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殿內有說有笑,好一番談笑風生。
待相處融洽了一些,朱元啟也趁勢問向劉基,對於這次對徐壽輝出兵的看法。
“伯溫,對於這次出兵,你怎麽看?”
朱元璋也是心中關心得緊,他也想看看,這劉基,究竟有幾分水準。
劉基笑了笑,似乎是早有準備一般。
“吳王,淮王,在下冒昧一問,徐壽輝都城蘄水被攻破,而蘄水本為小城,如今之際,他還會在蘄水重建都城嗎?”
劉基話音一落,朱元璋與朱元啟神情頓時一凝,他們兩人都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尤其是朱元啟,有了劉基的提醒,他這時才反應過來,徐壽輝成功收複失地之後,便是將都城遷至漢陽。
想到了這點,朱元啟額頭漸漸冒出冷汗,他們現在的戰術,都是為了攻占徐壽輝的前都城,蘄水而去的。
朱元璋率先冷靜下來。
“伯溫說的不無道理,但改變都城,非一朝一夕之事,現在徐壽輝不過剛收複失地,即便要遷都城,一時半會也來不及,到時,咱的大軍已經到他蘄水之下,他又如何能遷都城?”
朱元璋麵色沒有絲毫變化,但心中也是止不住有些擔憂,實在劉基說的這點,實在太有可能,若是換成他,肯定也是要換。
就相當於他之前在滁州,拿下應天之後,便遷到應天一樣。
隻不過徐壽輝要遷都城,不僅要重新修繕皇城,稍微一些時間,是做不到的,而且,改變都城,要定哪個地方,也不是一時半會所能決定的。
聽了朱元璋的話,朱元啟也是反應過來,即便曆史上徐壽輝將都城遷到漢陽,但現在他剛與元廷結束戰事,哪來的時間來做這事?
而他們一旦出兵,徐壽輝更別想做這遷都之事。
兩人看向劉基,想知道他會怎麽說。
劉基同樣神色不變,臉帶笑意。
“吳王說得是,但不妨在出兵之前,先將此事弄清楚,若是徐壽輝未遷都城,那應付起來並不難。
可從滁州與定遠方向出兵一路,並且將是主力,用最短的時間攻下廬州路合肥,給徐壽輝一種,此為我軍主力之想,但從廬州路方向而去,線路過長,糧道岌岌可危,隨時可以被他威脅,他反而會陷入懷疑。
隨後在攻六安與舒城之時,便將進攻速度放緩,這樣更能讓徐壽輝確定,此地大軍隻為偏軍,但在攻取廬州路之時,就已經能牽製徐壽輝大部分兵力,為其餘地方爭取時間。
當徐壽輝確認滁州與定遠方向的大軍為偏軍之時,吳王與淮王,又現身於池州路,安慶路以及江浙行省地區之時,他隻會猜測,這兩個地方,哪一個地方才會是我軍主力,而忽略了我軍真正主力的那部分。
到時吳王與淮王再造聲勢攻城,隻會將徐壽輝的目的緊緊吸引在這邊,當徐壽輝的目光被吸引之後,到時我軍真正的主力,在全力攻破六安與舒城,直撲羅田與英山。
隻要攻下這兩個城池的速度夠快,就能在徐壽輝來不及反應之時,大軍直達蘄水,隻要攻破蘄水,戰事可定!”
朱元璋與朱元啟聽著劉基的話,哪怕沒有看地圖,他們也深深的知道相應的路線。
朱元啟不得不說,這個計策很妙,但,風險很大。
最大的就是剛剛劉基說的,糧道,這個糧道並不是因為作戰路線遠而難,而是作戰路線遠的同時,周邊還有徐壽輝的大軍。
一旦被徐壽輝識破,按劉基的說法,這一路大軍,還是主力的情況下,將會麵臨斷糧。
朱元璋與朱元啟都明白這條計策的重要性以及危險性,相當於就是他們兩個,為這一路主力,在側麵做牽製,吸引徐壽輝的目光。
至於攻城速度能不能快,他們兩人都很有把握,有再次改良的迴迴炮與火繩槍,攻城速度絕不會慢。
然而這個戰術卻是有一個核心,就是徐壽輝的都城,在蘄水。
沉默一會,兩人當即起身,以示劉基大才。
“伯溫大才,若不棄,便為咱總督軍馬元帥府參議。”
這參議之職,李善長也隻是掛著這一個職,他本身的事務就夠忙了,完全沒有什麽時間來做參議的活,即便朱元璋時不時的找他商議。
如今這個位置,也算是來了正確的人。
安排好劉基之後,朱元璋叫來張樺。
“你立刻安排人手,一切任你調動,十日內,查清楚天完都城,仍舊是在蘄水,還是要遷到其他地方!”
張樺心頭一鬆,他還以為又是艱巨的任務,聽完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麽難,需要的,隻是時間。
待張樺下去後,殿內隻剩朱元璋與朱元啟兩人。
“這劉伯溫,你覺得如何?”
朱元啟喝了一口茶,才開口。
“確實聰明,謀略這塊,的確出眾,百室他們不如。”
朱元璋曬然一笑。
“他確實聰明,但他又太聰明了些。”
朱元啟這時也明白,這劉伯溫為何招人不喜了,較真的同時,還挺賣弄自己的才智,頗有一種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感覺。
用成熟一點的話說,政治嗅覺太差,缺少了幾分圓滑。
打斷朱元璋的話,自以為對他們兩人了如指掌,暗自抽出他握著的手,眼光對他似乎也有異樣,這些,朱元啟還是清楚的,平日他懶,並不代表他不懂。
朱元啟搖搖頭,不再去想,起碼這樣的人,確實是他們的一大助力。
“哥,準備按劉基說的去做嗎?”
朱元璋沉默一會,緩緩搖頭。
“從滁州出兵,咱們本就已經定下,為何要改?不過,即便是偏軍,也可以按他說的試一試,到時候將迴迴炮與奔雷軍讓湯和帶一些過去,咱再給他一些悍將,能成固然好,不成也無事。
即便是從饒州路經鄱陽湖過去,咱也有信心,而且,大戰一旦發生,徐壽輝就一定會在蘄水?
他跟咱們,都是拚殺出來的,一旦我們出兵,隻要他確定了咱的位置,肯定會來咱這裏!
到時,即便天完都城是蘄水,拿下了又有什麽用?不消滅徐壽輝主力,該打的仗,仍然要打。
那還不如,咱們直接擊潰他的主力大軍!”
朱元啟笑了,笑得很開心,這才是他心中的朱元璋啊,並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動搖自己的想法。
而且劉基的話,初聽之時,確實非常可行,但暗藏的風險,卻是稍有不慎,就能讓他們滿盤皆輸,連翻盤的希望都沒有。
“哥,我支持你!而且說得也不錯,徐壽輝這樣的人,也不會安分的坐在都城。”
不消滅徐壽輝,就不能說已經勝了,而且,這樣的梟雄,也不會自己在後方就這樣看著。
哪一朝的開國皇帝,不是血氣方剛之人?不打則罷,要是打起來,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戰,他就能禦駕親征。
朱元璋也是笑了。
“臭小子,咱發現你是越來越輕浮了,別人都是越來越成熟,就你反著來。”
兩人都沒有再說劉基的事,朱元啟想不通劉基為什麽要針對他,朱元璋則是本就不喜他,而他對朱元啟的態度,更是讓他有些...厭惡。
七日之後,張樺探明情報,徐壽輝的天完,都城仍在蘄水,隻是已經在商議改換都城之事。
蘄水都城,被元軍攻下後,被大肆破壞,且城內百姓,大多被屠,逃過一劫者,甚少。
加上蘄水又是一小城,更是堅定了天完一朝的人,改換都城的決心。
朱元璋與朱元啟都笑了,隻要現在都城還在蘄水就行,至於以後?他徐壽輝沒機會換都城了。
兩人又商議了一番出兵的事宜,方才離開。
四月五日,航船局推出一種搭載大型迴迴炮的大船,朱元璋與朱元啟親自到場,看著一眾人的驗證。
這大船,可搭載三架迴迴炮,即便迴迴炮重量已經變低,但能同時上船的軍士與水手,最多隻能容納兩百三十人。
同時其他船有的元廷火器裝備,這個大船上也有,唯一可惜的是,在湖麵上發射迴迴炮時,精準度偏差比在路麵上大了許多。
不過這也讓朱元璋與朱元啟很是高興了,精準度差了些要緊嗎?敵人水師密密麻麻之時,隻要發射出去,盲打都能中。
不過由於事先不知道這樣的大船究竟實戰性能如何,製造生產之時,隻生產了兩艘,朱元璋也是欣喜將這大船充入水師,又派人緊急使用操練,以求熟悉。
至於實戰到底如何,打過了才能知道。
公元1356年,至正十六年,又龍鳳二年,四月十二日,朱元璋與朱元啟,率領水、陸兩軍共計四十餘萬人,民夫三十萬人,對外宣稱百萬軍,出兵徐壽輝。
當這個消息傳出,元廷,韓宋,天完,三方都尤為震驚,紛紛感歎朱元璋的大手筆,這是傾盡全力,發起的一戰了。
元廷很快迴過神來,朱元璋出兵天完,那他們圍攻韓宋的機會,不就來了?
這時的元順帝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顯得格外的果決,極力主張出兵,朝內重臣,也是紛紛同意。
以往,他們雖然注意南方賊軍四起,但並未放在心中,因為南方的賊軍,又影響不到他們北方,他們照樣可以跟平常一樣。
至於收不上賦稅?那是元順帝的事,跟他們有什麽關係?他們的權勢,依舊在。
而當劉福通的兵鋒直指大都之時,他們才意識到,賊軍已經不是在南方了,而是到了他們眼皮子底下。
尤其是韓宋將都城遷至汴梁後,更是讓這些朝廷重臣,心頭沉重,汴梁,那是什麽地方他們無比清楚。
這一次,元廷久違的君臣同心,隻為消滅韓宋。
很快,元廷便是決定,集中北方四十萬大軍,哪怕是拱衛大都的親軍,都派出一半,可見對劉福通與韓林兒韓宋的重視。
而在汴梁的劉福通等人知道朱元璋這番舉動之後,同樣頓感壓力,因為這一戰,他們無比清楚,朱元璋與徐壽輝,兩人之間必將有一人會成為南方霸主。
而他們的地位,到時也將會受到挑戰。
從起義到現在,哪怕徐壽輝稱帝,在世人心中,劉福通等人才是反元第一旗幟,也是天下義軍當中,實力最為強悍的,這更是天下人,都認的。
哪怕是徐壽輝,再怎麽跟劉福通等人不對付,這點叔他們心裏也是有的。
而朱元璋的出兵,再次刺激了劉福通,隨後,韓宋也開始製定,對元大都的進攻方案。
在劉福通看來,即便南方的徐壽輝與朱元璋跳得再歡,隻要他攻破大都,收複北方,再迴過頭來,南方,彈指可定。
元廷與韓宋,似乎想到了一塊,都想著把對方幹掉,如今朱元璋與徐壽輝大戰,可以說天下間再也沒人,能夠影響到他們之間的大戰,紛紛放手一搏。
而得到消息的天完,徐壽輝倒是沒有太多情緒,朱元璋來攻,先前也能看出一些東西,而且,在徐壽輝看來,這次大戰,正好決定整個南方的歸屬。
而且他才是兵多的一方,為什麽要怕朱元璋?是朱元璋與朱元啟,該怕他才對。
但天完其他人,可是一臉陰沉,尤其是丞相倪文俊,更是陰沉得可怕。
倪文俊這兩年來,苦心經營,他有把握,再過兩年,就能完全架空徐壽輝,然而朱元璋與朱元啟卻是攻來,這讓他心中,無比痛恨這兩人。
然而天完當中,有一人卻是格外興奮,便是如今還是身為一方元帥的陳友諒。
現在的陳友諒,可以說極為弱小,身為元帥,下麵不過幾萬人,而且現在的元帥,頗有一點遍地都是的感覺,完全沒有起義初期時元帥數量的稀少罕見以及稱霸一方的大權在握。
陳友諒雖在元廷時做過縣吏,但不過也就比普通人強上一些,從加入義軍以來,他便一直渴望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他渴望權力,並一直為之努力著,如今朱元璋與朱元啟率兵而來,在他眼中,這就是他升遷的希望。
即便他如今隻有幾萬人,但他絲毫不懼。
待相處融洽了一些,朱元啟也趁勢問向劉基,對於這次對徐壽輝出兵的看法。
“伯溫,對於這次出兵,你怎麽看?”
朱元璋也是心中關心得緊,他也想看看,這劉基,究竟有幾分水準。
劉基笑了笑,似乎是早有準備一般。
“吳王,淮王,在下冒昧一問,徐壽輝都城蘄水被攻破,而蘄水本為小城,如今之際,他還會在蘄水重建都城嗎?”
劉基話音一落,朱元璋與朱元啟神情頓時一凝,他們兩人都完全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尤其是朱元啟,有了劉基的提醒,他這時才反應過來,徐壽輝成功收複失地之後,便是將都城遷至漢陽。
想到了這點,朱元啟額頭漸漸冒出冷汗,他們現在的戰術,都是為了攻占徐壽輝的前都城,蘄水而去的。
朱元璋率先冷靜下來。
“伯溫說的不無道理,但改變都城,非一朝一夕之事,現在徐壽輝不過剛收複失地,即便要遷都城,一時半會也來不及,到時,咱的大軍已經到他蘄水之下,他又如何能遷都城?”
朱元璋麵色沒有絲毫變化,但心中也是止不住有些擔憂,實在劉基說的這點,實在太有可能,若是換成他,肯定也是要換。
就相當於他之前在滁州,拿下應天之後,便遷到應天一樣。
隻不過徐壽輝要遷都城,不僅要重新修繕皇城,稍微一些時間,是做不到的,而且,改變都城,要定哪個地方,也不是一時半會所能決定的。
聽了朱元璋的話,朱元啟也是反應過來,即便曆史上徐壽輝將都城遷到漢陽,但現在他剛與元廷結束戰事,哪來的時間來做這事?
而他們一旦出兵,徐壽輝更別想做這遷都之事。
兩人看向劉基,想知道他會怎麽說。
劉基同樣神色不變,臉帶笑意。
“吳王說得是,但不妨在出兵之前,先將此事弄清楚,若是徐壽輝未遷都城,那應付起來並不難。
可從滁州與定遠方向出兵一路,並且將是主力,用最短的時間攻下廬州路合肥,給徐壽輝一種,此為我軍主力之想,但從廬州路方向而去,線路過長,糧道岌岌可危,隨時可以被他威脅,他反而會陷入懷疑。
隨後在攻六安與舒城之時,便將進攻速度放緩,這樣更能讓徐壽輝確定,此地大軍隻為偏軍,但在攻取廬州路之時,就已經能牽製徐壽輝大部分兵力,為其餘地方爭取時間。
當徐壽輝確認滁州與定遠方向的大軍為偏軍之時,吳王與淮王,又現身於池州路,安慶路以及江浙行省地區之時,他隻會猜測,這兩個地方,哪一個地方才會是我軍主力,而忽略了我軍真正主力的那部分。
到時吳王與淮王再造聲勢攻城,隻會將徐壽輝的目的緊緊吸引在這邊,當徐壽輝的目光被吸引之後,到時我軍真正的主力,在全力攻破六安與舒城,直撲羅田與英山。
隻要攻下這兩個城池的速度夠快,就能在徐壽輝來不及反應之時,大軍直達蘄水,隻要攻破蘄水,戰事可定!”
朱元璋與朱元啟聽著劉基的話,哪怕沒有看地圖,他們也深深的知道相應的路線。
朱元啟不得不說,這個計策很妙,但,風險很大。
最大的就是剛剛劉基說的,糧道,這個糧道並不是因為作戰路線遠而難,而是作戰路線遠的同時,周邊還有徐壽輝的大軍。
一旦被徐壽輝識破,按劉基的說法,這一路大軍,還是主力的情況下,將會麵臨斷糧。
朱元璋與朱元啟都明白這條計策的重要性以及危險性,相當於就是他們兩個,為這一路主力,在側麵做牽製,吸引徐壽輝的目光。
至於攻城速度能不能快,他們兩人都很有把握,有再次改良的迴迴炮與火繩槍,攻城速度絕不會慢。
然而這個戰術卻是有一個核心,就是徐壽輝的都城,在蘄水。
沉默一會,兩人當即起身,以示劉基大才。
“伯溫大才,若不棄,便為咱總督軍馬元帥府參議。”
這參議之職,李善長也隻是掛著這一個職,他本身的事務就夠忙了,完全沒有什麽時間來做參議的活,即便朱元璋時不時的找他商議。
如今這個位置,也算是來了正確的人。
安排好劉基之後,朱元璋叫來張樺。
“你立刻安排人手,一切任你調動,十日內,查清楚天完都城,仍舊是在蘄水,還是要遷到其他地方!”
張樺心頭一鬆,他還以為又是艱巨的任務,聽完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麽難,需要的,隻是時間。
待張樺下去後,殿內隻剩朱元璋與朱元啟兩人。
“這劉伯溫,你覺得如何?”
朱元啟喝了一口茶,才開口。
“確實聰明,謀略這塊,的確出眾,百室他們不如。”
朱元璋曬然一笑。
“他確實聰明,但他又太聰明了些。”
朱元啟這時也明白,這劉伯溫為何招人不喜了,較真的同時,還挺賣弄自己的才智,頗有一種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感覺。
用成熟一點的話說,政治嗅覺太差,缺少了幾分圓滑。
打斷朱元璋的話,自以為對他們兩人了如指掌,暗自抽出他握著的手,眼光對他似乎也有異樣,這些,朱元啟還是清楚的,平日他懶,並不代表他不懂。
朱元啟搖搖頭,不再去想,起碼這樣的人,確實是他們的一大助力。
“哥,準備按劉基說的去做嗎?”
朱元璋沉默一會,緩緩搖頭。
“從滁州出兵,咱們本就已經定下,為何要改?不過,即便是偏軍,也可以按他說的試一試,到時候將迴迴炮與奔雷軍讓湯和帶一些過去,咱再給他一些悍將,能成固然好,不成也無事。
即便是從饒州路經鄱陽湖過去,咱也有信心,而且,大戰一旦發生,徐壽輝就一定會在蘄水?
他跟咱們,都是拚殺出來的,一旦我們出兵,隻要他確定了咱的位置,肯定會來咱這裏!
到時,即便天完都城是蘄水,拿下了又有什麽用?不消滅徐壽輝主力,該打的仗,仍然要打。
那還不如,咱們直接擊潰他的主力大軍!”
朱元啟笑了,笑得很開心,這才是他心中的朱元璋啊,並不會因為別人幾句話,就動搖自己的想法。
而且劉基的話,初聽之時,確實非常可行,但暗藏的風險,卻是稍有不慎,就能讓他們滿盤皆輸,連翻盤的希望都沒有。
“哥,我支持你!而且說得也不錯,徐壽輝這樣的人,也不會安分的坐在都城。”
不消滅徐壽輝,就不能說已經勝了,而且,這樣的梟雄,也不會自己在後方就這樣看著。
哪一朝的開國皇帝,不是血氣方剛之人?不打則罷,要是打起來,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戰,他就能禦駕親征。
朱元璋也是笑了。
“臭小子,咱發現你是越來越輕浮了,別人都是越來越成熟,就你反著來。”
兩人都沒有再說劉基的事,朱元啟想不通劉基為什麽要針對他,朱元璋則是本就不喜他,而他對朱元啟的態度,更是讓他有些...厭惡。
七日之後,張樺探明情報,徐壽輝的天完,都城仍在蘄水,隻是已經在商議改換都城之事。
蘄水都城,被元軍攻下後,被大肆破壞,且城內百姓,大多被屠,逃過一劫者,甚少。
加上蘄水又是一小城,更是堅定了天完一朝的人,改換都城的決心。
朱元璋與朱元啟都笑了,隻要現在都城還在蘄水就行,至於以後?他徐壽輝沒機會換都城了。
兩人又商議了一番出兵的事宜,方才離開。
四月五日,航船局推出一種搭載大型迴迴炮的大船,朱元璋與朱元啟親自到場,看著一眾人的驗證。
這大船,可搭載三架迴迴炮,即便迴迴炮重量已經變低,但能同時上船的軍士與水手,最多隻能容納兩百三十人。
同時其他船有的元廷火器裝備,這個大船上也有,唯一可惜的是,在湖麵上發射迴迴炮時,精準度偏差比在路麵上大了許多。
不過這也讓朱元璋與朱元啟很是高興了,精準度差了些要緊嗎?敵人水師密密麻麻之時,隻要發射出去,盲打都能中。
不過由於事先不知道這樣的大船究竟實戰性能如何,製造生產之時,隻生產了兩艘,朱元璋也是欣喜將這大船充入水師,又派人緊急使用操練,以求熟悉。
至於實戰到底如何,打過了才能知道。
公元1356年,至正十六年,又龍鳳二年,四月十二日,朱元璋與朱元啟,率領水、陸兩軍共計四十餘萬人,民夫三十萬人,對外宣稱百萬軍,出兵徐壽輝。
當這個消息傳出,元廷,韓宋,天完,三方都尤為震驚,紛紛感歎朱元璋的大手筆,這是傾盡全力,發起的一戰了。
元廷很快迴過神來,朱元璋出兵天完,那他們圍攻韓宋的機會,不就來了?
這時的元順帝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顯得格外的果決,極力主張出兵,朝內重臣,也是紛紛同意。
以往,他們雖然注意南方賊軍四起,但並未放在心中,因為南方的賊軍,又影響不到他們北方,他們照樣可以跟平常一樣。
至於收不上賦稅?那是元順帝的事,跟他們有什麽關係?他們的權勢,依舊在。
而當劉福通的兵鋒直指大都之時,他們才意識到,賊軍已經不是在南方了,而是到了他們眼皮子底下。
尤其是韓宋將都城遷至汴梁後,更是讓這些朝廷重臣,心頭沉重,汴梁,那是什麽地方他們無比清楚。
這一次,元廷久違的君臣同心,隻為消滅韓宋。
很快,元廷便是決定,集中北方四十萬大軍,哪怕是拱衛大都的親軍,都派出一半,可見對劉福通與韓林兒韓宋的重視。
而在汴梁的劉福通等人知道朱元璋這番舉動之後,同樣頓感壓力,因為這一戰,他們無比清楚,朱元璋與徐壽輝,兩人之間必將有一人會成為南方霸主。
而他們的地位,到時也將會受到挑戰。
從起義到現在,哪怕徐壽輝稱帝,在世人心中,劉福通等人才是反元第一旗幟,也是天下義軍當中,實力最為強悍的,這更是天下人,都認的。
哪怕是徐壽輝,再怎麽跟劉福通等人不對付,這點叔他們心裏也是有的。
而朱元璋的出兵,再次刺激了劉福通,隨後,韓宋也開始製定,對元大都的進攻方案。
在劉福通看來,即便南方的徐壽輝與朱元璋跳得再歡,隻要他攻破大都,收複北方,再迴過頭來,南方,彈指可定。
元廷與韓宋,似乎想到了一塊,都想著把對方幹掉,如今朱元璋與徐壽輝大戰,可以說天下間再也沒人,能夠影響到他們之間的大戰,紛紛放手一搏。
而得到消息的天完,徐壽輝倒是沒有太多情緒,朱元璋來攻,先前也能看出一些東西,而且,在徐壽輝看來,這次大戰,正好決定整個南方的歸屬。
而且他才是兵多的一方,為什麽要怕朱元璋?是朱元璋與朱元啟,該怕他才對。
但天完其他人,可是一臉陰沉,尤其是丞相倪文俊,更是陰沉得可怕。
倪文俊這兩年來,苦心經營,他有把握,再過兩年,就能完全架空徐壽輝,然而朱元璋與朱元啟卻是攻來,這讓他心中,無比痛恨這兩人。
然而天完當中,有一人卻是格外興奮,便是如今還是身為一方元帥的陳友諒。
現在的陳友諒,可以說極為弱小,身為元帥,下麵不過幾萬人,而且現在的元帥,頗有一點遍地都是的感覺,完全沒有起義初期時元帥數量的稀少罕見以及稱霸一方的大權在握。
陳友諒雖在元廷時做過縣吏,但不過也就比普通人強上一些,從加入義軍以來,他便一直渴望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他渴望權力,並一直為之努力著,如今朱元璋與朱元啟率兵而來,在他眼中,這就是他升遷的希望。
即便他如今隻有幾萬人,但他絲毫不懼。