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朱元璋所說的陳兆先與劉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首先是劉基,朱元璋對劉基的態度,可以說已經不是秘密,即便是封爵,都隻是一個誠意伯。


    另外劉基與朱元啟的關係,在他們眼中,可是不怎麽好的。


    之前劉基那可不是頂撞朱元啟,而是真真正正的想要把朱元啟從現有的位置上拉下來。


    而朱元璋對劉基的態度,更是沒有怎麽掩飾,本以為會逐漸淡出朝堂,如今卻是被委以重任。


    隻不過,在少數人眼中,以前劉基還存在能隱退的可能,現在,基本不會存在了。


    監察部,聽朱元璋說起來,權力確實很大,但恰恰正是因為權力大,反而會讓自身進入險地。


    監察部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成立,劉基要是不做出事來,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而若是去做出事情來,必定會得罪大明所有官員,包括地方之上,到時不說人人皆恨,起碼大部分都是如此。


    並且還會隨時被絕大部分人盯著,一旦犯錯,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而一旦去做了,將來若是引起什麽事來,劉基就是一個能夠平息大部分人怨氣的人,即便是將來隱退,都很難。


    而至於陳兆先,朝堂上的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麽一號人,主要是存在感太低了。


    在這樣一群武將當中,沒有人會去記住一個邊緣人物。


    而如今卻是接手廉軍司這樣一個部門,大部分人心中都很是好奇。


    不過,廉軍司畢竟與他們這些文臣無關,他們也僅僅是好奇一下罷了。


    而在武將那邊,一部分人是直接無所謂,一部分也是在想著這個陳兆先究竟是什麽樣的一個人。


    雖說都是武將,但也不是人人都很熟悉的,每個人同樣有著自己的圈子。


    而要說震驚的,無疑就是劉基與陳兆先兩個當事人了。


    劉基還好,思考得很快,這個職位,在劉基眼中就非常適合他。


    至於危險,劉基反而不覺得,朱元璋與朱元啟的性子,他比絕大部分人還要熟悉。


    隻要他能真正做事,做到公正,不犯大錯,朱元璋與朱元啟都能容得下他。


    而另一邊的陳兆先,就是徹底被震驚了,等緩過神來,更是一臉的堅決。


    當初在應天之外,投靠朱元璋時,他便下定了決心,也立下誓言,陳家自他而起,永遠忠於朱元璋。


    如今,也是他履行諾言之時。


    在朱元璋安排好這些之後,本以為今天的事就到這裏了,然而朱元啟卻是站了出來。


    朱元啟的動作,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紛紛沉下心思,看向朱元啟。


    而朱元璋是心中不解的看向朱元啟。


    在他看來,事不是都已經完了嗎?怎麽還有事?


    這時,朱元啟的聲音緩緩傳出。


    “稟皇兄,臣弟有事需向皇兄說明。”


    朱元璋略微一愣,隨即開口。


    “弟你有事直接說就是了,不用問咱,盡管說來。”


    朱元啟看向朱元璋,笑了笑,隨即嚴肅開口。


    “皇兄,除了廉軍司與監察部外,宣軍司,同樣應該加一加擔子。


    如今宣軍司的重心,依舊在軍營以及邊軍,尤其是新招募的軍士中,接下來,臣弟建議,應當在府衛中,也要開始進行宣導。


    同時,為防止宣軍司的人與當地府衛牽連過深,每一年更換不同的人進入不同的府衛。


    此法乃臣弟之子,淮王朱英所提,臣弟認為可行,特向皇兄說明。”


    朱元啟話音落下,朱元璋思考片刻,心中就已經是認同。


    這一點,卻是可以加強因為時間所造成的府衛思想的變化,在朱元璋看來很可行。


    至於是朱英所提,朱元璋也是欣慰,朱英的本事以及本身的學習能力,他也是知道的。


    朱元璋隨即看向朝堂眾人。


    “咱弟提出的這點,朕認為可行,以後宣軍司的重心,便將府衛也納入其中。”


    眾人聽後,盡皆應下。


    宣軍司加強府衛的宣導,對於他們來說,基本沒有牽連,如今朱元璋與朱元啟一同發話了,他們也隻有同意了。


    畢竟府衛是屬於大都督府在管理,而朱元啟就是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別人領頭的提出的,他們瞎操心,就要出問題了。


    朱元啟對於這個結果,沒有絲毫意外,隻要大都督府每人反對,也不會有人反對。


    隨後,朱元啟再次開口。


    “皇兄,除了宣軍司對府衛加強宣導之外,大都督府決議,每三年,將會對所有府衛進行輪換。


    比如建寧府府衛,三年之後,這些府衛將調至淮安府,建寧府的府衛,再從其他地方調過來。


    經過這一次的事情,大都督府由上至下,盡皆心驚,此舉,也是為了更有效的防止府衛敗壞。


    此法,乃是臣弟之弟子,藍玉所提,特向皇兄說明。”


    朱元璋聽後,隨即開始沉思起來,府衛之間的調換,不是一個小事情。


    在調換期間,就會形成一個空檔期,而且依照大明如今的疆域,調換所需的時間,也會不少。


    朱元璋這次沒有去問群臣了,因為這事,就是大都督府負責的,與其他人,幾乎沒有關聯。


    不一會,朱元璋才隨即開口。


    “府衛調換,中間各府存在的空檔無兵期間,若是有人進犯,該如何?


    且每次調換,需要的時間,又是多久?”


    朱元璋雖然對這個法子有些心動,但也不得不考慮這個調換的缺陷。


    這兩點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而朱元璋的心中,也是在吐槽著朱元啟,這事他們私下先商量,之後就可以決定了,如今卻是拿到朝會之上來說。


    對於朱元啟在朝會之上提出的,朱元璋都會盡力去滿足,因為這關乎到朱元啟這個明王的威嚴。


    他若是拒絕,必然會降低朱元啟的威嚴,這不是朱元璋想看見的。


    而朱元啟在朝會提出,朱元璋也是知道,朱元啟想將這事做成,代表著朱元啟的意願。


    朱元啟看向朱元璋,很快也是開口。


    “府衛的調換,不會是集中在同一時間進行,而且也不會跨越太遠的距離。


    隻會是按照相差幾個府的跨度進行調換。


    比如淮安府與汴梁府,鳳陽府與高郵府這般,中間相距一個府,進行相互調換。


    這也是為了防止府衛與府尹之間,再次出現如同建寧府等地的情況。


    這樣的調換,一天就可完成,且周邊的府衛不會同時進行調換,這也是為了防範有可能會出現的敵人。


    而且調換也隻是在無戰爭的情況下進行,若是爆發戰爭,則暫停。”


    朱元啟說完之後,便是看著朱元璋,這事雖然確實有些費力費事,但朱元啟卻是認為應當執行。


    朱元啟深知一點,越是和平時期,貪墨越是容易出現,人心也是容易變化。


    而且大型貪墨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相互間的勾連,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這種調換,就是可以讓他們沒有這個時間去行這些事。


    天下間固然有貪,但隻要各種監察、宣導跟上,加上個人誌向的不同,貪的人,也會得到控製。


    隻要不發生大貪,小貪則是無法動搖到大明的根基,而且被差出,同樣也會麵臨懲治。


    隻有通過各種法子的疊加,才能有效的進行遏製。


    隻要大明掌權者的力度一直保持,那麽整體之上,大明也就會越來越好。


    就像朱元啟之前說過的,貪,禁不完的,而如今能做的,唯有想盡辦法來斷絕或者遏製大貪的形成。


    因為大貪往往是在吸大明的血,以及百姓的血,亦或者大軍的血,必須要高強度的去針對。


    至於小貪,雖然也是貪,但做不到大麵積的腐爛,隻要同樣進行針對,也能有效的遏製。


    朱元啟說完之後,滿是沉重的看向朱元璋,眼神中的熱切與堅定,朱元璋也是能夠感受得到。


    朱元璋思索片刻,便是笑了。


    這事,他選擇相信朱元啟,而且這事的初衷,也是為了防範同流合汙。


    至於後麵實際執行中,會不會有其他問題,到時再慢慢解決便是。


    “府衛本屬於大都督府管理,此事弟你直接決定就是,過後與咱說清楚就好。


    此事咱同意了,盡管去做。


    除此之外,還有什麽事要說嗎?”


    朱元璋笑著問向朱元啟,心中很是滿意,以往朝會,朱元啟很多時候都在那裏打瞌睡,他可是看得明白。


    如今提出了這麽些問題,朱元璋心中高興啊。


    身為明王,就要這樣時不時的出來露一下麵,加上他的配合,才能讓人記住,明王兩個字的威嚴與含義,絕對不是像表麵一般。


    其他人紛紛聚精會神的聽著,武將這邊紛紛沒有插話,對於朱元啟的決定,他們幾乎都是支持的。


    畢竟朱元啟是他們的領頭,大都督,而且他們對於朱元啟,也是信任的,相信朱元啟不會去針對他們這些人。


    至於查貪墨,大部分人都是不怕,反正他們也沒有去做。


    至於文臣一邊,更是隻有聽著了,這些事能拿到朝堂上來說,就已經說明了很多事,他們也都不是傻子。


    如今朝堂上的人少了五分之一,他們可不想自己也成為那一部分。


    朱元璋本是順著問一問,然而看著朱元啟嚴肅的臉色,朱元璋心頭也是一陣無奈。


    朱元璋知道,朱元啟這是還有事要說,而且這事,可能還不小。


    朱元啟說事的特點他知道,越到後麵,事越大。


    而朱元啟也是緩緩沉聲開口。


    “皇兄,此事關乎朝堂眾人,以及大明所有人。


    如今,大軍方麵,都已經做出了各項調整,而大明各地官員,同樣應該開始跟上。”


    朱元啟說到這裏,停頓了下來,而已經說的這些話,卻是讓朝堂上的文臣,盡皆神情凝重。


    而常遇春,張恆等人,這個時候卻是開始看起戲來了,朱元啟說得已經很清楚,這件事,是針對文職的,而且還是涉及到大明所有官員。


    這些武將也想看看這些文人,是個什麽樣的表情,同時也做好了聲援朱元啟的準備。


    而上方的朱元璋,聽到朱元啟的這個開口,心頭頓時一沉,心中倍加無語。


    雖然他還不知道朱元啟要說什麽,但就憑借這幾句話,朱元璋就知道事情不會小,而且這事,朱元啟同樣沒有先跟他通氣。


    想到這裏,朱元璋心中對朱元啟一陣牙癢癢,要不是現在是朝會,他這會都想下去抽朱元啟了。


    朱元璋很想揪著朱元啟的耳朵問他,自己前麵給他說的話,這人都當空氣了?


    而李善長心中同樣不好受,他這會算是感受到了,這個丞相的位置,可是一點都不好坐。


    李善長隻希望,朱元啟千萬別說出什麽驚人之語。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朱元啟再次緩緩出聲。


    “這次對於大明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發現,做不好的,必然會有懲處,但做得好的,獎勵卻是跟不上。


    所以我建議,對大明做得好的官員,獎勵同樣應該跟上。”


    朱元啟說完,所有人都愣了。


    武將有些不敢相信,文臣更是不敢相信,竟然是為了主動給他們送福利的?


    朱元璋在短暫的愣神之後,眉頭皺得更緊了。


    朱元啟是個什麽性子,他朱元璋還不清楚嗎?


    如今拿出這麽大一個誘餌,後麵的事肯定不會小。


    朱元璋心中又開始好奇了,好奇朱元啟這番,究竟是為了什麽,要是朱元啟沒有目的,朱元璋絕對不信。


    而哪怕是李善長,劉基等人,心中同樣都是有些懵,他們也算是了解朱元啟是個什麽樣的人,自己也夠聰明,有智慧,但這會,都想不通朱元啟的目的是什麽。


    而朝堂群臣,大部分反應過來之後都有些激動,他們這會很想知道,朱元啟給大明官員的獎勵,究竟是什麽。


    升官?封爵?錢糧?


    大部分人都很期待。


    唯有小部分人,卻是依舊皺著眉頭沉思著,在他們眼中,他們不會認為朱元啟這是真正的,單純的為他們謀獎勵。


    要知道,今天的朝會,就是因為建寧府三地的情況而召開的。


    如今有這些事情在前,朱元啟還要獎勵,怎麽可能這麽簡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恰在時節逢上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恰在時節逢上君並收藏家兄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