他與朱元璋,還能真將這些人全部換下不成?那大明恐怕瞬間就會亂套了。
朱元璋聽著眾人讚同的聲音,也是身心愉悅,這種如此整齊,又無比順暢的讚同,朝堂之上他已經有些時候沒有見到了。
同樣這更加讓朱元璋心中堅定想法,無論是實行怎樣的一種策令,在既要達到目的的同時,還要讓大部分人跟著受益,才會無比順利,才會讓這項策令能夠真正的從上到下的實行下去。
朱元璋聲音平靜的開口,盡管心中很是欣慰與高興,但麵上以及語氣,卻是沒有顯露半分。
“既然大夥都讚同,那這百強縣的事宜,就這樣定下,百室,你帶著中書省,各部協同,盡快將百強縣的指標標準,以及如何執行等等問題,全部整理出來。
此事,由明王全權做主,你們整理出來之後,交由明王,明王認同之後,再交由朕這裏來。
記住,務必將此事的方方麵麵,全部落實到位,尤其是每一個縣的具體情況,該用什麽樣的標準指標,都需要全部弄清楚。
此事從現在起,一直到推行結束,就如同明王所說的,中書省牽頭,吏部協同,其餘各部全麵配合,再以明王為主。
弟,此事就交給你來負責了,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這些事情,想必你也最為清楚,定下之後,最後再給咱就可以了。”
這件事,其實本來可以他來負責的,畢竟是關乎著整個大明的盛世,但朱元璋也是想在朱元啟身上加一加擔子了。
尤其是朱元啟的轉變,讓朱元璋尤為欣慰,他必須得讓朱元啟將這個狀態全麵保持下去,這個事交給朱元啟,也是朱元璋在內政事宜上,對朱元啟的曆練。
反正到最後,還有他來把關,他也不怕出什麽岔子,大不了他來給朱元啟擦屁股就是了。
隻要朱元啟在內政的事務處理上,能夠像在大軍中一般,他就高興了。
朱元啟聽著朱元璋的話,心中高興的同時,又很是無奈。
他提出這個,本意是為大明未來,但執行這塊,他是真的不想去負責,在他的規劃當中,他還得籌備另外的一個重要部門,而且他以後的重心,都將會放在那個部門之上。
然而朱元璋現在在朝會中說出的話,他也沒有辦法去反駁,畢竟朱元璋的麵子,他必須得給,不然就會降低朱元璋的威信,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朱元啟隻好站出,緩緩開口。
“臣弟遵詔,必將百強縣之事,做出詳細的規劃,以便實施!”
朱元璋聽著朱元啟的話,麵無表情的臉,頓時笑成了一團,他這時也是發現了朝會的好處,那就是在這裏說的話,朱元啟心中即便不想,但隻要他安排下去了,朱元啟還是會聽的。
不過朱元璋也知道,這些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不然下去之後,朱元啟鐵定要發脾氣了。
朱元璋這也是有心想讓朱元啟知道:讓你小子不提前跟咱說這些大事,就別怪咱給你加加擔子了。
朱元啟說完之後,李善長與各部尚書,紛紛開口應下。
在李善長等人話音落下之後,朱元璋也是隨即開口。
“這事雖然要盡快,但京查之事,你們同樣不能落下,一個月之內,必須將京查執行起來。
如今發生了這樣的事,三府之地出現這樣的情況,整個大明,又該如何?
若是一個月之內你們不能敲定京查一事,你們便脫下官服,摘下官帽,自己迴家吧!”
朱元璋也是怕這些人因為百強縣的事而耽擱京查的執行,畢竟百強縣的事情已經定下,那些細節方麵,也是需要商議一些時間的。
而京查,卻是刻不容緩,這是他與朱元啟在建寧府時,就定下的基調,必須趁著現在的關口,加緊執行。
李善長等人聽後,也是心頭沉重,剛剛百強縣的欣喜,也是已經消失。
眾人都知道,這是朱元璋給他最後的時間了。
而朱元啟所說的,也差不多是大明新的一種製度,這種製度不會代替現有的,而是新增加的,隻是這個增加的製度,會將現有的製度進行壓縮。
這些,都是朱元啟之前有一定的想法,經過昨晚徹夜想出來的,他也不敢說這樣做就一定會杜絕那些一直存在的,但隻要總體之上,是好的一麵,那就可以了。
朱元璋在經過興奮、激動之後也是慢慢平靜下來,開始想著朱元啟所說的話語,但即便是平複下來,朱元璋依舊覺得這個法子無比的好。
若是實行朱元啟說的這個法子,那些真正接觸百姓的底層官員,才會真正將心思放在發展民生之上,而不是想著走一些歪門邪路。
縱然不能說全部人都會這樣去做,但起碼,大部分人絕對會去這樣做,而且各部聯合組織協調,加上監察部與錦衣衛的介入監督,也基本能有效杜絕那些想要行賄或者受賄的人。
在這一點的看法上,朱元璋與朱元啟是完全一致的。
朱元璋隨即看向李善長。
“咱弟所說的這個百強縣,你們以為如何?
百室,你先說說。”
眾人聽見朱元璋的聲音,也是緩緩迴過神來,尤其是李善長,聽到朱元璋的話,心中也是一苦。
朱元啟所說的,對於大明而言,確實是極大的喜事,也確實是為他們這些儒生官員謀取利益,因為這些獎賞,一般人都是極難能夠得到的。
尤其是載入史冊,大書特書,供後人參考,使留名者真正能夠做到流芳百世,才是最大的殺手鐧。
不管是任何人,能夠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所做的,記入史冊,並且進行注明,哪個不眼紅?
但盡管朱元啟是真正的給他們爭取到了這些,真正的是為大明為好,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元啟所說的,是一種新製度的敲定與執行。
朱元啟所說的這個製度,完全是顛覆過往的,往前沒有任何文獻可以作為參考。
這就意味著,這一次,實際上是對大明的一種改革,而縱觀古今,改革帶來的,有好有壞,盡管現在聽著非常合理,但實際執行中呢?
而且每次改革,幾乎都是伴隨著鮮血,沒有哪次改革,是平靜的。
隻不過這次朱元啟提的,確實是站在他們讀書人的角度上,這才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但是否支持,還尚未可知。
現在朱元璋讓他來說,這事他隻能選擇站隊,要麽支持,成為牽頭人,要麽反對,直接站在朱元璋與朱元啟的對立麵,李善長心中,怎麽能高興得起來。
朱元璋的話語落下,所有人頓時又將目光放到李善長身上,李善長見狀,隻得站出身來。
“稟皇上,明王,對於明王所說的這個百強縣,在下認為,這對於大明而言,確實有利於大明,對於底下官員,也是極為有利的。
但此法,還需進行商議,因為明王所說的新製,尤其是這個指標,無比重要,這將關乎是百姓以及大明官員的未來。
而這個指標的製定,還需要徹底在每一個方麵,全部商議落定之後,才能執行。
除了指標,中書省牽頭,各部協調,同樣需要商議出具體的職責,以便進行落實到位。
尤其是大明每一縣的了解,也是一個需要時間以及人力去完成的,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做的。
簡而言之,在下認為,此新製可行,但需要將各方麵的細節之處全部敲定,才能推行。”
朱元璋與朱元啟聽到李善長的話,都是暗道一聲老狐狸,李善長這番話,看似說了,但又什麽都沒有說,看似站隊了,但又沒有完全站隊。
李善長說的這些,誰心裏都清楚,這個新製,定然是不能草草推行,必然是要經過無數次的商議,確定好細節,才能推行的。
至於時間,定然也需要時間,人力更是不用多說,這也是必須的,所以為什麽才說李善長說了這些廢話呢。
不過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元啟,也沒有去怪李善長,畢竟別人已經是丞相了,國公了,進無可進,又涉及到新製,謹慎一些也是正常。
而朱元璋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隨即將目光看向劉基,他現在就希望劉基,能夠繼續發揮出以往的實力,隻要是真正對大明有益的,他就無懼任何人,任何話語。
朱元璋眼神期待,緩緩開口。
“百室所說的,確實不錯,這個新製,確實極好。
伯溫,你也說說,咱弟明王所說的百強縣,你認為該如何?”
劉基神色嚴肅,當即站出。
“稟皇上,明王所說百強縣,在下認同,在下認為,應當盡快商議出指標、各部如何執行等事宜,以讓此事盡快推行。
如同李相所言,此事不僅是對大明,更是對百姓以及官員的幸事,有了這一套具體獎懲指標,可以讓那些真正為大明,為百姓而努力的官員,不被辜負,也能讓皇上以及天下人,都知道是如何做的。
除此之外,也能讓那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無處遁形。
並且明王已經言明,此製度,隻是在原有製度之上,進行的新增,並不作為取代。
此製度,當推行大明!
此新製,若有阻攔者,當誅!”
朱元璋聽著劉基的話,頓時笑了。
盡管他有時很是不喜劉基,但有的時候,劉基說的話,朱元璋對其就很是滿意,因為那些話,別人不敢說,他不能去提,隻有讓人說出來,而劉基完美符合。
李善長在聽到劉基的話語,心中也是一歎,有的時候,他也不得不佩服劉基,這人有些時候,是真的不怕得罪人。
在李善長眼中,劉基這個人迂腐是真的迂腐,固執己見,但為了大明,有些時候是完全不怕任何人,哪怕朱元璋,劉基都敢直接反對,並且說得朱元璋有些時候啞口無言,他李善長,自認為做不到。
哪怕就是現在,劉基說得也是幹淨利落,立場鮮明。
其餘人在聽到劉基的話後,隻是心中略微沉重了些,但都沒有去反對。
這套製度,朱元啟就已經說明了,隻是新增,而且新增的目的,也是為大明的官員好,而他們聽完,也確實如同朱元啟所說的。
他們絕大部分人,想要高升,想要被載入史冊,大書特書,無疑很難,甚至基本沒有可能,然而如今,機會來了,這麽一個機會,所有人怎麽能錯過。
而且這些日子,外麵可是人頭滾滾,他們並沒有忘記,這種本身又是利好他們的事,他們壓根不會去反對。
至於懲罰?在他們看來這根本就不是懲罰,若是連指標都完不成,這樣的人也不配得到這些獎賞,就該罰。
而這時,朱元璋的聲音也是傳到眾人的耳裏。
“你們認為明王所說的百強縣如何?是否推行大明所有縣進行實施?”
徐達與朱文正率先開口迴應。
“臣下讚同推行!”
兩人的表態,也是引起了連鎖反應,先是武將,即便這事與他們無關,但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壞事,畢竟,誰家裏沒幾個人,到時候自己家裏的那些人,就不能去做個文官嗎?
隨後則是各部大佬,紛紛出聲讚同,而其餘人,也是緊隨其後,紛紛讚同,百強縣的推行,就在這所有人都讚同的聲音中,成功敲定。
朱元啟看著這一幕,沒有絲毫意外,因為他知道,人性本就是如此,若是這個百強縣,沒有這麽誘人的獎賞,隻有倒數的懲罰,這些人絕對不會這麽輕易的讚同他說的。
即便是他與朱元璋強製執行,執行過程中以及實行過程中,也必然是漏洞百出,因為下麵的人,不會盡心盡力去做這些事情,必然會形成官官相護的狀況存在。
即便有監察部以及錦衣衛的介入,也隻會讓這些人對這一策令,更加抗拒,不願去進行實行。
當反對聲太大,他與朱元璋,還能真將這些人全部換下不成?那大明恐怕瞬間就會亂套了。
朱元璋聽著眾人讚同的聲音,也是身心愉悅,這種如此整齊,又無比順暢的讚同,朝堂之上他已經有些時候沒有見到了。
同樣這更加讓朱元璋心中堅定想法,無論是實行怎樣的一種策令,在既要達到目的的同時,還要讓大部分人跟著受益,才會無比順利,才會讓這項策令能夠真正的從上到下的實行下去。
朱元璋聲音平靜的開口,盡管心中很是欣慰與高興,但麵上以及語氣,卻是沒有顯露半分。
“既然大夥都讚同,那這百強縣的事宜,就這樣定下,百室,你帶著中書省,各部協同,盡快將百強縣的指標標準,以及如何執行等等問題,全部整理出來。
此事,由明王全權做主,你們整理出來之後,交由明王,明王認同之後,再交由朕這裏來。
記住,務必將此事的方方麵麵,全部落實到位,尤其是每一個縣的具體情況,該用什麽樣的標準指標,都需要全部弄清楚。
此事從現在起,一直到推行結束,就如同明王所說的,中書省牽頭,吏部協同,其餘各部全麵配合,再以明王為主。
弟,此事就交給你來負責了,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這些事情,想必你也最為清楚,定下之後,最後再給咱就可以了。”
這件事,其實本來可以他來負責的,畢竟是關乎著整個大明的盛世,但朱元璋也是想在朱元啟身上加一加擔子了。
尤其是朱元啟的轉變,讓朱元璋尤為欣慰,他必須得讓朱元啟將這個狀態全麵保持下去,這個事交給朱元啟,也是朱元璋在內政事宜上,對朱元啟的曆練。
反正到最後,還有他來把關,他也不怕出什麽岔子,大不了他來給朱元啟擦屁股就是了。
隻要朱元啟在內政的事務處理上,能夠像在大軍中一般,他就高興了。
朱元啟聽著朱元璋的話,心中高興的同時,又很是無奈。
他提出這個,本意是為大明未來,但執行這塊,他是真的不想去負責,在他的規劃當中,他還得籌備另外的一個重要部門,而且他以後的重心,都將會放在那個部門之上。
然而朱元璋現在在朝會中說出的話,他也沒有辦法去反駁,畢竟朱元璋的麵子,他必須得給,不然就會降低朱元璋的威信,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朱元啟隻好站出,緩緩開口。
“臣弟遵詔,必將百強縣之事,做出詳細的規劃,以便實施!”
朱元璋聽著朱元啟的話,麵無表情的臉,頓時笑成了一團,他這時也是發現了朝會的好處,那就是在這裏說的話,朱元啟心中即便不想,但隻要他安排下去了,朱元啟還是會聽的。
不過朱元璋也知道,這些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不然下去之後,朱元啟鐵定要發脾氣了。
朱元璋這也是有心想讓朱元啟知道:讓你小子不提前跟咱說這些大事,就別怪咱給你加加擔子了。
朱元啟說完之後,李善長與各部尚書,紛紛開口應下。
在李善長等人話音落下之後,朱元璋也是隨即開口。
“這事雖然要盡快,但京查之事,你們同樣不能落下,一個月之內,必須將京查執行起來。
如今發生了這樣的事,三府之地出現這樣的情況,整個大明,又該如何?
若是一個月之內你們不能敲定京查一事,你們便脫下官服,摘下官帽,自己迴家吧!”
朱元璋也是怕這些人因為百強縣的事而耽擱京查的執行,畢竟百強縣的事情已經定下,那些細節方麵,也是需要商議一些時間的。
而京查,卻是刻不容緩,這是他與朱元啟在建寧府時,就定下的基調,必須趁著現在的關口,加緊執行。
李善長等人聽後,也是心頭沉重,剛剛百強縣的欣喜,也是已經消失。
眾人都知道,這是朱元璋給他最後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