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麵之上,火光伴隨著濃烈的黑煙,直衝天際,部分人跳入水中,仍然擋不住火勢的蔓延。
僥幸逃過的一部分,皆是朱元啟水師所俘虜,極少部分才迴到丁普朗軍中戰船。
丁普朗看著四麵圍過來的戰船,以及砸向周邊,卻全部落入水中的石彈,丁普朗明白了用意。
俞通海見丁普朗剩餘戰船沒有絲毫動靜,似乎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是準備親自去見一見這個丁普朗。
俞海通身邊副將急忙勸阻。
“俞帥,如今戰事仍未結束,俞帥貿然前去,恐有性命之危,如今大勢已定,隻需圍攻便可,又何必前去行這險事,且淮王也不會同意俞帥前往的。”
俞通海看向朱元啟方向,隨後轉身看向副將。
“丁普朗此人,乃是一員良將,若能勸其歸降,對吳王、淮王大業必有幫助,至於性命之危,不會有,他周邊還有近萬軍士,他不會做那種取死之道之事。
且,即便有危險又有何妨,吳王與淮王,待我俞某,恩重如山,又如此信任與我,隻要能勸降這丁普朗,即便搭上俞某這條命,又有何妨?
我俞通海,不能辜負吳王、淮王,對我的信任!”
這副將聽聞之後,也沒有再勸,這事若是換成他,他心中給出的答案也和俞通海差不多一樣。
朱元璋與朱元啟,對他們這些武夫,可是極為看重,且很是信任,每個人都看得到、感受得到,這也是他們每一個人,願意為其死戰的原因。
後方的朱元啟見俞通海的大船向著丁普朗而去,大軍又並未有所動作,當即叫人發信號問,得知俞通海的目的之後,朱元啟站起來,看向俞通海前行的方向。
沒一會,朱元啟突然笑了,他很是高興,有這些這樣的大將在,天下何愁不定?
“郭興,傳令下去,本王的大船,向俞通海處前行,其餘人,不必跟來。”
朱元啟比俞通海更加篤定,丁普朗為了存活的軍士,定然不會行那瘋狂之事,他將自己的大船開去,就是為了表明,這是對俞通海的看重,也是對他丁普朗的看重。
朱元啟也很希望能招降這位曆史中的明初猛將,這麽多時間對峙下來,加上之前常遇春的評價,朱元啟很是看好。
丁普朗水師看著俞通海向他們衝來,即便這會仍舊有些魂不守舍,眼神中甚至還帶著驚恐,但大部分人還是顫顫巍巍拿起武器,準備接下來的廝殺。
丁普朗看著隻有一艘大船向他們駛過來,加上之前石彈的示意,丁普朗笑了,笑得很是悲切,很是悔恨。
“傳令,所有人,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擅自出擊,違令者,斬!”
丁普朗知道這是朱元啟的大將來了,來勸降他的,根據之前的消息,他更是知道,即將要來的這人,正是這段時間以來,朱元啟主持指揮大戰的水上大將。
盡管是敵人,盡管這會自己心中無比疼痛與悔恨,但丁普朗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人,是真的很厲害。
剛開始五日,每日的大戰,越到後麵,給他一種多打幾次,就能覆滅朱元啟水師的想法,關鍵是這俞通海做的,他丁普朗是一點沒有看出來。
隻有這次,他看出了一些異常,但朱元啟這個誘餌,讓他沒有時間去想太多。
他也很想看看,究竟是什麽人,能一套接著一套,一步一步誘導他中計。
俞通海所在的戰船緩緩來到接近丁普郎所在的戰船,朱元啟的戰船在後方,若是從上空看下來,便會發現,丁普郎的水師被圍在中間,外麵是一層又一層的朱元啟水師。
朱元啟的戰船以及跟在周邊的張恆等人的戰船,又要靠近裏麵一些。
不一會,丁普郎與俞通海在船上相見,兩艘船相距不過幾步的距離,俞通海隨後又孤身來到丁普郎船上。
兩人對視打量一會,丁普郎率先開口。
“想不到竟然如此狂妄,竟敢孤身一人來此,你以為,我不敢殺你嗎?你殺我軍士過萬,如今,我丁普郎,便要為他們報仇!”
丁普郎臉色逐漸開始瘋狂,拿著大刀緊緊握在手中,看向俞通海,眼神當中滿是殺意。
俞通海臉色並未改變,他既然敢來這裏,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為何不能來?戰場之上,傷亡本就不可避免,俞某軍士,同樣也是傷亡數千,至於為何要來此處,便是為丁判官而來,如今丁判官已入絕境,且吳王又為明主,何不歸降?
丁判官正是壯年,如此才能,怎可丟棄?如今元廷尚在,還需丁判官一同,推翻元廷,俞某身後,便是我淮王戰船,淮王很是看重丁判官,且我主吳王,同樣如此。
丁判官不為自己想想,也要為身旁上萬軍士想一想才是。”
丁普郎聽後,卻是大笑起來。
“哈哈!陛下待我恩重,豈能降與你們!然,我身為主將,帶著大軍中你奸計,皆是我丁普郎之過,請俞將軍轉告淮王,這些軍士,都是無辜之人,還請淮王,能饒他們一命,他們必將為淮王,為吳王效命。
至於我,還請俞將軍,能給我一個痛快!”
俞通海聞言,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看這趨勢,還有得談就有希望。
“丁將軍,我俞通海,甚為敬佩!如今淮王就在身後,丁將軍可敢與我同去,將此事說與淮王,若是淮王點頭,必將厚待丁將軍身後軍士。”
丁普郎將刀丟給身旁之人,看了看朱元啟所在戰船,又看向俞通海。
“有何不敢!”
俞通海隨即帶著丁普郎去往朱元啟處。
丁普郎不是沒想過與朱元啟水師玉石俱焚一戰,但看到四周軍士那驚懼的眼神,顫抖的身軀,很是無奈。
丁普郎,平日裏待待大軍極好,很受軍士愛戴,同時作戰也極為勇猛,曆史中,在康郎山之戰中,頭被斬下,身軀仍然屹立不倒,使得敵軍不敢上前。(明史: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餘創,首脫猶直立,執兵作鬥狀,敵驚為神。)
俞通海帶著丁普郎,來到朱元啟處,朱元啟看著丁普郎,心中也很是高興。
“淮王,這位便是丁將軍,有一事,來找淮王。”
俞通海說完,就站到側邊,雙眼直視,絲毫沒有看向丁普郎。
朱元啟看向丁普郎,笑意更甚。
“早聞丁將軍善戰,作戰勇猛,今日總算見到了,丁將軍有何事?可盡管說來。”
丁普郎同樣在打量眼前年輕的淮王,聽到朱元啟的話後,便收起眼神。
“見過淮王,在下哪裏算善戰,若是善戰,便不會像現在這般了,淮王謬讚。
現有一事,還需淮王做主,我水師尚有軍萬餘人,如今已無退路,在下也不想做那無謂的掙紮,這次,皆是我丁普郎一人之過,不該由他們承擔,還請淮王,放他們一條生路!”
丁普郎雙手抱拳作揖,朱元啟起身來到他身邊,一旁的郭興極為緊張。
“丁將軍放心,丁將軍之下軍士,隻要願降,必將厚待他們,另外,丁將軍自己,是如何打算呢?
我對丁將軍,可謂日思夜想,若是丁將軍願降,此軍可由你繼續率領!”
朱元啟握住丁普郎的手,將其扶起,看著他,一臉深情。
丁普郎也有些愣神,還讓他繼續帶領自己的大軍,就不怕他突然反複?
丁普郎突然對朱元啟也有了些好感。
“多謝淮王看重,但我陛下對我恩重如山,如今失軍丟地,又有何顏麵存活於世,還請淮王,給我一個痛快吧!”
朱元啟沒有說話,臉上仍舊帶著笑意,在他心裏,丁普郎這人,他吃定了,誰來都沒用。
他也是剛收到錦衣衛情報,那天完丞相倪文俊,即將要開始動手,意圖架空徐壽輝,奪取大權。
這倪文俊經曆了最先的憤怒,現在卻是有些高興,徐壽輝如今接連失敗,讓他看到了機會。
而另一邊已經攻下銅陵,正在攻取池州路的朱元璋,也是來信讓他打慢一點,給倪文俊操作的空間與時間。
丁普郎對徐壽輝是忠,但徐壽輝若是出事,他還能不降?曆史上已經給出了說明。
“丁將軍何必如此,如今外元尚在,大多百姓仍在水生火熱當中,當留下有用之身,拯救萬千百姓才是。
另丁將軍忠義,我佩服,不妨可先留在軍中,若是徐壽輝勝,到時必將放丁將軍歸去,若是我軍勝,丁將軍再降,不知丁將軍覺得如何?”
丁普郎也不是不識好歹之人,如今朱元啟話都說到這裏了,而且現在還是他在求朱元啟,最主要的則是,朱元啟說的,他心裏竟然會有認同之感。
如今身為階下之囚的他,也沒有其他辦法。
“淮王心胸,讓人敬佩,便依淮王之言!”
事已定下,收降之事當即就開始進行,很快便是率軍返迴營地。
迴到營地之後,朱元啟叫來眾人,商議攻城之事,丁普郎也被朱元啟叫來了,對他沒有絲毫避諱。
“諸位,如今敵水師已被拿下,如今便是攻城,你們有何建議?”
朱元啟話音落下,眾人看了看閉目的丁普郎,說話也沒有藏著掖著。
“稟淮王,直接強攻便是,以迴迴炮壓製,定能破城!”
這些人還有一句話沒有,敵人的主帥都被他們俘虜了,若是將消息放出去,城內的守軍,又能有多少戰心?
在他們看來,破城就是輕而易舉之事。
朱元啟沒有說話,全旭此時卻站起身來。
“淮王,如此攻城,雖也能破城,但必定會有傷亡,我們不妨用丁將軍的名義,再挑選一部分歸降的水師,直接詐開城門或是勸降,這樣還能收降城內守軍。”
全旭說完,其餘人眼中精光一閃,朱元啟也是笑著看向定朗普,全旭這招,很是不錯,但當著丁普郎的麵,又有些損。
丁普郎睜開眼看了一眼全旭,又閉上眼,沒有說話。
丁普郎也是認同全旭所說,互換身份而處,他也會這麽做。
“好,便依你之言,這事伱來做,是詐還是勸降,都可,我隻要結果,五日時間可夠?”
全旭激動迴應。
“稟淮王,不必五日,今日之內,必將破城!如今丁將軍水師戰敗被俘之事,城內守軍尚且未知,且城內守軍不識軍士,定然能識得丁將軍副將。
便以丁將軍副將出麵,帶著部分人手,再混入我們的一些人手,打開城門之後,直接奪下城門,大軍在從後掩殺,必能破城!”
朱元啟很是高興,這全旭,不得不說,有些本事。
這個計策不難,他也是已經想到,但能這麽快想到,轉瞬之間便形成,並且還能完善,就不一般了。
“好,你去做吧,其他人,配合好全旭,務必破城!”
丁普郎聽完,心中一歎,很不是滋味,心情很是複雜。
全旭隨即下去準備,丁普郎的水師裏挑選出兩千人,又在軍中挑選八千人,這些人,都是為了在城門打開之時,第一時間占據城門。
不過半個時辰,便皆已準備就緒,全旭扮成一親兵,跟在丁普郎副將身邊。
張恆,費聚等人,同樣扮成小卒,在後方的大軍當中,準備攻城。
有丁普郎副將在,城內的守軍並未生疑,驗證之後便是打開城門。
這副將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但如今開工已是沒有迴頭箭,他也無能為力,事到如今,他隻能多多建立功勳了。
城門打開,全旭隨即帶軍一擁而上,後方的張恆等人率軍緊跟其後,同時郭英幾人也同樣率領大軍,向著這裏狂奔而來。
城內的守軍見到全旭等人的動作,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愣愣的看向丁普郎的副將,這副將也知不能再等下去了,當即站出來勸降。
這時,城內的守軍總算明白發生了什麽,一個個都被驚得不輕。
城內守軍大部分人沒有動靜,但小部分人卻是向著這副將殺來,嘴上不斷喊著叛徒,同時意圖勸其餘人反擊。
但隨著張恆等人率軍到來,那小部分人很快被滅,加上這副將的勸說,其餘人仍舊在遲疑當中。
直到郭英等人率領的大軍到來,這些人見到後,方才緩緩投降。
杭州路,就這樣被朱元啟攻下。
僥幸逃過的一部分,皆是朱元啟水師所俘虜,極少部分才迴到丁普朗軍中戰船。
丁普朗看著四麵圍過來的戰船,以及砸向周邊,卻全部落入水中的石彈,丁普朗明白了用意。
俞通海見丁普朗剩餘戰船沒有絲毫動靜,似乎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是準備親自去見一見這個丁普朗。
俞海通身邊副將急忙勸阻。
“俞帥,如今戰事仍未結束,俞帥貿然前去,恐有性命之危,如今大勢已定,隻需圍攻便可,又何必前去行這險事,且淮王也不會同意俞帥前往的。”
俞通海看向朱元啟方向,隨後轉身看向副將。
“丁普朗此人,乃是一員良將,若能勸其歸降,對吳王、淮王大業必有幫助,至於性命之危,不會有,他周邊還有近萬軍士,他不會做那種取死之道之事。
且,即便有危險又有何妨,吳王與淮王,待我俞某,恩重如山,又如此信任與我,隻要能勸降這丁普朗,即便搭上俞某這條命,又有何妨?
我俞通海,不能辜負吳王、淮王,對我的信任!”
這副將聽聞之後,也沒有再勸,這事若是換成他,他心中給出的答案也和俞通海差不多一樣。
朱元璋與朱元啟,對他們這些武夫,可是極為看重,且很是信任,每個人都看得到、感受得到,這也是他們每一個人,願意為其死戰的原因。
後方的朱元啟見俞通海的大船向著丁普朗而去,大軍又並未有所動作,當即叫人發信號問,得知俞通海的目的之後,朱元啟站起來,看向俞通海前行的方向。
沒一會,朱元啟突然笑了,他很是高興,有這些這樣的大將在,天下何愁不定?
“郭興,傳令下去,本王的大船,向俞通海處前行,其餘人,不必跟來。”
朱元啟比俞通海更加篤定,丁普朗為了存活的軍士,定然不會行那瘋狂之事,他將自己的大船開去,就是為了表明,這是對俞通海的看重,也是對他丁普朗的看重。
朱元啟也很希望能招降這位曆史中的明初猛將,這麽多時間對峙下來,加上之前常遇春的評價,朱元啟很是看好。
丁普朗水師看著俞通海向他們衝來,即便這會仍舊有些魂不守舍,眼神中甚至還帶著驚恐,但大部分人還是顫顫巍巍拿起武器,準備接下來的廝殺。
丁普朗看著隻有一艘大船向他們駛過來,加上之前石彈的示意,丁普朗笑了,笑得很是悲切,很是悔恨。
“傳令,所有人,沒有我的命令,不許擅自出擊,違令者,斬!”
丁普朗知道這是朱元啟的大將來了,來勸降他的,根據之前的消息,他更是知道,即將要來的這人,正是這段時間以來,朱元啟主持指揮大戰的水上大將。
盡管是敵人,盡管這會自己心中無比疼痛與悔恨,但丁普朗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人,是真的很厲害。
剛開始五日,每日的大戰,越到後麵,給他一種多打幾次,就能覆滅朱元啟水師的想法,關鍵是這俞通海做的,他丁普朗是一點沒有看出來。
隻有這次,他看出了一些異常,但朱元啟這個誘餌,讓他沒有時間去想太多。
他也很想看看,究竟是什麽人,能一套接著一套,一步一步誘導他中計。
俞通海所在的戰船緩緩來到接近丁普郎所在的戰船,朱元啟的戰船在後方,若是從上空看下來,便會發現,丁普郎的水師被圍在中間,外麵是一層又一層的朱元啟水師。
朱元啟的戰船以及跟在周邊的張恆等人的戰船,又要靠近裏麵一些。
不一會,丁普郎與俞通海在船上相見,兩艘船相距不過幾步的距離,俞通海隨後又孤身來到丁普郎船上。
兩人對視打量一會,丁普郎率先開口。
“想不到竟然如此狂妄,竟敢孤身一人來此,你以為,我不敢殺你嗎?你殺我軍士過萬,如今,我丁普郎,便要為他們報仇!”
丁普郎臉色逐漸開始瘋狂,拿著大刀緊緊握在手中,看向俞通海,眼神當中滿是殺意。
俞通海臉色並未改變,他既然敢來這裏,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為何不能來?戰場之上,傷亡本就不可避免,俞某軍士,同樣也是傷亡數千,至於為何要來此處,便是為丁判官而來,如今丁判官已入絕境,且吳王又為明主,何不歸降?
丁判官正是壯年,如此才能,怎可丟棄?如今元廷尚在,還需丁判官一同,推翻元廷,俞某身後,便是我淮王戰船,淮王很是看重丁判官,且我主吳王,同樣如此。
丁判官不為自己想想,也要為身旁上萬軍士想一想才是。”
丁普郎聽後,卻是大笑起來。
“哈哈!陛下待我恩重,豈能降與你們!然,我身為主將,帶著大軍中你奸計,皆是我丁普郎之過,請俞將軍轉告淮王,這些軍士,都是無辜之人,還請淮王,能饒他們一命,他們必將為淮王,為吳王效命。
至於我,還請俞將軍,能給我一個痛快!”
俞通海聞言,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看這趨勢,還有得談就有希望。
“丁將軍,我俞通海,甚為敬佩!如今淮王就在身後,丁將軍可敢與我同去,將此事說與淮王,若是淮王點頭,必將厚待丁將軍身後軍士。”
丁普郎將刀丟給身旁之人,看了看朱元啟所在戰船,又看向俞通海。
“有何不敢!”
俞通海隨即帶著丁普郎去往朱元啟處。
丁普郎不是沒想過與朱元啟水師玉石俱焚一戰,但看到四周軍士那驚懼的眼神,顫抖的身軀,很是無奈。
丁普郎,平日裏待待大軍極好,很受軍士愛戴,同時作戰也極為勇猛,曆史中,在康郎山之戰中,頭被斬下,身軀仍然屹立不倒,使得敵軍不敢上前。(明史: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餘創,首脫猶直立,執兵作鬥狀,敵驚為神。)
俞通海帶著丁普郎,來到朱元啟處,朱元啟看著丁普郎,心中也很是高興。
“淮王,這位便是丁將軍,有一事,來找淮王。”
俞通海說完,就站到側邊,雙眼直視,絲毫沒有看向丁普郎。
朱元啟看向丁普郎,笑意更甚。
“早聞丁將軍善戰,作戰勇猛,今日總算見到了,丁將軍有何事?可盡管說來。”
丁普郎同樣在打量眼前年輕的淮王,聽到朱元啟的話後,便收起眼神。
“見過淮王,在下哪裏算善戰,若是善戰,便不會像現在這般了,淮王謬讚。
現有一事,還需淮王做主,我水師尚有軍萬餘人,如今已無退路,在下也不想做那無謂的掙紮,這次,皆是我丁普郎一人之過,不該由他們承擔,還請淮王,放他們一條生路!”
丁普郎雙手抱拳作揖,朱元啟起身來到他身邊,一旁的郭興極為緊張。
“丁將軍放心,丁將軍之下軍士,隻要願降,必將厚待他們,另外,丁將軍自己,是如何打算呢?
我對丁將軍,可謂日思夜想,若是丁將軍願降,此軍可由你繼續率領!”
朱元啟握住丁普郎的手,將其扶起,看著他,一臉深情。
丁普郎也有些愣神,還讓他繼續帶領自己的大軍,就不怕他突然反複?
丁普郎突然對朱元啟也有了些好感。
“多謝淮王看重,但我陛下對我恩重如山,如今失軍丟地,又有何顏麵存活於世,還請淮王,給我一個痛快吧!”
朱元啟沒有說話,臉上仍舊帶著笑意,在他心裏,丁普郎這人,他吃定了,誰來都沒用。
他也是剛收到錦衣衛情報,那天完丞相倪文俊,即將要開始動手,意圖架空徐壽輝,奪取大權。
這倪文俊經曆了最先的憤怒,現在卻是有些高興,徐壽輝如今接連失敗,讓他看到了機會。
而另一邊已經攻下銅陵,正在攻取池州路的朱元璋,也是來信讓他打慢一點,給倪文俊操作的空間與時間。
丁普郎對徐壽輝是忠,但徐壽輝若是出事,他還能不降?曆史上已經給出了說明。
“丁將軍何必如此,如今外元尚在,大多百姓仍在水生火熱當中,當留下有用之身,拯救萬千百姓才是。
另丁將軍忠義,我佩服,不妨可先留在軍中,若是徐壽輝勝,到時必將放丁將軍歸去,若是我軍勝,丁將軍再降,不知丁將軍覺得如何?”
丁普郎也不是不識好歹之人,如今朱元啟話都說到這裏了,而且現在還是他在求朱元啟,最主要的則是,朱元啟說的,他心裏竟然會有認同之感。
如今身為階下之囚的他,也沒有其他辦法。
“淮王心胸,讓人敬佩,便依淮王之言!”
事已定下,收降之事當即就開始進行,很快便是率軍返迴營地。
迴到營地之後,朱元啟叫來眾人,商議攻城之事,丁普郎也被朱元啟叫來了,對他沒有絲毫避諱。
“諸位,如今敵水師已被拿下,如今便是攻城,你們有何建議?”
朱元啟話音落下,眾人看了看閉目的丁普郎,說話也沒有藏著掖著。
“稟淮王,直接強攻便是,以迴迴炮壓製,定能破城!”
這些人還有一句話沒有,敵人的主帥都被他們俘虜了,若是將消息放出去,城內的守軍,又能有多少戰心?
在他們看來,破城就是輕而易舉之事。
朱元啟沒有說話,全旭此時卻站起身來。
“淮王,如此攻城,雖也能破城,但必定會有傷亡,我們不妨用丁將軍的名義,再挑選一部分歸降的水師,直接詐開城門或是勸降,這樣還能收降城內守軍。”
全旭說完,其餘人眼中精光一閃,朱元啟也是笑著看向定朗普,全旭這招,很是不錯,但當著丁普郎的麵,又有些損。
丁普郎睜開眼看了一眼全旭,又閉上眼,沒有說話。
丁普郎也是認同全旭所說,互換身份而處,他也會這麽做。
“好,便依你之言,這事伱來做,是詐還是勸降,都可,我隻要結果,五日時間可夠?”
全旭激動迴應。
“稟淮王,不必五日,今日之內,必將破城!如今丁將軍水師戰敗被俘之事,城內守軍尚且未知,且城內守軍不識軍士,定然能識得丁將軍副將。
便以丁將軍副將出麵,帶著部分人手,再混入我們的一些人手,打開城門之後,直接奪下城門,大軍在從後掩殺,必能破城!”
朱元啟很是高興,這全旭,不得不說,有些本事。
這個計策不難,他也是已經想到,但能這麽快想到,轉瞬之間便形成,並且還能完善,就不一般了。
“好,你去做吧,其他人,配合好全旭,務必破城!”
丁普郎聽完,心中一歎,很不是滋味,心情很是複雜。
全旭隨即下去準備,丁普郎的水師裏挑選出兩千人,又在軍中挑選八千人,這些人,都是為了在城門打開之時,第一時間占據城門。
不過半個時辰,便皆已準備就緒,全旭扮成一親兵,跟在丁普郎副將身邊。
張恆,費聚等人,同樣扮成小卒,在後方的大軍當中,準備攻城。
有丁普郎副將在,城內的守軍並未生疑,驗證之後便是打開城門。
這副將心中,也很不是滋味,但如今開工已是沒有迴頭箭,他也無能為力,事到如今,他隻能多多建立功勳了。
城門打開,全旭隨即帶軍一擁而上,後方的張恆等人率軍緊跟其後,同時郭英幾人也同樣率領大軍,向著這裏狂奔而來。
城內的守軍見到全旭等人的動作,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愣愣的看向丁普郎的副將,這副將也知不能再等下去了,當即站出來勸降。
這時,城內的守軍總算明白發生了什麽,一個個都被驚得不輕。
城內守軍大部分人沒有動靜,但小部分人卻是向著這副將殺來,嘴上不斷喊著叛徒,同時意圖勸其餘人反擊。
但隨著張恆等人率軍到來,那小部分人很快被滅,加上這副將的勸說,其餘人仍舊在遲疑當中。
直到郭英等人率領的大軍到來,這些人見到後,方才緩緩投降。
杭州路,就這樣被朱元啟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