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朱元啟被圍的第十五天了,這會的他,很頭疼,頭疼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元軍,而是郭英這些人。


    “伯溫,你趕緊想個法子,讓這些人別整天找我念叨了,我頭都快要被他們弄炸了。”


    實在是這些天,尤其近幾日,郭英、張恆等人輪番來找他,每次來,都是好幾個,都在跟他說這仗難打。


    難打的是明明他們可以反擊元軍,然而被動挨打就算了,有時候挨打都不能還手得太狠。


    前幾天傅友德就是因為元軍進攻他,他本來隻是被動防守,然而交戰幾個時辰下來,反而將元軍打退了兩裏地,搞得察罕帖木兒緊急向這個方向增派兩萬軍。


    而就在那次過後,元軍整整一天沒有進攻,朱元啟發現這個情況,直接就去到了傅友德那裏,對著傅友德就是一陣輸出,覺得沒解氣最後還踢了傅友德兩腳。


    然後又把郭英、張恆、鄧愈等人全部叫了過來,又是對傅友德一陣批評,然後又再次讓眾將把握好尺度,念了兩個時辰才放這些人迴去。


    然而天道有輪迴,這次被念叨的就是他朱元啟了,因為郭英等人沒事就來問他,什麽時候可以反擊,一個個都是委屈的樣子,朱元啟想罵人都隻能忍著。


    而且這些幾乎一天就要來好幾次,每次都換著人來,前麵朱元啟還會安撫,後麵直接擺爛了,他就坐著不說話,這些話念叨完了以後也自覺的迴去了。


    劉基在旁邊滿是笑意,這些天他可是見到朱元啟的窘境。


    “稟明王,在下沒有法子,這事,隻能遷就一下他們了,明王當理解才是。”


    朱元啟一雙死魚眼看著劉基,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他還不理解這些人嗎?


    朱元啟覺得自己已經夠理解了,他也知道,這種戰場上廝殺,還得收著幾分力是多麽的難受,但是沒有辦法。


    就像之前說的,如今元軍主力集中在這裏,打敗他們倒是可以做到,想要讓元軍全軍覆沒?這基本不用想了。


    而且即使把這裏的元軍全軍覆沒,等他率領大軍到元大都之時,元廷的人早迴草原了,他費這勁折騰這麽多又是為了什麽?


    朱元啟無奈,現在他能做的,就是等徐達與湯和的消息。


    “伯溫呐,我現在正是在理解他們啊,這察罕帖木兒也還真是,這都進攻多少次了,按我說他就應該從大都再調點大軍過來,照這樣下去,我都擔心他會不會反而怕了我們。”


    朱元啟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要是當察罕帖木兒發現他的進攻無論怎麽也攻不破朱元啟的大軍,在大軍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會不會直接跑路了?


    劉基也沒有迴話,而是看著地圖,盡管這個地圖他們已經將其印在了心中,即便不看也全部記得住,但還是忍不住去看。


    這些天兩人的相處,關係也是緩和了一些,但也僅僅是緩和,實質性的進展,幾乎沒有。


    “明王,這個擔憂不得不考慮啊。”


    朱元啟聽著這話,開始變得嚴肅起來。


    “怎麽說?”


    朱元啟看向劉基,他雖然有這樣想,但更多的隻是調侃的想法,難道元廷真的舍得就這麽退出這片土地,迴到一到冬季就會陷入食物短缺的草原?


    而且,作為敗者迴到草原,地位可不會那麽穩固,草原內部,也不是沒有爭鬥的,而且但凡起爭鬥,都是極為殘酷的。


    這也是為什麽草原上生活的人,男子個個騎上馬就能戰,因為相互間的吞並,可是極為常見的,沒點武力,還真活不下去。


    劉基視線離開地圖,看向朱元啟。


    “明王有沒有考慮過,一旦這裏察罕帖木兒久攻不下,元廷那裏會不會加快退迴草原的決定?


    這個問題我們不知道,但在下認為,應當給察罕帖木兒一些機會,讓察罕帖木兒給大都那些人,同樣給一些,機會或者是想法?


    讓他們以為,隻要向這裏增兵,就有機會能夠攻破我們的大軍,活捉明王?”


    朱元啟開始重視起這個問題,仗打了半個月,他的中軍還沒有動用,並且中間隻是有幾次試探性突圍,這會不會顯得他們壓根就沒想過要突圍這事?


    朱元啟很凝重,越想,他越是覺得有可能,實在是他們現在做的,哪裏像是被包圍,被逼入絕路的做法?


    朱元啟看向劉基,沉聲請教。


    “伯溫,可有計策?”


    朱元啟能想到的,就是再次進行突圍,這次的突圍,演得更為精致一些,以安察罕帖木兒的心。


    劉基聽聞,眼中精光一閃。


    “明王,不妨用減兵減灶之計,同時向元軍不經意間露出破綻,強行突圍,可安察罕帖木兒之心。”


    朱元啟一愣,後麵的話,朱元啟明白,他也是這麽想的,但減兵減灶,該怎麽減?


    正在朱元啟沉思之時,劉基的聲音再次傳來。


    “明王,減兵減灶,就是我們故意製造傷亡假象,從各部逐漸抽調大軍來中軍,讓察罕帖木兒以為是我們大軍傷亡慘重,當戰事慘烈,再從中軍派大軍前去增援。


    而在戰事慘烈之時,再發起一次突圍,讓察罕帖木兒看清,確實是我們突圍不出去,隻能被他困在這裏,等待其餘援軍的到來。


    另外糧食,再過半月,可以讓元軍知曉我們已經開始缺糧,這樣一來,察罕帖木兒必定不會再有疑心,而通過察罕帖木兒,元廷也不會再有疑心。


    到時徐達與湯和他們即便在其他地方大戰,尤其是徐達,也隻不過是讓元廷的人以為徐達準備圍魏救趙,必定會收攏大都周邊僅有的大軍,拱衛大都。


    從而也能讓徐達與湯和他們能更加容易達成目的,隻要我們的行軍路線不泄露,元廷是猜不到的,當初明王製定出這個行軍路線之時,就連我們自己,不是都猜不到嗎。”


    朱元啟聽完,心中有些震撼,劉伯溫在戰略這塊,或許不如他,因為兩人的眼界與格局不同,但在細節、過程這塊,做得可比他好很多。


    而且就剛才所說,完全是一環連著一環的,他這裏隻需要做出那麽一些改變,就瞬間能改變整個北地戰場的局勢,而且劉基所說,完全是抓住了元廷想要的來設計的。


    這份洞穿人心的本事,朱元啟也有些明白朱元璋為何有些不喜了,這種人,對付起敵人,自己會高興,但要是跟自己玩起心眼來,那可就危險了。


    朱元啟神情凝重,凝視著劉基,隨即突然笑了。


    “不愧是伯溫先生啊,神機妙算於外,運籌帷幄當中,恐怕就是那諸葛武侯在世,也不過如此了。”


    朱元啟是真的感慨,以往還真沒有見到劉伯溫的計謀,現在不過北伐才開始多久,就一連兩策,策策都是根據人心而來。


    這些別看聽著簡單,真當做時,未必能夠想到,即便想到,恐怕也想不到這麽寬,這麽細。


    劉基聽聞後卻是當即站起身來。


    “當不得明王如此誇讚,在下雖有些才識,但許多地方,仍需學習,就如同季迪說的一般,而且諸葛武侯之智,在下也極為佩服,隻是可惜,未能生在同一時代,然我大明,智士同樣不少,如百室、允升、季迪他們等,他們之才,皆在基之上。”


    朱元啟笑了笑,這文人誇起自己來,不認真聽當真聽不出是在誇自己,謙虛起來,也確實挺謙虛。


    “哈哈,伯溫乃當世大才,我與我哥皆知,還望伯溫能夠將這份才識,用在建造我大明江山之上,日後,當青史留名!”


    劉基當即向朱元啟作揖。


    “定不忘明王今日之言,也希望明王自己也不要忘記,建造我大明江山,而非破壞。”


    本來心情還可以的朱元啟,被劉基這話當即給整無語了,他突然發現,劉基各方麵都不錯,唯一的就是對他的意見很大。


    曆史上因為得罪李善長以及淮西集團,而朱元璋又極為信任李善長以及淮西集團,他很受排擠,如今這些事沒了,反而來得罪他,但凡他朱元啟要是記仇,這劉基都不知死多少次了。


    “唉,基啊,你對我的成見,怎麽就這麽大呢?怎麽就認定我會對大明進行破壞呢?你就不能往好的方向想想?”


    朱元啟是真的無語了,這劉基對他的成見,仿佛就像山一樣大,難不成他還能像愚公移山一樣把山這麽大的成見給移除了?


    而且他記得,還是自己率先去找這劉基的,結果被拒絕了三次,整整三次!


    第四次去的人,其實還是朱元啟安排的,隻是隻字未提他朱元啟,隻說了朱元璋,結果這人就屁顛屁顛的來了,來了之後他也極為禮遇有加,為什麽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朱元啟想不通,很想不通。


    而旁邊的劉基,看著一臉好奇又無奈的朱元啟,很是嚴肅,並未在意朱元啟對他的稱唿。


    “稟明王,因為明王你有瞬間顛覆大明的能力,即便是在明王麵前,在下也這樣說,軍中大將,跟隨明王南征北戰者不少,而且在軍中,明王的威望不比皇上低。


    在民生這裏,明王同樣有著不低的民望,不僅是安置之策,包括軍中撫恤利及百姓。


    而明王在朝堂的影響,同樣不小,百室與允升,以及三大局,另外各部,明王都有著影響力。


    最為關鍵的是,通過在下對皇上的觀察,皇上對明王,沒有一絲一毫的防備,而且皇上對太子與吳王,同樣當做皇上與明王之間在進行培養。


    這將表明,不僅明王有顛覆大明的能力,將來的吳王,同樣有顛覆大明的能力。


    因此在下才建議將明王的王宮,修繕在皇宮旁邊。


    在下也知明王並沒有這方麵的想法,與皇上的情誼,也非常要好,這在天家,曆朝曆代當中也是極為不易的。


    但明王現在沒有這個想法,將來呢?而且,即便明王沒有這個想法,將來吳王長大之後呢?


    在下並無否認明王對大明的貢獻,但在下,始終放心不下,隻有明王在應天,在下才會放心。”


    朱元啟聽完,心中一時很是複雜,他這會有些深刻的理解了一句話,匹夫無罪,懷璧有罪。


    而他朱元啟,恰恰就是因為他有這個能力,哪怕他沒有這個想法,隻因他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皇權,在劉基這裏,他就是有罪。


    想到這裏,朱元啟突然有些想笑,隨即卻是放聲大笑起來。


    這笑聲,卻又極為複雜,帳外的郭興聽著這笑聲,卻絲毫感受不到朱元啟的笑意,這時他頓時明白,準是劉基又惹朱元啟了,手中握著的長刀都不自覺緊了緊。


    過了一會,朱元啟的笑聲漸漸停止,銳利的眼神看向劉基。


    “劉基,你這樣想,本王能夠理解,但本王也可以告訴你,你所想的,不僅多餘,還隻會增加我大明的內耗。


    你博學多才,但伱可知,這天下,何其之大,你以為北伐之後就是完成了嗎?


    本王告訴你,遠遠沒有完成,你知道漢武帝說過的一句話嗎:寇可往,我亦可往。


    漢武帝的話,冠軍侯霍去病做到了,當下,本王不僅要去打攻打草原各部,還要將草原,納入我大明版圖,草原之民,將是我大明之民!


    除此之外,天下還有太多太多肥沃的土地,等著我大明前去征伐。


    古往今來,多少朝國,因為土地分配不均,天災影響糧食收成,民間疾病纏身,朝堂一眾大員黨爭貪腐不斷,以至於民間百姓隻能造反。


    這個情況,本王百年以後,本王管不了,但本王深知,因為他們眼中的天下,就隻有這麽大一點,產生利益不夠他們分,才會導致矛盾不斷加劇。


    而本王,就是要為大明打下廣闊的天下,即便後代敗家,也能夠他敗幾代人,幾代人之中,總不能出一代明君都不出吧?


    唉,我給你說這些做什麽,你又不懂,在你們文人眼中,本王這是叫窮兵黷武吧?


    你們受限於格局、眼界,隻能看到這裏,所以有這些想法,所以本王從沒有怪罪你,因為你是大明而考慮。


    今天,本王之所以給你說這些,是希望你明白,你可以繼續監督本王,但同時,也肩負起建設大明的擔子,讓大明,超越古今!


    同時今日之言,本王不希望這些,傳到除本王兄長以外的其他人!”


    朱元啟其實還有很多沒有說,他想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說完之後,朱元啟也沒有去管劉基,當即對著帳外一聲大喝。


    “郭興,去叫眾將前來議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恰在時節逢上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恰在時節逢上君並收藏家兄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